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西紅柿媽媽
都說人老了退休了,就到了享清福的時候,但大多媽媽都心疼孩子,所以老了也會幫子女帶娃。
所謂「老人帶娃,沒功勞也有苦勞。」可對於李奶奶來說,卻完全不是這樣。
她生女兒小琳比較晚,女兒結婚生子也晚,外孫出生的時候,她已經60多了。小琳的婆婆說身體不好,沒法幫忙帶孩子,李奶奶就放棄和老姐妹遊山玩水的悠閒生活,加入了帶娃大軍。
帶了4年外孫,一碗滾熱的藥,讓老人徹底寒了心
4年來,每天早上女兒女婿沒起,她就開始給外孫準備吃的,還要做女兒女婿的早飯,家裡的衛生,也全是李奶奶包的。
不是說心裡沒有不滿,尤其是親家光鮮亮麗來看孫子時,李奶奶更是內心不平。但這些,都抵不過對女兒的愛。
母愛總是這樣,只要孩子好,自己吃再多的苦,也是幸福的。
就在前幾天,4歲的軍軍生了病,李奶奶也覺得腦袋迷糊,好像被傳染了,在衝藥的時候,就沒掌握好水溫。
軍軍被燙,哇的一下哭出來,小琳聽到聲音就衝了進來,一下就推開了李奶奶:「你幹什麼?要燙死孩子嗎?」
李奶奶身體雖不舒服,但這卻遠不及女兒的舉動,來的心痛。她回想起自己這幾年的任勞任怨,不禁自嘲起來,起碼保姆還有工資,自己做這麼多,連一句體諒與感激都得不到。早知今日,就算是閒的沒事做,也不會自找苦惱,來給女兒帶孩子!
毫無疑問,小琳是不孝的,可發生在李奶奶身上的事情,也絕對不是個例。
我曾看過一個問題:「婆婆和媽媽,你更想誰幫你帶孩子?」答案出奇的統一,回答的都是媽媽。
但是據我了解,現在很多媽媽,都不願意幫女兒帶孩子。這不是因為媽媽們重男輕女,只想幫兒子,不想幫女兒,實在是現實的情況,讓媽媽們不得不這麼做。
姥姥帶外孫,很容易吃力不討好,為什麼?
去年,我舅媽也當了姥姥,但是她只幫著帶了一個月的孩子,就說什麼也不幹了。
原來,舅媽去了以後,就發現只要有她在,女兒女婿就懶得不行。可她覺得自己也上了年紀,憑什麼又要帶孩子,還要伺候他們?而且在孩子的事情上,她還必須聽女兒女婿的安排,哪裡和他們的觀點不一樣,就要看臉色。
舅媽脾氣比較暴,想來想去,直接買票回了老家,任憑表姐怎麼說,她也不為所動。表姐還為此和我抱怨過,說舅媽不疼她。
我反問:「那你疼舅媽沒?」她愣了愣,然後啞口無言。
其實,姥姥幫忙帶外孫,說白了就是心疼女兒。
女兒有了新的家庭,孩子總是和爺爺奶奶更親,反而自己累的不行,女兒也不心疼自己,這樣吃力又不討好的事情,真沒幾個人受的了。
換一個角度想,如果是婆婆帶娃,就算是為了維護婆媳關係,那也是心懷感恩,而不是像自己媽媽這樣,毫不客氣。
所以說,真不能怪姥姥不愛幫忙帶孩子,他們內心的委屈,很多女兒,都覺得理所當然。
老人沒義務幫忙帶孩子,子女應該要感恩
1)老人忙碌一輩子,老了可以安排自己的生活,子女不該不滿
其實不僅是姥姥,婆婆也是一樣。我曾和一位比較瀟灑的阿姨聊過天,談到這個話題的時候,阿姨很坦然的說:「我不幫帶孩子是自私。但我辛苦了一輩子,想安享晚年有什麼錯?」
是的,老人忙碌了一輩子,辛苦帶大了孩子,老了才停下忙碌的腳步,想過過自己的生活,並不能說自私,大愛給了都給了你,你真不該不滿,而應該支持。
2)老人在老了後,願意幫忙帶孩子,子女應該懷感恩心
事實也是這樣,每個人都有各自的生活,我們既然已經為人父母,就不能強硬的要求,自己的責任要由老人幫著承擔。
如果實在沒辦法,只能麻煩老人來幫忙照顧,那也應該懷有一顆感恩的心,而不是挑三揀四,挑老人的問題。
3)老人與年輕人帶娃始終有隔代溝,子女應該尊重
在生活上,不要覺得家裡有老人在,就什麼事情都讓她們做。她們只是來幫忙照顧寶寶的,而不是來做保姆,照顧年輕人的生活起居。
而在心裡,也要尊重老人,就算他們哪裡做的不對了,也別開口「教訓」他們。畢竟有代溝是必然的,挑剔與不滿,永遠無法解決問題。真有什麼事情,就好好和老人交流,不要產生隔閡,平白惹老人們傷心。
行動上也多孝順他們,關心他們,讓他們能感受到兒孫繞膝的幸福,為他們的晚年,增加一抹溫馨的色彩。如果老人真的不願幫忙,那就別再勉強。
畢竟,他們其實已經老了,有享受晚年的權利,而我們,也不能一輩子去依賴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