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揭示黃粉蟲降解聚苯乙烯塑料證據

2020-11-21 科學網

 

科學網訊 (通訊員 李琳) 日前,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楊軍研究組和美國史丹福大學吳唯民高級研究員、深圳華大基因公司趙姣博士等,在繼2014年12月發表蠟蟲腸道微生物降解聚乙烯的論文後,再次在國際環境科學與技術領域權威期刊《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上發表了題為「Biodegradation and mineralization of polystyrene by plastic-eating mealworms. Part 1. Chemical and physical characterization andisotopic tests」(齧食塑料黃粉蟲對聚苯乙烯的生物降解和完全礦化作用:1. 化學與物理特性和同位素失蹤試驗)和「Biodegradation and mineralization of polystyrene by plastic-eating mealworms.Part 2. Role of gut microorganisms」(齧食塑料黃粉蟲對聚苯乙烯的生物降解和完全礦化作用:2. 腸道微生物的作用)兩篇姊妹研究論文,首次以全面證據揭示了黃粉蟲齧食降解聚苯乙烯、將其完全降解礦化為二氧化碳、並利用同化為蟲體脂肪,同時證明是其腸道微生物起主導作用,並且分離鑑定了一株降解聚苯乙烯的細菌。此研究成果為解決廢棄塑料汙染環境的問題提供了嶄新的思維。(http://pubs.acs.org/doi/abs/10.1021/es 5b02661http://pubs.acs.org/doi/abs/10.1021/es5b02663

石油化工生產的塑料廢物汙染是世界環境難題。迄今為止學術界認為,塑料產品由於物理化學結構穩定、在自然環境中可能數十至數百年不會被分解。塑料汙染正嚴重威脅著生態和海洋環境。2013年石油基塑料世界年產量約3億噸,其中聚苯乙烯佔7.1%。聚苯乙烯經久耐用,不能生物降解,常用作一次性飯盒、咖啡杯和包裝絕熱材料,在土壤、河流湖泊及海洋等環境產生了普遍嚴重的「白色汙染」。2005年起,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化學與環境學院楊軍博士開始了塑料生物降解的研究。

黃粉蟲又名麵包蟲,拉丁學名Tenebriomolitor。一般長20-25mm,成蟲為黑色甲蟲,是一種倉庫害蟲,原產北美洲,現已被人工大量飼養用作動物飼料或者提取化工原料。在北航和斯坦福的實驗表明,產自中國和美國的黃粉蟲幼蟲都齧食塑料,僅僅靠齧食泡沫塑料能存活一個月以上,最後發育成甲殼成蟲。聚苯乙烯泡沫塑料在黃粉蟲幼蟲腸道停留時間短於24小時。進食泡沫塑料16天後,黃粉蟲可以將大約48%的聚苯乙烯轉化為二氧化碳。碳-13同位素示蹤實驗證明,聚苯乙烯被黃粉蟲完全降解礦化為二氧化碳和利用轉化為蟲體脂肪。

研究組發現腸道微生物對聚苯乙烯生物降解起決定性的作用。在黃粉蟲幼蟲食物中加入抗生素抑制腸道微生物後,幼蟲不能降解塑料。他們進一步成功分離出可以利用聚苯乙烯作為唯一碳源進行生長的聚苯乙烯降解細菌--微小桿菌YT2(Exiguobacteriumsp. YT2)。該菌株已保存在中國微生物菌種保藏管理委員會普通微生物中心和國家基因庫,是國際上報導的第一株保藏在菌種中心的聚苯乙烯降解細菌。該株細菌可在在無碳瓊脂固體培養基上的聚苯乙烯膜表面生長生成穩定的生物膜,顯著地侵蝕膜表面結構。該菌株在液體中培養60天後,液體中聚苯乙烯碎屑被分解、減重可達7.4%。殘留物的分子量明顯降低,生成大量水溶性的低分子中間產物。

該系列研究再次提供了有力的科學證據,證實微生物能直接有效地降解聚苯乙烯,同時也進一步證實具有取食塑料行為的昆蟲的腸道是發現降解塑料的微生物的重要來源。這為開發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和廢棄物的技術提供了一條全新的途徑。

文章第一作者楊宇是通訊作者江雷院士和楊軍副教授合作指導的博士生,吳唯民博士參加並指導了研究工作,趙姣博士和楊瑞馥教授參加了微生物基因組分析工作,宋怡玲和高龍成副教授參加了前期微生物實驗和高分子分析工作。

該研究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973)以及深圳市生物能源重點實驗室的資助。

兩篇文章在發表的當日,美國Chemical &Engineering News(C&EN,化學與工程新聞)進行了採訪報導。Stanford News(斯坦福新聞)提前採訪報導了研究成果,並指出楊軍博士正在領導與史丹福大學Craig Criddle教授進行國際合作的研究計劃。

世界主要通訊媒體如美國CNN、 CNBC、VOA、The Huffington Post(赫芬頓郵報,美國最具影響力的新聞博客網站)、The Times(英國泰晤士報)先後採訪了文章作者,進行了報導。FOX News、UPI (United Press International,美國第二大通訊社合眾國際社)等數百家媒體作了轉載。(來源:科學網 李琳)

相關焦點

  • 蟲子以塑料為食 黃粉蟲可以吞食和完全降解塑料
    2015年10月2日,據外媒報導,中美研究人員發現黃粉蟲可以吞食和完全降解塑料,他們已在黃粉蟲體內分離出靠聚苯乙烯生存的細菌,並將其保存。這項研究首次提供了微生物有效降解聚苯乙烯的科學證據,為用生物降解方法治理「白色汙染」提供了新思路。
  • 科學家發現以塑料為食蟲子 吃塑料排二氧化碳
    小處著手黃粉蟲可以吞食和完全降解塑料,科學家已在黃粉蟲體內分離出靠聚苯乙烯生存的細菌,並將其保存。大處著眼中美聯合團隊的最新研究成果不僅首次為微生物降解塑料提供了有力的科學證據,也為開發生物降解聚苯乙烯塑料製品的技術提供了全新思路。
  • 中國科學家發現吃塑料蟲子 可降解所有塑料
    原標題:中國科學家發現吃塑料的蟲子 黃粉蟲能吃所有塑料「塑料在黃粉蟲腸道快速生物降解,揭示了丟棄在環境中塑料廢物的新命運。」塑料在環境中難以自然降解,而聚苯乙烯又是其中之最,由於高分子量和高穩定性,普遍認為微生物無法降解聚苯乙烯類塑料。2015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楊軍教授研究組、深圳華大基因公司趙姣博士等在環境學科領域的權威期刊《Environmental Science &Technology》上合作發表了兩篇姊妹研究論文,證明了黃粉蟲(麵包蟲)的幼蟲可降解聚苯乙烯這類最難降解的塑料。
  • 中國科學家發現吃塑料的蟲子 黃粉蟲能吃所有塑料
    「塑料在黃粉蟲腸道快速生物降解,揭示了丟棄在環境中塑料廢物的新命運。」  塑料在環境中難以自然降解,而聚苯乙烯又是其中之最,由於高分子量和高穩定性,普遍認為微生物無法降解聚苯乙烯類塑料。2015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楊軍教授研究組、深圳華大基因公司趙姣博士等在環境學科領域的權威期刊《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上合作發表了兩篇姊妹研究論文,證明了黃粉蟲(麵包蟲)的幼蟲可降解聚苯乙烯這類最難降解的塑料。
  • 科學家發現以塑料為食蟲子:吃塑料排二氧化碳
    據新華社電中美研究人員在新一期美國《環境科學與技術》雜誌上報告說,黃粉蟲可以吞食和完全降解塑料,他們已在黃粉蟲體內分離出靠聚苯乙烯生存的細菌,並將其保存。這項研究首次提供了微生物有效降解聚苯乙烯的科學證據,為用生物降解方法治理「白色汙染」提供了新思路。  黃粉蟲又名麵包蟲,被人工大量養殖用作動物飼料。
  • 中國科學家發現吃塑料蟲子 或可解決塑料汙染難題
    圖為正在吃塑料的黃粉蟲(由楊軍教授團隊供圖)  文/羊城晚報 楊輝  「塑料在黃粉蟲腸道快速生物降解,揭示了丟棄在環境中塑料廢物的新命運。」  塑料在環境中難以自然降解,而聚苯乙烯又是其中之最,由於高分子量和高穩定性,普遍認為微生物無法降解聚苯乙烯類塑料。2015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楊軍教授研究組、深圳華大基因公司趙姣博士等在環境學科領域的權威期刊《Environmental Science &Technology》上合作發表了兩篇姊妹研究論文,證明了黃粉蟲(麵包蟲)的幼蟲可降解聚苯乙烯這類最難降解的塑料。
  • 黃粉蟲不僅能吞食塑料 有毒物質還不會在體內積聚
    黃粉蟲不僅能吞食塑料 有毒物質還不會在體內積聚  olivia chan • 2019-12-26 13:58:25 來源:前瞻網
  • 蟲子以塑料為食 網友:"白色汙染"有救了
    中美研究人員在新一期美國《環境科學與技術》雜誌上報告說,黃粉蟲可以吞食和完全降解塑料,他們已在黃粉蟲體內分離出靠聚苯乙烯生存的細菌,並將其保存。這項研究首次提供了微生物有效降解聚苯乙烯的科學證據,為用生物降解方法治理「白色汙染」提供了新思路。黃粉蟲又名麵包蟲,被人工大量養殖用作動物飼料。以前有研究人員宣稱分離出降解聚苯乙烯的細菌,但缺乏有力的物理化學分析證據支持聚苯乙烯被微生物降解,而且有關微生物也沒有被國際上承認的微生物中心收藏,因此這類研究成果並不被學術界認可。
  • 蟲子以塑料為食 網友:白色汙染可解決?
    海外網10月3日電 據外媒報導,中美研究人員發現黃粉蟲可以吞食和完全降解塑料,他們已在黃粉蟲體內分離出靠聚苯乙烯生存的細菌,並將其保存。這項研究首次提供了微生物有效降解聚苯乙烯的科學證據,為用生物降解方法治理「白色汙染」提供了新思路。
  • 這種甲蟲幼蟲可快速降解聚苯乙烯,有望解決塑料垃圾危機
    &nbsp&nbsp&nbsp&nbsp塑料是生產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材料,但其難以降解的特性也給環境產生巨大負擔。當下,世界上每秒就有20000單位塑料被消耗,每年有1300萬噸塑料流入海洋,如何減少和消除塑料垃圾汙染已成全球性難題。
  • 蟲子吃塑料:一袋小米帶來的科學突破
    原來,這位科學家偶然間將蟲子與塑料掛上了鉤。塑料能被蟲子「吃掉」?這是否意味著,困擾人類的「白色汙染」找到了終極解決途徑?這樣的期待,讓楊軍的演講迅速成為熱議話題。偶然的科學發現2004年春節,楊軍從家中櫥櫃裡拿出一袋小米準備煮粥時,發現裝米的塑膠袋上有許多孔洞,還有蟲子和飛蛾爬出。
  • 海南周刊| 三亞南繁院科研人員新發現:黃粉蟲吃塑料排肥料
    然而,三亞市南繁科學技術研究院(以下簡稱三亞南繁院)在飼養黃粉蟲的過程中,發現了這小小的蟲子具有一項神奇功能——將塑料轉化為有機肥。  眾所周知,塑料在環境中難以自然降解,而聚苯乙烯又是其中之最。由於高分子量和高穩定性,普遍認為微生物無法降解聚苯乙烯類塑料。  而小小的黃粉蟲,如何能夠「降服」自然界中的「頑固派」呢?
  • 中國專家發現吃塑料的蟲子,汙染難題有望解決,這種蟲人可以吃
    黃粉蟲又叫麵包蟲,在昆蟲分類學上隸屬於鞘翅目,擬步行蟲科,粉甲蟲屬(擬步行蟲屬)。 原產北美洲,50 年代從蘇聯引進中國飼養,黃粉蟲幹品含脂肪30%,含蛋白質高達50%以上,此外還含有磷、鉀、鐵、鈉、鋁等常量元素和多種微量元素。黃粉蟲可以食用。
  • 科學家在人類體內,發現了塑料微粒,這是大自然對人類的警示
    例如聚苯乙烯燃燒時產生甲苯,這種物質少量會導致失明,吸入有嘔吐等症狀,PVC燃燒也會產生氯化氫有毒氣體,除了燃燒,就是高溫環境,會導致塑料分解出有毒成分,例如苯等。當然,這些缺點對於環境的影響還不是最大的,最大的影響是塑料是高分子聚合物,它在自然環境中極難進行生物降解。
  • 三亞有種小蟲子,吃的是塑料,排的是肥料,你見過嗎……
    (建議在wifi環境下觀看)視頻拍攝:譚琦 視頻製作:建東「500條黃粉蟲30天裡可以吃1.8克的塑料。」三亞南繁科學技術研究院的研究員楊小鋒說,黃粉蟲全身都是寶,除了降解塑料,它還可以用作家禽的飼料,糞便用作肥料。吃塑料?是有多餓?
  • 這種蟲子竟能吃塑料!「白色汙染」治理將有新出路?
    研究人員認為,蠟蟲降解塑料的神秘技能很有可能跟它們消化蜂蠟的方式有關。研究人員推測,消化蜂蠟和降解聚乙烯涉及破壞相似類型的化學鍵。這項研究有可能讓人們找到大規模降解塑料垃圾的方法,那些垃圾正在大量流入河流和海洋,對環境和野生動物構成威脅。
  • 安康鐵氟龍回收1噸塑料破碎多少利潤
    安康鐵氟龍回收1噸塑料破碎多少利潤,氟龍四氟回收廠是長期致力於回收,加工,生產,銷售於一體的綜合性氟塑料再生企業。大量回收鐵氟龍、氟塑料、四氟,PTFE,塑料王,尼龍王,膠王,PEEK、聚碸,特種塑料廢料等,公司起步於90年代,經過20多年的發展成長,在廣大客戶的大力支持幫助下,積累了較為豐富的再生質量優化經驗。
  • 中國科學家發現塑料天敵,竟是因為一袋生蟲的小米
    塑料被譽為人類二十世紀最偉大的發明,同時也是最糟糕的發明。由於塑料的大量使用,帶來了嚴重的白色汙染問題,塑料在自然狀態下很難降解,往往需要幾百年時間,而人類製造的塑料垃圾不但包圍了城市,還進入了海洋生態系統,現如今科學家在大部分海洋生物體內都找到了塑料微粒的存在,連南極生物也無法倖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