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覺設計中 11 種視錯覺

2021-01-21 黑馬家族

來源於:Eason張UED(EasonZhangUED)

---

感謝大家對黑馬家族的支持,今天給大家推薦一篇關於視覺設計中 11 種視錯覺的總結文章,希望能夠帶給你一定的幫助!


 正文 


文章轉自We-Design,原文引自 Medium 上的一篇文章《 11 Optical Illusions Found in Visual Design》 。該譯文並非完整原文,內容已做部分調整。


相信你在平常生活或工作中遇到過一些神奇的場景,這些場景會讓人產生一些視覺上的錯覺,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的這些錯覺呢?作者在文章中介紹了 11 種視錯覺:


1. 三角形分割錯覺(Triangle-bisection Illusion)

2. 垂直中線錯覺 (Vertical Horizontal Illusion)

3. 馬赫帶效應 (Mach Bands)

4. 赫林錯覺 (Hering Illusion)

5. 赫爾曼網格 (Hermann Grid)

6. 同時對比錯覺 (Simultaneous Contrast Illusion)

7. 蒙克·懷特錯覺 (Munker-White Illusion)

8. 水彩錯覺 (Water Colour Illusion)

9. 賈斯特羅錯覺 (Jastrow Illusion)

10. 康士維錯覺 (Cornsweet Illusion)

11. 繆勒-裡爾錯覺 (Müller-Lyer Illusion)

Triangle-bisection Illusion



圖標可能會欺騙你的眼睛,尤其是那些具有複雜幾何形狀和特殊比例的圖標。並非所有圖標都是對稱的,某些圖標的像素還有缺失,也不是所有圖標都會保持一致的寬高比。有些圖標需要手動進行調整,最為常見的就是播放器的三角形圖標。


將三角形放在圓角或直角的容器中會使該元素在視覺上看起來不平衡。造成這種現象是,由於一種被稱為「三角形分割錯覺」的影響。三角形的重心是根據其最小邊界框計算的。因此,如果你只是用對齊工具,把三角形放在矩形的中間對齊,那麼在視覺上看就會很難受。





有兩個理論可以解釋這種視錯覺:

•  不合適的恆定比例

這個錯覺包含的透視會增加較遠物體的感知尺寸,例如一個等邊三角形可能被視為透視圖,頂部的頂點位於無窮遠,底部是距離你最近的部分。


•  重心/區域中心

如果要求觀察者找到中點,結果一般都是會找到重心,重心的上下區域相等。等邊三角形的重心在他的中點下方,有證據表明觀察者會在兩者之間妥協抉擇。


為了使矩形中的三角形視覺居中,你需要找到幾何中心(重心),三角形的三條中點的連線交點即為重心。




Vertical Horizontal Illusion



正方形是任何設計系統的基本組成元件。在材料設計卡、Facebook 帖子、Pinterest 和 Dribbble 中可以看到正方形的身影。


在 Sketch 中把正方形畫出來後,有時你可能會仔細檢查一下每條邊是否相等。如果看到近距離仔細查看,垂直的邊看起來似乎會比水平邊要長一些,更像一個長方形!但實際上,這是一個完美的 1:1 正方形。這就是「垂直水平錯覺」。


▲ Facebook 帖子中的圖片為 1:1 正方形


真正令人著迷的是,具有不同的文化以及性別的人對這種視錯覺的感知都不同。居住在發達城市中的人比居住在農村地區的人更容易受到影響。這是因為農村地區的人們更習慣於住在圓形房屋中。




在平面設計領域,將類似的一組顏色彼此相鄰放置是一種很常見的設計。仔細觀察,你可能已經注意到一個 「並不存在」 的陰影出現在兩個對比色塊相接的邊緣。這種視錯覺被稱為「馬赫帶效應」。圖像並沒有加入陰影,只是我們的眼睛產生了錯覺。



從技術層面解釋這個現象,是由於側向抑制,通俗的說就是暗的一側會顯得更暗,而較亮的一側會顯得更亮。


儘管馬赫帶效應在視覺設計中相當微妙,但要證明它的影響力,可能是牙科醫生的真正障礙。牙齒的 X 射線可以產生灰度圖像,用於分析異常的強度變化。如果不能正確識別,馬赫帶效應可能會帶來誤診。





你是否遇到過這種 logo,其中包含非常細的線條,或是布滿小點的背景圖,在你滾動時它看起來像是在移動或者像脈搏一樣跳動?觀察上面的由跳動線條組成的畫面,感覺如何?這是由於稱為「莫列波紋」的混疊效應引發的,其中兩個網格圖案彼此重疊,一旦移動就會產生錯覺運動。



這是一個非常酷的效果,儘管莫列波紋本身並不是視覺錯覺,但它是一種幹涉現象。Sonos 的標誌就是運用列莫列波紋和赫林錯覺的一個組合效果,這種效果在歐普藝術中相當流行。


赫爾曼網格錯覺非常常見,並且可在高對比度背景上的正方形網格中看出。直接觀察任意正方形,在正方形的相交處會產生像幽靈一樣的斑點。如果直接看相交處,斑點就會消失。



產生這種視錯覺效應的原因是由於側抑制。簡而言之,它是興奮狀態的神經元,可以削弱周圍神經元的視覺訊號。

Simultaneous Contrast Illusion


將兩個相同顏色的對象放在不同對比度的背景上,會使兩個對象看起來變成不同的顏色。在視覺設計中,這種現象被稱為同時對比錯覺,但對不同的人來說,感知的程度也會有差異。


▲ 兩個文本顏色實際上是一樣的,但放置在不同顏色背景上顯得差異很大


不幸的是,對於這種錯覺產生的原因還沒有一個可靠的理論,但是大量的研究可以推測這種錯覺,側抑制就可能是這個現象的成因之一。

這種錯覺是相當微妙的,但仍然很有趣!看上面的 GIF,左側的紫色塊看起來比右側的紫色塊更亮。而一旦把幹擾色塊去掉,就會發現這兩邊不同色塊其實顏色一樣。


▲ 灰線在淺色背景上顯得很暗,但在深色背景上會顯得很亮


究其原因,蒙克·懷特錯覺的成因是......你猜對了,側抑制。

有時我會在對象上添加邊框,明明背景色沒有動過,但卻發現背景好像也有了顏色。然後我問自己:「我什麼時候也調過背景顏色了?」。如果仔細觀察,你可能會注意到,根據邊框顏色,淺色區域會根據周圍邊界顏色呈現出。如果你用 ps 吸色可能會驚訝地發現,邊框內的顏色實際上是白色的。


這種視覺現象被稱為 「水彩錯覺」,它取決於邊框線的亮度和顏色對比度的組合,以便產生顏色擴散效果。


▲ 按鈕內的白色區域根據邊框的顏色呈現出淡淡的色彩


我承認這種錯覺讓我困惑了很多次,以至於我不得不拿出拾色器來檢查。

無論是插圖還是 Logo,在處理的過程中可能需要切割出不同的形狀,這種錯覺就發生在彎曲物體時。這兩個元素的大小不同,但仔細檢查,它們實際上是完全相同的大小。


▲ 在創建過程中會看到這種錯覺,因為某些相同彎曲的邊緣看起來可能比其它邊緣小


這怎麼可能?好吧,這就是所謂的「賈斯特羅幻覺」,對於為什麼我們會感知到不同大小的片段,沒有確切的解釋。一種解釋是,我們的大腦對於較大半徑和較小半徑之間的大小差異感到困惑。換句話說,短邊使長邊顯得更長,而長邊使短邊顯得更短。




除了同時對比度和馬赫帶錯覺外,康士維錯覺還使用了漸變,同時使用中心線來創建一個畫面,即畫面的一側看起來比另一側更暗。但實際上,這兩個部分的亮度是相同的!你可以發現,當兩個部分平行放置時,兩面實際上是相同的顏色和亮度。


▲ 每個菱形的漸變顏色都是一樣的,但它們的顏色(從上到下)似乎變得越來越暗


這種幻覺產生與上述兩種幻覺有相似的效果,但實際上在兩個重要方面有所不同:

•  在前面展示的馬赫帶示例中,這種影響只在靠近每一個陰影邊界的區域可見。然而,康士維錯覺影響了用戶對於整個區域的感知。


•  使用康士維錯覺,邊緣的淺色會看起來更亮,而邊緣的深色部分看起來會更暗,這與通常的對比效果相反。

字體設計師會明白,設計字體需要更多的依賴於設計直覺,而不是邏輯思維。根據每一個字符的度量高度對齊進行數學定位,將使整個單詞在視覺感知方面顯得不成比例。在字體力學中,一個常見的實踐涉及一個稱為「視覺矯正」的過程。簡單地說,矯正就是調整單個字符的大小以實現視覺平衡的過程。


▲ 在沒有調整之前,Linked In 中的字母 「e」 和亞馬遜中的字母 「z」 在視覺上是不平衡的


看上面著名的標誌,有些字符在基線和高度上沒有齊平。字體設計師必須手動對每個字符進行調整才能獲得最佳視覺效果。


但為什麼我們需要對字體進行視覺矯正呢?


矯正之所以是必要的,就是因為繆勒-裡爾錯覺。這種視覺現象表明,在線段的每一端都放置一個 V 形符號,根據線段的方向,可以使線段顯示的更短或更長。這種經典的錯覺證明了人類感知的不可靠性。




---

相關焦點

  • 視錯覺在設計中的運用
    視錯覺是一種特殊的視覺現象,將其運用在平面設計中會產生強烈的視覺效果,容易引起受眾的注意力,是設計師經常採用的藝術創作技法。  平面設計中的視錯覺 視錯覺則是人們在長期實踐中發現的一種不可避免的視覺感受,它是在環境及條件的共同作用下使人從心理或生理上產生一種不可避免的
  • 視錯覺!在設計中的運用技巧
    視錯覺是一種特殊的視覺現象,將其運用在平面設計中會產生強烈的視覺效果,容易引起受眾的注意力,是設計師經常採用的藝術創作技法。  平面設計中的視錯覺 視錯覺則是人們在長期實踐中發現的一種不可避免的視覺感受,它是在環境及條件的共同作用下使人從心理或生理上產生一種不可避免的、錯誤的視覺影像
  • 眼見不為實 設計中的視錯覺
    人們常說「眼見為實」,其實人眼所見的事實由於錯覺也並非完全可靠。我們做設計時,經常會遇到同一界面內設計的兩個不同icon,長寬是等大的,但是視覺感受上會覺得一個偏大,或一個偏小。這是人視覺主觀感受上的視覺差造成的;另外一種情況是完全相同的兩個元素,因為環境的影響,感受也會不同。其實這些都是視錯覺現象。
  • 動態視錯覺織物創新設計
    動態視錯覺織物創新設計 發表時間:2019/3/14 文 | 才英傑
  • 南國都市報數字報-家居裝修設計中如何利用視錯覺
    視錯覺就是當人觀察物體時,基於經驗主義或不當的參照形成的錯誤的判斷和感知。我們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視錯覺的例子有很多。
  • 建築設計視錯覺的形成與應用
    建築設計視錯覺的形成與應用 摘要: 近年的視像設計師,將人類的知覺思維的分析,整理及組織方式,運用在設計視像之中,使作為視像信息含義的形成,令視像可直接影響受信者的知覺
  • 眼見未必為實 有種欺騙叫「視錯覺」
    原標題:眼見未必為實 有種欺騙叫「視錯覺」 眼睛所見,在很多情況下確實與視覺世界的特性相吻合,但在某些情況下,盲目的「相信」眼睛所見會導致錯誤,形成所謂的視錯覺。   在現實生活中,視錯覺的現象客觀存在。舉個最有意思的例子:這件衣服讓你看起來很瘦很美,其實這恰恰是服裝巧妙應用視錯覺,「改造」著我們的身型。
  • 眼見不為實,室內設計中的錯覺應用!
    視覺錯覺現象的應用涉及我們生活的各方各面,生活、藝術、建築設計等領域都不乏視覺錯覺的應用。就拿我們平時的穿著打扮來說,比如一個人的身體比較胖,就可以穿寬鬆帶有豎條紋的衣服來使自己顯得瘦一些。皮膚較黑的人就可以穿深色的衣服,讓自己顯得白一些。
  • 視錯覺,神經網絡的盲點
    雖然已經在特定環境中演化了數百萬年,但它能完成早期視覺系統從未體驗過的任務。閱讀就是個很好的例子,比如識別汽車、飛機、路標等人工物品。           但視覺系統也有一系列顯著缺陷,即我們感受到的視錯覺。實際上,研究人員已經發現有很多方法可以導致人們對顏色、尺寸、相對位置和動作產生誤差。
  • 視錯覺:眼見不為實,各種視錯覺讓你感受眼睛的「背叛」!
    今天我們來聊一聊視錯覺。俗話說「眼見為實」,人們往往只相信自己所看到的事物,有的時候如果沒有親眼所見,是絕對不會相信的。可是眼見真的為實嗎?現實中有很多事物都是眼見為虛,只是大家都習慣了,或者是沒去細想,所以就沒有眼見為虛的概念。讓我來舉幾個例子,比如電視劇和電影,我們確確實實是看到了那些演員經歷了各種各樣的事情,人生的大起大落,但是我們知道那是假的。
  • 紛鳥設計|破五記!廣告圖形的視錯覺表現手法
    視錯覺是廣告圖形中重要的表現方法之一。視錯覺的形成取決於多方面的因素,包括主觀因素、客觀因素、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等等。在廣告圖形中,各個要素間的相互作用也有可能改變圖形原有的姿態,從而形成視錯覺。1、正空間與負空間錯覺想要形成視錯覺,這其中就涉及到圖形與背景之間的關係,圖形與背景之間的關係也可以理解為正空間和負空間之間的關係。作為廣告圖形設計的兩個主要要素,正形反映的是實際存在的物,而負形反映的則是虛無縹緲的形。通過利用圖形和背景的固有特性,使正形和負形相互影響、相互協調,就能使觀看者的視線在圖形和背景之間反覆轉換,從而形成視錯覺。
  • 生活中到處都有視錯覺,衣服這樣穿更顯瘦,利用視錯覺拍照更好看
    錯覺總是以視覺上感覺到的圖像為特徵,至少在常理上來講,它們是欺騙性或誤導性的。因此,眼睛收集的信息由大腦進行處理,從而給出一種不符合刺激源物理測量的知覺。其實在我們日常生活中,也要很多視錯覺的實例。喜歡我們的朋友們,記得關注我們哦!
  • 看完讓你懷疑人生的12種視錯覺圖
    對人類和非人類來說,最好的消息便是現在的視錯覺藝術已越來越豐富了。在社交媒體上,很多人都在參與創作或是分享這些視錯覺圖。那些好的設計總是能迅速走紅,並樹立新的標準,這讓視錯覺文化日漸壯大。當然,視覺錯不但有趣,更是富有哲學意味。它們會以一種清晰而明確的方式向人類展示,我們並非直接感知周圍的世界。
  • 神奇美妙的視錯覺世界
    不合常理的事情總是很吊我們的胃口,比如我們時常會遇到的錯覺現象。錯覺,就是錯誤的知覺,也即我們的感官將接受到的外界信息通過感受器傳送給大腦後,得到了與實際事物不符的現象。就人類獲取外界信息的渠道而言,視覺佔絕對優勢,可達80%以上,因此視錯覺最為常見。視錯覺大致可分為二維的與三維的兩種。好了,深吸一口氣,精彩詭異的揭秘視錯覺之旅馬上出發了!Let’s go!
  • 視錯覺到底是什麼?
    變形變得正方體家族都不認箭頭也不是啥正經箭頭,經過了特殊的雕刻曖昧一點看世界吧,圓哪有那麼圓視錯覺目前研究最多的有:幾何錯覺、主觀輪廓錯覺、明暗錯覺、色彩錯覺、形狀錯覺、運動錯覺、陰影錯覺等等。 我們來看點更好玩的!一、運動的麥浪為什麼麥子能動起來,這種排列方式一定要背鍋!
  • 精選一組神奇的「視錯覺」動圖,揭秘視錯覺
    點擊播放 GIF 0.0M一,視錯覺檯燈,眼睛欺騙了大腦還是大腦欺騙了眼睛。點擊播放 GIF 0.0M三,反動力視錯覺圖。中間部位是真正的坡底。點擊播放 GIF 0.0M五,當視差滾動與視錯覺結合,會發生奇特的變化!
  • 有趣的視錯覺照片及產生視錯覺的五個原因
    所謂錯覺,是指對客觀事物的不正確感知,是一種被歪曲了的知覺;錯覺的出現是有條件的,條件具備,必然產生;錯覺的產生具有固定的傾向。 為了理解動態影像,人類的視覺系統會將其認知為:灰色方塊從陰影區移動到明亮區,再移動到黑暗區。
  • 動物能產生哪些視覺錯覺?
    撰文:MARY BATES攝影:TAYLOR MAGGIACOMO   視覺錯覺提醒我們,人類並非現實的被動解碼者,而是主動闡釋者。我們的眼睛從環境中捕捉信息,但大腦可能會在處理信息時「耍花招」。因此,我們的感知並不總是與現實相符。   幾十年來,科學家們一直在利用視覺錯覺探索人類視覺感知的心理和認知過程。
  • 12 張能把你逼瘋的視錯覺圖
    有歷史學家甚至發現早在舊石器時代,古人就已經在雕刻品上運用過視錯覺,如果仔細看,你將在雕刻品上看到兩種不同的動物。顏色、對比、形狀、大小、光線、圖案以及視角都可以讓你的大腦變得十分紊亂,而這種紊亂就是所謂的視錯覺。Georg Rüschemeyer 在新作《視錯覺新解》(The New Book of Optical Illusions)一書中闡釋了視錯覺的形成機制和歷史。
  • 視錯覺藝術背後的問題:為什麼大腦會欺騙我們?
    參考消息網12月13日報導 外媒稱,視錯覺是藝術史以及最近出現的社交網絡中的「老面孔」。無論是埃舍爾的透視遊戲還是懷疑某條裙子顏色的表情包,都可以定義為「看到不存在的東西,或者看不到存在的東西」。據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經濟新聞網12月11日報導,有時,這些視錯覺作品是出於藝術或娛樂目的而創作的,但大多數都是研究我們大腦工作原理的神經科學家和心理學家的工作成果。要理解感覺錯覺,我們先要區分感覺和知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