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頭鷹居然是一夫一妻制!它們可瞧不起成龍!

2021-01-21 貓語者

這俗話說的好啊,眼不見為淨。像貓頭鷹這樣比較少見的掠食性鳥類會忠實們的性伴侶似乎也沒什麼好吃驚的。畢竟,如果們不接觸其他貓頭鷹,拒絕任何「回家的誘惑」都不是啥難事。

對於一種貓頭鷹來說,擁有不同性伴侶的這個誘惑就在幾步之遙,那可是拍拍翅膀就到的事兒。阿根廷的穴鴞,人家早就是「城裡鳥」了,是城裡的「有巢一族」。

當鄉下地區貓頭鷹的巢穴還分散得遠遠的時候(多遠?大概也就15千米吧),城裡的巢穴也就離得比10米稍微遠點(請注意,米和千米哦),那是相當近啊。那麼問題來了,城裡貓頭鷹像它們的鄉下表親們一樣老實嗎?


作為獨一無二的貓頭鷹,穴鴞這個學名來源於它們傾向於在廢棄的哺乳動物洞穴裡築巢——別人家的貓頭鷹可沒這個愛好啊。

它們站著的時候有20釐米那麼高,有著一雙引人注目的大長腿(腿玩年系列???),哎喲喂,捕獵的時候那可就派上大用場了。

捕獵的時候飛撲?不不不,它們用腿追(不是啥正經鳥)。它們也不是典型的你想像中的夜行鳥:活躍在白天,吃飯在黃昏(我就是我,是顏色不一樣的煙火~)

城市移民

哪怕北美居住的穴鴞的數量在減少——它們喜歡的草原棲息地被人類活動破壞,你仍然能在全美各地找到它們的身影。南美就更不用說了,穴鴞在那常見得很。近期它們要搬到城市裡去了。

2011年,兩名研究人員發現,哪怕是一個種類的貓頭鷹,大一些的大腦也會導致行為多變性。那就比如說,不怕人的貓頭鷹那是極有可能適應城市環境啊。

大伙兒都知道,城市生活對鳥的性生活有影響。舉個慄子啊,相比於鄉村的黑夜,城裡的黑鸝受強光的刺激下就會性早熟。好奇於影響穴鴞性行為的原因,於是團隊回到了阿根廷。

忠誠的伴侶

持續的六個繁殖季,研究組給1100隻來自不同區域的成鳥與幼鳥拍照且取了血樣。基因分析展露了一些秘密,所有來自鄉村的幼鳥都是照管巢穴的成鳥後代。

即使為了種群繁衍,其他種類的鳥都以欺騙伴侶而聞名。相比之下,穴鴞有著更多「走向迷途」的機會,但同樣的情況也在城市鳥巢出現。或許是雌穴鴞對伴侶青眼有加,又或許是雄穴鴞對它們的伴侶十分上心,研究者總結道。


Dieter Lukas認為這個結果是說得通的。「就像是繁殖密度有可能直接影響社會行為一樣,交配行為極有可能受多種附加因素影響。比如,對於一些種類的鳥來說,即使種群繁衍,它們對於伴侶關照的需求照樣束縛了雙方從而保持了忠誠度。」他說。

父不詳?

Peter Dunn對Dieter Lukas的觀點表示贊同。他說,「貓頭鷹較長的壽命也許也是重要因素。最淺顯的道理是,如果足夠長壽,有著其他生育的機會,那麼雄性有可能會拋棄一窩父不詳的鳥崽。」


Lukas說:「密集地繁殖以及不斷壯大的種群測試了動物的忠誠度。舉個慄子,哺乳動物繁殖的數量是同等密集程度,同等身量的鳥類的10倍。一些調研者認為這個現象可以解釋鳥類一夫一妻制比哺乳動物實行得更為廣泛的原因。」

上周,梟猴(貓頭鷹猴)被證實成了規則的例外:基因展示了它是靈長目動物中唯一確確實實的一夫一妻制擁護者。或許是因為梟猴的幼崽需要父母親的關愛才能存活下來,又或許是「貓頭鷹」這個名字的確帶點兒鼓勵著保持忠誠的東西。

相關焦點

  • 除了人類有一夫一妻的動物麼?一夫一妻制,限制基因的多渠道傳承
    動物界中實施的「一夫一妻制度」最常見的就是鳥類,90%鳥類會實施「一夫一妻制」,當食物處於缺乏狀態時,雄鳥就會變得很專一,否則它們的後代很有可能會被餓死。在雄性鴛鴦眼中,它們的「出軌」是為了不受一夫一妻制限制基因,是為了擁有更多的後代,這樣的「出軌」方式有助於自己基因的傳遞,而對於雌性鴛鴦來說,它們也會選擇出軌,其原因是為了讓自己的後代基因更多樣化。在這種環境下,鴛鴦彼此都會選擇出軌,只有在交配的季節中,它們才會遵守一夫一妻制。對於鴛鴦的這種行為,我們也可以從某種程度上理解為「基因一夫一妻制」。
  • 哪種動物最遵守一夫一妻制?
    在DNA技術的幫助下,我們如今了解到,就算是天鵝和老鷹這樣此前被視作一夫一妻制典範的動物,偶爾也會「出軌」。我最喜歡的一夫一妻制生物是一種寄生在淡水魚體內的扁蟲。這是一種「奇異雙生蟲」(Diplozoon paradoxum),雄性和雌性扁蟲在青春期相遇後,便會將身體融為一體,從此永遠對彼此「忠貞不二」,就連死亡都無法將它們分開。
  • 堅守一夫一妻制的動物(組圖)
    雖然在動物王國中,沒有所謂一夫一妻制和終生結伴的約定,但是以下動物卻能真正堅守一夫一妻制。天鵝天鵝形成一夫一妻制的伴侶約定似乎已經延續了許多年了,在某些情況下,可以持續一生。這種魚形成一夫一妻制的伴侶約定形式,只要對方還活著,它們都會一直在一起。事實上,它們表現得更像是一個團隊,積極保衛自己的領地,抵禦外敵。
  • 「一夫一妻」制的動物,假如一隻死亡,剩下一隻能忍住不交配嗎?
    一夫一妻制,在現代人類社會早已經變得尤為平常,在生物學界,大自然中是否也存在著「一夫一妻」制度呢?動物界的「一夫一妻」首先我們可以明確的是,在自然界是存在實行「一夫一妻」制度的動物,只不過它們的種類較少,大多數動物,是沒有這種道德觀念的,在它們的認知裡面,到了固定的時節就要繁殖生育,這是它們的身體本能。
  • 「一夫一妻制」的5種動物,永不背叛對方
    「一夫一妻」這個制度可以說是人類社會文明和平等的象徵。你知道嗎?除了人類之外,也有很多動物實行的是「一夫一妻制」。而且它們對於伴侶的忠貞,往往比人類要做得出色得多。下面就給大家介紹5種「一夫一妻」的動物。
  • 「一夫一妻」的動物,如果一方死亡,它們能經受住交配的誘惑嗎?
    如果有它們的一生能夠經受住其他異性交配的誘惑嗎?如果一方死亡,它們會另尋新歡嗎?動物們沒有意識,所以它們沒有複雜的情感,更沒有愛情這麼一說,因此動物們本身就沒有維繫「一夫一妻制」這種婚配製度最根本的情感。而且這種婚配製度也跟傳遞基因本身的宗旨是相悖的,傳遞基因的宗旨是更快、更多、更好,很明顯一夫一妻跟更多和更好這兩個目標不相符。
  • 只有3%的哺乳動物是一夫一妻制,愛出軌難道是人類天性?
    其實就是很簡單的排列組合,按羞羞指數排序:·單配製(monogamy),相當於一夫一妻;·一雄多雌制(polygyny),相當於種馬後宮;·一雌多雄制(polyandry),相當於女王眾寵;·多雌多雄制(polygynandry),相當於群奸群宿。後三者統稱混交制(polygamy)。然而,單配製,就是鴛鴦於飛?
  • 對愛情最"忠貞"的動物:信天翁堅守一夫一妻制
    原標題:對愛情最"忠貞"的動物:信天翁堅守一夫一妻制 據國外媒體報導,人類喜歡把自己標榜成最忠實的物種,但是當涉及到對愛情的忠誠,許多動物卻是人類的榜樣。它們更加懂得如何維持更好的伴侶關係,一生不分離。
  • 自然界中,終生一夫一妻制的動物們,看完我又相信愛情了
    從嚴格意義上來說,極少有一夫一妻制的動物。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來看看被人們認為一夫一妻制的動物有哪些?(闢謠) 01 鴛鴦、天鵝、企鵝、狼等等 鴛鴦從古至今都被認為是忠貞愛情的象徵,它們成雙成對,羨煞旁人。甚至有的人認為鴛鴦是會在配偶死亡後,殉情的動物。
  • 被誤認為是中國土狗,戰鬥力可秒殺拳王袋鼠,終生實行一夫一妻制
    就是它,澳洲野犬,這體型看上去可能和我們的中國土狗很像,很多中國人也曾經把它們認錯為土狗,但是它可是土生土長的澳洲血統哦。澳洲野犬的戰鬥力非常驚人,它還是澳洲大陸上頂級捕食者之一,這下是不是顛覆了你們對它的印象。
  • 一夫一妻制的10種動物,鳥類居多,沒想到狼也是
    為了生存而交配的動物意味著它們成雙成對地交配,但一夫一妻制在哺乳動物中是非常罕見的,但是動物界也有真愛,就像終身一夫一妻的十種動物企鵝企鵝是一種不會飛行的鳥類,主要分布在南半球。企鵝大多是一夫一妻制的鳥,大多數企鵝一窩產下兩個蛋,而更大的企鵝,只下一個蛋。
  • 新研究發現它們還一夫一妻制
    這種老鼠不僅會製作毒素,最新研究還發現它們似乎還是一夫一妻制的,甚至以家庭為中心,和它們的後代組成小的單位。然而,最新的研究表明,這種動物不僅有毒,可能還是一夫一妻制的,甚至以家庭為中心,和它們的後代組成小的單位,研究人員表示這種罕見的動物真是充滿驚喜。
  • 哪些動物是一夫一妻制,有何利弊?我們認為的忠貞愛情並不是那樣
    「一夫一妻「制在動物界其實非常常見,除了我們熟悉的天鵝、鴛鴦,還有企鵝、無尾熊等。上世紀60年代,著名鳥類學家戴維·拉克在調查了9700種鳥類後發現,有將近90%的鳥類都是」一夫一妻「制的。但這種「一夫一妻「制卻與忠貞的愛情不一定能掛上鉤。
  • 終生「一夫一妻制」的鳥類,烏鴉
    烏鴉是雀形目中體型最大的鳥類,它們長著一張大嘴,一身漆黑的羽毛,而且它們的叫聲往往很大,在古時候烏鴉往往被人們當作不詳之物對待,由於每次烏鴉一叫就有不好的事情發生,因此也就有了烏鴉嘴這一說法。烏鴉常成群生活在樹林附近,它們性情兇暴而且極為好鬥,再加上它們體型很大,因此它們經常會侵入其他鳥類的領地覓食,可見烏鴉族群中流氓風氣盛行啊!當然人工飼養的烏鴉往往性格好些。雖然烏鴉侵略性極強而且極其好鬥,但是它們對「婚姻」的忠誠那是沒話說,烏鴉實行的是終生一夫一妻制,而烏鴉的壽命為13年左右,可見它們廝守13年的愛情著實令我們尊敬啊!
  • 古人一夫多妻,這種上古海牛卻是一夫一妻制?最終依舊難逃滅絕
    眾所周知,中國古代的婚姻制度是一夫一妻多妾制,《尚書傳》說:「役人賤者,男曰臣女曰妾。」妾的地位低於妻,只能算是奴婢,這種腐朽的婚姻制度後被一夫一妻制所取代,這是文明世界的體現,而三百年前滅絕的一種巨型哺乳動物卻堅實的貫徹著一夫一妻制。
  • 5種「一夫一妻」的動物:永恆的愛情,居然在動物之間
    其實愛情不只存在於人類之間,有些動物甚至更加忠誠,更有儀式感,比如說以下這5種一夫一妻的動物。 一、馬可羅尼企鵝 鳥類一般都是一夫一妻,但鳥類之中要數馬可羅裡企鵝最為忠誠。當他們看到自己的配偶時,會瘋狂地鼓動胸脯,然後搖頭擺尾舞蹈起來,嘴裡還發出咕嚕咕嚕的聲音。
  • 蛙類為何選擇「一夫二妻」制,而不是一夫一妻或一夫多妻?
    一夫多妻制是動物界最普遍的配偶制度,它廣泛存在於魚類、爬行動物、鳥類、哺乳動物,甚至某些無脊椎動物中。巴西金邊大學(UEC)的動物學家Fabio de Sa等8月12日在《科學進展》雜誌上發表論文,報導了巴西雨林中實行一夫二妻制的Thoropa taophora蛙。
  • 「一夫一妻制」或致某些動物滅絕?科學家:第六次大滅絕或發生
    「一夫一妻制」模式致某些動物滅絕據發布在《全球變化生物學》(Global Change Biology)的研究報告,英國東英吉利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動物在繁殖過程的選擇方式可能會導致它們面臨滅絕的風險在這一項研究中,研究人員選擇的研究對象是一種名為「赤擬谷盜」的昆蟲,讓這些昆蟲分別在一夫一妻制與一夫多妻制(每隻雌性選擇五隻雄性)的交配模式下繁殖了95代,並模擬了當前地球生物多樣性的場景,以研究它們後代中最近的15代如何應對不同的生存環境和影響遺傳因子。
  • 一夫一妻制在不同動物中實現難在哪?
    在過去的4.5億年裡,至少有5次進化是通過一種普遍的方式讓動物實現一夫一妻——即增加某些基因在大腦中的表達(紅色),降低另一些基因的表達(藍色)。研究人員研究了五對近緣物種——4種哺乳動物、2種鳥類、2種蛙類和2種魚類——每對近緣種分別為單配製和非單配製。研究人員在單配製的雄性動物中,發現了24個具有相似表達模式的基因。為什麼有些動物對配偶忠誠,而有些卻不呢?
  • 不,看看是什麼決定了人類的一夫一妻制
    人類社會的主流婚配形式仍然是一夫一妻制,還有哪些動物也遵守一夫一妻制,又為什麼會選擇一夫一妻呢?有本書叫《瘋狂人類進化史》,給我們詳細解答了這個問題。首先作者列舉了自然界裡制約婚姻制度的四個社會經濟因素。第一個因素是撫養後代的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