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日報訊 (記者李星婷)在今年全市兩會上,市政協委員、民進西南大學總支主委張穎超提出,應對位於江津白沙鎮、抗戰時期創辦的國立女子師範學院遺址進行有效保護,將其建設成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張穎超介紹,抗戰爆發後,中國教育受到前所未有的破壞,國立女子師範學院是國民政府教育部為培養後方女子師資而建,創辦於1940年,是當時全國唯一一所女子師範學院(即西南師範學院前身)。
「抗戰時期,有許多著名學者在此生活、工作過。」張穎超說,國立女子師範學院師生以各種方式積極參加抗日愛國運動,如發起「中國音樂月萬人大合唱」,對大後方參與抗日起了很好的鼓舞作用;積極為抗戰組織募捐、組織慰問隊實習軍事看護等,得到馮玉祥將軍的盛讚……「這些動人的事跡,是中華兒女堅強不屈精神的見證。」張穎超認為,國立女子師範學院遺址是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寶貴財富。
不過,由於諸多原因,學院遺址沒有得到有效保護,目前僅剩幾間破爛不堪的泥牆小屋,周圍是果園被人承包。
「白沙鎮擁有不少抗戰文化遺址,如國立中央圖書館、國立編譯館、第二陸軍醫院等,可以進行整體保護規劃。」張穎超建議,將國立女子師範學院遺址納入重慶抗戰文化遺蹟遺址保護規劃,組織專家對白沙鎮的抗戰文化遺址群進行整體考察,摸清數量、分布地點、興廢狀況和價值等,然後通過對國立女子師範學院遺址的修復與保護,將其建設成愛國主義教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