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爆的「社區團購」,能否撼動社區門店的江湖地位?

2021-01-10 青瞳視角

傳統社區門店的「小生意」,迎來了網際網路巨頭的「環伺」。今年5月開始,從滴滴到美團,再到拼多多,多家全國知名的網際網路企業宣布進軍社區團購,瞄準社區的流量池。

網際網路企業入局的背後,既是對傳統社區門店商業模式的顛覆,也考量著數以萬計傳統經營者的「生計」問題。甚至於人民日報也發出「別只惦記著幾捆白菜、幾斤水果的流量,科技創新的星辰大海、未來的無限可能性,其實更令人心潮澎湃」。

那麼,火爆的「社區團購」,能否撼動社區門店的江湖地位?

一天數家平臺「找上門」,店主戲稱「門店不夠用了」

「從12月初到現在,已經有至少3家平臺找到我們,目前我們選擇合作的是美團和拼多多。」

12月13日晚上,大河報·大河財立方記者在嵩山南路、大學南路附近的社區團購提貨點探訪時,一名水果店主這樣告訴記者。

該店主告訴記者,近期平臺的瘋狂補貼,讓不少「薅羊毛」的人下單提貨,但人均消費在50元左右,「基本都以平臺推出的特價商品為主」。

記者走訪了解到,這些寄存社區團購貨品的提貨點,均是此前傳統的線下門店,他們類似於寄放快遞的菜鳥驛站,僅提供場地服務,每單提成約在幾毛錢。

為了更便捷消費者提貨,嵩山南路附近諸多社區實體店都成為各平臺提貨點,一名超市老闆笑稱「社區門店都不夠用了」。

記者了解到,實體水果店成為多數團購平臺青睞的提貨點,而生鮮也是平臺力推的主打產品。那麼,社區團購平臺是否與這些水果店在生鮮領域有合作?

多名店主給予否定。一名店主拿出一張美團訂貨單,上面顯示12月12日紅柚價格為3.68元/斤。她告訴記者,店內的紅柚為5.5元一斤,在保證品質的情況下,即使平臺想要合作也無法成交。「這幾單的柚子只有成人拳頭大小,確實是紅柚,但品質你可以掂量。」該店主坦言。

對於選擇成為平臺提貨點,是否擔心會影響生意,店家多不以為然。他們希望部分消費者進店會捎帶購買一些其他東西。此外,多數平臺送達的生鮮類產品,與店內生鮮品質容易形成鮮明對比,「反而有利於消費者再次選購」。

網際網路入局社區團購,能否撼動線下實體門店?

2020年初的新冠疫情,客觀上「催熟」了社區團購的商業模式。

今年突發的疫情,讓實體店和電商平臺的供應鏈、配送體系全線受挫。小型、靈活的社區團購平臺,充當了重構採購渠道的中間商。他們以社區為單元,通過集體下單、採購完成了無接觸配送,大批量採購提高了社區團購平臺的議價權,也讓消費者看到了社區團購的實惠。

但實際上,在疫情期間完成使命的社區團購,在年中已經退場,隨著冬季疫情的反覆,社區團購又迎來了新增長,網際網路巨頭紛紛一個高跳,躍入這片商海。

「你從社區團購裡省的那幾分錢,是上億人的生計。」在各路資本的加持下,升溫的社區團購也引發對傳統社區門店經營者的生計擔憂。

但在業內看來,網際網路巨頭進軍社區團購,正在試圖通過網際網路平臺瓦解傳統生鮮門店背後的三級批發模式。網際網路消除生鮮信息「剪刀差」,帶來的好處也顯而易見——扁平化的流通更多讓利給上下遊、精準的訂單減少生鮮的損耗。

一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社區團購很難代替傳統三級批發的生鮮模式。一是,中間批發商充當經紀人角色,他們承擔為生鮮分等級的任務,砍掉這個環節,生鮮的品質缺少「守門人」,難免出現以次充好的現象。

二是,生鮮是易耗品,相對於線上下單,終端菜販可以根據菜品的生鮮程度、市場熱衷程度靈活調整銷售策略。消費者通過線上下單購買生鮮,無法感知生鮮質量,如果提貨稍有耽擱,就可能無法食用。

這也就意味著,網際網路生鮮領域只能在一兩個方面實現對傳統生鮮業態的突破,而無法實現全面碾壓。

網際網路巨頭需要與線下實體門店找準競合點

事實上,網際網路攜資本與技術進場,並非一帆風順。

12月13日,有媒體報導包括漯河市衛龍商貿有限公司在內的諸多公司,向為社區團購供應的經銷商下達了禁止給團購平臺供貨的文件。

一快消經銷商告訴記者,低價的背後,實際上在破壞傳統渠道,當社區團購渠道被平臺「養成」後,消費者可能面臨的就是「殺熟」。

換句話說,與過往的網約車、共享充電寶、外賣及網上免費的電影、音樂一樣,都存在「種韭菜」——養大、養「懶」消費者——「割韭菜」的老套路。

「別只惦記著幾捆白菜、幾斤水果的流量,科技創新的星辰大海、未來的無限可能性,其實更令人心潮澎湃。」近兩日,人民日報的一篇評論也為網際網路進軍社區團購的熱潮澆了一盆冷水。甚至網上傳出阿里、京東以及拼多多退出社區團購的謠言。

有業內人士表示,此次人民日報對網際網路巨頭進軍社區團購的敲打,並不代表不讓其發展,所以很快便看到了關於阿里、美團、拼多多要退出「社區團購」的闢謠。

「滴滴沒讓計程車司機失業,還讓更多人就業。」該業內人士認為,找準網際網路與線下實體門店各自的優勢與競合點,讓網際網路提供扁平化供應鏈體系、讓商家駕馭電商工具。

「例如,這些小商販同樣可以成為平臺的供應商——一如天貓超市、京東超市目前也不是直接廠家供應,依然是從經銷商那裡進貨。」一業內人士表示,小商販有進貨渠道,如果再通過社團APP進行精準測算進貨量,還能降低水果、蔬菜的損耗。

網際網路平臺與實體店的雙贏,或許才是社區團購的真正趨勢。

文/陳沛 楊霄

內容來自大河報

相關焦點

  • 盒馬入局社區團購
    當時是以主導盒馬雲超項目,對外溝通盒馬如何藉助鮮生門店的實體載體,操作門店之外的更多快銷品類——次日達業務的到家電商履約。盒馬成立到現在,進入到第五個年頭,顯得已經得到阿里集團全面的重視。一個顯著指標是,阿里2021財年的Q1財報(實際時間為今年第二季度),首次列出自營零售收入的單項,作為阿里財報的主要增長指標。
  • 一文讀懂社區團購
    因此與前置倉模式相比,社區團購對於用戶來說,相當於是用時間換價格的一種方案。所以社區團購更適合生活節奏更慢一些的二三線或更下沉的城市,前置倉模式則更需要一定的人口、訂單密度。不過兩個模式本質上是類似的,社區團購的網格倉+門店其實可以視為一種加盟式的前置倉。
  • 社區團購,才是社交電商的最優解?
    大環境:微信的高滲透+社區場景微信是社區團購火爆的必要條件。藉助微信這個超級流量入口讓它有了龐大的用戶基礎,通過微信群、小程序等工具與小區用戶建立連接、互動。相比傳統電商平臺的昂貴獲客成本,社區團購獲客成本相對低很多;微信支付在三四線城市和中老年用戶間的普及也是一個重要的因素。
  • 「四問」社區團購
    就在今年,一家去年開始發跡的社區團購平臺在上線小程序後,就將生鮮的SKU佔比從80%下調到40%,進而引進毛利更高的日用品、米麵糧油、奶製品、美妝等品類。可以判斷的是,生鮮仍然是社區團購的基本盤,品類再怎麼擴充,也必然需要生鮮來引流,這是社區團購的生命線所在。如果不在生鮮上下功夫,則最終會被C位出道的競對把團長和用戶都搶了過去。
  • 社區團購時代已來 i上鮮社區團購在廈門上線
    (i上鮮社區團購平臺啟動儀式)社區團購作為一個新興的消費方式,受到了社會廣泛的討論與關注。這次i上鮮社區團購上線發布會在廈門的成功召開,也為廈門居民提供了更方便的購物方式,同時也解決了很多寶媽和自由職業者就業的問題。i上鮮社區團購平臺是依託於自己研發的平臺,社區居民通過團長發出的分享連結進行下單拼團,公司收到訂單後發給倉儲進行打單配貨,司機師傅運送商品到社區團長的手中,從而形成了最穩定的三角構圖。
  • 鏖戰社區團購 巨頭何時上岸
    分析認為,社區團購都是在原有商業模式上的一種延伸,是否能為消費者提供高性價比的商品仍然是社區團購最核心、最長期的競爭力。當社區團購的熱鬧褪去後,究竟誰能順利上岸?彼時,家樂福相關負責人表示,疫情期間線上業務的激增,對於家樂福而言,尤其需要一個直接溝通顧客,有效搭建顧客與家樂福門店溝通的平臺。據艾媒數據顯示,2020年社區團購市場發展增長率超過100%,市場規模達到720億元。預計到2022年中國社區團購市場規模將超過1020億元,增長率達到15.9%。集中爆發or曇花一現?
  • 社區團購的前世今生
    隨後幾年的時間裡,團購風風火火的發展起來,「千團大戰」結束之後,團購開始成為人們消費生活中稀鬆平常的一部分。幾年之後,「拼團購」與「社區團購」火爆,曾經消失在公眾視野中的團購概念捲土重來。是團購概念的延伸,還是披著團購外衣的全新商業模式?大多數人對於美團、拼多多、興盛優選所做事情的本質究竟是什麼,尚不清晰。但消費者確實能夠在這個過程中獲得好處。
  • 便利蜂套上社區團購「馬甲」:下沉基因欠缺 沒有團長
    在過去六個月中,她曾被分配到3個社區門店工作,但累計發展的社區團購用戶不足70人,這也是便利蜂社區門店員工所面臨的窘境:雖然便利蜂高層揮舞著鈔票試圖激勵員工在社區團購領域開疆擴土,但面對滴滴、美團、十薈團、多多買菜等列強的競爭,便利蜂並未殺出身位。1便利蜂的社區團購夢2019年5月,便利蜂悄悄開始試水社區團購。
  • 從當下熱鬧的社區團購,延伸到的新電商和社區
    社區團購存在的問題有哪些? 它的壁壘和核心競爭力在哪裡?基於社區團購,未來幾年社區團購和電商的發展動態會走向哪裡?從社區團購暢想和延伸,一種更好的團購模式或者電商模式是怎麼樣的?一、社區團購是什麼?它誕生的背景是怎樣的?我們先來討論下:社區團購的誕生背景有哪些因素?社區團購是什麼?
  • 「社區團購」是塊大肥肉,這家公司準能吃上一大口!
    ,將社區團購的競爭局面拉到了全新的戰略高度。當然,並不只是滴滴看中了社區團購這塊肥肉,美團聞到的香味比滴滴要晚一點,7月美團社區團購品牌美團優選成立,雖然入場晚一點,但速度卻一點也不慢。至10月22日美團優選落地河北石家莊、23日落地福建福州,截止目前已入駐12個省市,距離之前定下來的20省目標,已完成過半。
  • 疫情之下,社區生鮮線上商城是否可以站穩腳跟?社區生鮮配送商城開發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生鮮食品作為居民生活的剛需品,在零售市場處於不可撼動的地位。社區生鮮隨著網際網路發展和疫情爆發加速了新業態的崛起,生鮮電商平臺成為新藍海市場。在疫情防控期間,全民宅家隔離,許多線下門店加入到關店潮,為滿足「宅經濟」催生到家的新需求,生鮮電商平臺開始異軍突起,讓線上購買生鮮成為了一種「必然」。
  • 升級社區團購模式,長城葡萄酒招募社區合伙人
    新京報訊(記者 徐晶晶)日前,長城葡萄酒公布招募社區合伙人計劃。社區合伙人需要擁有百人以上的微信群社區資源,然後把社群團購訂單提供給菸酒行和經銷商,這樣就能拿到相應的合伙人獎勵。長城葡萄酒方面分析認為,一場新冠疫情,令擁有成熟的傳統零售業務的眾多酒企面臨極大的考驗,是否擁有線上交易場景、新零售系統是否完善,成為了當下酒企能否克服困難突出重圍的重要因素之一。從1月下旬至今,為了配合疫情防控,許多人活動的範圍局限於其所居住的小區內,社區在近期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 豫論場丨社區團購能否幹掉「向錢蔥」?
    除了阿里、美團、拼多多等電商大佬加大社區團購賣菜的投入,做網約車的滴滴10月底宣布,旗下社區電商平臺「橙心優選」正式在杭州上線;11 月有消息傳出,字節跳動、京東、快狗打車均在緊鑼密鼓地籌備,其中字節跳動給自己的社區團購,準備了幾個辨識度很高的名字:今日買菜、今日優選和跳動優選。
  • 社區團購陰影下的商超生死局
    在接受巨潮採訪的多位專家看來,商超的業務會受到社區團購一定的影響,但「三成倒閉」和「倒閉潮」,則屬於不必要的擔憂。商超股很有可能被市場「錯殺」了。商超將倒閉三成?對比社區團購的市場規模和國內線下超市合計零售規模,社區團購對整個線下商超的影響仍然有限。
  • 社區團購的模式、優勢、問題、玩家、趨勢!
    可以說,興盛優選在社區電商賽道,已經處於領先地位。 平臺活躍用戶達數千萬,日均訂單超過700萬單。2019年,興盛優選的年度GMV達到了100億元,納稅超過5400萬元。 2、十薈團 2018年,「十薈團」由社交電商平臺「有好東西」內部孵化成立,市場主打相對下沉的二到六線城市,最初通過直營模式進行規模擴張。
  • 社區團購 一樁拼錢拼爹的資本遊戲而已
    三、四年前做社區O2O的那一波徹底死光,又一個新的商業模式崛地而起,這就是當下走紅的社區團購據不完全統計,截止2018年底,社區團購這個賽道融資總額突破40億,熱度似乎超過了當年的無人貨架。在電商渠道下沉,以拼多多為代表的拼購模式漸入佳境之時,社交團購因此成為電商領域最火爆的商業模式,沒有之一。資本的大量湧入,預示著2019社區團購的激烈戰鬥即將打響。
  • 從現狀到模式:社區團購的終局是什麼?
    3、什麼才是社區團購的核心競爭壁壘? 4、社區團購,終局如何? 巨頭的最新戰場「社區團購」的激烈競爭已經在影響傳統的商業模式。 店面具有清晰的門店位置,也更易讓平臺銷售人員開發,所以佔比相對高,但同時由於競爭加劇,各平臺也無暇對新團長進行培訓,因而服務質量也參差不齊。 高臨Third Bridge的專家反而更看好「寶媽」類團長。
  • 社區生鮮巨頭錢大媽入駐鄭州 能否破除「過客」魔咒?
    發跡於廣州的錢大媽,如今用「社區加盟制」的商業模式,在全國開了近3000家門店,但為何將其在北方地區的首店開在鄭州?和往日曾在鄭州風靡一時卻最終落敗的社區生鮮店相比,它有何不同?社區生鮮店和網際網路生鮮巨頭究竟誰更勝一籌?
  • 社區團購的終局是什麼?答案或許是短視頻電商
    社區團購提升至戰略高度,新一輪的競爭由此拉開序幕。美團已經提出「千城計劃」,增設「美團優選」事業部。從更高的角度,社區團購或許是電商進一步打開下沉市場的流量入口,龍頭電商/網際網路公司會藉助社區拼團高性價比的特點,打開下沉市場,從生鮮拓展到全品類,逐步提升在下線城市的電商滲透率,因而具有戰略意義。
  • 社區團購,愛與恨的江湖,我該如何擁抱你?
    社區團購無疑已經成為2020年的網絡熱詞之一,相信有很多人都有試水社區團購的親身經歷。對於這一新生事物,社區團購以產地直銷、集體拼單、合力團購為名,以減少中間環節讓消費者得實惠的模式深受廣大小區居民的歡迎,也吸引了眾多資本入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