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上世紀六十年代日本經濟騰飛之後,日本為了擺脫美國控制,尋求更多的政治話語權,在國際舞臺上動作頻頻。然而,每年固定的申請入常表演屢屢被拒,讓其的大國美夢遙而不及。
如今的日本,陷入了一個尷尬的怪圈之中,一面是世界一流科教大國,一面卻是人口銳減,門閥世族把控,毫無政治立場的奇葩國家。而這些,都宛如束縛日本發展的沉重枷鎖,讓其脆弱不堪,一觸即碎。
一 、經典騎牆派
追溯至大唐年間,隨著鑑真東渡為日本帶去了佛法和唐代先進思想,日本高層便以唐為師,派出遣唐使來華學習,依據唐代體制進行大化革新,完成了從奴隸制國家到封建制國家的蛻變。那時的日本,上至政治制度,下至宮殿樣式,可謂是一比一複製唐朝。
隨著時間的流逝,轉眼間到了文藝復興時期。日本被豐臣秀吉一統之後,為了滿足國內大名對於土地的貪慾,發動了對朝戰爭,甚至打出了滅亡明朝的旗號,意圖平分中華大地。
然而在大明先進的軍事制度和火器面前,靠打村戰出身的日本農民士兵完全不是職業軍人的對手,萬曆朝鮮戰爭以日本的全面失敗告終,豐臣秀吉向大明稱臣,萬曆皇帝封其為朝鮮王。
萬曆朝鮮戰爭結束後不久,滿清入關,明朝滅亡。時任日本掌權者的德川幕府也向清廷上表稱臣,所謂十年一次的朝貢也始於此時。
然而兩百年後的1840年,中英鴉片戰爭爆發,古老封閉的東亞迎來了新一輪變革,東亞諸國無一例外都遭受了殖民者的威脅,日本在黑船叩關事件之後,德川幕府與殖民者籤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幕府的軟弱和不作為激起了中下層武士階級的不滿,他們打出了尊王攘夷的旗號,開始了轟轟烈烈的倒幕運動。
隨著鳥羽伏見之戰幕府全軍的潰敗,德川慶喜被迫還政於天皇。天皇接管政務之後,決定全盤改革,從政治體制到軍事體制全部照搬西方,成功推進了日本工業化,而後便和西方殖民者那般,走向了擴張侵略之路。
直至現在,日本整個國家也沒有確切的政治觀念,所謂誰先進就向誰學習,成了日本國發展的獨特政治智慧。
一面受美國所制向其搖尾乞憐,爭當對付東亞諸國以及俄羅斯的排頭兵。一面又大力推進區域經濟合作一體化,修改憲法派兵海外,企圖掙脫美國控制。一面與中國交好,希望能在經濟合作上更進一步,另一面又不忘拉攏國內右翼勢力,政府高官集體參觀靖國神社妄顧東亞各族人民之感情。
如此出爾反爾,兩面三刀,沒有核心的政治理念,又如何能在國際社會上獲得話語權呢。
二 、門閥世族
日韓兩國獨特的民主化進程,催生了兩個畸形的政治制度。一個是超級財團治國的韓國,一個是堪比中國東晉門閥世族的日本。
我們不妨看下最近幾年的日本首相,不久前剛辭去首相一職安倍晉三,其父就曾擔任日本的外相。麻生太郎的嶽父、祖父都曾在日本內閣中擔任高官。小泉家族更是有94年的時間在國會出任議員。
據官方統計顯示,日本國會有超過40%的議員來自各大政治家族,通過不斷的聯姻,擴大了各自在日本政壇的影響力,頗有中國東晉時期上品無寒族的特殊情形。
門閥世族控制日本國的各個層面,這一點我們可以從日本文化產業出品的電視製品中略窺一二,例如經典日劇《白色巨塔》之中,寒門男主財前醫生的成功,離不開嶽父的幫助,通過嶽父的人脈成為首屈一指的主刀醫生。而沒有人脈的第二男主裡見醫生雖然照顧病人的感受,是病人熱愛的好醫生,卻被排擠到臨終關懷醫院。
門閥世族使得日本全國階級固化日益加重,使得整個日本社會的壓抑程度大大增加,從而造成了居高不下的自殺率。
三 、人口凋零 處處受制
經濟常年萎靡不振,年輕人消費欲望的降低導致生育率降低,使得日本社會的人口負增長日趨嚴重。
為了改變現狀,日本政府也推出過生育補貼,教育醫療補助等,甚至向家庭主婦提供工資補助,然而這些政策在日本人口問題面前只是杯水車薪。人口危機嚴重滯後了日本經濟發展,造成了無法解決的惡性循環。
同時,美國對日本的發展也是處處制約,上世紀日本經濟騰飛之後,大量日本商人赴美投資,甚至一度傳出買下整個紐約的豪言。
美國為了維持經濟霸主地位,授意索羅斯等人對日韓等發展速度較快的國家貨幣進行做空,掀起了一場席捲整個東亞的金融危機,日本經濟自此一蹶不振,高新技術處處受制,無法自主完成產業升級。
日本不僅在經濟方面被美國抑制,政治軍事方面也被美國遏制,曾有日本政客表示日本是美國的殖民地,現在看來此言非虛。
軍方採購方面,日本被強制只能購買美式裝備,自研裝備之路被堵死。地緣外交方面,日本成為了美國亞太島鏈的重要一環,意圖遏制中國及俄羅斯,充當前線炮灰。
結語
自大化革新將大和改名日本時起,這個國家就是在夾縫中求得生存的一片孤島,從依附李唐,到僥倖擊退蒙古鐵騎,再到不自量力與大明開戰,臣服滿清後又背主求變。第二次世界大戰直接被打回原形,靠著幾代昭和人的努力完成了經濟騰飛,世界第二,又倒在了美國人的壓迫之下。
在外部和內部的雙重壓力之下,日本政壇所謂的大國夢想,也不過是可望不可及的虛妄之物罷了。如果沒有強大的外力對其作出改變,僅憑當代腐朽的日本政壇,是不可能掙脫束縛在這個國家身上的枷鎖,沒有絲毫掙脫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