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治區工信廳:幫扶黑窯洞村走上致富振興路

2021-01-11 寧夏新聞網

  2021年伊始,自治區工業和信息化廳駐西吉縣白崖鄉黑窯洞村駐村工作隊的隊員們比以往更忙了。「根據鄉村振興戰略的要求,積極對接鄉村戰略,做好下一步的發展規劃。」駐村第一書記杜海軍介紹,2021年的工作重點,是按照產業興旺的要求,進一步發展肉牛產業的養殖,在養殖方面逐漸向規模化、技術型養牛方向過渡,教會老百姓科技養殖,加大牛羊的存欄量。

  牛羊存欄量,是黑窯洞村村民是否脫貧的一個重要「風向標」,是檢驗產業扶貧成果的重要依據。

  「以前我們家非常貧困,七口人擠在一個小房子裡,一窮二白。」現年64歲的王寶祥介紹,現在家裡牛存欄25頭,個個膘肥體壯。

  「要不是自治區工信廳駐村工作隊的幫扶,現在的日子想都不敢想。」王寶祥說,駐村幫扶幹部了解到家裡的實際困難後,講政策,找專家,教技術,幫著更換肉牛品種,從2017年到現在,家裡淨增19頭肉牛。

  王寶祥用發展草畜產業的收入蓋了新房,買了轎車,還購置了多種農用機械,日子過得幸福滋潤。

  「我計劃把牛養殖到50頭以上,還計劃開一家農家樂,專門賣自家養的綠色牛肉。」王寶祥正醞釀著自己的「三年規劃」。

  「在自治區工信廳駐村工作隊的幫扶下,我們村這幾年發展很快,2016年多數家庭養四五頭牛,現在多數人養牛十幾頭以上,七八頭牛算少的。」村民們介紹。

  黑窯洞村是全區深度貧困村之一,2014年貧困發生率為49.6%,全村230戶村民,建檔立卡戶達121戶。

  2017年12月,自治區工業和信息化廳派出駐村工作隊到黑窯洞村開展扶貧工作。

  「工作隊駐村以來,為儘快摸清村情、民情和產業發展情況,利用空閒主動進村入戶,調查群眾貧困原因和需求,向村幹部、老黨員、老支書虛心請教脫貧經驗,積極尋找群眾脫貧出路。」駐村第一書記杜海軍介紹,廳領導多次帶領有關處室負責人,邀請相關企業家、協會負責人及專家進村調研,通過聽取匯報、實地走訪、與致富帶頭人談心、到企業對接等形式,摸清了黑窯洞村脫貧攻堅中存在的問題和面臨困難,研究制定並印發《駐村扶貧工作計劃》,將扶貧工作作為各處室年度重點工作,由駐村工作隊和責任處室進行考核打分,形成了全廳上下人人參與扶貧的聯動機制。

  自治區工業和信息化廳根據黑窯洞村產業發展特點和需要,由駐村工作隊積極與固原六盤山扶貧集團、寧夏明德中藥飲片有限公司等企業對接,尋求企業帶動產業發展,幫助確定了「壯大種養產業,培育特色產業,發展手工業」的產業發展路子。

  「自治區工業和信息化廳充分發揮了我們村的土地和勞動力資源優勢,引導村民種植青貯玉米等飼草3000畝,新建青貯池54座,醃製草料4000多噸。」黑窯洞村村支書王向林介紹,還組織村裡的養殖大戶到六盤山牧場進行觀摩學習,積極協調六盤山扶貧集團養殖貸款176萬元,幫助村民發展草畜產業。

  在自治區工業和信息化廳的大力幫扶下,黑窯洞村牛、羊存欄量在較短的時間內分別達到450頭、1300隻,成為西吉縣的「養殖示範村」。

  同時,駐村工作隊積極為黑窯洞村培育特色產業,協調西吉縣澤艾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隆德縣六盤山中藥材開發限公司等捐贈中藥材種子11.9萬元,通過訂單種植嘗試板藍根、艾草等中藥材種植,並與區內有關園區、企業和勞務公司對接,吸納群眾到企業就業,穩定勞務輸出。

  自治區工業和信息化廳駐村工作隊多措並舉,全力為黑窯洞村摘掉「空殼村」的帽子:

  2018年,協調寧夏金凱信置業有限公司向村集體捐贈價值9萬元的農機1批,出租後為村集體增加收入1.65萬元,實現了村集體經濟收入「零」的突破;

  2019年,自治區工業和信息化廳與東方鉭業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出資20萬元為村購置挖掘機1臺,出租後為村集體增加收入3萬元;

  2020年,聯繫寧夏鋼鐵(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為村集體捐贈價值20萬元青貯收割機1臺,當年營收達2萬元,使村集體經濟年收入首次達到5萬元以上……

  為補齊基礎設施弱項,不斷提升村集體的發展後勁,自治區工業和信息化廳協調寧夏艾尼暖氣為村部捐贈價值15萬元空氣熱源泵供暖設備1套,在西吉縣村級辦公場所率先使用上清潔供暖設施;籌資金9.7萬元,拓寬、平整村生產路56公裡,爭取西吉縣農業農村局項目新修高標準農田1900畝,改善群眾耕種條件;協調水務部門為45戶村民接通自來水,解決了群眾吃水難問題;協調解決危房改造資金2.2萬元,改善了困難群眾住房條件……

  經過自治區工業和信息化廳駐村工作隊3年來的幫扶和帶動,黑窯洞村群眾生產、生活條件不斷改善,鄉村面貌悄然發生變化,人均純收入從2017年的6800元提高到了2019年的9517元,目前剩餘貧困人口已全部實現脫貧,貧困發生率為0。(寧夏日報記者 丁建峰,圖片均為資料圖片)

相關焦點

  • 【示範】就靠「林間精靈」,大盛鎮3個村集體走上致富路!
    【示範】就靠「林間精靈」,大盛鎮3個村集體走上致富路! 半山腰上圓了「立體農業夢」大盛鎮探索發展山地生態立體農業,帶動三個村集體走上致富路
  • 浙江雲和禁毒民警幫扶曾經的「癮君子」走上致富路
    浙江雲和禁毒民警幫扶曾經的「癮君子」走上致富路 發布時間:2020-09-24 14:54 星期四 來源:法治日報——法制網 法治日報全媒體記者 王春 通訊員 胡昌清 董恆宏 今年33
  • 【致富經】小壩子村:搭上「致富車」 走上「幸福路」
    自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臨滄市雙江縣忙糯鄉小壩子村通過組織化發展農業產業,變農產品為商品,2014年至2019年間農民人均純收入從3832元增加至12682元,增加了3.3倍,實現163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全部脫貧,全村群眾搭上「致富車」走上「幸福路」。
  • 鄉村振興|返鄉闖路 養兔致富
    鄉村振興|返鄉闖路 養兔致富 2020-05-17 02:5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魯青基準貸,「貸」動80後走上創業致富路
    摘要:截至目前,該行累計發放青年創業貸款150餘萬元,成功扶持了多名青年創業者成功走上致富道路,真正成為青年自主創業的「金紐帶」。今年以來,建行德州分行黨委積極落實德州市委、市政府及上級行扶貧工作要求,選派第一書記駐齊河縣馬集鎮南方寺村開展扶貧脫貧工作。
  • 山羊村拓寬致富路 古寨揚起「振興曲」
    通訊員 謝岡俊 攝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1月15日10時訊(記者 連肖 陳洋)踏著薄霧,穿過一條6米寬、十幾公裡長的盤山路,就抵達重慶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板溪鎮山羊村。這條路,山羊村祖祖輩輩盼了多少年,終於在2020年底暢通,百年古寨奏響「振興曲」。
  • 通許縣:身殘志堅蒲東風 靠養兔走上致富路
    納入貧困戶後,村扶貧責任組為他量身定做幫扶措施,考慮他身體殘疾,不能出去務工,不能搞種植,就建議他在家搞養殖。考慮養肉兔成本低、好飼養、勞動強度小、鄉裡又給種兔、兔籠補貼,蒲東風就養起了兔子。通過村致富帶頭人蒲金龍的技術指導,蒲東風掌握了養兔技術,加上他自己吃苦耐勞、勤勞能幹,養兔規模慢慢的從最初的幾隻發展到了幾百隻。2019年僅兔子就賣了13000元,兔籠裡現在還有兔子200多隻。
  • 伊寧市養殖戶靠鴕鳥走上致富路
    這幾年,鴕鳥養殖在伊寧市部分鄉鎮開始發展起來,克伯克於孜鄉園藝村養殖戶尹秋成就通過養殖鴕鳥走上了致富路。  這幾天,尹秋成正在通過抖音直播的方式向大家介紹他養殖的鴕鳥。尹秋成是2010年開始在霍爾果斯養殖鴕鳥的,當時他花了數萬元從深圳買回6隻種鳥,經過近兩年的摸索和鴕鳥品種改良,慢慢開啟了鴕鳥養殖致富的夢想。
  • 農村怎麼致富?帶你念好「山字經」,走好「特色路」,唱響「振興曲」
    2020年8月,寧德市蕉城區虎貝鎮滾動投入71萬幸福工程款,依託沃豐野農民專業合作社食用菌種植基地、匯林工藝品公司黃家蒸籠生產基地、璟豐農業開發公司千畝高優獼猴桃產業園等三大幫扶基地,推行「資金入股、進社務工、按勞取酬、節日慰問、效益分紅」做法,實行「保底先分紅、按勞月取酬、年終再分紅、節日另慰問」的幫扶機制,分別由致富帶頭人黃妹香夫婦
  • 萬寶槐柳村:重走「梨子路」書寫鄉村振興「槐柳」答卷
    如今,依託婁星區委組織部的駐村幫扶,槐柳村幹群齊心重走「梨子路」,書寫鄉村振興的「槐柳」答卷。產業發展,「智志雙扶」致富有奔頭鄉村要發展,村民要致富,都離不開產業的加持。在區委組織部駐村工作隊的幫助下,槐柳村依託資源優勢和產業基礎,因地制宜,科學規劃,種植350畝油茶林基地作為集體經濟收入,同時,以依託農業公司、免費發放種苗、以獎代投等方式,幫助鼓勵貧困戶發展養殖業,讓村民的「腰包」鼓起來。貧困戶曾光華有6個子女,因病致貧的他在村幹部和扶貧工作隊的建議下,種植紅薯、發展紅薯加工產業,家庭年收入可達6萬元,並於2019年成功脫貧摘帽。
  • 小蠍子養出致富路——平陸縣人社局駐村幫扶工作隊工作紀實
    自平陸縣人社局駐村幫扶以來,歷任工作隊對劉盼的幫扶更是格外關心、關注,更是多次召開會議研究針對性鞏固提升方案,不能只靠社會保障一脫了之。幫扶隊在人社局黨組的大力支持下,對他定期開展走訪,在扶貧扶智扶志下足功夫,上門宣傳國家扶貧各項政策,安排參加SYB創業培訓,幫助小額信貸五萬元在村辦起了便民超市,動員並幫助其到廟會擺攤增加收入。
  • 四川瀘州市納溪區:高山冷水魚帶村民走上致富路
    四川瀘州市納溪區:高山冷水魚帶村民走上致富路2018-10-25 09:12: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可能還有一段路要走。」走進村裡,潺潺流水聲由遠及近,一條條溪水穿村而過,一方方魚塘內魚兒正遊得歡快……近幾年,普照村黨支部帶領村民靠著養殖高山冷水魚,硬是讓全村的58個貧困戶走上了脫貧增收的致富路。
  • 劉雄斌:「黑飛雞」刨出脫貧致富路
    看著1500隻雛雞一天天健康成長,已經走上穩定脫貧致富路的劉雄斌,心情像吃了蜜一樣甜。2010年,在廣東東莞一家印染廠擔任技術員的劉雄斌不幸患上精神病,妻子丁春平不得不陪著丈夫回到位於臨湘市長安街道荊竹山村坳上組的老家治病。家裡的經濟支柱轟然倒塌,丈夫需要陪護治療,11歲的孩子生活需要照顧,丁春平用瘦弱的肩膀扛起了沉重的家庭重擔。2016年,劉雄斌病情基本穩定,此時家裡卻是一貧如洗。
  • 合肥市總工會定點幫扶村——蘇灣鎮包坊村的華麗變身
    因村派人,壓實幫扶責任,設計出列圖紙根據合肥市委組織部的統一部署,2014年11月份,合肥市總工會結對幫扶巢湖市蘇灣鎮包坊村,同時選派1名副主任科員到村,擔任村黨總支第一書記兼駐村扶貧工作隊隊長。選派幫扶以來,合肥市總工會成立了選派幫扶工作領導小組,由1名黨組成員任組長,直屬黨委具體協助選派幫扶工作,單位共有26名正科實職以上幹部結對幫扶包坊村26戶貧困戶,2017年5月又增派1名副處級幹部到村,強化幫扶力量,截至目前,已連續兩批向包坊村派駐選派幹部,仍有9名幫扶幹部結對幫扶14戶貧困戶,其中副處級幫扶幹部6名,切實做到脫貧攻堅任務不完成不撤崗。
  • 開江縣紙廠溝村:金絲皇菊鋪就金色致富路
    鄉村振興開江縣回龍鎮紙廠溝村因地制宜調整產業結構,大力發展集觀賞價值與經濟價值於一體的金絲皇菊,不僅扮靚了鄉村大地,還為村民拓寬了增收渠道,小菊花鋪就了金色致富路,做出了鄉村振興大文章。今年初,紙廠溝村通過流轉盤活村民閒置土地,採取「合作社+基地+農戶」的模式發展金絲皇菊100畝。
  • 和靜縣:鄉村公路建設「鋪就」旅遊致富路
    天山網訊(記者景麗君攝影報導)仲夏,群山環抱的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靜縣克爾古提鄉克爾古提村空氣清新、景色宜人。從高處俯瞰,嶄新的公路穿梭在山中,蜿蜒迴轉,這條21.6公裡長的「青絲帶」不僅串聯起克爾古提鄉的美景,還成為貧困村落與外部世界的便捷通道,更是一條農牧民通向美好生活的旅遊致富路。
  • 開通微信公眾號 貧困村踏上致富路
    開通微信公眾號 貧困村踏上致富路     □黃輝 本報記者 王詩俠  8月3日一大早,嶽池縣粽粑鄉盤龍村村民趙行義將一筐筐茄子
  • 【努力繪就鄉村振興的壯美畫卷】合孜勒哈英村: 宜居宜遊 村美民富
    聚合力 走上旅遊致富路  進村一條山路,住的是泥巴屋、石頭房,種的是山嶺地,這曾是合孜勒哈英村村民生產生活的真實寫照。  如今,村民整體搬到了山腳下,住上了設施齊全的安居房,還建起了別具特色的民宿、家訪,日子越過越好。  合孜勒哈英村何以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最關鍵的是組織強。」
  • 海南日報數字報-有了新「龜」劃,致富道路寬
    近日,在定安縣定城鎮美太村脫貧村民程範禮家裡,水產養殖箱裡的400餘只巴西火焰龜讓他忙得不可開交。  原來,美太村傳統產業較為單一,今年2月以來,鄉村振興工作隊幫助該村發展起50畝黃金百香果,但還遠遠不夠。一次偶然的機會,鄉村振興工作隊隊長陳效東了解到美太村所屬美鳳二隊村民王翔是遠近聞名的養龜大戶,年均龜苗產出可達上萬隻。
  • 百名記者進百村 | 船山區河沙鎮桂花村上演「脫貧傳奇」
    返鄉創業的馮問憲通過盤活撂荒土地,發展中藥材種植和家禽、水產養殖等項目,不僅讓自己走上了致富路,更帶動當地群眾走上了脫貧奔康路。馮問憲的產業基地吸納了當地50餘名村民就近就業,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20餘人。 「在家門口就能打工,既增加了家庭收入,還照顧了家庭,生活也得到改善。」在基地打工的村民謝文慧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