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下午,電影《被光抓走的人》主創團隊於美術館中參加了以「愛情驗證」為主題的展覽發布會。董潤年、黃渤、王珞丹、白客、譚卓、黃璐、李嘉琪等人在現場接受了一場愛的「審判」。
現場設置了光影隧道、沙框迷宮、「尋找愛」主題互動區,參與該次發布會的觀眾們都可以藉此沉浸式地體驗到影片所要表達的核心主題。
《被光抓走的人》是黃渤「HB+U新導演計劃」的一部分,由北京京西文化旅遊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合眾睿客影視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攜手二十餘個公司共同出品,是一部備受關注的影片。
這部電影在發布會現場引起了一場關於愛情是否應該接受「審判」的討論。主持人連續拋出三個問題,「愛情對你來說重要嗎」「你相信愛情嗎」「你覺得愛情可以被驗證嗎」,在場的人大多選擇了「重要」「相信」「不能」。
隨後導演董潤年終於解釋了一個困惑網友已久的問題——為什麼要用「光」來審判眾人。董潤年認為,愛就像一道光,愛上一個人的時候世界是明亮的,但是失去愛就會變得黯淡,所以電影中的「光」就是愛情的一個象徵,愛情正如一道超自然的光。
當董潤年被問到是否願意接受「光」的審判時,他表示,生活本身就是一場又一場的審判,只是與這道「光」有著不一樣的形式罷了,那些一開始相愛最後卻走散了人就像被影片中的這道「光」抓走了一般。
談到《被光抓走的人》這部片子的意義的時候,黃渤與董潤年都認為,觀眾能夠像照鏡子一般,在影片中看到自己的影子就是它最大的意義。
現場一眾演員們也對自己的角色進行了清晰的定位。黃渤飾演的武文學是一個對婚姻狀況並不十分理解的老師;白客飾演的筷子是一個粗糲外形下藏著真摯的情感的混混;王珞丹飾演的李楠自以為灑脫決絕,但在這道光的審判下卻發現了不一樣的地方。
主持人將演員們分為兩隊進行一場辯論遊戲,主題是「你是否願意接受『光』的審判」。黃渤、王珞丹、譚卓和李嘉琪都站在反方表示不願意接受。黃渤認為,愛情也需要美圖軟體的濾鏡,要去扒開皮毛觸碰真實是困難和不必要的,模糊的朦朧美才是愛情應該有的樣子。
白客和黃璐則站在正方表示願意接受審判。白客表示,情感是一種生物本能,難以精確衡量,如果有機會可以被審判,那麼自己願意一試。
臺下的觀眾們也進行了發言,一開始站在正方的人都毅然倒戈進入反方陣營,他們認為,愛情這種東西是不需要被審判的,生活中懂得難得糊塗這個道理的人才會更幸福。
而在最後,黃渤隊取得了勝利,輸掉的白客及黃璐將接受懲罰——在微博上發布三張現場拍攝的鬼臉照。
《被光抓走的人》的定位是一部集愛情與科幻於一體的現實主義大片,關於愛情的部分大家已經小有體會,但對於科幻部分還是有些疑惑。至於導演要如何在影片中調節現實與非現實的部分,就只能等12月13日影片正式上映時才能揭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