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人違背條約進攻印第安人 沒想到在小巨角戰役遭全殲

2021-01-08 DS風清

在1876年的小巨角戰役中,美國白人在和北美原住民印第安人部落之間的戰鬥中戰敗,這也是美國歷史上有名的事件「卡斯特的最後據點」。

小巨角戰役是美軍與北美印第安戰爭中的一場戰役,美軍在此役中遭到原住民蘇族人圍殲。

在白人到達北美大陸之前,這些印第安人世代居住在西部大平原,但自18世紀以來,他們經常與美國白人定居者發生衝突。

19世紀,美國淘金熱風潮大起,大批白人拓荒者蜂擁至中西部淘金,嚴重擾亂了當地印第安人的正常生活,遭到當地蘇族人襲擊。

在南北戰爭中聞名的第7騎兵團團長喬治·阿姆斯特朗·卡斯特中校奉命進兵綏剿。1876年6月25日,卡斯特自領200餘騎兵,與馬可士·雷諾少校、弗列德瑞克·班廷上尉分兵三路,進攻蒙大拿州黑山山谷。不料雷諾與班廷遇阻,自行退卻。

卡斯特所部孤軍深入,遭酋長「瘋馬」與薩滿「坐牛」率領的三千名蘇族勇士伏擊,全軍覆滅。

酋長「瘋馬」因擊潰名將,一戰成名,但其後美軍立刻大規模迫害蘇族人,並且將大平原上的美洲野牛趕盡殺絕,斷絕他們的食物來源。

為了保全部落,在1877年的5月初,瘋馬等酋長在內布拉斯加州羅賓遜堡投降。其後於1877年九月被指稱有越獄嫌疑,遭美軍處死。

薩滿「坐牛」則流亡加拿大,後投降美軍,獲得特赦。不久後美國政府以印地安部落特殊宗教儀式「鬼舞」有叛亂嫌疑為由,派遣警察拘捕他,在1890年12月15日的槍戰中「坐牛」身亡。

夏安族(居住在俄克拉何馬和蒙大拿州西部平原的美國印第安人)部落首領在南北戰爭期間,訪問白宮亞伯拉罕·林肯總統。

夏安族印第安人與美國政府一直以來衝突不斷,1825年雙方之間達成了一項友好條約。根據條約,印第安部落與美國定居者和平共處,條約規定了和解條件。

不過這項友好條約很快就結束了。隨著美國政府不斷向西部擴張領土,加上民間的西部淘金熱,導致政府軍與夏安族發生數起衝突,導致多人死亡。並最終導致了蒙大拿州的小巨角之戰,在這次戰役中,有268名美國騎兵遇難。

「小巨角戰役」中,夏安族與其他部落一起粉碎了美國陸軍的進攻,在圍殲戰中,殺死了美國內戰中著名的喬治·阿姆斯特朗·卡斯特中校。

這是美洲印第安人在印第安戰爭中獲得的最大勝利,此次戰役令美國白人深感震驚和害怕,此後在短短幾年內,大部分印第安部落都被限制在預留地。

根據軍事歷史學家稱,美國人對印第安人發起的清剿,導致的小巨角戰役,體現了美國政府對印第安部落搖擺不定而混亂的政策。

1898年,夏安族印第安人在美國國旗下進行了一場傳統的「鬼舞」活動。如今,夏安族印第安人有22970人。他們大部分居住在蒙大拿州和俄克拉何馬州。

1862年,美國南北戰爭中的北方聯邦軍隊。圖中右下為卡斯特中校。

圖為1907年,拍攝到的3名夏安族印第安女孩在玩耍。

1876年6月25日,卡斯特自領200餘騎兵進攻印第安人,遭圍剿,卡斯特身亡。

相關焦點

  • 1876年「小巨角戰役」,2000印第安勇士全殲美軍騎兵
    然而,1872年在黑山發現金礦後,大量淘金人潮湧入,這打破了蘇族印地安人和美國政府的條約,印地安人的生存空間受到進一步壓迫,大平原地區頓時陰雲密布。這其中,最著名的戰爭便是「小巨角戰役」(Battle of the Little Bighorn)。
  • 以肉搏贏騎兵戰,印第安蘇族騎兵咋做到的?美軍:只怪我們太廢柴
    編者按:在帝國時代3酋長劇情戰役中,玩家得以領略蘇族人在小巨角河戰役中痛殲美國南北戰爭名將卡斯特所部的光榮事跡。基於歷史,帝國時代3中的蘇族是一個強大的騎兵民族,本文就來講講蘇族步槍騎士和小巨角河戰役。
  • 美國的報復有多可怕?瘋馬、坐牛、大腳這些人都在劫難逃
    小巨角河戰役:被稱為「最慘烈的」美軍與印第安人戰役。 1876年6月25日,在蒙大拿州的小巨角河附近,美國第1騎兵師第7騎兵團,與當地印第安人發生的一場戰役。整個小巨角河戰役歷時僅半小時,最終以印第安人勝利而結束,而這也是整個印第安戰爭之中,印第安人所取得最大的一場勝利。
  • 人民網記者走進美國最大的印第安人保留地
    在從聖菲至新墨西哥州最大城市阿爾伯克基之間約80千米的路上,就有四個印第安人保留地,美國印第安人保留地「碎片化」程度及聯邦政府對印第安人「分而治之」的手段可見一斑。路邊醒目的賭場電子大廣告通常是進入新的印第安人保留地的標誌。博彩業早已成為極為缺乏經濟發展項目的印第安人保留地內主要產業, 也因此成為極有爭論的話題。
  • 孟良崮戰役華野27萬大軍傾巢而出,激戰三天三夜全殲整編74師
    孟良崮戰役是解放戰爭期間一場非常著名的戰役,這場戰役對當時雙方的心理都產生了比較大的影響。這場戰爭沉重打壓了國民黨軍的囂張氣焰,對當時雙方的心裡都有一個非常大的影響。在這場戰役中,華野的處境一直都很艱難,為了全殲整編74師,華野幾乎傾巢而出,27萬大軍全部出動。
  • 巡禮抗美援朝英雄部隊:新興裡戰鬥模範連,全殲「北極熊團」
    新興裡戰鬥是抗美援朝戰爭中的一場戰役,創造了志願軍在朝鮮戰場上以劣勢裝備全殲現代化裝備美軍1個加強團的模範戰例。由於美軍都在屋內,以連為建制發起進攻容易導致傷亡過大。於是志願軍以班排為建制協同掩護,一間房屋一間房屋進攻。 不過,4連戰士們沒想到的是,他們衝進的是美軍第31團團部及警衛連所在地。很快,美軍第31團團部及其警衛連大部被殲。 得勝的4連趁著美軍陷入混亂,很快又殺入美軍一停炮場,搗毀炮兵指揮所,繳獲榴彈炮12門。
  • 諾門罕戰役日軍患了恐蘇症?
    日軍2.6萬多人,最終只有6000多人順利突圍,傷亡佔比率到達了7成,幾乎可以說全軍覆沒;1966年,日本《朝日新聞》發表經請國神社統計的數據∶諾門罕戰役日軍戰死18868人。很多人吹噓說,這場戰役導致日本產生了恐蘇症。
  • 歐洲戰爭:耶拿戰役
    奧俄聯軍在奧斯特裡茨戰役戰敗之後,歐洲大陸暫時沉寂下來,進入一個不穩定的和平期,在上次戰役中,拿破崙之所以急於使普魯士保持中立,是因為十五萬普魯士大軍一旦加入奧俄聯軍的行列,勢必使他面臨一種十分嚴峻的局面,貝爾納多特進軍多瑙河期間,未經允許即穿越了普魯士的安斯巴赫公國,曾使普魯士當局甚為憤慨,
  • 二戰中讓美國蒙羞的戰役,麥克阿瑟將軍逃跑,80000人投降
    現如今有人提到珍珠港戰役稱其不僅是日本人的陰謀更是美國人的陰謀,因為當時美國迫切的想要加入二戰通過發戰爭財的方式解決自己國內經濟危機的問題,這次珍珠港事件就是羅斯福搞出來的苦肉計。雖然但是羅斯福是真的很想加入二戰,但我覺得苦肉計這件事情不太可能。
  • 達爾文的奇遇:躲避印第安人,20小時沒水喝,烤犰狳和小山羊吃
    西班牙莊園主立刻安排反擊,用火槍和小炮對印第安人造成了不小的傷亡。最終,印第安人撤退了……但是,印第安人後來多次進攻,最終摧毀了這個莊園。說這個事情,是告訴大家這裡的居民和印第安人之間水火不容,經常發生衝突。對於達爾文來說,這也是相當危險的事情。
  • 淮海戰役粟裕提決戰建議 全殲黃百韜5個軍(圖)
    淮海戰役粟裕提決戰建議 全殲黃百韜5個軍(圖)   殲滅黃百韜五個軍  1948年9月24日晨7時,濟南戰役還沒有完全結朿,巷戰還在進行,粟裕就將提議舉行淮海戰役的電報稿從衣服口袋內掏出來,交給我送機要科發給毛主席。第二天下午毛主席就回電:同意舉行淮海戰役,認為甚為必要。但毛澤東要求粟裕不要先打兩淮(淮陰、淮安),要求他以殲滅黃百韜兵團於新安鎮、運河地區為主要目標。
  • 長津湖戰役有多慘烈?多年以後美國老兵回憶:我很慶幸,我還活著
    ,當這一消息傳到傳到遠在千裡的東京麥克阿瑟的辦公室內,麥克阿瑟高興地致電:恭喜美第7師奪得頭彩;但讓麥克阿瑟以及所有「聯合國軍」未曾想到的是,這是美軍第一次,以是美軍最後一次行至此地。第九兵團是一支戰功赫赫的王牌部隊,在解放戰爭中解放過濟南,在孟良崮全殲張靈甫的整編第74師;在淮海戰役中,活捉杜聿明,後來這支部隊一直駐守在江南,原本是用來解放臺灣的,後來由於朝鮮戰事緊張,1950年11月火速向北駛去,原本準備在北方換裝冬季作戰服裝的九兵團,由於戰事緊張,車站抵達後,至少稍微休息,臨時補充一批軍大衣就朝前線開去,此時的九兵團不少戰士穿著單衣薄褲。
  • 全殲美軍「北極熊團」
    圖片由作者提供「滴滴答答」……電報聲穿越朝鮮戰場,將一份重大消息傳到中國人民志願軍總部:「新興裡南逃敵,為27軍冬拂曉全殲於新垈裡、後浦一線,大部分被殲斃,俘150餘。汽車、坦克全部繳獲。」彭老總拿著這份來自志願軍第9兵團司令員宋時輪的電報興奮地說:全殲美軍一個整團,應該嘉獎第9兵團、嘉獎第27軍。與此同時,戰鬥捷報飛進中南海,擺在毛澤東的辦公桌上。
  • 楊育才:華盛頓為何借安保條約敲打日本
    美國總統川普近期不止一次或私下抱怨、或公開質疑《日美安保條約》的公平性,認為條約規定美國對日本負有防衛義務,而日本卻不需要負責對美防衛,因此「是單方面的」,甚至提到了撕毀條約的可能。觀察此次川普關於日美安保條約的談話,結合他之前的言語行事風格,他的每一句話很少代表客觀敘事和理性判斷,更與莊重承諾無關,相反大多反映的是一個美國成功商人的談判技巧,是暗示、施壓和隱蔽進攻三部曲的一部分。最終目標相對簡單,那就是零和博弈,美國利益優先。
  • 北美印第安人的海狸尾巴刀傳奇
    ▲18世紀初,北美大陸大約擁有6500萬頭北美野牛,自從歐洲人踏上美洲大陸後,大量北美野牛被屠殺殆盡成為瀕危物種▲18世紀初,北美原生土著印第安人與歐洲殖民者進行毛皮交易西北和哈德遜灣這兩家英國貿易公司很快便在美國俄勒岡州開業了,他們的目標是儘可能多地收集毛皮,並走海路運回英國加工銷售。直到1840年,這兩家公司所經手的毛皮數量可說令人印象深刻。
  • 抗美援朝戰爭中,規模最大的一次戰役由此展開
    第五次戰役開始後,志願軍第19兵團第63軍部隊迅速掃清臨津江西岸之敵,僅用一個小時就突破了臨津江,並一舉全殲號稱英軍王牌部隊的格羅斯特營及其配屬部隊。至此,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在第四次戰役中進攻87天才攻下的陣地,中朝軍隊僅用了幾天時間就奪回了大半,逼得美軍節節後退。
  • 美國總統的萬裡長城夢
    如果把印第安部落視作外國,那麼印第安事務就可以視為美國的外交事務,聯邦政府就可以理直氣壯地堵住各州政府的抗議。如此一來,聯邦政府與印第安人籤訂的條約也具有了約束力,正如諾克斯所設想的那樣:「印第安人作為先到者,享有土地所有權······剝奪他們的土地······將是對自然法則和分配公平基本原則的重大侵犯,而這些原則正是一個國家的光榮所在。」
  • 在絕境中的美洲殖民者是如何被說英語的「印第安人」所拯救?
    這裡冬天特別冷,常年大風,多山多石,土地貧瘠,看上去簡直就不是人可以生存的地方。會說英語的印第安人就在這群饑寒交迫的人瀕臨絕境的時候,(可能是他們所信上帝聆聽到他們的虔誠的呼喚派出一個他們意想不到的人來拯救他們)。一個體格健壯,面色發紅,身披鹿皮,手拿弓箭的人出現在他們面前,這個人就是英國殖民者最怕的印第安人。
  • 印第安世界:印第安人農業上的——成就(上)
    到歐洲殖民者到來,除了北極地區的愛斯基摩人仍以狩獵為生,火地島的居民以漁獵為生以外,美洲所有地區的居民都以農業生產為主要的生存手段了。儘管有些地區的居民依然要靠狩獵和捕魚作為補充,在長期的農業生產活動中,印第安人培育出了許多農作物,這些作物不僅孕育了印第安人的古代文明,而且對世界農業的發展也具有重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