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戒和尚星雲大師接心釋疑 新戒心開意解

2021-01-08 鳳凰江蘇

得戒和尚星雲大師與新戒們接心(周雲/攝)

「佛光祖庭大覺寺2016第三期短期出家修道會」7月6日恭請得戒和尚星雲大師與新戒接心,以佛門「打沙彌,跪比丘,火燒菩薩頭」三壇大戒的用語,形容其出家受戒的情況,告訴大家在無理面前能服從,將來在社會上還不能忍耐嗎?

得戒和尚星雲大師為新戒釋疑解惑,讓戒子豁然開朗(周雲/攝)

有因果關係,沒有播種怎麼收成呢?信仰是我們的生命,是無價的,是我們的靈魂、人格,威嚇不能動搖,金錢不能收買,愛情不能迷惑,要把愛升華,愛大眾、常住、社會、國家,生死無所懼。佛陀在哪裡?佛陀住在哪裡?佛陀不住在西方或東方,而是住在信仰裡。勉勵大眾出家要有出家的性格,不能出了家,人在寺廟,心在紅塵,選擇在哪裡出家很重要。

戒子專心聆聽大師開示(周雲/攝)

針對新戒們提問:有人流傳參加短期出家不能到西方極樂世界?想要出家,如果今生不能,下輩子如何出家?《金剛經》說應無所住而生其心,請問心要放在哪裡?在家居士如何護持佛教?軍人保衛國家殺人,罪很重怎麼辦?如何實踐人間淨土?等問題,得戒和尚精彩的解說,讓戒子們心開意解,豁然開朗,掌聲如雷,持續不斷。

教授和尚慧得法師勉勵新戒安住身心(周雲/攝)

戒子過堂(周雲/攝)

此外,教授和尚慧得法師在過堂時勉勵新戒:要學習得戒和尚星雲大師的精神,分分秒秒想著眾生,想著度眾,想著弘法。把身心安住好,呼吸調好,心念照顧好,跟著大師的人間佛教理念,開創人間的淨土。

阿闍黎尼妙蘊法師(右)和妙熙法師(左)為新戒介紹「得戒和尚行誼」 (周雲/攝)

阿闍黎尼妙蘊法師和妙熙法師介紹「得戒和尚行誼」,從星雲大師一生的影片開始,通過以文化弘揚佛法的四個時期、創辦人間福報、新編佛光大藏經、各階段文化事業展開因緣等,講說大師一生弘法度眾的行事。大師曾說:「人不在,文字般若還在,通過文字媒介,不止是這個時代,這個區域的人,甚至幾千、幾萬年後,此星球、他星球的眾生,也可以從文字般若中體會實相般若的妙義。」

阿闍黎尼妙凡法師希望戒子了解人間佛教的戒律,並運用於生活中(周雲/攝)

阿闍黎尼妙凡法師教授「人間佛教戒定慧」,說明三學的重要性、戒定慧的關係、佛陀制戒的因緣、佛陀對戒律的看法,佛教的根本五戒及如何實踐等方面,尤其人間佛教戒律的「十要」、「十不要」,最後透過五戒十善、菩薩三聚淨戒的實踐,完成人格,圓滿菩提,繼而能自利利他、自度度人。

分組討論,戒子紛紛提出自己的疑問,向引禮法師請教(周雲/攝)

相關焦點

  • 星雲大師:說我是「政治和尚」,是看得起我
    星雲大師接受《環球時報》、「佛教在線」訪談。【環球時報綜合報導】年近90歲的星雲大師10月中旬開始大陸之行,其中包括參加第四屆世界佛教論壇、出席新書《貧僧有話要說》發布會等。11月3日晚,「有話要說」的星雲大師在位於北京通州的光中文教館接受《環球時報》和「佛教在線」網聯合訪談。
  • 星雲大師與宜興大覺寺
    上午九點,一位慈祥的老人坐著輪椅,由旁邊幾位法師相伴著緩緩步出山門。此時,一位眼尖的客人認出了輪椅上身著黃色僧服的老人,他驚喜地跟同伴說:「這不是星雲大師嗎?」同伴細細打量了一番點頭又搖頭,「看模樣是像電視上出來的星雲大師,但大師這樣有名,不是一般人,怎麼會在這裡讓我們撞見?」 坐在輪椅上的老人確實是星雲大師。
  • 星雲大師:青年是佛教之寶
    大師強調,青年都是佛教的寶,歡迎大家參與佛教。 星雲大師敘述,二十三歲來臺,今年已九十三歲,五十多年前在這滿是雜草、山溝的荒地,點點滴滴建立起佛光山,當時有許多年輕弟子協助,這群青年跟隨他出家、開山,在他身邊算來至今也有六、七十年了。
  • 星雲大師憶南京大屠殺:家裡的狗吃死人眼都紅了
    最好就是跟死人睡在一起……」今年88歲的星雲大師,形容78年前那場屠殺是「人間地獄」。  盧溝橋事變發生時,年少的星雲大師已經懂得「另一個國家要來打我們」,孩子們組織兒童隊,唱愛國歌,也想著要抗敵,卻不得不成為日本屠刀下待宰的羔羊。  星雲大師回憶道:「日本人從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開始,打到南京,是12月中旬。
  • 虛雲大師臨終囑咐弟子只有一個字——「戒」。戒什麼呢?
    佛法也是一樣,須是從平實處見得親切,從平實處行得親切,才有少分相應,才不至徒託空言。八風吹不動,佛門戒律,須持得住如是八風飄蕩,心逐境遷,生死到來怎麼能夠抵得住?佛門戒律,皆須嚴持,持戒律如行路有資糧。虛雲和尚說:「人生若夢,有如演戲。」
  • 《笑傲江湖》裡有個不戒大師,他存在的意義是什麼
    比如說挑著扁擔賣餛飩的何三七,比如說採花大盜田伯光,比如說桃谷六仙六個活寶,當然更少不了不戒大師。不戒大師出場很有意思,他是為了女兒的感情事才出場的。有人可能覺得荒唐,怎麼不戒和尚一個和尚還有女兒,但就是這麼奇妙,不戒和尚就是有女兒,而且他不是當和尚之前有的女兒,而是當了和尚以後才有的女兒。他的女兒呢就是書中最讓大家喜歡的小尼姑儀琳。
  • 佛教高僧為什麼叫「大和尚」,「和尚」有什麼深刻的含義?
    可見,「和尚」的主要工作之一,乃是教授佛法。「和尚」又稱為和上、和闍、和社等,意義是一樣的。「和尚」的本意,是指年高德劭的僧人,例如在日本就將鑑真大師尊為「唐大和尚」(鑑真歷經千辛萬苦,前後六次東渡日本弘法,在日本禪門地位甚高)。「和尚」有時候也指寺廟中的方丈、住持。由於在現代「和尚」一詞已經被濫用,弱化了其本有的意義,因此通常以一個「大」字來區別普通僧眾和高僧大德。
  • 周一請吃素:星雲大師關於素食的六個精彩問答
    星雲大師(圖片來源:鳳凰佛教) [原標題]星雲大師關於素食的六個精彩問答 臺灣佛光山星雲大師在「人間衛視」,接受知名主播李晶玉訪問,分享飲食的習慣與觀念。 問:請問大師,您吃素幾年了? 答:我自己從出生下來到現在都是素食者。我從小生長在亂世裡,家鄉經濟非常落後,在糧食極為短缺的當時,我吃過麥渣糊粥,我以地瓜當飯,每天三頓,吃得都怕了起來。十二歲出家後,寺裡仍是以稀飯代替乾飯,經常一個月吃不到一塊豆腐,或一些素菜。
  • 星雲大師:你的「圓滿」其實殘缺不全,做到這2字,可證殊勝道行
    作為當今人間佛教的行者,他參與錄製的《星雲說》、《星雲說喻》節目播出後,讓許多凡夫得到了佛法開示。一次,星雲大師去佛光佛學院講學,遇到一個學僧。這個學僧好不容易見到大師,就想把平時的迷惑和痛苦給大師念叨念叨,希望得到大師的認可和開示。青年學僧一氣就碎碎地說了半個多小時,星雲大師耐心而和藹地聽他訴說,一點打斷他的意思都沒有。
  • 星雲大師新年再發聲丨我不是「呷教」的和尚
    等於我揚州的前輩鄉親鑑真大師,在他赴日本弘法的時候說:「為大事也,何惜生命。」我當如是也。        講述這許多事,也不是要昭告世人「我不是吃教的」,只是,我的良心很自然的驅使我要這樣子去做。既然做了出家人,就「做一日和尚,撞一日鍾」,不然我身披如來袈裟是做什麼的呢?
  • 大師們這樣說
    學佛飲食  在佛教的經典和戒律裡並沒有禁止吃肉或葷,只有菩薩戒強調和提倡吃素,並不是禁止,而沙彌戒、比丘戒、居士戒並沒有,比丘戒還有「白眾」規定,也就是說如果僧人因生病而身體虛弱,需要通過吃雞鴨肉來補充營養,可以讓醫生開出證明就可以。
  • 和尚可以吃雞蛋嗎?為什麼到了中國,原本吃肉的和尚就改吃素了?
    —《印光大師文鈔續編·卷上》復鮑衡士居士書。 須知素食的精神是長養慈悲心。飲食一道,世尊在世時,僧團提倡日中一食,實行託缽制度,這是大慈大悲,所謂「慈悲為本,方便為門」。託缽時,齋主供養什麼就吃什麼,並無分別心。現在泰國、錫蘭這些小乘佛教國家,依舊保持託缽制度。大乘佛教國家,如中國、日本、韓國、越南等地區的出家人,已不再託缽了。佛教在全世界,唯獨中國提倡素食。
  • 星雲大師:佛教對素食問題的看法
    文/星雲大師佛教對「素食問題」的看法1佛教對素食問題的看法肉食普遍被認為是富裕生活的食物,因此,生活貧困的地區,往往逢年過節時才能吃到肉。但是時代走到今日,社會發展迅速,天天如同過年,於是有愈來愈多人在飲食上,不再以飽足為目的,更多時候是以自然、健康、營養為取向,所以也造就了素食成為二十一世紀的飲食新潮流。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應美國洛杉磯西來大學邀請,自二零零五年十月五日起為期五天,主持「當代社會問題探討」座談會。順應素食風的興起,大師於十月八日,特別以「佛教對『素食問題』的看法」作為主題探討。
  • 星雲大師:徒弟說我有3000萬存款嚇了我一跳
    [原標題]「貧僧」有話十一說我要養成「佛教靠我」的性格 編者按:臺灣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是當代最有影響力的宗教領袖之一。他在世界各地創建200餘所道場,弘法足跡遍布全球。多年來,星雲大師始終致力於兩岸統一,推進佛教改革和民主化。有批評者們認為星雲大師是「政治和尚」,偏離傳統佛教。
  • 星雲大師講《心經》第10講|機緣到了,開悟的因緣就成熟了!
    共讀書籍:星雲大師講《心經》推薦理由:以生活事說法,活用到生活中去,般若作舟,在世間沉浮中找自在本期共讀:本期內容為《星雲大師講<心經>》第10課▲星雲大師手書《心經》這裡講的「空即是色,色即是空」,所謂「即是」,就是在「建立我人的新觀念」。「即是」又比「不異」更進一步,精神和物質、有和無,不但是「不異」、不離開,還是「即是」,精神就是物質,物質就是精神,有就是無,無就是有。我們或許會想:這個新觀念怎麼建立得起來呢?有就是無,無就是有,這太矛盾了,精神怎麼會是物質呢?物質怎麼會是精神呢?物質是物質,精神是精神啊!
  • 虛雲老和尚遺言,最後為何只說一個「戒」字?
    如若說中國佛教史上的大德高僧會有許多,但倘若要說近代以來的大德高僧,被稱為禪門泰鬥的虛雲老和尚絕對可稱為大德了。虛雲長老的一生甚為傳奇,從一出生後就有各樣的歷史典故與傳說,他於1959年10月13日圓寂,他一身系五宗法脈,而虛雲老和尚在圓寂時留下的遺言,最後為何只說一個「戒」字呢?
  • 單國璽主教病逝 星雲大師:世界上的好人又少了一個
    單國璽生前的好朋友佛光山開山宗長星雲大師得知消息後難過表示,他感到非常悲慟、惋惜,星雲大師說,世界上的好人又少了一個。佛光山星雲大師晚間通過佛光山人間社發布新聞稿表示,我們為整個社會、為他同流眼淚,因為單國璽樞機主教對社會的善良風氣,幾十年來貢獻很大,尤其是他的生命力很強,當醫師宣布他得了癌症,他的「告別生命之旅」,完成了幾百場的講演,可以說對教化人間、對社會的鼓勵很大。
  • 修學佛家戒定慧,應用到禪修打坐!
    禪修打坐也一樣,當我們靜坐中妄念生起,我們可以用誦讀經典來排除妄念,也可以體會經典中的含義來觀照我們的這顆心。本文大茶經就來分享如何修學佛家「戒定慧,」來應用到禪修打坐中!佛教文化,並非有神學之說。它主要是佛陀證悟之後,教導人們如何離苦得樂的方法。佛說的每一部經典,都是佛弟子結集而成,都是佛陀對治眾生八萬四千煩惱,調伏其心,離苦得樂。
  • 星雲大師:一個能成大事的人,往往身上有四個吉兆,看看你有嗎
    星雲大師提醒我們:一個能成大事的人,往往身上有四個吉兆。看看你有嗎。01經得起煩囂曾國藩是晚清的名臣,他的識人之術,在當時可謂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淮軍剛創建的時候,李鴻章推薦的三個人才,前來拜見曾國藩。
  • 星雲大師:應無所住 而生其心
    文/星雲大師 金剛經講話4/莊嚴佛土無有住相分第十(二) 應無所住 而生其心 《華手經一者、能舍一切所有而不望報,當知是為真菩薩心;二者,求法無所貪惜,寧失身命而不舍法,是則名為真菩薩心;三者,不逆甚深之法,以信解力於佛菩提不生疑惑,是亦名為真菩薩心。以是三心驗諸菩薩。』 「又,舍利弗!復有三事驗菩薩心。何謂為三?常勤精進,求法不倦,謂是大乘菩薩藏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