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類專家多年追蹤記錄:滇池有13種海鷗,你看到過幾種?

2020-12-04 湘湘愛旅行

紅嘴鷗大部隊歸來,昆明2020年觀鷗季開啟了。因為紅嘴鷗紅紅的喙,昆明人對它最熟悉。11月24日,記者從昆明鳥類協會了解到,據專家多年觀察記錄,和紅嘴鷗一起來昆明越冬或遷徙路過的鷗類,不止紅嘴鷗一種,據《雲南鳥類名錄2020.1》記載,滇池流域共出現過13種鷗類。

昆明鳥類協會秘書長趙雪冰介紹,國內外鳥類專家近十年來加強了影像記錄,這些鷗類的高清美圖得以呈現在讀者眼前。其中有些罕見的品種,比如黃嘴河燕鷗,前些年在滇池出現過,最近幾年觀測沒有看到它們的身影,2020年1月有攝影愛好者在德宏州盈江縣拍到3隻。他們希望市民和遊客觀鷗的同時也留個心眼,看看昆明是否有新的鷗種出現。昆明鳥類協會副秘書長王智斌說:「每年10月中旬至翌年3月中旬,是各類鷗鳥在昆明越冬的日子,近幾年的數量大約有4萬隻。它們喜歡來昆明越冬,除了自然氣候、環境和豐富的食物等因素,還和市民對鳥類的保護分不開,我們和它們一起生活在這片美麗的風景裡。」

紅嘴鷗

來昆明越冬的鷗類95%以上是紅嘴鷗,所以昆明人對它們最熟悉。

外形:體型和毛色都與鴿子相似,體長37~43釐米,體重200~350克。喙呈紅色,身體大部分羽毛白色,尾部羽毛為黑色,腳和趾赤紅色,冬時轉為橙黃色。

壽命:32年左右。

類別:旅鳥,在中國主要為冬候鳥,部分為夏候鳥。

食物:主要以小魚、蝦、水生昆蟲、甲殼類、軟體動物等水生無脊椎動物為食。

遷徙:通常春季遷到北方繁殖地的時間為3~4月,秋季於9~10月離開繁殖地往南遷徙。

棲息地:大量來昆明的紅嘴鷗棲息在滇池,白天出現在市區公園湖泊。

漁鷗

因為聲音聽起來像叫春的野貓,所以漁鷗又被稱做「海貓子」。

外形:一般體長63~72釐米,體重1500~2000克,體形大。嘴呈桔紅色,嘴尖稍彎,上下點綴黑斑。成鳥頭戴「黑帽」,背呈灰白色,腹及翼下白色,白眼圈,黑色的尾巴、黑色的翅膀。

食物:主要以魚、甲殼類以及蜥蜴為食。

棲息地:主要棲息於湖泊、大河及河流入湖口的河網地區,通常集群棲息繁殖。漁鷗擅長飛翔和遊泳,喜歡在淺水中倒立覓食。

觀察:這種鷗在來昆越冬的鷗群中發現過,但不清楚它是過鳥還是留鳥。

三趾鷗

數量極少,7年前趙雪冰在海埂大壩拍到這隻三趾鷗。

外形:中型海鳥,體長38~47釐米,體重310~500克。體色除了背部和翅膀是灰白色,翅尖為黑色外,全身羽毛都是雪白色,喙是黃色的,腿和爪是黑色。

食物:常成群活動,主要以小魚為食,有時也吃甲殼類和軟體動物。

遷徙:三趾鷗在中國為冬候鳥,10~11月遷來,4~5月離開。

觀察:由於對生活環境限制,所以三趾鷗在昆明並不常見,數量極少。

棕頭鷗

來昆明越冬鷗類數量佔比第二位,數量接近4%。棕頭鷗有時候會出現在鷗的先頭部隊中,它們的頭部顏色是棕色,比紅嘴鷗略大,容易發現與區分。

外形:中型水鳥,體長41~46釐米,體重450~700克。背灰,初級飛羽基部有大塊白斑,黑色翼尖具白色點斑。冬鳥眼後具深褐塊斑,夏鳥頭及頸褐色。與紅嘴鷗區別在虹膜色淺(看上去眼睛發白),嘴較厚,體型略大且翼尖斑紋不同,叫聲沙啞。翅膀部位有個特別醒目的白斑,是它和紅嘴鷗最大的區別。

類別:旅鳥,在中國主要為冬候鳥,部分為夏候鳥,與紅嘴鷗同屬種。

遷徙:通常情況下,棕頭鷗比紅嘴鷗早三四天、一周或十來天抵昆,可謂「先頭部隊」。

西伯利亞銀鷗

這是種大鷗,比兩隻紅嘴鷗加在一起還要大。這種鷗出現在滇池外海和草海,在海埂公園等地方能看到,每年的數量有幾十隻。

別名:黑背鷗、淡紅腳鷗、黃腿鷗、魚鷹子和叼魚狼等。

外形:銀鷗體長55~73釐米,體形大,體重一般在800~1700克,在鷗群中很突出。頭部平坦,夏羽頭、頸和下體純白色,背與翼上銀灰色,腰、尾上覆羽純白色,飛羽末端黑褐色,有白色斑點,嘴黃色,下嘴尖端有紅色斑點,冬羽頭和頸具褐色細縱紋。

食物:主要以魚和水生無脊椎動物為食,也啄食鼠類、蜥蜴、動物屍體,有時也偷食鳥蛋和雛鳥。

棲息地:夏季棲息於苔原、荒漠和草地上的河流、湖泊、沼澤以及海岸與海島上,冬季主要棲息於海岸及河口地區。

須浮鷗

這種鷗很少出現,今年4月份,王智斌在晉寧南滇池溼地拍攝到8隻。

外形:體長25釐米,腹部深色(夏季),尾淺開叉。繁殖期額黑,胸腹灰色。非繁殖期額白,頭頂具細紋,頂後及頸背黑色,下體白,翼、頸背、背及尾上覆羽灰色。

食物:主要食魚、蝦、甲殼類、軟體動物等水生脊椎和無脊椎動物,也捕食雛鳥、鳥卵、昆蟲,食性較雜。

棲息地:近海海島的海岸、懸巖、海濱沙灘。常成對或成小群活動。多在海面和巖礁上空飛翔。休息時多成群站在懸巖巖石或沙灘上。

鷗嘴噪鷗

這種鷗不成群,每年混在其他鷗群中出現,數量只有3~5隻。

外形:中型水禽,體長31~39釐米。夏羽額、頭頂、枕和頭的兩側從眼和耳羽以上黑色。背、肩、腰和翅上覆羽珠灰色。後頸、尾上覆羽和尾白色,中央一對尾羽珠灰色。尾呈深叉狀。冬羽頭白色,頭頂和枕綴有灰色,並具不明顯的灰褐色縱紋。眼前有一小的黑色條紋,耳區有一菸灰色黑斑。後頸白色。

棲息地:不喜歡植物茂密的水體。成對或成鬆散的小群營巢。巢多置於沼澤中有稀疏鹽鹼植物的土丘上,或河流與湖泊岸邊裸露的沙灘上。

食物:主要以昆蟲、昆蟲幼蟲、蜥蜴和小魚為食。也吃甲殼類和軟體動物。

紅嘴巨鷗

這是一種中大鷗,比紅嘴鷗大,一般單獨活動,鳥類專家在滇池只發現記錄過1隻。

外形:大型水鳥,體長47~55釐米。夏羽前額、頭頂、枕和冠羽黑色。後頸、尾上覆羽和尾白色,尾呈叉狀。背、肩和翅上覆羽銀灰色。眼先和眼及耳羽以下頭側白色。頦、喉和整個下體也為白色。冬羽和夏羽大致相似,但額和頭頂白色,具黑色縱紋。有些頭全為白色,僅耳區有黑色斑。

棲息地:海岸沙灘、平坦泥地、島嶼和沿海沼澤地帶。也棲息於河口、內陸平原和荒漠中的湖泊與河流中。常成小群在一起營巢。

黑尾鷗

這是一種很漂亮的大鷗,在昆明有記錄,幾年前出現過,近兩年未發現。

外形:中型水禽,體長43~51釐米。頭、頸、腰和尾上覆羽以及整個下體全為白色,背和兩翅暗灰色。翅上初級覆羽黑色,其餘覆羽暗灰色,大覆羽具灰白色先端。冬羽和夏羽相似,但頭頂至後頸有灰褐色斑。常成群活動。

食物:主要在海面上捕食上層魚類。

棲息地:通常營巢於人跡罕至的海岸懸崖峭壁的巖石平臺上,也營巢於海邊小島和海岸附近內陸湖泊和沼澤地中的土丘上。分布於中國、日本、朝鮮、韓國、越南。

白額燕鷗

多年以前在滇池有記錄。

外形:體長22~27釐米,體重55~60克。夏羽頭頂、頸背及貫眼紋黑色,額白。冬羽頭頂及頸背地黑色減少至月牙形。

類別:是鴴形目鷗科的鳥類,在臺灣為留鳥,在大陸為夏候鳥。

食物:常集群活動,以魚蝦、水生昆蟲為主食。

棲息地:為中國常見的夏季繁殖鳥,從東北至西南及華南沿海和海南以及內陸沿海的大部分地區均有繁殖。棲居於水域附近的草叢、葦叢及灌木叢中,以及沿海海岸、島嶼、河口和沿海沼澤與水塘等淡水水體中,近海無人島礁等處。

白翅浮鷗

這種鷗在滇池只發現過1隻。

類別:鷗科、浮鷗屬下的一種小型水鳥。

外形:夏羽嘴暗紅色,腳紅色。頭、頸、翕和下體黑色。翼灰色,翼上小覆羽白色,腰、尾亦為白色,飛翔時除尾和翼有部分白色外,通體黑色。冬羽嘴黑色,腳暗紅色,頭、頸和下體白色,頭頂和枕有黑斑並與眼後黑斑相連,且延伸至眼下。背和兩翅灰褐色,翅尖暗色。

食物:主要以小魚、蝦、昆蟲、昆蟲幼蟲等為食。

棲息地:分布於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東北部、河北北部。

海鷗

這種鷗在昆明多次出現。

外形:體型中等,長約45釐米。腿及無斑環的細嘴綠黃色,尾白。初級飛羽羽尖白色,具大塊的白色翼鏡。冬季頭及頸散見褐色細紋,有時嘴尖有黑色。虹膜黃色,嘴綠黃色,腳綠黃色。

棲息地:分布於內蒙古、黑龍江、遼寧、河北、河南、雲南、海南、臺灣。

黃嘴河燕鷗

鳥類專家多年前曾在滇池觀察並有記錄。這隻鷗拍攝於德宏州盈江縣。

外形:中型水禽,體長37~43釐米,體重為134~170克。嘴型較長,呈黃色,腿呈紅色或橘黃色,尾深叉而形長。上體、腰及尾深灰,外側尾羽白,翼尖近黑。夏羽的前額、頭頂、枕部,包括冠羽和眼下緣至耳區的整個頭頂部為黑色,並且具有綠色的金屬光澤,與鷗屬和浮鷗屬種類明顯不同。越冬的成鳥嘴端黑色,額及頭頂偏白、冬季成鳥頭頂及上體褐色,胸兩側沾灰,下體白色。

類別:黃嘴河燕鷗為留鳥。

棲息地:常棲息於淡水水域,偶爾出現在沿海小型河口。常單獨或2~3隻小群活動,頻繁地在江河上空飛翔,很少停息。

觀察:在中國很罕見,留鳥分布在西藏東南部、雲南西部及西南部,近年來出現在盈江縣,今年種群恢復到13隻。

春城晚報-開屏新聞記者 左學佳 實習生 王穎 崔新爽 李玉婷 文

昆明鳥類協會 王智斌 趙雪冰 李福松 攝

【來源:開屏新聞】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鳥類專家多年追蹤記錄 滇池有13種海鷗 你看到過幾種?
    原標題:鳥類專家多年追蹤記錄 滇池有13種海鷗 你看到過幾種?   昆明鳥類協會秘書長趙雪冰介紹,國內外鳥類專家近十年來加強了影像記錄,這些鷗類的高清美圖得以呈現在讀者眼前。其中有些罕見的品種,比如黃嘴河燕鷗,前些年在滇池出現過,最近幾年觀測沒有看到它們的身影,2020年1月有攝影愛好者在德宏州盈江縣拍到3隻。他們希望市民和遊客觀鷗的同時也留個心眼,看看昆明是否有新的鷗種出現。昆明鳥類協會副秘書長王智斌說:「每年10月中旬至翌年3月中旬,是各類鷗鳥在昆明越冬的日子,近幾年的數量大約有4萬隻。
  • 3種新鳥5種絕跡鳥安家滇池 滇池溼地成鳥類天堂
    滇池生態環境發生了明顯改變,5萬畝滇池湖濱生態溼地吸引了許多鳥類來昆明「安家落戶」,消失已久的喜鵲、烏鴉,又重新翱翔在滇池湖面上,近8種鳥類在昆明被發現,其中有3種為首次在昆發現,滇池湖濱生態溼地逐漸成為了鳥類的天堂和樂園。
  • 晉寧南滇池國家溼地觀測到130餘種野生鳥類
    隨著生態環境的不斷改善,晉寧區周邊已吸引了大量的鳥兒來過冬,一些在滇池周邊絕跡多年的珍稀鳥類,比如彩䴉、黑翅長腳鷸、白眉田雞等也再次回歸,成為這裡的稀客,而像黑水雞、野鴨、紅嘴鷗、白鷺等鳥類,則在這裡成群生長繁殖,為晉寧的冬天帶來一道靚麗的風景。據晉寧區林草局統計,僅在晉寧南滇池國家溼地公園裡,就已觀測到130餘種野生鳥類,可以說,這裡已成為冬季觀鳥的好去處。
  • 專家披露來昆海鷗最全「族譜」
    雲報全媒體記者 王宇衡 攝「海鷗,作為昆明人再熟悉不過,不就是紅嘴鷗嘛!」這個答案不錯,但也不全對,紅嘴鷗只是海鷗裡的一種。昆明是否還有其他海鷗來過冬?有!幾種?8種!這8種海鷗存在於一年的不同時期,有幾種海鷗需要專家用高倍望遠鏡才能辨認,市民一般很難區分。據昆明鳥類協會資深理事楊明介紹,紅嘴鷗遷徙大部隊一般在每年12月前抵達昆明,其餘7種海鷗來昆時間尚未總結出準確規律。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來昆海鷗最全「族譜」吧。
  • 看海鷗的絕佳地點,就在風光秀麗的滇池
    這個季節正好是觀賞海鷗的最好季節,每年的這個時候,西伯利亞的海鷗都會隨著季節來到這裡過冬。喜歡海鷗的一定要去這裡看看,會讓你有意想不到的收穫。你了解雲南滇池這個地方嗎?不了解的話,我們先去了解一下這個地方吧。
  • 滇池現鳥影 海鷗已來到?
    近日有市民在滇池裡發現了一些鳥類活動的跡象,其中有些白色的小鳥很像紅嘴鷗,現在已經是9月底了,天氣逐漸漸涼,那這些究竟是不是咱們的老朋友回來了呢
  • 上千隻紅嘴鷗已抵達滇池!是否帶有病毒?專家回應
    「紅嘴鷗先頭部隊已經來了,大約有上千隻了,在滇池草海裡,目前還沒有靠岸……」10月9日,昆明鳥類協會副秘書長王智斌告訴記者,在滇池草海裡,他也看到紅嘴鷗來了,估計目前已到達了上千隻雖然也會有路過的紅嘴鷗,但可以確定的是,到達昆明的海鷗先頭部隊已經來了,再過一段時間,海鷗的大部隊就會趕到,屆時,海鷗會慢慢靠岸了。
  • 紅嘴鷗先頭部隊近千成員抵達滇池
    10月6日,就有市民在海埂旅遊索道附近的滇池水域發現紅嘴鷗的蹤影了。這幾天紅嘴鷗的數量每天都在增加,到10月9日,抵達滇池水域的紅嘴鷗數量已經有上千隻了。目前,紅嘴鷗還沒有靠岸,主要集中在海埂公園水上派出所附近水域和西山腳下的滇池水域。」昆明市鳥類協會副秘書長王智斌介紹,這些紅嘴鷗中,不排除有一部分是在昆明停留一段時間後,再飛到其他地方的。
  • 紅嘴鷗先頭部隊已抵達滇池!踩點超準時…...
    「紅嘴鷗先頭部隊已經來了,大約有上千隻了,在滇池草海裡,目前還沒有靠岸……」10月9日,昆明鳥類協會副秘書長王智斌告訴記者,在滇池草海裡,他也看到紅嘴鷗來了,估計目前已到達了上千隻。雖然也會有路過的紅嘴鷗,但可以確定的是,到達昆明的海鷗先頭部隊已經來了,再過一段時間,海鷗的大部隊就會趕到,屆時,海鷗會慢慢靠岸了。
  • 海鷗,海鷗,冬季到青島來看你
    來自河北的遊客張女士告訴記者,早就聽說青島棧橋附近冬季會聚集大量海鷗,此前曾在朋友圈裡看到過照片,覺得非常迷人,這次親眼看到了成群的海鷗,感覺更加震撼,「太美了!我會推薦更多的朋友來青島看海鷗。 」餵 鷗附近有條「微型海鷗產業鏈」    冬日的棧橋,不少人加入到了餵海鷗的行列,他們將海鷗食拋向空中,反應敏捷的海鷗們迅速叼住。當食物出現時,海鷗們會自發地「扎堆」。
  • 20多年探索 專家「解碼」大熊貓13種叫聲
    20多年探索 專家「解碼」大熊貓13種叫聲 自上世紀90年代初以來,中外科學家在20多年裡不斷探索,通過錄音和頻譜分析,破譯了部分大熊貓的語言密碼,聽懂了它們在採食、求偶、照顧幼仔等不同情景下的「喜怒哀樂」。  這13種叫聲代表著什麼信息?不同年齡段又有哪些特殊的聲音?又是如何被破解的?帶著疑問,記者走訪了相關專家。
  • 昆明:兩隻黑天鵝昨天飛來滇池 鳥協專家:這是昆明首次在滇池公共水域發現黑天鵝
    兩隻黑天鵝出現在滇池水域 供圖「上午9點30分左右,我們在進行日常航區巡查時,在滇池大灣水域方向發現兩隻黑色的大鳥。兩隻黑色的大鳥在滇池水域上浮遊至七彩雲南·古滇名城長腰山棧道處(滇池邊),在滇池水域停留三個小時後,才飛走了。「它們飛得很快,一會兒就沒影了。」陳杰說,他也去諮詢了本地的船員。「我們問他們是不是見過,他們都說沒有見過這樣黑色的大鳥。」
  • 「海鷗」在南方哪裡才容易看到?那我們該不該去雲南這個地方呢?
    滇池稱為「高原明珠」的滇池世世代代養育著昆明這片富饒的土地,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和優越的地理位置,讓昆明這個城市每一天都顯得生機勃勃,春夏秋冬四季到昆明的海埂大壩都有不一樣的風景。春天萬物復甦,春意綿綿,當冬天的寒氣還沒散盡的時候,到昆明「避寒」的海鷗們已經在愜意的享受著日光浴了,這時候草海溼地的草剛好發出翠綠的嫩芽,大壩旁一片片春杜鵑散發出淡淡的香氣。滇池的海埂大壩,是看海鷗和與海鷗親密接觸的佳地;每年的11月份海鷗開始陸陸續續的來到在昆明的家,那就是滇池。據聽說這些紅嘴海鷗來自西伯利亞。
  • 滇池是池不是海,為何每年冬天會有這麼多的海鷗來過冬?
    我們都知道每年一到冬季的時候,來自西伯利亞的海鷗等候鳥都會為了躲避西伯寒冷的氣候而選擇往南飛,穿過俄羅斯、我們的東北地區,有些會選擇在膠東半島、長三角、珠三角等地停留,還有些會飛到我國的臺灣島、海南島,甚至包括東南亞等海島,其中大部分候鳥的棲息地都會選擇在沿海地區。但有一個地方卻是例外,地處我國西南內陸腹地「春城」昆明的滇池,雖遠離海洋,但每年冬天卻有超過四五萬隻的紅嘴海鷗來這裡過冬。
  • 上千隻紅嘴鷗已抵達滇池 踩點超準時
    踩點超準時…「紅嘴鷗先頭部隊已經來了,大約有上千隻了,在滇池草海裡,目前還沒有靠岸……」10月9日,昆明鳥類協會副秘書長王智斌告訴記者,在滇池草海裡,他也看到紅嘴鷗來了,估計目前已到達了上千隻。雖然也會有路過的紅嘴鷗,但可以確定的是,到達昆明的海鷗先頭部隊已經來了,再過一段時間,海鷗的大部隊就會趕到,屆時,海鷗會慢慢靠岸了。紅嘴鷗先頭部隊已現身滇池王智斌說:「我在兩個地點看到過,一個是在草海大壩,也就是靠西山腳下的水域,那裡大約有幾百隻,由於有些遠,看不清,但是從體形和姿態上也能確定是紅嘴鷗。
  • 東洞庭湖越冬水鳥超過13萬隻 監測到4種新記錄鳥類
    監測到4種新記錄鳥類  湖南日報4月2日訊(記者 徐亞平 通訊員 張脫冬 易朗朗)4月1日,湖南東洞庭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發布了《鳥類監測公報》:截至2015年3月,該保護區共記錄到鳥類18目64科342種,其中國家一級保護鳥類7種,二級保護鳥類44種。
  • 青島已發現鳥類393種 每年都有新珍惜鳥種現身
    記者從青島市野生動植物保護站了解到,截至目前,青島境內已記錄有鳥類19目58科114屬393種,不僅有大天鵝、灰鶴、蒼鷹、燕隼、雕梟、巖鷺等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還包括丹頂鶴、白鸛、黑鸛、金雕、遺鷗等11種國家一級保護珍禽。是山東省鳥類種類最多、資源最為豐富的城市。
  • 江蘇記錄在冊的鳥類超過450種,近全國三分之一
    現代快報記者了解到,目前江蘇記錄在冊的鳥兒超450種,可以稱得上「鳥類天堂」。江蘇記錄在冊的鳥兒超450種江蘇地跨南北兩個氣候帶,鳥類資源十分豐富。不僅有灰喜鵲、貓頭鷹、啄木鳥等農林益鳥,也有丹頂鶴、天鵝、黑臉琵鷺、黑嘴鷗、勺嘴鷸等珍稀鳥類。目前江蘇分布的鳥類有多少種?
  • 每年遷徙至雲南的鳥類多達420種
    會上,知名鳥類專家還分享了保護野生動物的相關知識,來自昆明、昭通等地的代表分別推介了具有當地特色的明星物種。    據悉,該活動將重點宣傳野生動物保護在生態文明建設中的重要作用,普及野生動物識別、保護、防範等基本知識和有關法律法規,展示紅嘴鷗、滇金絲猴、黑頸鶴、西黑冠長臂猿、雙角犀鳥和亞洲象等雲南旗艦物種的保護成效,倡導廣大民眾關心、支持、參與野生動物保護工作。
  • 神農架新發現7種鳥 全區野生鳥類記錄增至438種
    (山西野保協會隊發現記錄)▲鱗胸鷦鶥。 (視界網 李斌 攝)▲灰喉山椒鳥。 (視界網 盧國成 攝)▲綠背姬鶲雌鳥。 (視界網 黃雄 攝)湖北日報訊 (記者劉漢澤、通訊員王欣、鄧凱)10月15日,第二屆「神農架國家公園杯」觀鳥大賽落幕。經專家評審,大賽共記錄鳥種219種,其中新發現鳥種記錄7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