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認為已滅絕 廣東茂名發現珍稀瀕危植物蘭花蕉群落

2021-01-14 中國新聞網

蘭花蕉是國家三級珍稀瀕危保護植物。廣東省林業局 供圖

中新網廣州5月27日電 (程景偉 林蔭)據廣東省林業局27日消息,廣東茂名林洲頂鱷蜥省級自然保護區近日發現兩個國家三級珍稀瀕危保護植物蘭花蕉小群落,活體植株數量達三位數。

據廣東省林業局專家介紹,蘭花蕉屬於漸危物種,國家三級保護植物,在植物分類上屬芭蕉科,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喜溫溼環境,分布區域十分狹窄,記錄只分布在廣東茂名信宜和廣西上思的密林溝谷中,其根莖民間常作清熱藥用。

1932年,蘭花蕉首次在廣東茂名信宜八一林場花樓坑被發現並採得標本,之後專家學者一直未在該區域發現蘭花蕉活體植株。2011年6月,廣東省林業研究科學院和中科院華南植物園到記錄區域再次搜尋活體植株,未果。學術界普遍認為蘭花蕉在廣東已經滅絕。

廣東茂名林洲頂鱷蜥省級自然保護區發現蘭花蕉小群落。廣東省林業局 供圖

2019年5月,林洲頂保護區工作人員在該保護區內的八一林場花樓坑附近發現蘭花蕉活體植株,並採取相關措施對其加以保護和監測。今年4月16日,工作人員再次上山進行日常巡護時,發現了兩個蘭花蕉小群落。

「此次重新發現的兩個蘭花蕉小群落位於海拔640米花樓坑山上,植株挺拔,生長良好。」林洲頂保護區保護管理科科長吳雄光認為,這一發現對研究中國植物區系及芭蕉科分類和廣東物種保護將產生深遠意義。

該保護區專家建議,有必要進一步採取地毯式系統調查,徹底摸清該物種的資源本底,同時開展搶救性保護和系統研究。

記者從茂名市林業局了解到,茂名市地形複雜,林草豐茂,生態環境良好,是野生動物生長繁殖的理想場所,動物資源豐富。據統計,茂名當地植物種類繁多,高等植物有120多科,1400餘種,主要喬木類有杉、松、紅花荷、毛竹,林下植物以九節野牡丹、鴨腳草等為優勢的地被植物為主。

近年來,茂名市成立各類自然保護地89個,尤其是對一些重要的生態系統和重要的動植物物種,建立專門的自然保護地,如雲開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主要保護南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和珍稀瀕危動植物;林洲頂鱷蜥省級自然保護區主要保護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鱷蜥及其棲息地;電白紅樹林市級自然保護區主要保護紅樹林溼地及沿海灘涂。(完)

相關焦點

  • 潘伯榮:珍稀瀕危植物遷地保育 | 中國綠髮會「珍稀瀕危植物保育...
    潘伯榮主任作為培訓班的第一講,以「珍稀瀕危植物、極小種群植物、保護植物及其遷地保育」為題,首先詳細講述了什麼是珍稀瀕危植物和極小種群植物,以及哪些植物應優先被保護,其次,簡要回顧了我國遷地保育珍稀瀕危植物的工作概況,最後,對遷地保育工作進行了再思考。潘伯榮主任通過理論結合實踐,使學員們對野生植物保護和植物園遷地保育工作有更清晰的認知。
  • 瑞麗珍稀植物園搶救性收集保存珍稀瀕危植物127種
    南卯湖公園千果欖仁已成林中國園林網7月29日消息:走進瑞麗南卯湖公園,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片樹林,綠樹成蔭。與其他公園不同的是,這個公園裡生長著許多珍稀瀕危的植物物種,如合果木、千果欖仁……它們是瑞麗保護珍稀瀕危植物最直接的見證。
  • 廣東新豐魯古河發現珍稀瀕危孟加拉巨蜥
    中新網韶關8月3日電 (李凌 黃小廣)廣東新豐縣政府3日通報,該縣魯古河國家溼地公園轄區內近日發現神似五爪金龍的稀有動物,經廣東省自然保護區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會員、華南師範大學生命科學院教授吳詩寶鑑定
  • 百山祖冷杉,曾作為珍稀瀕危植物公益廣告明星,現在狀況如何?
    百山祖冷杉,曾作為珍稀瀕危植物公益廣告明星,現在狀況如何?花木君十年前,在央視頻道曾經播放過一個公益廣告,一位植物學女畫師用平靜的語調,訴說著珍稀瀕危植物面臨滅絕的狀況,平靜而悽婉,非常震撼,令人們記住了這種世界上僅存幾株的珍稀瀕危物種:百山祖冷杉。
  • 雲南珍稀瀕危植物遺傳多樣性及瀕危機制研究通過鑑定
    科學時報昆明6月24日訊(記者張雯雯) 近日,由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員龔洵和其課題組完成的「雲南部分珍稀瀕危植物遺傳多樣性及瀕危機制研究」項目通過成果鑑定。專家組認為,該研究積累了雲南珍稀瀕危植物的本底資料,從生殖生物學、遺傳多樣性等方面探討了一些珍稀瀕危植物的瀕危機制,提出了有效保護措施,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和應用前景,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 廣東首個珍稀瀕危植物保育基地啟動建設
    廣東南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目前廣東面積最大的自然保護區和生物物種基因庫。昨天(4月22日),廣東首個珍稀瀕危植物保育基地在南嶺啟動建設。這個保育基地,總體規劃面積2000畝,目前首期已有180畝建成。未來南嶺基地將建設成為具有典型中亞熱帶特徵的國際一流水平珍稀瀕危野生植物保育基地,重點收集保存南嶺地區特有極小種群珍稀植物和區域特色南藥資源,科學開展野生植物資源拯救保護、回歸引種和野生種群重建,成為區域植物保護、科學研究和自然教育的重要基地。這段時間,保護區工作人員在南嶺展開了新一輪大規模動植物調查行動。他們在保護區內布設了130多個紅外相機,捕捉到了多種珍稀鳥類的身影。
  • 廣東發現瀕危兩棲爬行動物「四腳怪魚」中國小鯢
    中新社梅州十月三十日電(何龍卜瑜)一支由廣東梅州市蕉嶺縣森林公安民警組成的業餘科考隊
  • 中國雲南震動世界,發現珍稀瀕危植物,引得外國人連連感嘆!
    今年中國雲南震動世界,是因為我國的研究人員在這裡發現了珍稀瀕危植物。這一發現,對我國的生態乃至全世界的植物研究都極具重要的意義。瀕危植物的發現,給予了我們可以延續物種的希望。這又是怎麼樣的一種植物呢,引得外國人連連感嘆?
  • 貴州14種珍稀蕨類瀕臨滅絕 曾是恐龍主要食物(圖)
    蕨≠絕  我省14種珍稀蕨類瀕臨滅絕,專家稱保護刻不容緩  有一類植物,它們起源古老,可追溯到4.4億年前,曾作為恐龍的主要食物;它們默默無聞,沒有鮮豔的花,沒有奪目的果,但它們有著優美多變的莖葉,是線條美的典範;它們可供觀賞,能入醫藥——揭開神秘的面紗,它們就是蕨類植物。
  • 廣東湛江發現34隻極度瀕危勺嘴鷸 是比大熊貓還珍稀的存在
    廣東湛江發現34隻極度瀕危勺嘴鷸 是比大熊貓還珍稀的存在時間:2020-03-26 18:17   來源:老夫聊寵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廣東湛江發現34隻極度瀕危勺嘴鷸 是比大熊貓還珍稀的存在 眾所周知,每年只要到了一定的季節,為了種族的延續和生存,許多鳥類都會進行長途跋涉的遷徙。
  • 三峽植物園推進植物野外回歸 助珍稀物種擺脫滅絕危機
    三峽植物園對秤錘樹實施「野外回歸」(資料圖)三峽植物園 供圖中新網宜昌11月23日電 (董曉斌 李薇)記者23日從三峽植物園獲悉,隨著科技人員將精心培育的1000株巴東木蓮進行野外回歸栽植,三峽植物園巴東木蓮野外回歸數量已突破2000株,這將對該物種擺脫滅絕危機起到促進作用。
  • 南京這種珍稀植物開花了,曾瀕臨滅絕
    網友戲稱:「花很清新,樹名卻有點鄰家王二狗的風格……」記者獲悉,秤錘樹是南京的鄉土樹種,種群一度瀕臨滅絕。南林大教授沈永寶團隊通過野外走訪、調查,利用DNA分子標記技術追溯到南京幕府山的秤錘樹植株,並進行大規模繁育。
  • 【關注】「十三五」珍稀瀕危物種恢復性增長
    (新華社記者 魏培全 攝)「十三五」珍稀瀕危物種恢復性增長為300多種珍稀瀕危野生動物建立了人工繁育種群「十三五」期間,我國通過系統實施瀕危物種拯救工程,建立了佔國土面積18%的各類自然保護地,有效保護了90%的植被類型和陸地生態系統、65%的高等植物群落,85%的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種群,大熊貓
  • 「十三五」珍稀瀕危物種實現恢復性增長
    記者從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獲悉,「十三五」期間,我國通過系統實施瀕危物種拯救工程,建立了佔國土面積18%的各類自然保護地,有效保護了90%的植被類型和陸地生態系統、65%的高等植物群落,85%的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種群,大熊貓、朱䴉
  • 菲利普島小企鵝呼喚你來一起保護瀕危動植物
    菲利普島自然公園棲息著種類繁多的澳大利亞珍稀野生動植物,例如短尾海鷗、袋狸,這片土地還養育著330餘種本土植物,島上獨特的生態環境更是為眾多瀕危植物群落提供了生長的沃土。菲利普島自然公園始終致力於保護島上的野生生物和自然環境,將生態旅遊活動帶來的收入投入到保護區的建設、自然研究以及教育項目之中。
  • 瀕危植物欣賞:桫欏(蛇木)
    桫欏屬全屬有230種,亞洲有20餘種,我國現發現12種2變種,主要分布浙江、福建、江西、廣東、廣西、湖南、四川、貴州、雲南、海南、臺灣和西藏等省份,不少地方也建立了桫欏自然保護區。關於桫欏的保護級別還有些疑問,十分確定的是首批公布8個一級(瀕危)保護植物中是有桫欏的,然而現在檢索專業機構的資料庫,就會發現桫欏科全部是二級(漸危)保護植物,具體哪一種是一級卻沒有發現(難道是近些年發現群落有所恢復然後下降級別?),這需要有關權威機構方面進行解釋。
  • 「十三五」我國珍稀瀕危物種實現恢復性增長
    光明日報北京1月4日電(記者李慧)國家林業和草原局4日發布的數據顯示,「十三五」我國珍稀瀕危物種實現恢復性增長。五年來,我國通過系統實施瀕危物種拯救工程,建立了佔國土面積18%的各類自然保護地,有效保護了90%的植被類型和陸地生態系統、65%的高等植物群落、85%的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種群,大熊貓、朱䴉、亞洲象、藏羚羊、蘇鐵、西藏巨柏等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種群實現恢復性增長。大熊貓野生種群增至1864隻,朱䴉野外種群和人工繁育種群總數超過4000隻,亞洲象野外種群增至300頭,藏羚羊野外種群恢復到30萬隻以上。
  • 大熊貓、蘇鐵等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種群「十三五」實現恢復性增長
    新華社北京1月4日電(記者胡璐)「十三五」期間,我國有效保護了90%的植被類型和陸地生態系統、65%的高等植物群落,85%的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種群,大熊貓、朱䴉、藏羚羊、蘇鐵等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種群實現恢復性增長。  這是記者4日從國家林業和草原局了解到的。
  • 科治好:「十三五」我國珍稀瀕危物種實現恢復性增長
    據悉,五年來,我國通過系統實施瀕危物種拯救工程,建立了佔國土面積18%的各類自然保護地,有效保護了90%的植被類型和陸地生態系統、65%的高等植物群落,85%的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種群,大熊貓、朱䴉、亞洲象、藏羚羊、蘇鐵、西藏巨柏等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種群實現恢復性增長。
  • 罌粟科中的瀕危珍稀植物:紅花綠絨蒿
    罌粟科中的瀕危珍稀植物:紅花綠絨蒿文:花木君「我發現了它,我的紅色情侶,它生長在灌木叢中,仿佛要我驗證它的身份。」,這是近百年前英國植物涉獵者愛爾勒斯特·亨利·威爾遜《中國——園林之母》中的一段文字,描述的是我國特有的花色豔麗、形態別致的珍稀植物:紅花綠絨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