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家貓滅絕了,鳥類的數量將會怎樣變化?

2020-12-04 大貓來了

如果家貓滅絕了,鳥類的數量將會怎樣變化?

憑藉著一幅可愛的面孔和天生的捉鼠天性,家貓備受人類寵愛,如今它們已經遍布全世界各地,總數預計超過5億隻,是貓科動物中數量最龐大的一個群體。但是,家貓是由野貓馴化來的,和其他貓科動物一樣,都為食肉動物。別看它們表面上很溫順,在捕食小動物的時候也顯得十分兇猛。各種鳥類、爬行類、小型哺乳類都是家貓的獵物。就算是在主人的照顧下衣食無憂的家貓也會經常捕殺小動物。那麼,如果家貓滅絕了,鳥類的數量將會怎樣變化呢?

觀點一:如果家貓消失了,鳥類數量將會大幅增加

這種觀點是站在貓是鳥的天敵的角度考慮的。小型貓科動物都喜歡吃鳥,家貓更是其中的代表。就算是在院子裡用繩子栓起來的貓,也會出其不意地捕捉到鳥兒。據估計,僅僅在英國,每年大約有7000萬隻鳥兒被家貓吃掉。如果放眼全球,每年被家貓吃掉的鳥兒數量數以億計(就算是平均每隻家貓吃2隻鳥,每年也有10億隻鳥兒被家貓捕殺)。

多年前,人類登上大洋洲和太平洋上的一些島嶼後帶上的家貓,就給島內生活的鳥兒帶來了極大威脅。例如,極危物種鴞鸚鵡數量的下降就被認為和貓有很大關係。

觀點二:如果家貓消失了,鳥類數量將會大幅下降

這種觀點是站在貓可以捕殺鳥類的天敵的角度考慮的。1979年,科學家在紐西蘭的一座小島上進行了實驗,研究島上貓的數量對其他物種的影響。當貓在島上幾乎消失後,島上老鼠的數量以很快的速度增加到了原來的4倍。大批的老鼠偷食其他動植物,海鳥蛋尤其受到老鼠歡迎。結果,在貓消失後,海鳥的數量也隨之大幅下降。因此有人設想,如果貓從地球上滅絕,全世界鳥類的數量將會減少,以老鼠為食的其他食肉動物的數量將會增加。

一個物種的滅絕,對自然界生物鏈及生態系統的影響是難以預估的。如果家貓滅絕了,鳥類的數量變化還真不好說,但可以肯定的是,如果沒有貓,愛貓人士一定會很難過……對於這個話題,你是如何看的呢?歡迎留言交流。(歡迎關注大貓來了,每天為你分享有趣的貓科動知識。原創作品,未經授權,抄襲必究)

相關焦點

  • 假如恐龍沒有滅絕,世界將會怎樣?
    事實上,大約75%的物種都滅絕了。所謂的"非鳥類"的恐龍毫無希望,只有小型的、身披羽毛的飛行恐龍倖免於難,它們就是我們現在所知的鳥類。 但是如果歷史朝著另一方向發展呢?如果小行星錯過了地球,或者提早幾分鐘來到又會怎樣?
  • 如果老鼠突然滅絕,地球會發生什麼變化?
    本文探討的話題就是,假如老鼠都滅絕了,地球會發生什麼變化?簡單了解一下老鼠全球目前鼠類大約有480種,其中我國有34種,體型呈現錐形,行動敏捷,通常出沒在下水道、垃圾堆等帶細菌偏潮溼的地方。老鼠幼崽只要經過2~3個月就能達到性成熟,所以新的雌性老鼠又可以繼續生育,據相關資料顯示,一隻雌性老鼠一年可以讓家族老鼠數量增長到四位數,足以見得老鼠的繁殖能力有多麼恐怖。簡單了解完老鼠後,我們接下來就好好討論一下,如果老鼠突然滅絕,地球會怎樣?
  • 它原是北美洲的鳥類,數量高達50億,因肉質鮮嫩被吃的滅絕了
    如果一種動物和人類沒有交集還好,一旦產生了交集,有人特別喜歡,那可能會給這些生物帶來很大的影響。有時候是讓物種更繁盛,比如我們所養的寵物,但是有時候則會給生物帶來滅頂之災。而我今天要來說的就是一種鳥類。它原是北美洲的鳥類,數量高達50億,因肉質鮮嫩被吃的滅絕了。這種鳥類的名字叫做旅鴿,目前已經滅絕了。
  • 曾經數量可觀的旅鴿,它們的滅絕可不全是人類造成的!
    但是,一項新的研究發現,在旅鴿滅絕之前的100萬年裡,這種鳥類經歷了多次數量上的激增和驟減,旅鴿種群對自然波動的敏感性有可能是造成其易於滅絕的原因。「這是一項非常精彩的研究,」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的古鳥類學家海倫·詹姆斯說,「我希望,我們可以通過從該研究所了解到的情況,構建更加完善的方案,預防物種滅絕的風險。」
  • 紐西蘭:2050年滅絕境內野鼠以恢復鳥類天堂
    人民網訊 紐西蘭政府近日宣布一項雄心勃勃的環保目標:到2050年,消滅其境內全部野鼠(rats)和其他危害鳥類的嚙齒類動物,以促進鳥類繁殖。 紐西蘭境內沒有捕食鳥類的土生食肉動物,因此不少當地鳥類根本不會飛。
  • 如果蚊子滅絕了怎麼辦?
    如果科學家確實找到了消滅蚊子的方法,它很可能導致生態平衡。比如在北極苔原,有幾種蚊子數量特別龐大,但是它卻是候鳥最好的食物。如果蚊子滅絕,這個地區的鳥類數量可能就會減少一半以上。同時,還有一種以蚊子為食物的魚,叫做蚊魚。
  • 如果蚊子滅絕,地球將會變成什麼樣?你知道嗎?
    如果蚊子滅絕,地球將會變成什麼樣?你知道嗎?當夏季來臨的時候,不僅炎熱夏天讓人十分的煩惱和焦慮,一些蚊蟲也讓人十分的心煩,心煩意亂,特別是一些蚊子在自己身邊嗡嗡嗡亂叫的時候,人們的心情就非常的複雜間直響,將其全部趕盡殺絕,如果蚊子真的滅絕的話。
  • 美國十萬隻鳥類離奇死亡,專家:實際數量可能達百萬
    ,其中數量和種類繁多,遠遠看去,屍橫遍野,這對於鳥類學家和生物學家來說是沉重的打擊,科學家表示:目前已經發現的鳥類,其死亡數量多達十萬隻,並且死亡還在不斷的增加,我們預估可能會有數百萬隻鳥類受到牽連。,或者是受到了捕獵者的打擊,其實就數量而言,這很顯然是一次自然性的災害,其原因歸根結底來自於環境的變化。
  • 如果被人為滅絕會有啥嚴重後果嗎?
    蝙蝠是生態圈中重要一環生態系統的保護已經是人所共知的話題,而在生態系統的保護中尤其要注意關鍵物種的保護,一旦這些關鍵種數量發生大變化,就容易導致生態系統平衡的破壞。作為佔據了全球哺乳動物的20%的生物,蝙蝠是生態圈中重要的一環,地球不能缺少蝙蝠的存在。
  • 流浪貓是城市鳥類滅絕的元兇?正好想法,貓咪保護著生態平衡
    ,使城市裡面的鳥類越來越少,覺得這是貓的原因。小編在這裡要為流浪貓證實一下,如果你有這種想法,那就是誤會貓咪了,一隻小小的流浪貓,怎麼可能對鳥類有這麼大的威脅性呢?就是俗話說的野生貓,他們都會捕捉一些飛行的鳥類當食物這種鳥類也是佔了野生貓食物的一部分,就像澳大利亞一樣,為什麼很多動物都會面臨滅絕,主要是因為他們沒有合理的控制手段,來控制野貓的數量增長。
  • 農村常見的鳥類,數量曾經多達上億隻,現被人吃至瀕臨滅絕
    過去,人們可以在農村中見到許多種類不同的鳥類,而自近代社會發展開始,由於人類活動等因素,不少的鳥類變得罕見,在某些地方,甚至已經野外絕跡。其中,就不得不提及到一種鳥類,它們曾經野外種群數量高達上億隻,僅因為被人譽為「天上人參」而被吃至極度瀕危。它就是——禾花雀。
  • 數量驚人的旅鴿滅絕:人類捕殺、低遺傳多樣性
    插畫作者史密斯·本尼特(Smith Bennett)物種為什麼會滅絕?這是許多前沿研究者都還無法解答的問題。對一個物種滅絕的過程了解越多,能使我們對這一問題有更清晰的認識。旅鴿是最著名的滅絕物種之一,許多科學家都對其進行了深入的研究。旅鴿一度在北美洲擁有龐大的數量,曾有人觀察到一連好幾天都遮天蔽日的旅鴿群。
  • 近代最著名的滅絕鳥類,數量曾多達50億隻,因人類捕食而滅絕
    在北美曾生活過這樣一種鳥類,它們喜歡結伴旅行,每個秋季,這些數量多達50億隻的鳥類會成群結隊地從北美洲的東北部向南部遷徙,它們最終的目的地有三個:美國的佛羅裡達、路易斯安那以及墨西哥的東南部。於是,生活在北美洲的人們可能有幸看到這樣一種景象——在秋季,在湛藍的天空中,一片寬1.6公裡、長6公裡甚至更長的鳥類飛行圈由遠及近,從人們的頭頂飛過,遮天蔽日。它們飛過農場,飛過森林,飛過大山湖泊,飛向南方的溫暖之地,它們就是北美旅鴿。北美旅鴿是一種典型的群居生活物種,不論在棲息還是遷徙時,這些鳥兒都會成群結隊,一般數量都會在一億隻以上,多的時候甚至可以達到二十億隻。
  • 陝西現神秘鳥類,長喙紅臉,曾被定為滅絕動物,如今成河岸常客
    在陝西就有著一種非常神秘的鳥類,長喙紅臉,曾被定為滅絕動物,如今卻成為了河岸的常客,讓人驚嘆不已。究竟是怎樣一種鳥類,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導致其數量大幅度下降,甚至在1964年到1981年間,根本沒有人見過朱䴉的活動軌跡。
  • 如果蚊子滅絕了會如何?
    蚊子的大規模滅絕聽起來可能不錯,但消滅所有3500種蚊子可能會產生意想不到的後果。在你晚上放鬆散步的10分鐘後,麻煩就來了。首先,你會聽到明確無誤的嗡嗡聲:蚊子飛翔的聲音。你會想,如果蚊子滅絕了,會發生什麼?首先,大規模的蚊子滅絕將消滅大約3500個物種,這是目前在地球上發現的不同蚊子物種的數量。在這數千種蚊子中,大約有200種蚊子攻擊人類,三種蚊子--按蚊、庫蚊和伊蚊--通過傳播瘧疾和黃熱病等疾病對人類構成了特別的風險。
  • 如果地球上的蚊子全部滅絕,會造成怎樣的後果?
    所以,消滅蚊子看似對人類社會來講,完全是百利而無一害的事情,但不管怎麼說,蚊子起源於五億多年前,如此古老的一種生物,如果突然滅絕,是否會對地球生態系統造成巨大影響?當然了,雄性蚊子之所以不吸血,是因為沒有這個必要,而雌性蚊子吸血的原因,就是為了繁衍後代,只有吸血才能獲取強大的能量,促進卵巢發育,所以被蚊子叮咬過的小夥伴,也變相參與了蚊子界這項偉大的傳承項目……在簡單了解完蚊子之後,我們再來探討下,如果哪一天蚊子全部滅絕了,地球上的生物有什麼影響?
  • 夏威夷為什麼會得名「物種滅絕之都」?
    如果說人類尚未到達之前的夏威夷充滿著神秘氣息,那麼從人類踏足夏威夷之後,島上就變成了隱形的「殺戮戰場」,一場場物種之間的廝殺就此拉開帷幕,直至今日也還在繼續。夏威夷群島的形成源自海底火山噴發造成的熔巖堆積,在類似這樣遠離大陸的火山島上,很難有原生的陸地哺乳動物,但往往是鳥類的天堂。
  • 乾旱氣候加快生物滅絕,科學家感到擔憂:鳥類正在減少繁殖
    簡單來說,就是生活在熱帶地區的雀形目鳥類。它們的生存適應能力極強,而且即使是外部環境非常的複雜,它們的生存率也很高。作為一種小型的鳥類,它們普遍也都是樹棲生活,壽命一般在5-18年之間。在馬來西亞和委內瑞拉,科學家們分別挑選了當地的20種和18種鳴禽物種,發現當乾旱發生的時候,它們的繁殖率會降到36%-52%左右。
  • 絕對清奇3:這些漸近滅絕的稀有鳥類
    ,也將其滅絕。 他們只用了一百年就滅絕了。幸運的是,由於認真努力減少了其領土上的捕食者數量,它們正在捲土重來,但數量很少。世界上唯一的高山鸚鵡完全是調皮的,但數量卻在急劇下降。這是在大陸主要島嶼上發現的三種本地鸚鵡中的一種,因為我認為它們看起來很棒。 面對橘子的長尾小鸚鵡是世界上最稀有的鳥類之一,現在僅在兩個小山谷中發現,而編號則低至數百隻。 那是一個景象,但是我還沒有冒險去發現它們的特定山谷。
  • 如果地球上的老鼠全部滅絕會怎樣?
    據估算,地球上老鼠的數量通常為每1萬平方米1到200隻。那如果說地球上的老鼠突然全部滅絕了,我們的生活會變得什麼樣呢? 老鼠是哺乳動物,大約有500餘種,分布在世界各地,已存在有上億年的歷史,屬於有害動物。老鼠通常在夜間活動,白天休息。 而家棲鼠主要出沒在廚房、雜物堆、牲畜圈、飼養房、倉庫、下水道、電線電纜溝;野棲鼠大多棲息在農田以及叢林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