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秋風起,江面波浪高。10月13日上午,有市民給江蘇新聞廣播發來視頻顯示:在南京長江大橋下,幾分鐘之內,就有好幾隻江豚將頭伸出江面拍水玩耍,十分可愛。
記者了解到,今年長江南京段江豚出現的頻次比往年同期更高了,「子母豚」(即懷孕母江豚或帶著幼崽的母江豚)也更常見了。長江十年禁漁,實施生態大保護的成效正在凸顯。
市民武先生是一位攝影愛好者,沒事就喜歡去長江邊看看。10月13日上午,在南京長江大橋下濱江外灘上,他發現了多隻江豚出現。武先生發來的視頻顯示:一隻只長得圓乎乎、黑溜溜的江豚,在長江翻滾的浪濤裡,跳躍翻騰,時出時沒,相互追逐,似乎興致極高。
「今天它們特別活躍,直接就竄到水面上了,它那個頭衝上來就像是在空中旋轉,特別好玩。」視頻拍攝者武先生說。
就在兩周之前的9月29日,武先生在南京下關濱江外灘江面上也看到了江豚。當時的場景是數頭小江豚探頭露臉,小江豚在媽媽的陪伴下練習捕捉魚,江豚爸爸在旁邊護駕驅趕魚群,江豚一家其樂融融。
時不時與江豚偶遇,給長江邊散步的市民帶來不少驚喜。最近江豚頻現,原因有哪些?記者從南京市江豚協會了解到,觀測數據顯示,入秋以來,長江南京段江豚出現的頻率、頭次確實比往年同期更高了。
「第一個原因是十年禁漁的政策,我們江蘇省不僅是率先展開,而且執行也是比較嚴格的,我們這不僅是禁漁,而且禁釣。這些有利的恢復措施我們覺得是立竿見影見到了效果,江豚又回來了,而且更活躍了。第二個就是每年秋季,天氣轉冷以後,本身也是觀測江豚的一個好的季節,一個是長江水位比較低,第二個天氣冷了以後江豚比較活躍。」南京市江豚協會秘書長姜盟介紹。
長江禁漁以來,更可喜的一個變化是,觀測到子母豚的頻次也更高了。姜盟說,「我們在南京三個家族的江豚,都發現了繁育產仔的情況。」這反映了江豚種群恢復的狀況越來越好。「第一個就是漁業資源比較豐富,江豚不愁吃。第二是現在人為活動對江豚的幹擾越來越小。如果江豚每年都能產仔,而且幼崽存活地比較好,那麼實際我們就可以樂觀地估計,江豚在南京的種群是在擴大的。」
圖片來源:南京市江豚協會
憨態可掬的長江江豚,是長江特有的鯨豚類動物,被譽為「水中大熊貓」。因其露出脊背時,渾身黑黝黝的,江豚也被漁民親切地稱之為「江豬」。過去數十年,由於人類活動影響,長江江豚種群數量不斷萎縮。近年來,隨著江豚自然保護區的建立,長江大保護、長江禁漁等生態環境修復措施的執行,南京江豚的生存狀態也在積極向好。
那麼,市民在哪些地方更容易跟可愛的江豚來個不經意的偶遇呢?姜盟推薦了三個地方:「第一個是中山碼頭到歡樂舞臺一帶,那邊有一個江豚觀賞地的牌子。大家都可以在江邊散步的時候,往長江裡看一看,很有可能發現長江江豬的身影。第二個比較好的地方是建鄴區的魚嘴溼地公園,那個燈塔下面有個平臺。如果住在江寧的朋友,可以嘗試在新濟洲的濱江岸邊,那邊也是有一個比較大的江豚家族在那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