網上買生鮮雖然紅火 但居民離不開社區菜店

2021-01-09 金臺資訊

晚8點後生鮮店內的貨物所剩無幾。

如今在網上買菜的人越來越多,不但讓新興的電商生意越來越紅火,傳統的超市也相繼推出了送貨上門的服務。這可苦了那些原本開在社區裡的小店,價格上缺乏優勢,種類又比不過超市。在重重壓力下,這些小店使出渾身解數,壓低成本、增值服務、大打親情牌……面對線上生鮮銷售模式的擠壓,社區小店在艱難中頑強地生存著。

■亮點 1

晚上打折增加親和力

晚上7時,儘管天色已黑,寒氣逼人,可位於(北京市)通州區淨水街旁的一家生鮮店內,客流依舊絡繹不絕。隨著時間的推移,小店內的客流不僅沒有減少,反而越來越多,和周邊其他生意冷清的生鮮店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仔細觀察,原來這家店鋪的大門口貼著一張告示:從晚上7點開始,店內的生鮮商品9折出售;7點半開始八折,八點鐘開始七折……以此類推,直到晚上11點半後免費派送。

走進這家生鮮店,靠門口的貨架上擺放著各類蔬菜,裡面的貨架擺放著雞蛋、牛奶以及肉類食品,品相較好的水果和蔬菜禮盒則放在店內中間的貨架上。

晚上7點半後,店內開啟全場8折的購物模式,越來越多的小區居民走進店內,沒一會兒工夫收銀臺前已經有6位顧客排隊付款。一位正在挑菜的居民說:「到了晚上,這家店裡的菜還很新鮮,冬瓜瓤的水分還很足,芹菜雖然葉子有點兒打蔫兒了,但是莖還很脆。晚上能買到便宜菜,正好可以為明天的三餐做準備。」

到了晚上8點,店內的折扣已經變為7折了,買菜的大爺大媽逐漸散去,貨架上的蔬菜已經所剩無幾,可燒餅、包子等主食還有很多。剛剛下班的程先生託著剛剛購買的四個包子、兩袋牛奶說:「這個點兒回來,附近的麵包店什麼都沒了,買幾個包子正好能當明天的早餐。小區裡還真需要這樣的小店,不管是經常在家的老人,還是下班晚了的上班族,都能買到合適的商品。」

晚上8點半,店員將僅剩的商品集中在中間的貨架上,開始對空貨架進行消毒。此時店內只剩下幾捆小白菜和菜心,還有一堆火龍果和橙子。西紅柿、黃瓜、白菜、大蔥、雞蛋、五花肉等常用食材早已售賣一空。

店裡的員工介紹說:「我們這家店開業已經半個多月了,每天上午10點左右和晚上7點以後是兩個明顯的客流高峰。上午來買菜的大爺大媽會買西紅柿、黃瓜等當家菜,到了晚上就是一些剛下班的上班族,他們主要買麵條、包子等主食。」

「現在線上生鮮和社區團購特別火爆,對我們這樣的社區門店有不小的衝擊。可我們的優勢就是『新鮮看得見』,所以我們通過靈活的打折方式,可以再一次將客流吸引進店,拉近我們與顧客之間的關係。打折的方式一來能降低成本,保證清空每日庫存;二來能增加我們店的親和力,可以說是兩全其美。」店內的負責人說。

■亮點 2

便民市場做增值服務

今年8月,位於朝陽路上的日日生鮮綜合體開業了。這裡不僅提供蔬菜水果和肉類水產,還售賣綠植和寵物用品,甚至還有理髮店、裁縫鋪等便民服務。一開業就吸引了周邊三個小區的居民。

下午1點,居住在北京新天地小區的林先生走進市場內,購買完蔬菜水果,他來到了售賣鮮肉的商鋪前。「上次預訂的醃肉做好了嗎?」林先生問。「做好了,這就給您拿。」說完,店家將懸掛在架子上的醃肉交給了林先生。五花肉早已被醬料醃成了棗紅色,上面還粘著辣椒、花椒等香料。

「我是四川人,獨自一人在外特別想吃家鄉的醃肉,可惜我不會做。上次過來買肉,老闆說他可以替我做。真沒想到,現在社區菜市場的服務項目已經這麼周到了。雖然可以在網上買到各種食品,但是這種家鄉的味道,還是手工做出來的最好吃。」林先生滿意地說。

日日生鮮不僅可以提供肉類加工,生活區的一家裁縫鋪也同樣受附近居民歡迎。居住在瑞祥裡的劉大媽摸著剛剛彈好的棉被高興地說:「新開的生鮮店,竟然還有彈棉花的服務,以後不用買被子了。雖說網上買的東西也挺好,但有些服務是網上沒有的,還是開在家門口更方便實用。」

市場裡的部分商家表示,網上買菜的興起分流了社區菜店的生意,超市送貨上門更是讓實體店的生意出現下滑。為了挽回客流,商戶們就要在增值服務上下功夫。商場的負責人介紹說:「除了代客醃肉、彈棉花等服務,我們還引進了15元的便民理髮店,出售綠植和寵物用品。這些針頭線腦的小事兒,線上的生鮮店做不了,居民的需求卻很高,我們以後會進行更多模式的探索。」

■亮點 3

送貨上門做到最快

「兩斤西紅柿,兩個圓茄子,一斤雞蛋,再來兩斤蘋果。」中午12點半,居住在豐臺區萬潤風景小區的陶先生撥打了社區菜店的訂購電話。不到15分鐘,菜店工作人員就提著新鮮的蔬菜上門了。

「這家店開了有一年多,只要買夠30元,他們就能送貨上門。不僅菜品新鮮、價格親民,而且速度也快。」陶先生說。

菜店的工作人員表示,店裡的蔬菜每天都從批發市場進貨。「每天凌晨,我們就去進貨,5點左右回來馬上就把菜擺到貨架上,7點之前就能開門營業,不少小區裡的老人一早兒就進來買菜了。居民買菜就圖個新鮮,在這一點上不能馬虎。」

從菜店開業的第一天起,從上午10點到凌晨1點,菜店都在堅持送貨。如今他們在名片上印製了微信二維碼和付款二維碼,方便居民訂貨後直接付款。「我們一天能送二十幾趟,周末會更多。」

菜店的老闆坦言,線上生鮮的發展和社區團購的出現,搶走了一部分客流,居民們對於送貨上門的需求也越來越高,所以他們就發揮了自身就在社區的優勢,可以用最快的速度送貨上門,比一些線上生鮮承諾的「半小時送達」還快。

■ 專家說法

居民離不開線下門店

「居民購買蔬菜,一個是圖新鮮,一個就是要快,所以我們還是喜歡去樓下的菜店購買。因為在菜場裡品質看得見,價格也相對便宜。線上生鮮價格還是貴了些。」不少居民說,不管是社區菜站還是菜市場,貨品的種類越來越多,還出現了加工、短距離配送等服務,這些都是線上生鮮品牌做不到的。

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認為,目前我國居民購買生鮮的主要渠道依舊是菜市場、社區菜店等線下門店。即便在一線城市內,居民前往菜市場購買生鮮的佔比仍然達到了60%。「菜品實物可見、價格親民、服務體系完善……這些都是線下生鮮的獨有特點。」

朱丹蓬認為,線上生鮮的規模更大,從而會帶來更大的品牌效應,進而性價比可能更高。但是線下的生鮮門店可以通過完善自身的服務體系,進而吸引更多的顧客,未來既可以做出自己的品牌,也可以發展成線上生鮮的供貨商。

而在中國消費者協會專家委員會委員朱巍看來,社區菜店迎合了百姓生活需求快的特性。「舉個例子,現在我需要兩三樣菜,大部分人會直接下樓購買,而不是等待一個小時配送的時間。現在更多的線下生鮮店開始增加服務,做出短時間送貨上門等改變,服務增值既是線下生鮮門店獨有的特點,也是線上生鮮目前達不到的。通過這些小、快、靈的改變,線下的生鮮店就可以做到讓客戶黏性越來越高。」(北京晚報記者 張群琛 文並攝)

相關焦點

  • 我市首個食行生鮮社區店開業!
    8月28日 全市首家食行生鮮社區樣板店 在金塘園開業 依託食行生鮮的供應鏈優勢 金塘園及周邊社區居民
  • 美菜網的美家買菜,toB生鮮電商平臺轉型toC,社區團購成熱門模式
    然而隨著每日優鮮、盒馬鮮生等面向C端的生鮮新零售品牌的走紅,B2C生鮮電商開始出現可能性。而美菜網上線社區團購小程序「美家買菜(原名美家優享)」,更是昭示著:toB生鮮供應鏈企業轉型toC的紅利期已全面到來。
  • 社區生鮮為何流行「雙軌制」?
    雙管齊下對於開線下店的原因,食行生鮮創始人、CEO張洪良書面回復虎嗅表示表示:「從宏觀上,我們調研發現,雖然消費者購買生鮮的習慣逐漸在向線上遷移,但速度沒那麼快,目前大多數消費群體還是通過線下購買生鮮的,而且他們對於去家門口的生鮮店購買蔬果的趨勢在增強。」此外,張洪良還指出,食行生鮮能夠兩種模式並行,是具備了打通線上線下融合的能力和優勢。
  • 社區生鮮巨頭錢大媽入駐鄭州 能否破除「過客」魔咒?
    一個不足100平方米的社區生鮮連鎖店,開業首日銷售額44.1萬元,全天客流高達6490人,該記錄是由錢大媽開在鄭州的首店創下。11月28日,錢大媽入駐鄭州的首個社區生鮮店開門迎客,首店定在鄭州遠大理想城,在前期接龍預售和現場優惠促銷的加持下,一天時間賣出了70頭豬和30隻羊,排隊結帳的人排成了長龍。
  • 團購、大型商超等與社區生鮮店誰更牛?
    店內現處理的活魚  □大河報·大河財立方記者丁洋濤文圖  一個不足100平方米的社區生鮮連鎖店,開業首日銷售額高達44.1萬元,全天客流高達6490人,該紀錄是由錢大媽開在鄭州的首店創下的。11月28日,錢大媽入駐鄭州的首個社區生鮮店開門迎客,首店定在鄭州遠大理想城,一天時間賣出了70頭豬和30隻羊,結帳的人排成了長龍。  發跡於廣州的錢大媽,如今用「社區加盟制」的商業模式,在全國開了近3000家門店,但為何將其在北方地區的首店開在鄭州?和往日曾在鄭州風靡一時卻最終落敗的其他社區生鮮店相比,它有何不同?社區生鮮店和網際網路生鮮巨頭究竟誰更勝一籌?
  • 誼品生鮮今年計劃開800家店 生鮮界的拼多多開始「捨命狂奔」
    在誼品生鮮門店的廣告上,中國商報記者看到,商品折扣廣告下面還有醒目的門店拓展信息:「誼品平臺快速發展,尋租360-500平方米適合超市業態的一樓臨街商鋪,歡迎推薦」。誼品生鮮北京區域的招商負責人告訴中國商報記者,只要是周邊有3000-5000戶以上居民的社區底商,面積滿足要求的,他們都會考慮。
  • 店寶寶:生鮮電商的風口又吹起來了嗎?
    隨著各個網際網路巨頭的入場,社區團購迎來了第二次「百團大戰」。「這兩波風口都出現在電商領域其實很好理解,在疫情的籠罩之下,電商平臺集聚了有電商歷史以來最多得關注,流量大量湧往線上,作為視流量為生命的電商平臺,自然不可能錯過這波機遇。隨後直播電商就順勢成為了風口。」
  • 社區「網紅」超市來啦 地利生鮮初探
    社區「網紅」超市來啦 地利生鮮初探時間:2020-01-19 13:20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社區網紅超市來啦,地利生鮮初探 最近,小區附近新開了一家超市,招牌是地利生鮮,一周不到就成了小區群裡的網紅。我也按捺不住趕緊去體驗了一把。
  • 社區生鮮「瘋狂」擴張,菜販子心力交瘁,生意難做背後其實是……
    這兩年,不少地區的小區裡都出現了同一個話題:社區團購。這個社區團購包括了生鮮、超市、水果等等項目,而社區團購的出現,也讓不少菜販子有苦難言。一位做了八年蔬菜生意的小劉,靠賣菜在成都買房買車,但是現在,卻感到一絲絲的心有餘而力不足……91年的出生的小劉,在成都賣了八年的菜,靠著販菜買了房、買了車,但是近兩年,社區團購不斷地擠進小區、超市等區域,而小劉的蔬菜生意,也愈發難做起來了。還有一位54歲的亮哥,在深圳做蔬菜生意已經20年了。
  • 智能生鮮櫃開到小區門口 晚上11點後葉菜免費送
    本報訊 在小區門口就能買到新鮮便宜的蔬菜水果,哪怕只是買一根香蕉也行?這樣任性的購買方式,在錫城成為現實。記者昨天採訪了解到,無錫首家無人智能社區生鮮共享果蔬店在雅居樂小區已順利運行1月有餘。目前,錫城已有30多家小區物業在引進這一共享果蔬店。
  • 誼品生鮮C輪獲25億融資 眾多資本聚焦社區生鮮
    隨後利用了自身的實體店優勢,進行團長開拓和招募,短時間內就聚集了一批忠實店長作為團長,參與社區團購運營。還通過團長裂變團長,與社區便利店,菜鳥驛站,彩票店等合作,將其轉化為自提點。雖然在2018年已經有社區團購和到店自提的商業形態,但消費者的接受度不如現在這麼高,更重要的是,當時的小程序、私域流量等技術層面的應用遠遠沒有現在這麼成熟,誼品生鮮這一招可謂非常大膽。
  • 年尾·走街|藏在社區裡火爆爆的「錢大媽」,到底在賺誰的錢?
    目前的生鮮市場暗流湧動,網際網路新業態來勢洶洶,老玩家不動聲色暗地擴張,共同吹響了社區生鮮賽道衝鋒號。今天,跟著金妹兒,走進藏在社區裡的生鮮店,了解一日三餐背後的行業擴張密碼。 打工人,你們有沒有發現小區門口有這麼一家神奇的店——當你每天早上出門,發現小區門口有家店生意爆棚,大爺大媽們排著長隊,像極了買奶茶的我們;晚上回到家中,長輩們在手機上呼朋喚友,約好去那家店「撿相因」的具體時點……這家神秘、奪得社區大爺大媽們芳心的店,正是今年加快擴張步伐,在上海、蘇州、杭州、武漢、成都等九個城市攻城伐地的生鮮店「
  • 張勇詳解阿里創新戰略;家樂福推社區生鮮店;完美日記門店200家
    蘇寧零售雲單日開出199家門店。9月30日,零售雲在下沉市場單天開出199家門店,其中廣州周邊縣鎮22家,合肥周邊18家,9月份新開門店數達到355家。國慶期間,零售雲還將在全國繼續新開超過20家門店。 #點評:蘇寧零售雲是蘇寧面向縣鎮級下沉市場,打造的加盟式門店零售模式。三年間蘇寧零售雲門店數量已達近7000家。
  • 美團加碼生鮮推出「菜大全」,疫情後生鮮電商迎來新爆發
    作為美團在生鮮電商的新探索,2019年7月,菜大全首先在武漢啟動試點,一方面為消費者提供送菜上門的服務,另一方面與菜市場的商家合作,賦能傳統農貿市場,幫助他們提升線上化改造速度。據了解,菜大全的模式是對接傳統菜市供應商和菜市場買手,從菜市源頭採買壓低供應成本,消費者線上下單蔬菜,由菜市場內的「買手店」配齊菜品,由美團專送配送到家。
  • 線上逛菜場 在家把菜買
    近日,在南昌各大商超可以看到,生鮮電商地推人員在推廣他們的小程序和APP。而部分小區門口的超市可以提貨網上購買的菜。南昌目前有哪些常用的生鮮電商平臺?使用情況如何?本報記者進行了調查。 文/江南都市報全媒體記者張瑞穎 多家生鮮電商促銷搶佔市場 數月前,家住南昌市紅谷灘區世紀中央城的詹先生注意到,小區內經常有一群身穿綠色工作服的地推人員,拿著二維碼和宣傳單向居民介紹一款新的生鮮電商APP。
  • 商超為集客,競相打出「生鮮」牌
    店內打出了「人均60元起吃精品海鮮」的標籤,大部分的海鮮價格僅為市場價格的三分之一。「波士頓龍蝦88.8元、麵包蟹99元、珍寶蟹158元……」類似目前流行的生鮮超市,該店也可以在專門的 app上下單。較受市民期待的是一周三次的大廚現場教做菜,是教錫幫菜,號稱15分鐘就能學做3菜一湯。
  • 店寶寶:中國零售最後一戰——「社區團購」
    每個平臺對「社區團購」這個概念的理解都大同小異,簡單來說就是:以社區為單位,以社群為交易場景,依靠團長向社區居民推薦商品、促成交易的一種電商模式。社區團購的三種重要組成部分分別是:社區團購平臺、團長和消費者。具體操作流程是先由社區團購平臺根據需求採購貨品,然後送至團長指定地點,由消費者自提,當然,也有少數的團長或某些團隊會選擇送貨上門。
  • 社區生鮮團購真的是一門「鷺鷥腿上劈精肉」的生意嗎?
    一、社區團購的本質最近社區生鮮團購的風向突然不對勁,很多人都在痛批,這個是網上流傳比較火的段子:假如你是做生鮮生意的一個小老闆,會有以下幾個問題一直困擾著你:我每天應該進那些貨?今天會有多少顧客來買我的菜?我進的貨如果賣不出去,放壞了,我該怎麼辦?這些問題本質上是選品和庫存帶來的問題。生鮮生意是一門需要賭的生意,因為顧客每天的需求都在發生變化。
  • 七鮮生活廣州同城雙店開業,12月25日還要開一家
    12月18日,首次進入廣州的七鮮生活美食生鮮社區超市同城雙店開業。越秀東風廣場店和海珠天悅店共同落地,七鮮生活服務範圍再擴大,以「新鮮、常伴」的服務宗旨進駐廣州社區。此後,12月25日,又一家新店將落地海珠區赤崗街道金菊路12號。七鮮生活12月三店連開,將為更多社區居民帶來便捷貼心的服務和高性價比的美食生鮮商品,成為廣州社區不可缺少的「人間煙火聚集地」。
  • 疫情之下,社區生鮮線上商城是否可以站穩腳跟?社區生鮮配送商城開發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生鮮食品作為居民生活的剛需品,在零售市場處於不可撼動的地位。社區生鮮隨著網際網路發展和疫情爆發加速了新業態的崛起,生鮮電商平臺成為新藍海市場。在疫情防控期間,全民宅家隔離,許多線下門店加入到關店潮,為滿足「宅經濟」催生到家的新需求,生鮮電商平臺開始異軍突起,讓線上購買生鮮成為了一種「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