棲身神秘溶洞!四川首次記錄到「洞穴蟻甲」

2021-01-10 紅星新聞網
棲身神秘溶洞!四川首次記錄到「洞穴蟻甲」

紅星新聞 2021-01-03 08:20

2020年12月下旬,《New Cavernicolous Pselaphinae from Sichuan, China (Coleoptera: Staphylinidae)》(《來自四川的洞穴蟻甲新種(鞘翅目,隱翅蟲科)》)一文在國際昆蟲學期刊上發表,第一作者是上海師範大學副教授殷子為,第二作者是來自成都的何力。

↑此次發表的3個新種。

發表昆蟲學方面的學術論文,對電氣工程師何力來說,已然不新鮮。不過,這次文章描述的3個新種對他來說很不一般:3個來自四川洞穴內的蟻甲新種,是四川地區首次記錄到的洞穴蟻甲。

蟻甲體長在0.5-5.5mm之間,甚至不及一粒米長,若非有意識地尋找,是很難在溶洞內與它們相見的,加上國內洞穴探索的小眾,這些都解釋了「四川首次記錄它們」為何來得這麼晚。

事實上,這3個新種被發表的背後,是去年何力與搭檔們對二三十個洞的探索……

第一次相遇:

溶洞裡的蟻甲,「酷似螞蟻的甲蟲」

作為一名昆蟲愛好者,何力第一次在溶洞裡碰見蟻甲,是2019年8月。他印象中,那次與搭檔李圓去北川縣的犀牛洞,原本目標是一種盲步甲,不過在洞內翻石頭的時候,「在洞口的微光帶發現了一隻蟻甲。」接著,在更深處位置一塊大石上,一隻快速奔跑覓食的個體再次出現。

↑何力(紅衣)與搭檔李圓在洞口微光帶進行採集。

何力介紹,蟻甲是一類外形酷似螞蟻的甲蟲,分類學上蟻甲亞科棣屬於昆蟲綱-鞘翅目-隱翅蟲科。世界範圍內已知蟻甲種類超過10000種,中國已知400多種。

標本隨後被寄給上海師範大學從事蟻甲亞科分類研究的殷子為副教授。經鑑定,初步推測該蟻甲為鬼蟻甲屬(Batrisodes屬)的成員。不過遺憾的是,這次發現的蟻甲均為雌性,無法進行進一步的鑑定和描述。

何力解釋,對於多數昆蟲而言,雄蟲及其生殖器的形態特徵,是鑑定及描述新種的重要依據。

不過何力依然很興奮,「我雖然早已聽聞一些溶洞內有蟻甲存在,但這是我第一次親自在探洞過程中發現蟻甲。」之後,他在探洞時有意識地留意蟻甲。

2019年年底的一次探洞中,何力與蟻甲再次相見,這次地點換在了眉山市仁壽縣的黃鼓洞。進洞不到5分鐘,何力與搭檔便在洞口微光帶的石頭下翻到了蟻甲;因為在洞裡無光的黑暗帶蟻甲沒了蹤影,何力推測,黃鼓洞與犀牛洞發現的蟻甲有一點相同,即都是生活在洞口微光帶的一類洞穴蟻甲。

↑進入眉山仁壽黃鼓洞。

↑何力(紅衣)與搭檔在黃鼓洞。

神秘洞穴新發現:

「可能是極度洞穴化的一類蟻甲」

何力介紹,「洞穴蟻甲」經過長年繁衍演化,身體形成了一系列適應性特徵:體色變淺,體型附肢修長,視覺功能退化,複眼變小或消失,後翅退化,喪失飛翔能力等。他舉例,犀牛洞中遇見的蟻甲腿部和觸角都相對更加細長,是比較明顯的洞穴化特徵。

何力與蟻甲的緣分沒有停止。2020年3月初,他與搭檔又出發,最初的目的地是彭州市白鹿鎮一處名曰「黑風洞」的地方,但卻一直沒找到洞口,當地村民也不知道。不過村民提到了另外一個叫做「二十洞」的溶洞,「說內部並不大。」他們決定去看一下,「來都來了。」

幸虧有村民帶路,到洞口以後何力與搭檔注意到:洞口位於一處小山丘下的灌木叢中,很隱蔽。洞口比較狹窄,一個人匍匐著才能進去,較瘦的搭檔李圓先進去,「1分鐘,他就朝外面喊:進來吧,裡面寬敞。」

何力告訴紅星新聞記者,「二十洞」分為上下兩層,由一個豎井通道連接,不過確實很小,「兩側擠在一起,可探索區域應該不足100平方米。」

↑在彭州進入「二十洞」。

進洞後,照例是一番翻找探索,在下層較潮溼的亂石堆裡,一種蟻甲出現了。與8月份犀牛洞的發現不一樣,何力介紹,「二十洞」洞口狹小,並且帶有一個彎曲,「洞內部可以說是沒有微光帶的,下層發現蟻甲之處更是完全處於黑暗之中。」他判斷,這極有可能是一種極度洞穴化的蟻甲,「犀牛洞的發現應該是一類生活在溶洞微光帶的洞穴蟻甲。」

離開「二十洞」後的一周,何力與搭檔又去了眉山仁壽縣,一天的時間裡進了兩個洞:孟家洞與神仙洞。兩個溶洞內,他們都找到了蟻甲,與黃鼓洞內發現的形態特徵極其相似。而在神仙洞中,還發現了一隻蟻甲,個頭比平時見的都要大上一號,腿部修長,複眼幾乎消失,「這是一個極具洞穴化特徵的種類。」

↑在神仙洞內搜尋。

3個新種被發表:

「四川地區首次記錄到洞穴蟻甲」

從3個洞穴中採集到的蟻甲,被何力製作成標本,寄到了上海師範大學從事蟻甲亞科分類研究的殷子為副教授那裡。從殷子為那裡,何力收到了好消息:3種蟻甲均為尚未被描述過的新種。其中,發現於仁壽黃鼓洞、孟家洞、神仙洞的小型蟻甲為同種,棣屬於隆脊蟻甲屬,是國內該屬的第一個洞穴成員;來自於彭州「二十洞」的蟻甲棣屬於穴蟻甲屬,是一類典型的穴居蟻甲;神仙洞裡的大個「獨苗」,很幸運是一隻雄性個體,它棣屬於幽蟻甲屬,是國內洞穴化程度最高的一類蟻甲。

很快,殷子為完成了3個洞穴蟻甲新種的解剖、比對、測量及描述工作。經過商量,3個新種命名被確定。何力介紹,發現於仁壽黃鼓洞、孟家洞、神仙洞的蟻甲被命名為穴居隆脊蟻甲(Batrisocenus cavernicolus),「種名cavernicolus源於該新種洞穴棲息的習性」;另一個被命名為彭州穴蟻甲(Tribasodites pengzhouensis),「種名pengzhouensis源於該新種的模式產地彭州」;而大個頭蟻甲被命名為李氏幽蟻甲(Zopherobatrus liyuani),「種名liyuani源於我的採集搭檔,同時也是3個洞穴蟻甲新種的共同發現人——李圓先生,感謝他的協助和支持。」

2019年12月下旬,文章在線刊載於國際昆蟲學期刊《The Coleopterists Bulletin》,殷子為是第一作者,何力是第二作者——他有些激動:「3個來自四川的洞穴蟻甲新種正式發表,這也是四川首次記錄到洞穴蟻甲!」

↑論文。

■新聞多一點

為何這麼晚才首次記錄到它們?

殷子為確認,此次發表的3個新種確為四川地區首次記錄到的洞穴蟻甲。為什麼「首次記錄」這麼晚呢?

他認為,關注洞穴生物的人比較少,發現時間就比較晚。何力告訴記者,蟻甲體型迷你,體長在0.5-5.5mm之間,日常生活中人們很難留意到它們,加上洞穴探索在國內很小眾,尤其是四川洞穴的生物多樣性研究,尚不及貴州、廣西、雲南等地。

他也提到,大家只看到了遇見洞穴蟻甲的經歷,「事實上我們去年探索了四川地區大大小小二三十個溶洞,才有了這3個新種的發表,平均探尋五六個洞能遇到一種蟻甲就很不容易了。」何力的經驗是,即使進了洞,若非有意識尋找也斷難遇見蟻甲。「此前國內已知的22種洞穴蟻甲,都是由專業昆蟲研究學者發現的。」殷子為也強調,何力和他的搭檔們花費大量人力、物力,對洞穴生物群開展探索,「沒有他們的工作,就不會有後續的相關研究。」

紅星新聞記者 彭亮 圖據受訪者

原標題:棲身神秘溶洞!四川首次記錄到「洞穴蟻甲」:電氣工程師和夥伴們「立功」了

編輯:段琪琳責任編輯:馬蘭

相關焦點

  • 棲身神秘溶洞!四川首次記錄到「洞穴蟻甲」:電氣工程師和夥伴們...
    不過,這次文章描述的3個新種對他來說很不一般:3個來自四川洞穴內的蟻甲新種,是四川地區首次記錄到的洞穴蟻甲。蟻甲體長在0.5-5.5mm之間,甚至不及一粒米長,若非有意識地尋找,是很難在溶洞內與它們相見的,加上國內洞穴探索的小眾,這些都解釋了「四川首次記錄它們」為何來得這麼晚。
  • 成都電氣工程師溶洞探秘:四川首次記錄到洞穴蟻甲
    不過,這次文章描述的3個新種對他來說很不一般:3個來自四川洞穴內的蟻甲新種,是四川地區首次記錄到的洞穴蟻甲。蟻甲體長在0.5-5.5mm之間,甚至不及一粒米長,若非有意識地尋找,是很難在溶洞內與它們相見的,加上國內洞穴探索的小眾,這些都解釋了「四川首次記錄它們」為何來得這麼晚。
  • 地球深處的秘密——猛獁洞穴,一個沒有盡頭的溶洞
    夜晚靜坐在蒼穹之下看繁星閃爍,這似乎是我們能夠想像到的最富有詩意的場景了,如果我告訴你這是在洞穴裡,或許你不會相信,但是在位於美國肯塔基州中部的猛獁洞國家公園,這個場景可以變成讓人驚異的現實。猛獁洞穴在距離肯塔基州鮑靈格林約80千米處,255座溶洞分五層機構組成,各部分相互連通,洞中有洞,猶如童話世界中永遠無法找到盡頭的迷宮,77個地下大廳,三條暗河、七道瀑布、多處地湖,總延伸長度近600千米,每一個數字都足以讓我們為之震驚。誰也不知道洞的盡頭是什麼,而我們的探險家們,正在依靠著對這個神秘洞穴的嚮往試圖去開啟這座迷宮最深處的大門。
  • 貴陽一洞穴探險隊在地下洞穴裡發現神秘的動物世界
    近段時間,來自貴陽市的一支洞穴探險隊伍,在貴州省內的洞穴探秘過程中,發現了大量洞穴生物,種類相當豐富,是地下洞穴中神秘的動物世界。,發現了不少神奇的洞穴生物,令人大開眼界,沒想到在神秘的地下,還存在一個猶如非洲大草原一樣的動物世界。
  • 探索息烽神秘溶洞:甲蟲身披「黃金」,碩鼠大如野兔
    體形碩大的老鼠如野兔,很多不明動物的粗大骨骼,還有一些不明生物,都在貴陽市息烽縣西山鎮的一個神秘溶洞內發現。據探險隊員介紹,此前他們在息烽縣一溶洞的暗河裡,曾發現過白色透明的水螞蝗,目前樣本圖片已傳到德國某洞穴生物樣本鑑定機構進行鑑定命名,如果是新物種將以發現者名字命名。
  • 安徽省的神秘洞穴,內藏眾多無頭佛像,至今無人解開謎題
    這個世界有很多神奇的事情,也有很多神秘的事情,洞穴就是一種很神秘的東西,所以很多人都會選擇去洞穴探險,因為人們對於未知的事物總是有很多的嚮往。為了和大家分享一下地球上的神秘事情,小編覺得要給大家介紹一個神秘的洞穴,這個洞穴內藏眾多無頭佛像,至今無人解開謎題,這個神秘洞穴就在安徽省,感興趣的話趕緊看看吧。
  • 古藺溶洞發現「三魚共頭」巖畫及古魚化石!化石確切年代,有待專家...
    四川在線記者 寇敏芳日前,記者從省地礦局獲悉,瀘州古藺發現了古巖畫及魚化石,這是我省正在進行的文化和旅遊資源普查的一項新成果。據了解,負責普查工作的古藺地心探險隊的洞穴探險愛好者們,在古藺縣護家鎮天堂村沙子灣的無名溶洞探險時,發現了「巖畫」、「化石」。這個位於古藺縣護家鎮天堂村的無名溶洞,近日被古藺地心探險隊的隊員們,揭開了一層神秘的面紗。在古藺縣護家鎮天堂村的無名溶洞中,普查隊員發現了「三魚共頭」巖畫,並且在溶洞洞口發現疑似化石。
  • 四川朝天曾家山探洞驚現「神秘生物」
    封面新聞記者劉彥谷自四川文旅資源普查後,廣元市朝天區上報了諸多優質文旅資源,為了做好這些資源的保護與開發,日前,該區專門又聘邀了「探險中國」專業探險隊,對曾家山的溶洞資源進行調查挖掘,續寫文旅資源普查「後半篇文章」。
  • 四川臥龍首次拍到野生大熊貓亞成體雙胞胎
    此前,野外大熊貓產下的雙胞胎,幾乎沒有雙雙成活的記錄。  四川臥龍首次拍到野生大熊貓亞成體雙胞胎據之前的研究顯示,野外大熊貓產下的雙胞胎,幾乎沒有雙雙成活的記錄。  但這一「成規」現在被打破了。12月17日,四川臥龍自然保護區對外公布了一對野生大熊貓亞成體雙胞胎的紅外相機拍攝畫面和視頻,這是全球首次拍攝到亞成體野生大熊貓雙胞胎。
  • 獅子覓食探索神秘洞穴,下一秒被黑影吞入,鏡頭記錄全程
    貓科動物都有一個無法抗拒的天性,那就是喜歡狹窄的洞穴,寵物貓喜歡鑽進紙箱、購物袋,野生的大貓們就只能就地取材,在樹洞、地穴裡面隨便躺躺,而且草原上很多小動物都是穴居,獅子們也經常會掏一下洞穴,說不定會有意外之喜。
  • 四川廣元現最神秘鳥 虎斑鳽在四川省內屬首次發現
    四川廣元現最神秘鳥 虎斑鳽在四川省內屬首次發現時間:2016-03-18 17:40   來源:鳳凰網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四川廣元現最神秘鳥 虎斑鳽在四川省內屬首次發現 近日,四川廣元現世界最神秘鳥,這隻鳥名為海南虎斑鳽(yan,與嚴讀音相同),是中國特產的鳥類,屬中國國家二級保護動物,被列為全世界
  • 奇妙之城:周深探秘溶洞,這神奇的地貌,讓人大開眼界
    他們在貴州被稱為是「探洞者」,擁有這很多專業的探洞技能,周深也就隨著這些專業團隊,一起進入了貴陽的原生態溶洞。這種原生態溶洞中的氣溫,與外界對比下來非常的清涼,當周深進入這種原生態溶洞的時候,感覺就像是夏天進了空調房一樣,洞中的氣溫只有十四度。但誰也想不到,這座神奇的溶洞,竟是在山與山連接之處形成的,想要經過還要爬一座山。
  • 全球十大神秘無眼動物 洞穴蝦被稱為環境指示器
    然而,神秘的大自然無奇不有,一些奇特的物種竟然沒有發育眼睛。以下是美國媒體列舉的全球十大最神秘無眼動物: 洞螈  洞螈  洞螈的學名為「Proteus anguinus」,是歐洲大陸唯一一種喜洞脊椎動物,它像利普託迪魯斯甲蟲一樣,生活在歐洲阿爾卑斯山脈迪納拉山東南部的石灰巖洞穴中。
  • 三江源地區首次記錄到全球神秘貓科動物荒漠貓完整育幼行為
    三江源地區首次記錄到全球神秘貓科動物荒漠貓完整育幼行為 記者從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稱多縣政府獲悉,科研人員近期在位於三江源地區的通天河沿岸,首次記錄到中國特有貓科動物荒漠貓撫育幼崽的影像。
  • 重慶探洞潛水高手:張關水溶洞探險(組圖)
    東北新聞網  本月4日,來自我市和貴州的探洞、潛水高手組成聯合探險隊,在張關水溶洞進行了極具危險的洞穴潛水。這在我市尚屬首次。全副武裝的隊員划船進入溶洞  此次洞穴潛水在全國也屬罕見。  首次探洞  女隊員就受傷  4日上午,張關水溶洞風景區秋高氣爽,風和日麗。  10名探險隊員組成的探險隊魚貫進入景區。
  • 四川發現神秘巨鼠體大如貓 能潛水吃鯉魚
    2003年1月 初聞神秘巨鼠頭天洞中擺蠟燭 次日被動物吃掉龍門洞地處雅安市蘆山縣境內,是中國乃至亞洲發現的白堊紀礫巖巖石層中最大的洞穴群,處在神秘的北緯30度線上。龍門洞面積80餘平方公裡,洞穴長百餘公裡,堪稱「亞洲第一,世界罕見」,目前已探明的僅20多平方公裡。
  • 三江源首次記錄到荒漠貓育幼行為
    紅外相機捕捉到的荒漠貓及其幼崽(央廣網發 山水自然保護中心供圖)央廣網玉樹10月31日消息(記者葛修遠)記者從民間組織山水自然保護中心獲悉,由該組織和青海省玉樹州稱多縣人民政府聯合開展的通天河沿生物多樣性監測和保護中,首次記錄到了中國特有貓科動物荒漠貓育幼的活動影像。
  • 四川臥龍拍攝到水獺 系邛崍山系首次影像記錄到歐亞水獺
    中新網成都4月11日電 (安源 唐卓)記者從四川臥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獲悉,該局11日對外公布了歐亞水獺的畫面和視頻。這是邛崍山系首次通過影像記錄到該物種。據了解,從今年2月開始,保護區工作人員通過社區訪談、樣線調查和紅外觸發相機技術,對區內水獺資源進行了調查,在臥龍鎮河道附近安裝的紅外攝像機成功捕錄到歐亞水獺的身影。這次調查,為水獺生存在邛崍山系提供了有力證據,為研究保護區內水獺習性、行為、數量、分布區域等提供了寶貴的一手資料。
  • 四川又火了!又一新物種被記錄,是中國首次出現的珍稀蛾類
    眾所周知,我們人類所生存的地球在歷經數十億年的發展與進化,誕生了生命,有人說所有的物種起源都是基於一顆細胞,不過依舊無從考證,而發展至今,在人類的發現與探索中得到記錄的生物就多達170多萬種,還是已知的。
  • 四川黃龍首次拍到野生川金絲猴種群
    【四川黃龍首次拍到野生川金絲猴種群】近日,四川黃龍省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在龍滴水保護區監測點多次發現川金絲猴種群活動痕跡,並首次用紅外相機記錄了多張清晰照片。川金絲猴,為中國特有的珍貴動物,群棲高山密林中,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俺老孫帶著猴子猴孫來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