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人生的第一年會經歷不少令父母欣喜若狂的大事,其中一件就是出牙。小老太太似的孩子從牙床裡蹦出一個個小米粒,是讓人陶醉的成長的標記。孩子出牙了,接下來馬上面臨的問題就是刷牙,面對焦慮的中國父母,貼心的代購們自然不能放棄這個市場,於是,印著各種語言的兒童牙膏漂洋過海而來,其中不少十分高大上地宣稱自己是「無氟牙膏」,仿佛有氟是件多麼不有福的事兒。
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孩子的乳齒到底「氟不氟」。
要想弄清這個問題,首先咱得說說這「氟」是個什麼鬼。所謂「含氟牙膏」,指的是添加了氟化物的牙膏。為什麼牙膏中要添加氟化物呢?簡單來說,氟化物就是牙膏中預防齲齒的功效成分。
牙膏這種東西的成分大致分成幾大類,包括摩擦劑、保溼劑、增稠劑、發泡劑、芳香劑、水和其他添加劑。起到清潔作用的主要是摩擦劑,發泡劑幫助牙膏更好地在嘴裡擴散,而芳香劑為牙膏提供了清新的口感,至於其他幾類物質(保溼劑、增稠劑包括防腐劑)的存在,主要是為了讓牙膏一直能是一管牙膏。功效性牙膏中會加入「其他添加劑」,其作用是改善口腔的健康狀況,而最常用的就是氟化物。氟化物中的氟離子可以與牙齒表面結合生成氟化磷灰石,提高牙齒的抗酸能力,從而預防齲齒。也就是說,氟化物恰恰是牙膏中保護牙齒的重要的有效成分。
那麼問題來了,為預防齲齒而添加的氟化物,怎麼成了人人喊打的東西呢?
我國輿論對含氟牙膏態度的轉換始於2008年。這一年,國內著名雜誌某某周末轉載了一篇由美國記者DanFagin撰寫的文章,談到了氟化物對人體的危害,雖然文中寫得很明確,氟化物存在於食物和水中(文中引用了一項針對兒童的氟化物攝入超標的調查,明確提到孩子們體內超標的氟化物「主要來源於衝調奶粉的水、嬰幼兒食物及飲料」),並且文中也沒有列舉任何一項專門針對牙膏中的氟化物致病的研究,但這篇文章的名字《危險的氟化牙膏》還是嚇壞了惜命的中國讀者,一時間各大報紙雜誌紛紛轉載,不求甚解的民眾、唯利是圖的商家,不知多少人一夜之間對含氟牙膏粉轉黑。甚至有不少對這篇文章的背景缺乏了解的育兒磚家提出兒童應使用無氟牙膏。
實際上,氟化物也好,寶寶的衣食住行中的任何東西,都可以遵循一個原則:拋開劑量談危害都是耍流氓。根據2008年版牙膏國家標準,兒童牙膏的有效氟與總含氟的限量在0.05%-0.11%,氟化物過量的確有危害,但只要您沒有讓孩子把牙膏當冰激凌吃,使用檢驗合格的牙膏正確為孩子刷牙是不會導致氟化物攝入過量的。
好學的媽媽可能會問,若真如你所說,為什麼國外還要發明無氟牙膏呢?其實無氟牙膏的問世比含氟牙膏要早得多,還真不是科技進步帶來的新玩意兒。含氟牙膏對付齲齒的功效太強大,讓無氟牙膏一度很不招人待見(我查到的一些資料上說美國牙科學會只認定含氟牙膏為「牙膏」)。為進一步降低齲齒的發病率,美國、加拿大、英國、澳大利亞、紐西蘭等國都推廣過含氟飲用水,開風氣之先的美國甚至超過60%的人在飲用氟強化水。既然喝的水裡已經有氟化物,自然就不必須含氟牙膏了(這也是Fagin的文章中提到氟化物超標的兒童主要的攝入源是水源及飲料的原因之一)。因此,在飲用氟強化水的國家,無氟牙膏也便重新有了市場。
媽媽們快去翻翻看,你海淘的無氟牙膏是不是就是這些國家生產的?
看到這兒,估計您也看明白了,就算各位壕很放心不下國產產品,一定要給孩子選購外國牙膏,也請選擇含氟、可吞咽的兒童牙膏。海外代購對於無氟牙膏能預防齲齒的吹噓是沒有依據的,國內的各種無氟牙膏的忽悠也是無良商家揣著明白裝糊塗。
兒童是齲齒的高發人群,在孩子出第一顆牙之後,爸爸媽媽就要為孩子一生的牙齒護理打下良好的基礎:用指套牙刷每日取米粒大小的含氟牙膏為孩子刷牙(3歲後可增加至豆粒大小),並逐漸引導孩子愛上刷牙,養成刷牙的好習慣。必要時,也可以選擇為乳牙塗氟,並進行窩溝封閉。這些手段都不會對孩子的健康造成危害,同時有確切的預防齲齒的效果。千萬不要因為想著「今後反正要換牙」而忽視乳牙的養護,乳牙發生齲齒等問題不但會影響恆牙萌出,嚴重的還會影響孩子的頜面部發育,造成終生遺憾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