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甲師還用得著政府發資格證書嗎?竟然還細分為五級!」在日前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李克強總理指出,諸如「五級美甲師」這樣的問題還很多,「這嚴重束縛了市場的手腳,也束縛了人民的創造力!」(《新京報》9月17日)
關於政府在簡政放權中存在的問題,李克強總理曾多次提出批評,就在上個月月底,他還要求嚴厲查處「審批花樣」:「我聽到反映,某個地方本來群眾辦一項手續需要到現場,交100元手續費。現在改革以後,人不用來了,網上辦理,但收費一下從100元漲到了500元。簡直是匪夷所思!」
中央政府強力推進的簡政放權,在落實過程中為何會屢屢出現花樣繁多的「梗阻」?
首先, 與一些地方、單位的政府職能轉變不到位有關。從以往以管制、設限為主,到改革之後的立足服務,其轉變之難不啻一場艱難、痛苦的革命。這裡面有行政慣性帶來的某種依賴,也有政府官員懶政、怠政。李克強總理也指出,政府職能轉變的過程,也是政府的「自我革命」,很難一蹴而就。
其次,當下的簡政放權仍停留在從上到下的「簡」與「放」,尚未形成上下良性互動的格局。由於長期以來早已形成並不斷固化的利益關聯,不少部門並不願意放棄行政審批帶來的利益,總會想方設法搞些小動作,要麼頂著、拖著不辦,要麼「玩花樣」、「換馬甲」。
如果在具體的操作層面,只有來自上面的壓力機制,而缺乏下面的監督機制,就難保簡政放權不走樣。因此,有必要以壯士斷腕的勇氣持續、深入推進簡政放權,切實放開市場的手腳,從而最大限度地釋放改革紅利。一方面,要強化監管,嚴肅追責,改變以往的管制式思維,克服權力任性,真正樹立服務意識。對於那些刻意阻滯、妨礙市場發育乃至肆意盤剝市場主體的權力行為,必須重拳打擊。對於已經放手的審批事項,要有追蹤、有督察,並形成嚴格的制度,建立公開、透明的「收費清單」、「責任清單」。
另一方面,還要儘快加速機構改革,在「精兵簡政」中實現「簡政放權」,把那些過多的行政機構、紅頂中介,該減掉的減掉,該推向市場的推向市場,不讓其繼續以「養機構」、「養人」為由,繼續從市場中攫取利益。
除此之外,也要暢通意見反映渠道,通過最廣泛的公開透明,監督「五級美甲師」這樣的審批痼疾,從而杜絕形形色色的權力牟利行為。
不可否認, 新一屆中央政府組成以來,簡政放權成效顯著。自2013年3月以來召開的近百次國務院常務會議中,提及簡政放權的就多達65次,其中40多項議題與簡政放權直接相關。這些做法極大地釋放了市場活力,但如果聽任一些地方濫用權力,肆意變通,已經取得的成績就會被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