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伊始,自治區工業和信息化廳駐西吉縣白崖鄉黑窯洞村駐村工作隊的隊員們比以往更忙了。「根據鄉村振興戰略的要求,積極對接鄉村戰略,做好下一步的發展規劃。」駐村第一書記杜海軍介紹,2021年的工作重點,是按照產業興旺的要求,進一步發展肉牛產業的養殖,在養殖方面逐漸向規模化、技術型養牛方向過渡,教會老百姓科技養殖,加大牛羊的存欄量。
牛羊存欄量,是黑窯洞村村民是否脫貧的一個重要「風向標」,是檢驗產業扶貧成果的重要依據。
「以前我們家非常貧困,七口人擠在一個小房子裡,一窮二白。」現年64歲的王寶祥介紹,現在家裡牛存欄25頭,個個膘肥體壯。
「要不是自治區工信廳駐村工作隊的幫扶,現在的日子想都不敢想。」王寶祥說,駐村幫扶幹部了解到家裡的實際困難後,講政策,找專家,教技術,幫著更換肉牛品種,從2017年到現在,家裡淨增19頭肉牛。
王寶祥用發展草畜產業的收入蓋了新房,買了轎車,還購置了多種農用機械,日子過得幸福滋潤。
「我計劃把牛養殖到50頭以上,還計劃開一家農家樂,專門賣自家養的綠色牛肉。」王寶祥正醞釀著自己的「三年規劃」。
「在自治區工信廳駐村工作隊的幫扶下,我們村這幾年發展很快,2016年多數家庭養四五頭牛,現在多數人養牛十幾頭以上,七八頭牛算少的。」村民們介紹。
黑窯洞村是全區深度貧困村之一,2014年貧困發生率為49.6%,全村230戶村民,建檔立卡戶達121戶。
2017年12月,自治區工業和信息化廳派出駐村工作隊到黑窯洞村開展扶貧工作。
「工作隊駐村以來,為儘快摸清村情、民情和產業發展情況,利用空閒主動進村入戶,調查群眾貧困原因和需求,向村幹部、老黨員、老支書虛心請教脫貧經驗,積極尋找群眾脫貧出路。」駐村第一書記杜海軍介紹,廳領導多次帶領有關處室負責人,邀請相關企業家、協會負責人及專家進村調研,通過聽取匯報、實地走訪、與致富帶頭人談心、到企業對接等形式,摸清了黑窯洞村脫貧攻堅中存在的問題和面臨困難,研究制定並印發《駐村扶貧工作計劃》,將扶貧工作作為各處室年度重點工作,由駐村工作隊和責任處室進行考核打分,形成了全廳上下人人參與扶貧的聯動機制。
自治區工業和信息化廳根據黑窯洞村產業發展特點和需要,由駐村工作隊積極與固原六盤山扶貧集團、寧夏明德中藥飲片有限公司等企業對接,尋求企業帶動產業發展,幫助確定了「壯大種養產業,培育特色產業,發展手工業」的產業發展路子。
「自治區工業和信息化廳充分發揮了我們村的土地和勞動力資源優勢,引導村民種植青貯玉米等飼草3000畝,新建青貯池54座,醃製草料4000多噸。」黑窯洞村村支書王向林介紹,還組織村裡的養殖大戶到六盤山牧場進行觀摩學習,積極協調六盤山扶貧集團養殖貸款176萬元,幫助村民發展草畜產業。
在自治區工業和信息化廳的大力幫扶下,黑窯洞村牛、羊存欄量在較短的時間內分別達到450頭、1300隻,成為西吉縣的「養殖示範村」。
同時,駐村工作隊積極為黑窯洞村培育特色產業,協調西吉縣澤艾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隆德縣六盤山中藥材開發限公司等捐贈中藥材種子11.9萬元,通過訂單種植嘗試板藍根、艾草等中藥材種植,並與區內有關園區、企業和勞務公司對接,吸納群眾到企業就業,穩定勞務輸出。
自治區工業和信息化廳駐村工作隊多措並舉,全力為黑窯洞村摘掉「空殼村」的帽子:
2018年,協調寧夏金凱信置業有限公司向村集體捐贈價值9萬元的農機1批,出租後為村集體增加收入1.65萬元,實現了村集體經濟收入「零」的突破;
2019年,自治區工業和信息化廳與東方鉭業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出資20萬元為村購置挖掘機1臺,出租後為村集體增加收入3萬元;
2020年,聯繫寧夏鋼鐵(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為村集體捐贈價值20萬元青貯收割機1臺,當年營收達2萬元,使村集體經濟年收入首次達到5萬元以上……
為補齊基礎設施弱項,不斷提升村集體的發展後勁,自治區工業和信息化廳協調寧夏艾尼暖氣為村部捐贈價值15萬元空氣熱源泵供暖設備1套,在西吉縣村級辦公場所率先使用上清潔供暖設施;籌資金9.7萬元,拓寬、平整村生產路56公裡,爭取西吉縣農業農村局項目新修高標準農田1900畝,改善群眾耕種條件;協調水務部門為45戶村民接通自來水,解決了群眾吃水難問題;協調解決危房改造資金2.2萬元,改善了困難群眾住房條件……
經過自治區工業和信息化廳駐村工作隊3年來的幫扶和帶動,黑窯洞村群眾生產、生活條件不斷改善,鄉村面貌悄然發生變化,人均純收入從2017年的6800元提高到了2019年的9517元,目前剩餘貧困人口已全部實現脫貧,貧困發生率為0。(寧夏日報記者 丁建峰,圖片均為資料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