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小分子有機碳的高效循環利用,實現水產養殖業的可持續發展

2020-12-05 水產養殖網

通過小分子有機碳的高效循環利用,實現水產養殖業的可持續發展

2019-07-24 15:28: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中信格義循環經濟有限        瀏覽量: 2448 次 我要評論
引言

近年來,我國漁業生產的快速發展令人矚目,特別是水產養殖業更是成績斐然。2018年全國水產養殖總量超過5000萬噸,佔我國水產品總量的比重達78%以上,是世界上唯一養殖水產品總量超過捕撈總量的國家。水產養殖業的快速發展,為解決城鄉居民「吃魚難」、保障優質動物蛋白供給,促進漁業產業興旺發達和漁民生活富裕作出了突出貢獻。

我國水產養殖業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時,也面臨著諸多的問題,特別是在高密度養殖過程中,殘餘飼料、糞便等有機物所造成的有毒有害物質超標,養殖尾水汙染,都直接影響著水產品安全和水產養殖業的可持續發展。為了恢復水域環境的生態平衡,實現「沃水淨水」,筆者專注多年的研究與實踐,從如何工業化獲取大量植物源、小分子的水溶性有機碳材料和高活性的生物基材料,到為水生生物直接補充安全、優質的碳源,通過恢復水體生態環境的平衡,以及螯合和鈍化重金屬、二噁英等有毒有害物質,減少被水生生物所吸收,實現水產養殖業的可持續健康發展,推廣應用該項「格義技術」意義重大。

一、「格義技術」

中信格義循環經濟有限公司是由中信集團控股的一家專業從事「生物質制煉」產業發展及相關產品研發、生產、銷售和提供土壤修復、水體淨化、減少農業面汙染綜合解決方案的高新技術企業。多年來,通過自主研發的「生物質煉製」技術和成套裝備,從天然植物中提取了全水溶、小分子的有機碳和富含羥基、羧基、甲氧基等高活性有氧基團的生物基新材料。該新材料中的「碳」元素,可直接為水生生物補充「碳」源,通過調節碳氮比,快速增殖益生菌,實現菌相平衡和藻相平衡,在恢復食物鏈平衡的同時,實現水體生態系統的平衡,而大量高活性的生物基物質,可螯合和鈍化水體中的重金屬、二噁英等有毒有害物質,使之成為穩定的大分子物質,而不易被水產養殖物所吸收,既增強了水產養殖物的免疫能力和抗應激能力,同時還提高了水產養殖物的存活率和水產品的品質。

「碳」是生命之源,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轉化過程中都需要大量的碳,而生物質資源中所富含的「碳」,是自然界中唯一可再生的碳源,如何高效利用這些寶貴的碳資源,保證養殖水體中碳氮平衡和食物鏈的平衡,從而保證水產養殖過程中的生態環境平衡,增強水產養殖物的免疫能力,減少尾水汙染,保證水產品質量安全,及時補充植物源小分子的有機碳和高活性的生物基材料,是實現「沃水淨水」的重要保證。

自然界中的碳資源很多,而絕大多數的碳都是大分子「碳」,均需通過轉化,才能夠被生命體所吸收。例如:空氣中的二氧化碳,需要通過光合作用才能被生命體吸收並轉化為碳水化合物;農作物秸稈、枝椏柴、草炭、木炭、澱粉及其他多糖類物質,也都需通過微生物轉化成小分子的碳後,才能夠被生命體所吸收,而格義技術是以天然植物為原料,通過工業煉製,獲得納米級小分子的有機碳,這種小分子有機碳無需通過轉化,可以直接快速被生命體所吸收。

二、案列和數據分析

江蘇省張家港一家專業養殖大閘蟹的公司,自去年7月25日開始使用「格義淨」,至9月20日大閘蟹捕撈為止,總計55天,共分5次投放「格義淨」,每次投放40克/畝(水深約一米),結果與對比樣相比較,塘內的水質、水草情況良好,菌相和藻相得到了平衡,產出的大閘蟹,經江蘇省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動植物與食品檢測中心檢測後表明,大閘蟹體內的重金屬、二噁英、抗生素殘留和藥物殘留等均未超出國家標準。

廣東省佛山順德一個南美白對蝦的養殖戶,今年4月23日找到我們,稱他有一個面積約5.2畝的水塘中出現嚴重的水體渾濁,水面產生了大量的藍藻,並已出現「水華」現象,他很擔心他養殖的南美白對蝦因水體中氨氮升高而致病或死亡,希望我們能夠幫助他解決問題。我們給他寄了一些「格義淨」產品,要求他按40克/畝(水深約一米)的用量施用「格義淨」,投放後約4個小時,他水塘中的水色變得清爽,蝦吃食變得活躍,3—4天後,養殖戶稱之為斷腸和紅腳等細菌性蝦病得到緩解,藍藻生長得到控制。截止到7月13日,總計78天,在基本未投放其他投入品的情況下,5.2畝水塘共使用「格義淨」1300克,平均約250克/畝,水質情況始終保持良好。

中信格義循環經濟有限公司正在為內蒙古烏梁素海及整個河套灌區提供綜合治理方案,擬通過使用格義技術在治理烏梁素海約300平方公裡水域的存量汙染的同時,利用河套灌區現有引水總幹灌渠上的13個取水口,根據水質和水量,定時、定量投放」格義淨」,一方面淨化水源,同時利用水的流動性,為整個河套灌區約1000萬畝耕地提供富含植物源小分子的有機碳和高活性生物基材料的灌溉水源,配套實施化肥農藥的減量和施播具有土壤修復功能的有機碳能肥料,同時再根據檢測回水的水質和水量,二次投放「格義淨」,最大限度的減少和降低進入烏梁素海因農業面源汙染所造成的增量汙染源,通過持續不斷的努力,最終徹底解決整個河套灌區水體、土壤和大氣的汙染問題。

三、投入成本

在通常情況下,100克「格義淨」,約可淨化2000立方米的水產養殖水體,通過調節碳氮比,可快速平衡菌相和藻相,進而促進食物鏈的平衡和水體生態環境的平衡。投放3—4個小時,水體中的氨氮可降低約30%左右,20個小時可降低50%以上,同時對於降低亞硝酸鹽、總氮、總磷、減少重金屬、二噁英等有害物質被水產養殖物所吸收,提高免疫力和保持水體生態平衡等均取得良好的效果。以養蝦、養蟹為例,在通常情況下,解決水體中的存量汙染,每畝水域(一米水深)只須使用「格義淨」40—50克,每間隔30天投放一次,一個養殖季的使用量僅為200—400克,投入成本不超過400元,一般情況下,養魚的使用量會更低,成本自然也會更低。在養殖過程中,「格義淨」的實際使用量與養殖者的養殖技術和養殖密度有關。通常情況下,使用了「格義淨」後,通過生態調控和生態修復,可大大減少其他投入品的使用,甚至不再需要使用其他投入品。

四、結論

「格義淨」系列產品,通過農業農村部新魚藥臨床試驗基地所做的《水產動物的急性毒性試驗》、《養殖水池水質的影響試驗》、《養殖水池底質的影響試驗》、《生產性擴大試驗》等系列試驗,其試驗結果均證明:「格義淨」是一種十分安全、高效的小分子有機碳能調水產品。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淡水漁業研究中心徐跑主任,通過認真調研和對各項檢測數據分析後,對格義技術和所生產的小分子水溶性有機碳材料給予了高度評價,認為格義技術對於水產養殖業來說是救命的。

中信格義循環經濟有限公司歷時11年自主研發的「生物質煉製」成套技術與裝備,作為安徽省級新產品和省級高新技術產品,被國家工信部和科技部列入《十二五國家鼓勵發展的重大環保技術裝備目錄》。2018年,世界著名諮詢機構沙利文授予中信格義循環經濟有限公司「2018中國新經濟—卓越創新獎」,同年獲安徽省科技進步獎。中信格義自主研發的生物質煉製成套技術裝備以及碳鏈結構小分子全水溶的有機碳和高活性生物基材料,填補了國內外空白,是一項重大的科技創新。該碳能材料的廣泛應用,不僅可以實現「沃水淨水」,一改我國水產養殖業當前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投入品使用雜亂無章的混亂局面,更將使我國的水產養殖業真正實現生態養殖,綠色發展的戰略目標。

習近平總書記說:只有恢復綠水青山,才能使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隨著生物質煉製技術的發展和有機碳能產品的推廣應用,中信格義循環經濟有限公司立志為我國的水產養殖行業提供最有效的高科技產品;為消費者獲得安全放心的優質水產品提供保障;為我國的生態環境保護和漁業綠色可持續發展做出貢獻。(出處:中信格義循環經濟有限公司)



 資訊分類

相關焦點

  • 長漾公司利用循環流水養魚 給魚塘配置淨水器
    閆豔攝  本報記者閆豔蘇州報導 長漾生態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長漾公司」)利用引進的低碳高效池塘循環流水養魚技術,不僅實現了較高的經濟效益,也帶來了良好的生態效益。廢棄物沉澱進行脫水處理,固體物變成有機肥,脫出來的肥水再流進旁邊的花白鰱養殖塘物理處理。集汙區裡剩餘肥水與浮遊生物一起順著水流排入花白鰱養殖塘,成為它們的食物,從而真正實現高密度養殖汙水的零排放。」  2013年,美國大豆出口協會首次與長漾公司合作在平望養殖場進行了低碳高效池塘循環流水養魚技術的示範試驗。他們將原有的3口小池塘改造成一口面積為32畝的大池塘。
  • 中國科大過渡金屬輔助有機小分子碳化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實現了在分子層面可控宏量合成多孔摻雜的碳納米材料。與此同時,使用合成聚合物為前驅物製備碳納米材料過程複雜緩慢,且不易規模化生產。因此,開發簡單、廉價、可控的方法宏量製備碳納米材料依然面臨巨大挑戰。   有機小分子因其廣泛存在、種類多樣、元素豐富,是一種理想的製備碳納米材料的前驅體。但在高溫下有機小分子高的揮發性使得其作為原料製備碳納米材料必須使用複雜方法和設備,如化學氣相沉積和高壓密閉合成。
  • 中國科大過渡金屬輔助有機小分子碳化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與此同時,使用合成聚合物為前驅物製備碳納米材料過程複雜緩慢,且不易規模化生產。因此,開發簡單、廉價、可控的方法宏量製備碳納米材料依然面臨巨大挑戰。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俞書宏教授和梁海偉教授研究團隊發展了一種過渡金屬鹽催化有機小分子碳化的合成新途徑,實現了在分子層面可控的宏量合成多孔摻雜碳納米材料。
  • 168生態循環高效水產養殖技術示範推廣
    168」生態循環高效水產養殖技術示範推廣王健華等2017年全國水產技術推廣工作會議暨生態健康養殖技術集成現場會上提出「地、水、飼、種、潔、防、安、工」八字決,要從節約土地、改良水質、生態飼料、優質種質、清潔養魚、疾病防控、質量安全和現代工程信息八個方面,加大適用先進安全技術研發,因地制宜、推進典型養殖模式示範,提升水產養殖生態屬性和綜合效益。
  • 關於《欽州市現代生態養殖業發展規劃(2016-2025年)》的公示
    ,優化和調整養殖空間,著力構建現代生態養殖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圍繞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生態健康型水產畜牧業的目標,大力發展生態養殖、健康養殖,推進規模化養殖、標準化養殖,確保肉食安全、質量安全和產業安全,全面提高養殖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努力實現水產畜牧業可持續發展、綠色發展,促進養殖業經濟發展和農民增收。
  • 給土壤「定向」補充有機碳分子
    李瑞波說,福建綠洲生化有限公司專業研發生物腐植酸(BFA),在與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環境與可持續發展研究所開展的聯合研究中發現,BFA裡最具活性的水溶物質是小分子有機碳;實踐也證明,長時間低溫寡照農作物嚴重缺碳時,用這種物質對農作物衝施能迅速治癒缺碳症狀。「於是,我們找到了一種可水溶、能速效、植物根系能直接吸收的有機質養分——小分子水溶有機碳。
  • 打造可持續發展的「綠色引擎」六盤水市農業園區循環經濟建設初露...
    循環經濟是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近年來,六盤水市按照「百姓富、生態美」的要求,對準「一產轉型、二產升級、三產優化」的戰略目標,以資源稟賦為定位器、產業建設為發動機、市場需求為導航燈,以省級現代高效農業示範園區建設工作為抓手,以農業園區循環經濟項目為引擎,大力推進農業園區循環經濟建設,農業園區循環經濟發展已初顯成效。  據了解六盤水以省級現代高效農業示範園區建設工作為抓手,農業園區循環經濟建設穩步推進。
  • 玉林市畜禽養殖業健康發展
    面對養殖產業發展的新形勢、新業態,玉林市創新模式,協調聯動,全面推廣應用生態養殖和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新技術、新工藝、新模式,促進生態養殖和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實現了畜禽養殖業持續健康發展。近年來,玉林市以「政府引導、企業主體、市場導向」的方針,以養殖產品安全、環境生態為生態養殖目標,以源頭減量、過程控制、末端利用為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路徑,積極探索、創新推出生態養殖和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養殖戶+合作社+種植戶」收糞施肥還田還林和「養殖場+糞汙深加工企業+沼氣或有機肥利用」等兩大管理組織模式,以及「高架網床+益生菌+菌肥利用」「益生菌+低架網床+異位發酵糞肥利用」「豬—
  • 百萬珍珠龍膽苗種「遊入」天津 明波水產人工繁育和高效養殖見證...
    明波水產工作人員將自南方引進的珍珠龍膽親魚倒入親魚培育池裡,經過馴化、營養強化和親魚培育後,2015年即可開展人工繁育。「循環水養殖系統高效、穩定、節能、環保。毛東亮副總經理介紹說,受地域、氣候、水質等條件影響,開展珍珠龍膽、斑石鯛等魚類繁育和高效養殖,孵化率、苗種成活率、成魚生長速度等波動較大,如何高效利用有限的水資源,成功實現「南魚北育、南魚北養」,成為水產養殖業和廣大養殖戶迫切關注的問題。
  • 好時吉小分子有機碳水溶肥的特點和普通碳的區別
    好時吉小分子有機碳水溶肥的特點:1.採用高純工業級原料,高含量全營養,利用率高,效果好。2.全水溶,解決了一般腐植酸和大量元素混用絮凝問題,滴管、微噴、衝施均可,使用方便。3.好時吉有機碳含特殊聚合態磷鉀,水溶性更好,吸收速度更快,利用率更高,具有刺激作物逆境生長的作用。4.精選小分子有機碳,分子量小,兼備營養根系、刺激生長、調理土壤、提升地溫的作用,可增強根系活力,解決重茬障礙,增產提質。
  • 牽著牛羊奔小康 崇左市大力發展牛羊養殖業綜述
    2016年以來,崇左市提出以「種養貿遊工」五大扶貧產業為抓手,利用豐富的甘蔗尾稍,大力發展牛羊養殖,拉長甘蔗產業鏈,實現牛羊養殖業與蔗糖產業有機結合。  廣西大唐現代農業有限公司依託江州區年產甘蔗尾稍150萬噸資源優勢,在新和片區建設微生物肥料廠,現已建成3條生物秸稈飼料生產線,年加工能力30萬噸生物秸稈飼料,生物秸稈通過發酵、青貯等處理後飼餵牛羊等草食動物,實現甘蔗副產品再利用和再循環。
  • 四川宜賓市高縣月江鎮打造生態產業 積極發展黃顙魚等特色水產養殖業
    高縣工業園區福溪功能區位於該鎮,是全縣工業發展的核心區。發展循環工業產業,形成了減量化、再利用、再循環的可持續發展,這是該鎮發展的重點。全縣最大的企業福溪電廠實現資源梯級運用、產業多次循環,基本構建煤-電—煤渣-水泥-新材料、煤-電-石灰粉-石膏板產業鏈:引進了中電環境建設年產30萬噸石灰石制粉生產線,為電廠一期2×600MW機組煙氣脫硫配套;引進天順建材投資2.6億元建設200萬水泥噸粉磨站、嘉陽集團投資建設粉煤灰綜合利用項目等消化利用電廠的煤灰、煤渣、脫硫石膏等廢棄物,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率達90%以上。
  • 大連獲批北黃海國家水產養殖綠色發展示範區
    1月4日,記者從大連市農業農村局獲悉,日前,農業農村部正式批覆創建以大連為重點的北黃海國家水產養殖綠色發展示範區。農業農村部文件要求,通過示範區的創建,要形成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模式,從而促進水產養殖業轉型升級和綠色可持續發展。
  • 廣東省江門市新會區:大鰲水產養殖業發展企穩向好
    廣東省江門市新會區:大鰲水產養殖業發展企穩向好2020-08-28 10:19: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江門新聞網        瀏覽量: 2330 次 我要評論 在內需拉動下,南美白對蝦不愁銷路大鰲水產養殖業發展企穩向好
  • 「2020CSR年度盛典」陳小晶:遵循可持續發展目標,為「碳中和」貢獻...
    在疫情逐漸常態化的情況下,諾華集團(中國)志願者協會秉承企業使命,借鑑公司在網絡平臺及在線協作工具方面的經驗,迅速調整服務社區的方式,啟動了一系列線上志願者活動,號召並支持諾華員工在疫情期間通過網絡平臺參與志願服務,利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形式,一如既往地支持所在社區的和諧發展。
  • 棗莊東金莊村「草—畜—肥」循環利用,高效農業離不開高科技
    齊魯網·閃電新聞3月16日訊 3月16日,棗莊市召開全市現代高效農業暨春季農業生產現場會議。近年來,村黨支部積極發揮黨建引領作用,探索「黨建+合作社+公司+基地」工作思路,開展草—畜—肥循環生產,形成「以草養畜,以廢造肥,以肥還田」的綠色循環農業發展新模式,全面提升了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率,有效改善了轄區生態環境。一是實行「黨建+合作聯社」,推動「以草養畜」。
  • 三種新型高效設施化池塘養殖系統構建與應用
    三種新型高效設施化池塘養殖系統構建與應用2016-08-04 16:08: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科學養魚        瀏覽量: 10810 次 我要評論 我國的池塘養殖在建國後有了大規模的發展,其中20世紀70年代,浙江杭嘉湖地區和江蘇太湖地區的萬畝連片池塘建設,帶動了我國池塘養殖業的發展。
  • 水產養殖尾水存在的問題及處理方法
    伸出你的發財手,點一下 水產養殖尾水存在的問題及處理方法 裴麗雯 隨著我國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生活水平的提高,水產品的需求量逐年增大,我國對水產養殖業發展的關心和扶持力度明顯增強,水產養殖業發展取得了顯著成績
  • 淺談水產動物福利
    水產動物福利的實施和保證是我國水產養殖業可持續發展的一個必須過程。那麼水產動物福利如何實施和保證?我們可以從以下三方面努力:一、構建一種養殖環境高度可控、動物福利條件優越的高端養殖系統或模式水產動物福利是指在集約化養殖條件下,首先要保障養殖動物的基本生存條件,進而要求儘量提高養殖動物的福利水平,才能保證養殖對象的持續健康,最終達到向市場提供優質、安全食品的要求。
  • 廣東省海水種業高質量發展論壇開講 專家支招應對水產種業領域發展...
    央廣網惠州10月29日消息(記者鄭澍)水產種業作為漁業產業鏈的源頭,是漁業戰略性、基礎性核心產業,是現代漁業的第一生產要素,是推動現代養殖業發展最活躍、最重要的引領性要素。10月27至28日,廣東省海水種業高質量發展論壇在廣東惠州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