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的自己,現在的自己,未來的自己
你是否對現在的生活不滿意?
是否對曾經自己的選擇產生懊悔的情緒?
又會不會設想,如果自己當初選擇了另一條路,現在會不會完全不一樣?
我想這個問題,就算是一些我們眼中的「成功人士」,也很難說不會心動。
人總是覺得自己其實可以更好,不會滿足於現在的所得,但卻沒有意識到,經營好眼下,遠比幻想改變曾經更重要,畢竟世上還沒有真正的「時光機」。
該片2009年上映,至今已經過了11年,但經典的影片之所以被稱為「經典」,意味著不論何時你再去回味這部影片,都能感受到它的優秀之處。
這個故事,乍看名字仿佛是個普通的穿越題材,甚至故事大概的輪廓都可以被想像出來——
一個非常失敗的老男人,遭受了種種打擊,後悔年輕時候的自己選錯了路,一次意外,他回到了過去,重新開始,而這一次,他選擇了和曾經的自己完全不同的一條路,然後一路開掛,抱得美人歸,走上人生巔峰。
聽起來是不是有《夏洛特煩惱》那個味兒了。
但《重返十七歲》並不是講一個屌絲逆襲的故事的,從根源來說,它的內核更接近「自省」。
故事中重返十七歲的男主,其實是獲得了一次機會,換一個新的角度去直面自己人生中的種種問題,並在這個過程中與自己慢慢和解。
而我們的男主邁克,也並沒有回到自己十七歲的那段時光,而是自己的肉體單純回到了十七歲這個年齡段。
與此同時,他生活的一切都沒有變化,想和他離婚的妻子還是那個妻子,彼此不理解的女兒兒子也還是那個女兒和兒子,離譜的只是他變回了17歲,和他女兒兒子一樣的年紀。
變化讓邁克陷入了困境,好在他有一個非常有錢的朋友奈德,關鍵時候,錢,總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兩人討論了一番,發現發生在邁克身上的問題或許和高中校園的古怪清潔工有關,而解決問題的辦法,大概是完成未竟的遺憾,讓那個17歲時在籃球場上宛若明星的邁克完成自己的夢想,而不是帶著抱怨和遺憾度過接下來的25年。
邁克重新回到了高中,尷尬的是他和自己的兒子和女兒成為了同學,他們卻認不出他來。
原本計劃重新加入籃球隊的男主角卻意外在衛生間發現了被校園暴力的兒子亞歷克斯,救下亞歷克斯之後又意外得知欺負他的校霸是自己女兒瑪吉的男朋友?
雖然他現在擁有著17歲的身體,雖然他現在還有籃球夢想要實現,但這一切都敵不過他那顆42歲老父親的心。
邁克當即決定,上天給了他一次回到17歲的機會,比起自己的夢想,他更希望能先幫助自己的孩子。
最開始男主抱怨自己人生的一句話「自從我十七歲之後,就再也沒有為自己活過」。
那一年,他為了懷孕的女朋友放棄了被選入大學籃球隊的機會,成為了一個年輕的父親,從那之後為生活奔波,也為生活疲憊,他一直無法控制自己將一切的不順甩鍋到當年的選擇上,而這,也是夫妻矛盾的根源。
可是重來一次,他還是義無反顧的放棄了為自己的夢想拼博,孩子的成長反而是他最關心的。
其實他一直就是這樣一個人,在理想和愛二選一的情況下,永遠都會毫不猶豫的選擇愛。
只不過多年社會生活讓他忘記了最開始牽起女孩手的初心,將一切壓力和不順以及自己的懦弱逃避都歸因到一個不可改變的「理由」上,這是人性的弱點,誰也沒能逃開。
17歲的男主邁克帶著42歲的靈魂,成熟的經驗讓他在任何環境中都能得心應手,很快,他就成了無數女孩愛慕的對象,也成了自己兒子亞歷克斯的好朋友,並藉此機會見到了自己的妻子斯嘉麗。
或許拋下種種藉口、理由,他才能重新看看這個自己愛了17年的女孩,他從來不知道斯嘉麗會設計花園,有著得天獨厚的藝術天賦,他對著自己的妻子,此刻卻只能以一個晚輩的姿態面對她。
電影中我印象特別深的橋段也出現在這裡——
男主邁克在和斯嘉麗獨處的時候,頂著一張17歲的青少年面孔,卻有著成熟男人的言語和行為魅力,他嘴巴上說著看似符合身份的話,行動上卻處處帶著些挑逗的意味,甚至得心應手的以請求教舞的姿態,將斯嘉麗帶入懷中熟練的舞蹈起來,可惜的是,就在邁克險些情不自禁的時候,亞歷克斯回來了,他看著邁克神色有些無語的問「你是不是有和朋友老媽跳舞的嗜好?」
《重返十七歲》是個徹徹底底的喜劇電影,除了有趣的對話,充滿戲劇衝突的情節設置,演員們精湛的演技也絕對是一大亮點。
據說當時拍攝電影時的男主扎克·埃夫隆只有22歲,但他完美的演繹了一個帶有42歲靈魂的「老父親」角色,尤其在和自己的「女兒」瑪吉」對戲的時候狀態表現具有笑點,又能感受到無奈。
瑪吉在被渣男校霸甩掉之後,在邁克的安慰下對他動了心,可自己女兒的動心可讓馬克這位「老父親」「受寵若驚」了,我還記得上一秒他還抱著瑪吉安慰自己那受傷的女兒,嘴巴裡頭頭是道的說著:
「在你年輕的時候,任何傷心事都感覺像是世界末日。其實不是末日,一切才剛剛開始……我的意思是,你可能會再遇到幾個這樣的混蛋。但是,總有一天,你會遇到一個男孩,一個認真對待你的男孩,就像日出日落陪伴著你一樣。」
下一秒,他就被過於熱情的瑪吉嚇得掙脫懷抱,整個人從臺階上跌下去,還要維持微笑。
在這個重來一次的17歲裡,邁克鼓勵自己的兒子勇於追求喜歡的女孩,也成功讓女兒擺脫了渣男的糾纏,同時認清了自己對自己的執念究竟為何。
那麼多年,他始終愛著他的家人們,卻因為心底的不甘忽略了對他們的陪伴和了解。
42歲的他被社會打磨的圓滑謹慎斤斤計較,卻忘記了如何去單純的愛別人;
而17歲,這個充滿激情和旺盛精力的年紀,卻給了他走近家人的機會,也教會了他一個道理,愛不是一個空泛的責任,而是走近所愛,理解所愛,陪伴所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