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Atlas Obscura
作者 SABRINA IMBLER
翻譯 SME科技故事
21世紀剛到來的時候,墨西哥灣和加利福尼亞的海域被一種和成人大小相當的魷魚所統治。這種洪堡魷魚雖然算不上頭足綱中最大的一種,但它的體型也足以讓人震驚——長1.5米重50公斤。洪堡魷魚是熱帶水域的統治者,捕食比那些比它們小的魚類,有時候甚至也會攻擊頭足類的遠房親戚。槍打出頭鳥,水下稱王稱霸也會被有利可圖的人類盯上,在它們的棲息地誕生了全球最大的無脊椎動物漁業,當然無脊椎動物更多地就是指頭足綱的兄弟們。在黃昏的時候,你可以看到它們蜂擁二十,成千上萬條觸手伸出海面,景象不可謂不壯觀。然而,到了2015年,這些深海巨魷突然就消失了蹤跡,確切的說是它們縮水了,縮得完全不像同一個物種。
這種情況導致當地的老漁民要花更長的時間捕撈,並且他們發現這些魷魚變得只適合做炸魷魚圈(體型上)。但這些縮水了的魷魚的確還是原來的洪堡魷魚,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了迷惑的深海巨魷縮水事件呢?史丹福大學的研究員給出了解答。就在幾年前,加利福尼亞的漁民捕撈洪堡魷魚還十分容易。洪堡魷魚只在黎明和黃昏才會從深海浮到水面,同時身體的顏色會從肉粉色變成紅色,以每秒4次的頻率交替閃爍,非常神奇。
弗勞利在2013年加入現在的實驗室,當時在做一個博士項目,標記魷魚以建立它們棲息地的3D模型,那個時候開始漁民就已經發現大魷魚消失了。幸好,成熟的魷魚捕撈業在過去十年留下了比較詳細的測量數據。事情可能與近來氣候無常有關,加利福尼亞海灣在異常變暖(厄爾尼諾現象)和異常變冷(拉尼娜現象)之間無規律搖擺。大型魷魚更適合在較寒冷的水域生存,但近年來厄爾尼諾現象越來越持久,改變了洪堡魷魚的境況。為了適應溫暖的海水,洪堡魷魚的繁殖年齡變得愈來愈小。一般來說洪堡魷魚需要18個月發育至性成熟,並開始繁殖,但現在它們出生在5、6個月後就開始繁殖下一代。洪堡魷魚的這種變化是有邏輯的,更長的性成熟時間意味著要消耗多得多的食物,尤其是對於大型魷魚來說,於是它們做出轉變,趕在食物短缺前儘可能繁殖下一代。縮小體型這種轉變其實是一種並不罕見的進化策略(SME註:比如被島嶼隔絕的大型動物通常會出現矮化現象,這與島嶼資源短缺有直接關係),洪堡魷魚敏感的變化就像是環境問題的指示燈一樣。不僅僅是大型魷魚有縮水的趨勢,其他魷魚同樣也發生了小型化的現象,大多數魷魚長到和香蕉大小相當的體型是開始繁殖,近年來它們繁殖時的體型縮了一倍。在墨西哥的水溫變冷之前,加利福尼亞灣的魷魚將會一直保持很小的體型。其實在洪堡魷魚縮水之前,要捕獲它們從來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幾乎唯一的方法就是用發光誘餌和串鉤釣,但是考慮到這些魷魚50千克的重量,這對漁民的力量和工具的承受能力都有很高的要求。現在洪堡魷魚縮水之後事情就變得有些尷尬,漁民用原本能夠承受200千克拉力的釣線和重達1斤大型誘餌去釣那些小東西,誘餌甚至都比它們的體型要大。所以現在很多漁民已經改用5千克拉力的鱒魚杆來釣魷魚,效果也不錯,釣上一隻魷魚的時間和原來差不多,但是因為體型縮水了太多,按重量算差距還是非常大,很多漁民也開始捕撈一些別的漁獲維持生計。巨型魷魚縮水切實帶來了整個生態的轉變,原來以大型魷魚為食的抹香鯨不得不轉變食性,改吃沙丁魚。不過對於加利福利亞灣這樣足夠複雜的生態,給它一點時間,新的物種會重新接管空位,形成新的規則。原文連結:https://www.atlasobscura.com/articles/mystery-of-missing-jumbo-squid-solved
內容為【SME科技故事】公眾號翻譯,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
![]()
分享轉發留個言,點了【在看】不縮水!
你有什麼想讓SME科普的問題嗎?
點擊這裡留言告訴我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