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風明月何時有,月樓鄉臺幾回登?人哪,竟如此感性。剛從家裡出來幾個星期,卻又思念起來。
城市太過繁雜,沒有寧靜。不能聽到那「夢裡尋渡」;那「蛙聲一片」;不能聞到飄香的綠葉、清新的空氣。
城市沒有黑夜,燈光絢爛。從小就沒習慣燈光的我幾乎眩得找不到歸家的路。眩暈中,昂天尋望,哪有閃閃星光,哪有皎潔明月,哪裡有我閉上眼睛就能描繪的輪廓……。
我喜歡嫻靜而又自然的黑夜,想起歸家的那幾晚與同學,朋友,家人坐於清風月色下暢談心敘,高論古今,且清風撲來,涼爽至極令人開懷,開懷!故事重憶不由一絲絲憐惜,可恨時光不可停留。
想起那幾晚深夜,我獨坐在棚頂看著那迷人的夜色,內心不由地感概萬千。至今,一些語句仍在我腦中揮之不去。望著東南邊朦朧的山頭,有我三個月前剛去世的爺爺,憂從衷來,生命如此脆弱,無所謂擁有,對它的思考將永無止境;南邊是一片水田,有我少年時的足跡與汗水,曾經赤腳的偏偏少年再也無蹤可尋。光陰如白駒過隙,轉眼即逝,叫人百感交集,,,;北邊有我就讀過的晉元中學,如今學校空空蕩蕩,聽說年級也沒有幾個班,老人說:「年輕人都往城市裡跑了,現在村裡就剩下我們這些老骨頭了!」。世道如此,帝鄉非吾願,渺渺如滄海一粟,個人又企能改變什麼。看著那上學的道路,想起在學校老師教導我們「為中國四個現代化作出貢獻」的口號。猶如昨日,歷歷在目。東面是205國道,那是遊子的斷腸路,多少人在此離別家鄉、親人,踏上徵程。想起那年酷夏,母親第一次送我出遠門,我坐在母親的自行車後座看著母親的背影,眼淚忍不住往下墜,真叫人斷腸。
如今,又是在夜晚,在天各一方的廣州用回憶來勾畫那清風明月。我,多愁善感,愛嫻靜,愛自由,愛獨行獨往,愛在寂寞之隙把生活的倒影用文字傾訴出來,更希望我能寫得好,得到別人的讚賞。
也許,用這種方式會減輕心裡的繁重和寂寥,也算是精神裝卸,在日後無聊之隙回望走過的路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