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孩子的修養,體現的是一個家庭的家風與整個家庭的教養。從小家裡就教育孩子要有規矩懂禮貌,孩子才能表現出有教養的樣子。而有些家庭對這些從來不注重,還特別寵溺孩子,讓孩子想做什麼就做什麼,被別人指責時還給孩子找藉口,讓孩子從小就不好受別喜歡。
奶奶帶孫子去喝喜酒,被同桌人白眼吐槽:孩子教不好就別帶出來
現在的年輕父母,大多注重對孩子的教育,不輕易寵溺孩子。但是有一些長輩就不一樣了,特別是在農村生活的長輩,對孩子是極盡寵溺,讓孩子非常放肆。
林婆婆就是一個農村婦女,她什麼都不懂,但是就是特別寵愛自己的孫子。加上兒子和兒媳都很忙,所以孫子都是她來帶的。孩子他媽媽在的時候,媽媽比較嚴厲,他的各種表現還好,但是一旦媽媽不在,只有林婆婆在的時候,這孩子就是無法無天了,不講禮貌,喜歡搶別人的東西,也不講衛生。各種讓人不舒服的行為他都會表現出來。讓很多人不喜歡他。
有一次林婆婆帶著孫子去親戚家喝喜酒,本來高高興興的一件事情。但是可能因為人太多,上菜就比較慢,這孩子就嚷嚷著要餓死了,怎麼還不上菜之類的話。大人都笑稱這孩子可能餓著了。但是這孩子接下來就是一口的髒話在罵,讓旁邊的大人都尷尬極了,而林婆婆只在一旁笑著,絲毫不管孩子粗俗的行為。
更可惡的是,等菜上來的時候,這孩子特別喜歡跟人搶菜,搶不過,就往菜裡噴口水。同桌的人都跟林婆婆說讓她管管孫子,沒想到林婆婆說:"孩子就是這樣,他愛吃,是好事。"同桌的人翻白眼吐槽:孩子教不好就別帶出來!"
從這以後,漸漸地很多人都知道這林婆婆和她的孫子,不管紅白喜事都不願意請他們了,太讓人不開心了。
這樣寵溺孩子會給孩子帶來什麼後果?
難以在社會立足
在這個社會上,個人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但是一個人想要獲得成功,單憑個人能力或許還不夠,還需要學會與人合作,要有一定的交往能力等等。而像這樣的孩子,沒有人願意和他合作的,畢竟誰都不是傻的。
沒有責任心,不懂感恩
這樣被家長寵溺出來的孩子,習慣了以自我為中心,不喜歡也不會為他人考慮。對於別人對他的付出,也不在意,根本沒有感恩之心。對自己對家庭對社會也沒有責任心,甚至長大以後,還會成為家庭的累贅,只想著家裡人可以為他打點一切,甚至容易走上違法犯罪的路子。
沒有自立的能力
被寵溺的孩子,大多四肢不勤五穀不分,對於家務活也習慣了不理會。可謂是"飯來張口,衣來伸手",沒有一點的自立與獨立能力,長大以後同樣也是只能依靠別人生活。
貼心話
古人有一句話"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父母真正的愛孩子,就要為他的長遠考慮,不要為眼前的粗淺鄙薄的愛來耽誤孩子的一生。
今日互動話題:你覺得要如何教育孩子才算得上"為之計深遠?"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