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觀摩】黔西安格斯牛養殖項目讓村民走上致富路

2020-12-05 多彩貴州網

  多彩貴州網訊(本網記者 韓春華 袁榜)初夏五月,細雨輕撫。在一陣陣愉悅的牛叫聲中,多彩貴州網記者跟隨著2018年全省第一次項目建設現場觀摩會第七觀摩組的觀摩人員走進恆大集團援建黔西縣安格斯牛養殖項目基地。

  觀摩組在黔西縣安格斯牛養殖項目基地調研

  該項目是恆大集團援建的9個養牛場之一,養殖規模1000頭,總投資4696萬元,其中恆大投資1569萬元,黔西縣負責前期「三通一平」及土地流轉。目前,該項目已流轉土地160餘畝,養殖安格斯基礎母牛827頭。

  養牛場一角

  項目採取「公司+合作社+貧困戶」運作方式,把基礎母牛的收益權按照「1戶1頭牛」的方式確權給貧困戶,收益按照「貧困戶70%、公司20%、合作社10%」進行分成。項目直接帶動就業15人,帶動貧困戶827戶2481人增收。養牛場正常運營後,公司將牛犢發給貧困戶飼養,成熟後收回牛犢成本,最大限度讓貧困戶增加收入。預計養牛場每年效益可達1600萬元以上,預計每戶貧困戶每年收益至少2900元以上。恆大幫扶黔西養牛項目首批2400頭安格斯牛正式來到了大關鎮關心村、甘棠鎮同心村、金碧鎮新蘭村等地養殖場,當地的幹部群眾和恆大扶貧隊員一道凝聚一心、精誠協作,努力為"遠道而來"的安格斯牛們提供安全、舒適的生活環境。

相關焦點

  • 四川瀘州市納溪區:高山冷水魚帶村民走上致富路
    四川瀘州市納溪區:高山冷水魚帶村民走上致富路2018-10-25 09:12: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走進村裡,潺潺流水聲由遠及近,一條條溪水穿村而過,一方方魚塘內魚兒正遊得歡快……近幾年,普照村黨支部帶領村民靠著養殖高山冷水魚,硬是讓全村的58個貧困戶走上了脫貧增收的致富路。
  • 確山三裡街道:蝸牛養殖成為村民致富的新路子
    映象網訊(記者 黃向陽 實習生 陳鵬飛 通訊員 馮登輝 張方)「這個養殖蝸牛室內溫度必須保持在25—30℃,低於或者高於這個溫度,蝸牛不但不會生長,還會大量死亡,每天定時給養殖場進行噴水、調溫,保持養殖環境溼潤,讓蝸牛自由採食蔬菜葉,確保蝸牛健康成長。」
  • 「霍爾多巴吉」引領孤山子村民走上致富路
    2012年夏一次偶然的機會徐文彬對養鵝產生了興趣,認為這是條致富路。經過對市場的調查、分析之後,徐文彬把目標放在了飼養霍爾多巴吉白鵝上。在確定創業項目後,徐文彬開始忙活了,他先後去長春、青島了解市場養殖和經營行情。萬事開頭難。多年的積蓄用上了可籌建資金還不夠。對於養鵝,起初家裡人很不支持,為此還經常和媳婦吵架,最後在村兩委的幫助下,在信用社貸了一部分,這樣資金問題才得以解決。
  • 農村漢子不走尋常路,養殖白玉蝸牛走上致富路
    中年漢子李運剛,是大武口區潮湖村小有名氣的白玉蝸牛養殖專業戶,村民都稱他為「蝸牛司令」。潮湖村的一個農家小院,院內樹木蔥蘢,滿眼蒼翠。「當初是無意中接觸到這個項目,發現西北地區蝸牛養殖市場是空白的,我當時準備創業,就下定決心養殖蝸牛。後來經過系統地學習,發現蝸牛養殖投資較少、飼養簡單、養殖期短、繁殖迅速、發病率低,適合在家養殖,就引進了一部分蝸牛開始養殖了。」
  • 養殖鵪鶉走上致富路
    養殖鵪鶉走上致富路 原標題: 然而,溫泉鎮石海村的一個鵪鶉養殖場場主張健洪告訴記者,其實吃鵪鶉蛋更划算,鵪鶉蛋的蛋白質比雞蛋要多四五倍,吃4隻小小的鵪鶉蛋就能滿足人體需求了,而且鵪鶉蛋的口感比雞蛋細滑多了。  小小鵪鶉經濟效益好  記者了解到,鵪鶉養殖場場主張大叔已經60多歲了,他一直從事種植業和養殖業,因此在種植和養殖方面,他都可以算得上是一名能手,經驗非常豐富。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布爾津縣:養殖合作社帶領村民搭上致富...
    在打贏脫貧攻堅戰中,布爾津縣積極推進畜牧業產業結構調整,通過政策扶持,加大養殖合作社建設力度,帶動農牧民走上致富之路。
  • 南召縣松河村蠍子養殖鋪就致富路
    王中敏在幫扶責任人的建議下,把到戶增收項目扶持資金和金融扶貧入股蠍場,每年股金分紅3500元。    蠍子位居「五毒」之首,不僅有毒,而且外形醜陋。可在板山坪鎮松河村村民眼中,蠍子不僅不可怕,反而很可愛,因為它是群眾增收致富的「寶貝兒」。    南召縣板山坪鎮松河村的滿溢養蠍基地,由南召縣利多福種養農民專業合作社投資100餘萬元興建。
  • 伊寧市養殖戶靠鴕鳥走上致富路
    這幾年,鴕鳥養殖在伊寧市部分鄉鎮開始發展起來,克伯克於孜鄉園藝村養殖戶尹秋成就通過養殖鴕鳥走上了致富路。  這幾天,尹秋成正在通過抖音直播的方式向大家介紹他養殖的鴕鳥。尹秋成是2010年開始在霍爾果斯養殖鴕鳥的,當時他花了數萬元從深圳買回6隻種鳥,經過近兩年的摸索和鴕鳥品種改良,慢慢開啟了鴕鳥養殖致富的夢想。
  • 自治區工信廳:幫扶黑窯洞村走上致富振興路
    駐村第一書記杜海軍介紹,2021年的工作重點,是按照產業興旺的要求,進一步發展肉牛產業的養殖,在養殖方面逐漸向規模化、技術型養牛方向過渡,教會老百姓科技養殖,加大牛羊的存欄量。  牛羊存欄量,是黑窯洞村村民是否脫貧的一個重要「風向標」,是檢驗產業扶貧成果的重要依據。  「以前我們家非常貧困,七口人擠在一個小房子裡,一窮二白。」
  • 河北「兔倌」養殖記:獺兔「蹦」出多元致富路
    河北「兔倌」養殖記:獺兔「蹦」出多元致富路 2020-08-29 20:52:25 李洋 攝  如何走上了獺兔養殖產業的道路?據趙玉星介紹,欒莊鄉黃土坡村村民主要收入來自玉米、杏扁種植和外出務工。2014年,全村建檔立卡貧困戶達到362戶968人。產業結構怎樣調整?貧困戶如何脫貧致富?村裡有閒置的房屋,附近沒有工業汙染,氣候條件也合適……當地政府謀划起建養殖園、發展獺兔產業。此時,外出務工的趙玉星正好有回鄉創業的想法,決定留下來養獺兔,帶著鄉親們共同致富。
  • 特色鴕鳥養殖讓農民走上致富路
    東北網虎林10月24日訊 慶豐農場鴕鳥養殖戶趙金柱經過10多年的摸索實踐,走出了一條鴕鳥養殖致富路。走進他的鴕鳥養殖場,我們切身感受到了特色養殖、規模養殖帶給他的益處,鴕鳥養殖也讓趙金柱的致富路越走越寬、越走越快。      走進綠樹掩映的駝鳥山莊,一隻只高大的駝鳥在園中漫步,伸著長長的脖子,不時的東張西望,好像在迎接客人的到來。
  • 養狐狸的張興文走上了致富路
    在扎賚諾爾區第五街道辦事處西山社區,有一位名叫張興文的居民,靠養殖狐狸擺脫貧困走上了致富路 張興文在2006年購進25隻孕狐,當年就試養成功,從而堅定了他的養殖信心。
  • 陳慶龍:念好養鵝經 走上致富路
    陳慶龍:念好養鵝經 走上致富路 陳慶龍正在為小鵝們餵食「囉囉囉……」每天清晨,在調兵山市調兵山街道調兵山村,村民陳慶龍都會手握長長的竹竿,把1000隻小肉鵝從圈舍裡喚出來。
  • 黎平茅貢鎮:特色鱘魚養殖 「鱘」出致富新路
    近日,走進黔東南州黎平縣茅貢鎮樟洞村興樟合作社冷水魚養殖基地,數十個大小不一的中華鱘飼養池裡,魚翔淺底,自由嬉戲。養殖工人石蓉芳正在飼養鱘魚,「自從加入鱘魚養殖,生活在一天天的向好發展。」在參與鱘魚養殖之前石蓉芳還是村裡的建檔立卡貧困戶,2018年村裡養殖冷水魚,他和妻子入股參與養殖,並常年在基地裡務工,入股、務工的雙重收入改變了家裡一貧如洗的經濟狀況。   「這三年以來,我們的生活有很大改善。鱘魚養殖效益不錯,我們夫妻兩也入了股,在基地務工每人每個月2000塊,兩個人就是4000塊工資。」石蓉芳談及多年來生活的變化,自信地笑了。
  • 省勞動模範夏國秀:帶領群眾走上致富路的「豬大姐」
    在富秀生豬養殖場辦公室,前來購買豬仔的村民正圍著火爐和夏國秀嘮著磕。富秀生豬養殖場辦公室布置簡單,一套沙發、一臺飲水機、幾張凳子,辦公桌上擺放著一盆蝴蝶蘭,旁邊柜子上疊放著榮譽證書。說起養豬,夏國秀打開了話匣子。她說,以前,她靠著自家經營的裁縫店維持生計。
  • 通江縣迎春村:養兔走出致富路
    迎春村第一書記趙飛祥認為,只有因地制宜,通過發展支柱產業,才能拉動地方經濟發展,為老百姓鋪起一條致富路。  引進產業  探索致富脫貧路  雨後的天氣格外陰冷,但迎春村四川大巴山錦祥兔業有限公司總經理劉榮的臉上卻是滿頭大汗,他一邊擦汗一邊打掃圈舍衛生。「兔子餵養要注意飼料和飲水衛生,必須保持新鮮、清潔。」劉榮向記者介紹。
  • ...故事」肉兔養殖讓我走上致富路丨黃平縣舊州鎮岑花村村民雷安健
    2006年以前,在外務工我是廠長,賺了錢之後回家就想自己搞養殖當老闆。我是我們村第一個開上小車的人,養殖失敗後,負債30多萬,我賣車抵債,2014年被識別為建檔立卡貧困戶。我叫雷安健,是黔東南州黃平縣舊州鎮岑花村的一個養殖戶,我有過幾次創業失敗的經歷,但我始終保持著樂觀的心態,在黨和政府的幫助下,找路子、興產業,通過發展肉兔養殖,我在2019年成功摘掉了貧困的「帽子」,過上了幸福的好日子,走出了一條自己的致富路。
  • 新疆庫車縣:毛驢特色養殖 拓寬村民致富路
    「今年我家養殖的毛驢發展到了15頭,聽說今年驢奶價格好,一公斤驢奶能買到100元,明年開春預計這批毛驢就可每天產奶3公斤左右,這樣靠賣驢奶每天就能有近300元的收入,家裡還種了45畝地青儲玉米,可為毛驢養殖提供飼料供給。感謝你們對我家的支持和幫助。」
  • 重慶南岸區迎龍鎮家家養上觀賞魚走上致富路
    重慶南岸區迎龍鎮家家養上觀賞魚走上致富路2010-07-11 10:36: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華龍網雷德海回憶到,1980年前,馬頸村是一個貧窮的小村莊,村民的收入主要靠種植玉米、水稻等糧食,但都是「小打小鬧」,沒成規模,養魚的更是屈指可數,雷德海成了當時村裡少數的養魚能手,主要養殖草魚、鯽魚等四大家魚。&nbsp  由於當時魚類市場行情相對低迷,魚價較低,再加上馬頸村道路不通,水源不佳,魚的肉質平平,雷德海的家魚幾乎沒什麼市場,更別說賺錢了。
  • 鴿子養殖合作社助尉犁百姓創收致富
    靳新超說:「經過考察,與愛鴿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籤訂了產供銷和養殖技術支持協議,由他們負責提供種鴿、養殖指導、市場銷售等重要環節,更加堅定了信心,採取『合作社+農戶』模式發展肉鴿養殖,由村幹部帶頭聯合5名有養殖意願的村民成立合作社,每人投資入股2.5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