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市政協委員建議:推進「長江大保護」 建立長江揚州段江豚...

2021-01-18 身邊24小時

長江是滋養中華文明的母親河,守護一江碧水,對揚州來說意義重大。揚州市「兩會」前夕,市政協委員、民進會員張曉梅圍繞推進「長江大保護」走訪調研,準備提案。

2020年11月,長航公安揚州所民警在長江揚州段水域巡邏時,意外拍到江豚畫面。鏡頭裡,四、五頭江豚在水面跳躍嬉戲,過程持續約1分鐘。

揚州市政協委員、民進會員張曉梅介紹,江豚用它靈動的身影,為長江揚州段的生態投了「贊成票」。對江豚這一物種的保護,受益的是長江大保護,而真正受益的是長江沿線的4億多人民群眾。

「十三五」以來,揚州市持續做好長江大保護工作,就地進行生態修復,種植2000畝生態防護林,長江揚州段總體水質由「十二五」時期的Ⅲ類改善為Ⅱ類,江豚生活、繁育環境不斷改善。在走訪中,張曉梅通過江上巡查、抽取水樣、檢測江豚環境DNA等發現,江上船隻噪音、江邊排水口等問題,制約著江豚種群數量。為此,民進揚州市委圍繞「儘快建立長江揚州段江豚保護區」專門撰寫了提案,將在「兩會」上提交。

揚州市政協委員、民進會員張曉梅告訴記者,提案的初衷正是基於長江大保護這樣的熱點問題,內容涉及相關航道的長遠規劃、沿線駁岸和基於江豚繁殖和覓食的生態恢復。

此外,張曉梅委員還圍繞教育發展積極撰寫提案,建言獻策。她表示,今年會在教師心理健康的幹預機制方面做出,並繼續不遺餘力地推動揚州的融合教育。

鼓呼

來源 | 揚州廣電「揚帆」手機頻道

編輯 | 羅莉華

【來源:揚州廣電揚帆手機頻道】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安徽日報:《長江江豚保護條例》守護長江「微笑精靈」
    安慶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程學東表示,條例結合安慶實際和長江江豚生存現狀,以長江江豚物種保護為抓手,旨在通過對棲息在長江安慶段水域、處於長江水生野生動物食物鏈頂端的長江江豚的保護,實現長江安慶段水域生態全面修復,長江江豚生存條件全面改善。
  • 長江南京段江豚又出現
    10月13日上午,有市民給江蘇新聞廣播發來視頻顯示:在南京長江大橋下,幾分鐘之內,就有好幾隻江豚將頭伸出江面拍水玩耍,十分可愛。記者了解到,今年長江南京段江豚出現的頻次比往年同期更高了,「子母豚」(即懷孕母江豚或帶著幼崽的母江豚)也更常見了。長江十年禁漁,實施生態大保護的成效正在凸顯。
  • 長江彭澤段現江豚迎浪嬉戲
    【長江彭澤段現江豚迎浪嬉戲 】保護江豚 8月5日下午,在江西省彭澤縣長江最美岸線龍城段,出現江豚迎浪嬉戲的場景。江豚時而騰出水面、時而翻滾跳躍,煞是可愛。據了解,江豚被視為長江流域生態環境的「指標生物」,隨著今年長江全面禁漁以及保護長江生態環境工作的推進,江豚這一瀕危物種也將會得到繁衍生息,它們的頻繁出現是該縣實施長江生態環境修復,著力推動綠色發展的最新例證。
  • 《安慶市長江江豚保護條例》1月1日起施行 守護長江「微笑精靈」
    為了保護瀕危的長江江豚,維護長江生物多樣性和生態平衡,我省出臺全國首部長江江豚保護條例。 《安慶市長江江豚保護條例》前不久經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二次會議審查批准,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長江江豚資源是人類寶貴的自然資源,長江安慶段是長江江豚主要棲息地之一,這對安慶而言是生態優勢也是責任擔當。
  • 《安慶市長江江豚保護條例》今年起實施!新條例為江豚保護帶來哪些...
    《條例》提出,將破罡閘、華陽河口和皖河口等長江江豚索餌水域,安慶水道鵝眉洲頭和北圩拐、官洲水道廣成圩、湖口水道北岸等長江江豚索餌與撫育洲頭和邊灘水域,長江安慶段沒有通航的支汊水域等,列為長江江豚主要棲息地。《條例》提出,除法律法規許可的項目以及防洪、救災等公共事務需要外,禁止在長江安慶段長江江豚主要棲息地開發建設與生態修復無關的項目。
  • 代表委員們的「長江故事」:期待白鱀豚重新躍出江面
    原本,《話說長江》《再說長江》的珠玉在前,《長江之歌》的定調是要用很短的篇幅,講述一個氣勢更加恢宏的長江,從文明、歷史、文化、生態四個維度展示母親河的丰采。  「要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2016年,習近平總書記在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上發表重要講話,開啟了長江大保護的序幕。
  • 長江江豚:留下那抹微笑
    雖然就地保護理應是最好的保護方式,但長江江豚原有的「家園」環境發生了變化,對其生存造成了很大影響,而一些長江故道水文條件和長江幹流較為類似,且人為破壞較少,是比較合適的遷地保護之所。農業部多次下發相關文件,以推動江豚保護工作的開展。
  • 生態環境改善 「微笑天使」回歸 成群江豚「弄潮」長江鎮江段
    金山網訊  近日,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淡水漁業研究中心聯合江蘇鎮江長江豚類省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處,採取截線抽樣法對長江鎮江段江豚進行了科學考察。考察期間6日內合計觀測到江豚32群次101頭次,其中豚保區內觀測到江豚24群次77頭次,佔長江鎮江段數量的70%以上。「隨著長江鎮江段生態環境的日趨改善,鎮江豚類保護區正成為江豚的樂園。」鎮江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副局長吳斌介紹,近年來,鎮江牢牢把握「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戰略導向,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深入探索江豚自然保護經驗,認真書寫長江大保護的時代答卷。
  • 長江武漢段,江豚成群出現
    長江江豚是長江特有的鯨豚類動物,目前僅剩1000餘頭被譽為「水中大熊貓」。19日,武漢市民吳先生在江邊釣魚時,偶然看到十幾頭長江江豚出現在江面嬉戲跳躍。中科院水生所專家表示, 在武漢城區長江段看到這麼多江豚現身,實屬罕見!
  • 長江彭澤段現江豚暢遊 迎浪嬉戲煞是可愛
    8月5日下午,在江西省彭澤縣長江最美岸線龍城段,出現江豚迎浪嬉戲的場景。袁昕 攝8月5日下午,在江西省彭澤縣長江最美岸線龍城段,出現江豚迎浪嬉戲的場景。 袁昕 攝江豚時而騰出水面、時而翻滾跳躍,煞是可愛。
  • 江豚「落戶」長江靖江段
    魚蝦豐富,我們巡航的時候基本上每周都能碰到江豚,特別讓人高興。」靖江護漁隊第二小分隊隊長範小彬說,「剛開始要我們退漁上岸的時候,我心裡還有點不捨得。現在每次看到江豚,我都覺得也有我的一份功勞,挺驕傲的。」從稀客變常客,「微笑精靈」江豚,用美麗的身姿,為長江靖江段的生態環境點讚。「在整個長江江豚數量衰退的背景下,長江靖江段頻現江豚身影難能可貴。」
  • 是什麼讓長江江豚回來了?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長江上浪花翻湧,「大魚」嬉戲,是可愛的江豚回來了!2021年1月8日,太倉海事局工作人員在長江太倉段水域拍到江豚嬉戲的畫面。江豚被稱為「水中大熊貓」。水質好不好,江豚最有發言權。江豚再次現身,生動說明長江大保護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一江碧水,百舸爭流,一切來之不易。2016年1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重慶召開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時強調:要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的位置,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
  • 長江江豚湖北宜昌上演「鯉魚跳龍門」
    長江江豚上演「鯉魚跳龍門」 景衛東 攝江豚現身長江湖北宜昌段 景衛東 攝 江豚是長江生態系統的旗艦物種景衛東 攝 長江江豚在葛洲壩下遊水域躍出水面 景衛東 攝 近日,在長江湖北宜昌段,一頭長江江豚在葛洲壩下遊水域躍出水面,猶如「鯉魚跳龍門」一般。
  • 長江江豚
    2020年12月31日,長江流域重點水域「十年禁漁」在漢全面啟動。早在今年7月1號,武漢市就提前半年實施了「長江禁漁」,堅持打防並舉、水岸同治,取得顯著成效。當前,我市全面開啟社會組織、專職護漁員、廣大市民參與長江禁漁的「群防群治」新格局,集合長江救援志願隊1871名隊員,選聘64名退捕漁民擔任護漁信息員,常態化開展巡江、值守,進一步確保禁捕工作全覆蓋、無死角。
  • 長江水生態趨好,江豚回來了,它們是長江健康狀況晴雨表
    張先鋒 攝)長江日報-長江網8月26日訊 江豚重新出現在長江武漢段!26日,中科院水生所專家王洪鑄在接受長江日報-長江網記者採訪時認為,「這從一個側面,證明長江大保護戰略啟動兩年,長江水生態短期內有向好轉變的趨勢。」
  • 救救長江江豚
    猛豚出水(圖片:CCF@邊緣)▼在今年出臺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徵求意見稿)》中,長江江豚提升至一級保護動物,保護等級的提升意味著形勢的嚴峻。那時,有研究認為如果不採取有效措施,2030年之前長江江豚就會滅絕。遷地保護是長江江豚三大保護策略之一,其中較為成功的是湖北天鵝洲自然保護區。這裡是長江故道形成的牛軛湖,本就是白鰭豚保護區,在白鰭豚滅絕後主要用於江豚的保育工作。
  • 物種保護 為長江添活力(大江大河·長江保護這五年④)
    2020年下半年,湖北武漢市民發現,和野生江豚「見面」的機會變多了:9月的一天早上,曹穎到漢陽江灘足球場一帶散步,發現有江豚躍出長江江面,她一口氣錄了十幾段視頻,拍到了「江豚與黃鶴樓同框」的畫面;10月的一個傍晚,鸚鵡洲長江大橋江波中有江豚躍出水面,市民萬鵬立刻拿手機拍下視頻……長江擁有獨特的生態系統,分布有4300多種水生生物,其中魚類400多種,有170多種為長江特有種
  • 長江宜昌段再現江豚戲水
    【長江宜昌段再現江豚戲水 】8月3日,在宜昌城區鎮江閣外沿長江水域,江豚逐浪嬉戲。近日,作為長江流域生態環境「指標生物」的江豚,在宜昌市濱江一帶水域出現,吸引不少市民的目光。
  • 長江南京段多了四五頭小江豚
    江豚,被譽為「水中大熊貓」。昨天「南京長江江豚保護主題月」啟動,又傳來喜訊!通過「水上、水下、岸線」全方位監測發現,已有四五頭小江豚出沒在長江南京段。南京江豚保護協會供圖南京師範大學教授、中國動物學會副理事長楊光表示,這說明江豚能正常繁殖,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南京對長江江豚保護的成效,南京有望成為長江江豚就地保護的成功典範。
  • 長江江豚 藍鯨等50多個物種保護等級擬升為一級
    三峽晚報訊(全媒記者聶烽)近日,國內多家權威媒體報導稱,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農業農村部對《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徵求意見稿)》公開徵求意見,這是自1989年野生動物保護法施行以來第一次大幅度修訂《名錄》,擬新增物種比原先受保護物種總量還多,長江江豚、藍鯨等50多個物種擬升為一級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