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歡本文,歡迎分享到朋友圈和聊天群。
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否則視為侵權!
今天分享「孩子天生會數學」第六章第七節「工作墊紙」。這是由瑪麗.巴拉塔洛頓在關於「數學表徵」的經典遊戲活動中設計的,通過製作大量的風景情景遊戲,幫助孩子強化理解部分與整體的關係。可以簡單的理解為:利用場景特徵,讓孩子學會從整理和局部出發,去理解和表達整理與局部的關係。
~~~~~~~遊戲分割線~~~~~~~
材料:有風景圖片製作的墊紙,撲克牌,數字卡,玻璃扁珠(其他小物品亦可)
所謂的工作墊紙,就是用各種風景圖片製作而成的「背景紙」,用來模擬不同的風景。我們用卡紙自製了工作墊紙,孩子非常享受製作場景的過程,也很樂意效勞。
(能猜出我們設計的場景是哪些嗎?)
整個遊戲玩下來,我覺得工作墊紙的好處有兩點:一是可以讓孩子有儀式感,可以迅速切換到對應的場景,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加遊戲趣味性,雖然會有重複的動作,但因場景的變化,孩子會持續保持新鮮感。
基礎活動:
01
在不同的工作墊紙的兩個區域安排相同數量(10以內)的玻璃扁珠
讓孩子在4-10的撲克牌中隨意抽取一張,並將等同數量的玻璃扁珠分別安排至四張工作墊紙上。
玻璃扁珠的擺放有2點要求:
A,玻璃扁珠必須在工作墊紙擺放成2個部分;
B,四張工作墊紙的擺放組合不可以重複。
這個遊戲其實是數字4—10的拆分和組合,我沒有選20以內的數,主要是考慮到孩子對新遊戲需要一個熟悉和適應的過程,從簡單的開始,更有利於產生成就感,建立興趣。
需要提醒一點,該遊戲從頭至尾我只做了更換工作墊紙的動作,其他都由孩子自己完成,包括排除是否重複擺放,讓孩子獨立思考和做出判斷,有助於幫助孩子克服依賴的心理,建立自信心。
02
在不同的工作墊紙的兩個區域安排相同數量(20以內)的玻璃扁珠
同遊戲1一樣,讓孩子在11-20的數字卡中隨意抽取一張卡片,並將相同數量的卡片擺放在不同的工作墊紙上,擺放要求不變。
這次我將數量控制在了10以上,20以內,並刻意的給孩子提供了10粒紅色的玻璃扁珠,6粒藍色的玻璃扁珠。目的是希望孩子在擺放的過程中,能一眼湊10,熟悉並習慣用湊10來理解20以內數的組合。
擴展與延伸:
01
在不同的工作墊紙的三個區域安排相同數量的玻璃扁珠
同樣是讓孩子隨機抽取一張數字(視孩子的實際情況選擇10以內或20以內的數字),將與該數字數量相同的玻璃扁珠安排在不同工作墊紙的三個區域內,同樣不允許重複組合。
這個遊戲的目的仍是讓孩子熟悉10以內或20以內不同數量的組合,只不過將組合形式擴大到3個,也是提升數感的一種方式。
02
藏起來的是幾?
選擇一張數字卡,並將等量的玻璃扁珠擺放在工作墊紙上,將其中一個區域的玻璃扁珠用紙覆蓋,讓孩子根據數字卡和另一區域已知的玻璃扁珠,推算藏起來的玻璃扁珠有幾個?
這是一個減法遊戲,考驗孩子的逆向思維,非常適合對減法不熟練的孩子。家長可以在陪玩的過程中觀察孩子的思維方式,看孩子是通過哪一種方式推算出結果的,從而對比較薄弱的方面有針對性的進行練習。
家長可以將一個數字分不同的組合安排在四張工作墊紙上,目的是讓孩子熟悉不同的組合,鍛鍊減法的熟練程度。
03
哪個區域玻璃扁珠多,多幾個?
在不同的工作墊紙的兩個區域擺放數量比較接近的玻璃扁珠,讓孩子目測哪個區域的玻璃扁珠多,多幾個?
其目的是讓孩子進一步熟悉數與量,能通過肉眼區分數量的多少。
04
根據工作墊紙的玻璃扁珠,找到合適的算式
在工作墊紙的兩個區域擺放若干玻璃扁珠,在小卡片上寫好算式,讓孩子根據工作墊紙上的玻璃扁珠分布情況,尋找與之匹配的算式。
這個遊戲是為了讓孩子在熟悉實物的基礎上,代入對應的算式,從而將體驗和算式符號相結合,更加深刻的理解加減法算式。
本節遊戲,我們通過自製工作墊紙,讓孩子用自己喜歡的場景帶入不同的遊戲體驗,通過擺放,移動,計算以及匹配等方式,熟悉數字的不同組合方式,進一步理解整體與部分的關係,在不知不覺中學習了加減法,鞏固了對數量的熟悉程度。
以上就是今天的全部內容,願我的分享與你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