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鴉反哺嗎—新聞—科學網

2021-01-08 科學網

 

本來是母親銜食繼續餵育幼鳥,可是古人誤以為幼鳥銜食孝敬母親,於是「慈鳥」「孝鳥」便成了寒鴉的綽號。

■趙序茅

和貓頭鷹被扣上「不孝之鳥」的罪名相比,中華文化中自古有寒鴉報恩的說法,將烏鴉視為「孝鳥」。可是,當我查閱文獻後,才知道「烏鴉」很可能只是「傳道」之人的一面之言!

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云:「此鳥初生,母哺六十日;長則反哺六十日,可謂慈孝矣。」這就是民間流傳所謂烏鴉「反哺」的說法。

現實中的烏鴉有很多種,比如小嘴烏鴉、寒鴉、渡鴉,它們大多數集群生活。在我看來,烏鴉反哺極有可能說的是寒鴉。

寒鴉是集群很強的動物,冬季覓食飛往收割後的開闊農田、雜草叢、河漫灘等生境,通常以群體活動(30隻以上)為主。在覓食中寒鴉有著合理的分工,常見有了7~15隻寒鴉高站樹梢,站崗放哨。冬季寒鴉具有較大的集群,因此覓食出現較大範圍的漂移,少則幾十裡,多則上百裡。

人為財死鳥為食亡,讓人不可思議的是,寒鴉家族在覓食中竟然是尊老愛幼。

寒鴉在集群覓食時很有秩序,跟隨在群體後面的老弱個體可以飛至群體的前面,這樣整個群體不斷地向前推進,在進行覓食時沒有爭食現象。群居的寒鴉,在自己已經吃飽的情況下,會將多餘的食物分享給同類,甚至不介意同類從自己嘴中搶去食物。也許古人正巧看到飽食的烏鴉將食物分享給同類,便誤以為是在反哺。

當然還有一種可能,寒鴉屬於晚成鳥,幼鳥離巢後依舊需要親鳥(父母)來餵食。不過離巢後的幼鳥的體形、體色與親鳥基本相同。本來是母親銜食繼續餵育幼鳥,可是古人誤以為幼鳥銜食孝敬母親,於是「慈鳥」「孝鳥」便成了寒鴉的綽號。

當然也有人認為,烏鴉反哺說的是小嘴烏鴉家庭的合作繁殖現象。

合作繁殖是指兩個以上的家庭成員在同一繁殖期內共同照顧一窩幼鳥的現象。親鳥(父母雙方)之外的家庭成員一般稱為「協助者」。小嘴烏鴉存在合作繁殖現象,而這些「協助者」大多為親鳥上一窩繁殖的幼鳥,也即是窩中雛鳥的哥哥姐姐們。也許古人見到一些未成年的鳥兒往窩裡送食物,而誤以為它們是在孝敬父母。

還有一種觀點認為,烏鴉反哺其實是一種寄生現象。南方的噪鵑會寄生鴉科鳥類。而噪鵑體型較大,雄鳥一身烏黑,被當作烏鴉也是有可能的。

這樣一來明明是親鳥在餵食巢寄生的噪鵑雛鳥,古人誤以為體型更大的噪鵑是老邁飛不動的烏鴉父母。

儘管沒有親眼見過烏鴉反哺的場景,但烏鴉的家族感情我們不可否認。我們在阿拉套山見過感人一幕——群居的紅嘴山鴉,如果有夥伴死去,其餘紅嘴山鴉會聚集一起,久久盤旋然後離去,可謂重情重義。

《中國科學報》 (2017-11-24 第4版 自然)

相關焦點

  • 科學網—烏鴉反哺存在嗎?
    問:「烏鴉反哺」是美麗的傳說還是確有其事呢?
  • 科學網—烏鴉反哺嗎
    ■趙序茅 和貓頭鷹被扣上「不孝之鳥」的罪名相比,中華文化中自古有寒鴉報恩的說法,將烏鴉視為「孝鳥」。可是,當我查閱文獻後,才知道「烏鴉」很可能只是「傳道」之人的一面之言! 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云:「此鳥初生,母哺六十日;長則反哺六十日,可謂慈孝矣。」這就是民間流傳所謂烏鴉「反哺」的說法。
  • 烏鴉反哺存在嗎?
    古訓《增廣賢文》中記載「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以「烏鴉反哺羔羊跪乳」警喻人們要懂得感恩父母、孝養長輩。然而,至今還沒有一篇科學文獻或觀察記錄,可以證明烏鴉有反哺的習性。那麼,古人何來烏鴉反哺的結論呢?烏鴉真的會反哺自己的父母嗎?答:烏鴉無疑是一種非常聰明的鳥類。研究顯示,白嘴鴉可用石頭升高一個容器內的水位,讓蟲子浮上來,然後吃掉。
  • 烏鴉反哺,而你卻餵毒
    烏鴉反哺烏鴉反哺,羊羔跪乳。一個優良傳統美德需要大家傳承下去。人是高等動物,但是有的人卻連畜生都不如。喝水不忘挖井人,這是小學生都知道的而你這個出國留學的「高材生」卻忘得一乾二淨。烏鴉知道反哺,虎毒還不食子。你憑什麼用這樣的詞語來玷汙一個璀璨的國度一個受過高等教育出國的高材生竟然是這種言語,真不知道你是無知還是愚蠢。我不明白為什麼出個國就覺得自己是高人一等就覺得別人的國家連空氣都是甜的?但是你別忘了你不是他們國家的,你是出國留學的,也許有一天你會變成哪個國家的人,但是請你別忘記自己的根在哪裡。
  • 錦靈學堂丨烏鴉反哺,到底出自哪兒?
    很多人不喜歡烏鴉,認為烏鴉代表著汙穢不潔、預示著不吉利,出門上學上班,要是聽見「老鴰」叫,準是一天都沒好事兒。小說《水滸傳》中,魯智深和一眾潑皮無賴喝酒,幾個無賴聽見烏鴉叫,擔心有口舌之災,於是乎「眾人有叩齒的,齊道:『赤口上天,白舌入地。』」相當於現代人聽了不吉利的話,趕忙「呸呸呸」。
  • 羊羔跪乳,烏鴉反哺的美德你做到了嗎?
    可是,難道真的能為了利益而不顧一切了嗎?人為什麼被稱作為人,就是因為他能有自主獨立的思維,有道德修養的。有廉恥之心,有榮辱,有責任感。近幾年,周圍發生的事情簡直是令人匪夷所思。前段時間因為工作的事情,去了很多地方,也見到了一些令我無法釋懷的慘事。羊羔尚且知道跪乳之情,烏鴉還知道反哺。
  • 「媽媽,什麼是羔羊跪乳、烏鴉反哺啊,母親節有什麼來歷啊?」
    小女孩依偎在媽媽懷裡說,「今天是您的節日,媽媽,能給我講關於母親節的故事和來歷嗎?」媽媽就開始了今天的故事,首先是「羔羊跪乳」的故事!羔羊跪乳一天,小羊咩咩對羊媽媽說:「您這樣疼愛我,我如何才能報答您的養育之恩呢?」羊媽媽說:「不要你報答,這是我應該做的,你有這片孝心,我就心滿意足了。」
  • 烏鴉反哺,喜上眉梢?喜鵲和烏鴉很多人分不清楚
    在唐代以前,烏鴉在中國民俗文化中是有吉祥和預言作用的神鳥,有「烏鴉報喜,始有周興」的歷史常識傳說無論是兇是吉,「烏鴉反哺,羔羊跪乳」是儒家以自然界的的動物形象來教化人們「孝」和「禮」的一貫說法,因此烏鴉的「孝鳥」形象是幾千年來一脈相傳的。
  • 「烏鴉反哺,羊羔跪乳」代表孝順的烏鴉,怎麼會淪落成不祥之鳥
    認為雅烏就是楚烏,有白肚皮,似乎又不是烏鴉,終究弄不明白。大概後人因為它和烏是同類,才合稱為「烏鴉」,不過這事兒可能出現很晚,大概唐宋時期才有,到了宋代的《廣韻》就認為「鴉(雅)」是烏的別名了。在唐代以前的書裡,烏是烏,雅是雅,不是一種鳥。
  • 新疆鳥友拍到烏鴉嘴對嘴餵食畫面,這是烏鴉在「養老」嗎?
    原標題:新疆鳥友拍到烏鴉嘴對嘴餵食畫面,這是烏鴉在「養老」嗎?新疆晨報訊(文/記者 趙梅 圖/通訊員 安宇)民間流傳的「烏鴉反哺,羊羔跪乳」的故事,真的存在嗎?烏鴉真的有「養老」行為嗎?近日,新疆額敏縣鳥友發布了一組禿鼻烏鴉嘴對嘴餵食的圖片,「這是現實版『烏鴉反哺』嗎?」很多鳥友看完圖片後猜測。也有鳥友分析,圖片反映的也許只是烏鴉之間相互幫忙的行為。
  • 羔羊跪乳,烏鴉反哺
    但是,在動物界依然有「羔羊跪乳,烏鴉反哺」的說法。只要懂得感恩,懂得表達就有機會讓愛上揚。(視頻來源網絡)看到上面這個公益視頻時很是感動。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母親張雨蓮,一個患白內障的老者,在聽到城裡女兒身體不適時,因為擔心女兒,於是,放下家裡的生計,帶上老母雞和自己種養的蔬菜,爬山涉水,跨越四個省份,奔赴女兒家。
  • 科學網—烏鴉的故事
    作者也引用了中國文學作品中描寫的烏鴉(寒鴉)形象,「烏鴉反哺,羔羊跪乳」,以此說明烏鴉的一個角色是善良的,也被稱為孝鳥,更涉及中國人最喜愛的詩句,「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等來證明烏鴉與人類的息息相關,就連人的心理和情緒也隨著烏鴉的介入而被點染。
  • 烏鴉反哺,羊羔跪乳!男子卻活埋癱瘓母親!喪盡天良!
    小時候,有兩個故事,讓我印象深刻,一個是烏鴉反哺,另一個是羊羔跪乳。一個說的是,當烏鴉長大後,就會找食物餵養已經不能再飛尋找食物的老烏鴉;另一個說的是,小羊在吃母羊乳汁的時候,前肢是跪在地上的。兩個故事都是在告訴我們,動物還有感恩父母之情,人更要懂得孝順感恩!這也是中國傳統美德的精髓之一!
  • 烏鴉反哺、羊羔跪乳,知道孝順的人會越來越有福氣!
    在我們的傳統文化當中有很多教育人們尊老愛幼的故事,許多人對於這樣的教育故事都是耳熟能詳,甚至還有比較多的俗語對此進行介紹,比如說烏鴉知道反哺,羊羔知道跪乳等等,今天我就來給大家介紹一個發生在我身邊的故事,烏鴉反哺、羊羔跪乳,知道孝順的人會變得越來越有福氣。
  • 羊羔跪乳,烏鴉反哺!百善孝為先!
    羊羔跪乳,烏鴉反哺,畜生都知道報答父母的生育之恩,更何況我們人乎?父母是源,父母是根,父母的恩情比山高,比海深!每到父親節,母親節,朋友圈裡各種的秀,什麼祝福父母身體健康,長命百歲的話語,這些都是孝麼?真正的孝順不是嘴上的一番祝福,更不是節日的一番話語,而是為自己能做的每一件事而負責任!
  • 烏鴉反哺,羔羊跪乳,讓孩子們的愛有出口
    烏鴉反哺,羔羊跪乳,在孩子有能力盡孝的時候,請父母接受他們的孝心。哪怕是一件衣服、哪怕是一次旅遊、哪怕是一次體檢,讓孩子們的愛有出口。父母的開明接受,是子女之幸;子女的用心安排,是父母之福。舔犢之情,反哺之義,才能闔家幸福。這樣真好,孩子和父母之間愛的流動一直能夠被對方看見並且接受。這一年我們老倆口還趕了一次時麾,乘了義大利公司的7萬噸歌詩達號郵輪,去了一次寶島。
  • 「烏鴉工報曉,蟋蟀早知秋」,給你說說烏鴉二三事
    但不管吉兇與否,「烏鴉反哺,羔羊跪乳」則是儒家以自然界的的動物形象來教化人們「孝」和「禮」的一貫說法,因此烏鴉的「孝鳥」形象是幾千年來一脈相傳的。《本草綱目·禽·慈鳥》中稱:「此烏初生,母哺六十日,長則反哺六十日,可謂慈孝矣。」
  • 調戲整個動物界,不怕死的烏鴉,為何這麼流氓
    就是這個黑黑的鳥你可能會想到「烏鴉反哺」。最早出自《本草綱目·禽部》,慈烏:此鳥初生,母哺六十日,長則反哺六十日。意思是說,它才被孵出來的時候,母鳥會哺育它60天,長大後則會反哺母鳥60天。這是個中國很經典的育人故事,常被拿來作為教育孩子孝敬老人的榜樣。
  • 烏鴉有話說!你信嗎?
    烏鴉到底是一種什麼鳥呢?在中國,烏鴉俗稱老鴰,在很多電視劇裡或者電影裡,某個不好的鏡頭出現時,往往會伴有幾聲老鴰的叫聲。這樣的畫外音往往將現場的氣氛襯託得十分悽涼。和喜鵲相反,烏鴉往往作為一種兇鳥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但烏鴉表示不服氣,它有話說:「我其實是吉祥鳥!我才是真正的報喜鳥!」
  • 紐西蘭鸚鵡「能掐會算」—新聞—科學網
    這種橄欖褐色、烏鴉大小的鳥可以揮動它們彎曲的喙,像刀一樣在早期定居者的羊身上切割羊毛和肌肉獲取脊椎上的脂肪。如今,它們以撕破遊人背包獲取食物和撕下汽車雨刷而「臭名昭著」。 為了弄清食肉鸚鵡的智力是否已經超出了惡作劇的範圍,紐西蘭奧克蘭大學比較心理學博士生Amalia Bastos和同事在克賴斯特徹奇市附近的一個野生動物保護區對6隻圈養的食肉鸚鵡進行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