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吞食29顆磁力珠致腸梗阻!誤食危害大,還有這些安全事項請家長...

2021-01-17 中國教育報

據海峽導報報導,

近日,漳州一名6歲男童

因吞食29顆磁力珠導致腸梗阻,

送至漳州市醫院龍文院區小兒外科救治。

醫護人員進行急診手術,

深夜奮戰幾個小時,

才將磁力珠全部取出。

這種體積小磁力強的珠子,因可任意組合成各種形狀深受兒童的喜愛;又因顏色鮮豔,形狀小巧,導致孩童容易發生誤食。

據該院兒外科副主任醫師陳文介紹,

近兩年,科室已經接診7例

因誤吞磁力珠命懸一線的孩子。

如家長發現不及時,

這些珠子可能造成腸梗阻、腸穿孔,

甚至可能導致血管壁壞死後大出血,

嚴重時可能危機生命。

不僅是磁珠容易引發誤食,

這些物品也有風險——

01

這些東西也容易引發孩子誤食

江西瑞安王先生一家人賣魚營生,

高錳酸鉀是平時賣完魚用來洗手的。

7月10日下午17時左右,

2歲的小孫子在家玩耍時誤食高錳酸鉀,

等家人發現時,

孩子嘴裡已經全是紫色的液體,哭鬧不停。

在交警指揮中心民警和路面警力的配合下,

送醫時間縮短為19分鐘,

贏得了「黃金搶救」時間

孩子經過搶救順利脫險。

圖源:瑞安百曉在線

7月13日鄭州一名兒童誤食水銀,

家長在交警協助下緊急送醫,

經治療,孩子已平安無事。

圖源:映象網-東方今報

最近,杭州市紅十字會醫院兒科

接連兩天收治了兩名

「吃錯東西」的1歲小朋友。

一位是誤食了媽媽的面霜,

另一位則誤食了兒童身體乳。

這樣的案例不在少數,

事實上,幼兒及學齡前兒童

對外界的一切事物都充滿好奇心,

喜歡將物品玩耍甚至放入口中,

但沒有足夠的辨識能力。

誤食的危害有多大?

怎樣避免誤食的發生?

發生誤食時該怎麼辦?

下面這些知識點,

請家長牢記!

02

誤食多見於1-5歲兒童

杭州市紅十字會醫院兒科主任詹璐介紹,兒童誤食事件有近三分之二發生在家中,多見於1歲至5歲的兒童,而成功進行家庭自救處理的卻非常少。誤食嚴重的可能會灼傷消化道,引起燒傷、出血、中毒、休克、窒息等,損傷肝腎功能,甚至造成多器官衰竭,最終引起死亡。

詹璐提醒家長要對孩子進行必要的安全教育,儘量杜絕誤食隱患。

安全教育時,家長要耐心教孩子學會分辨哪些是食物,哪些是藥品、毒物或其他不能吃的物品,幫助孩子養成遇到不明來源的東西,先問問家長能不能吃的習慣,讓孩子形成安全防護意識。

對容易引起誤食的物品要妥善安置。按壓式的洗護用品要放置在孩子夠不著的地方,並有明顯標識,不要讓孩子獨自在化妝檯附近玩耍。不可讓孩子單獨食用或玩耍堅果、果凍、紐扣、彈珠等細小堅硬的物品,以免引起窒息。藥箱建議放置在1.5米以上的高度,並有固定的放置位置,貼上紅十字標誌,告訴孩子這是藥箱,並與零食放置區保持較遠的距離。另外,疫情期間許多家庭囤了不少消毒液或酒精,無色透明的液體極易讓孩子以為是水而誤服,千萬不要低估孩子的開瓶能力,使用後一定要及時擰緊瓶蓋並放置妥當。

家長還要做好密切看護。孩子表達能力欠佳,安全意識薄弱,家長一定要時刻注意孩子的一舉一動,切不可專注玩手機、做飯或任由孩子獨自玩耍。

03

孩子發生誤食,該怎麼處理?

如果孩子發生誤食,家長首先要保持冷靜,根據不同情況進行處理。

若是異物梗阻,可通過「海姆立克手法」幫助異物排出。

如果孩子意識喪失、抽搐或誤服了毒副作用較強的物品時,不能進行催吐,以免引起窒息或消化道傷害,應緊急送醫。

如果誤食了毒副作用較強、劑量較大的藥品、化妝品時,應立即送往就近醫院,切勿延誤時間,送醫途中可進行催吐。

若誤食強鹼強酸,切忌催吐,採取以下補救措施:如誤服強鹼藥物,應立即服用食醋、檸檬汁、橘汁等酸性液體;誤服強酸藥物,應立即服用生蛋清、牛奶等,保護胃黏膜,儘量減少藥物腐蝕。

需要注意的是,在送往醫院時,一定攜帶好誤食的物品,以便讓醫生及時準確了解情況,採取解毒救治措施。切勿抱有僥倖心理,若孩子經過自救處理無不適發生,也一定要前往醫院進行正規的檢查和觀察。

除了誤食,

兒童身邊還隱藏了許多安全隱患。

正值暑假,

同時也是疫情防控常態化時期,

下面這些安全事項應引起各位家長注意!

給孩子敲敲警鐘吧——

04

這些安全事項需要家長留心

防疫衛生安全

圖源:重慶日報

戶外活動安全

圖源:重慶日報

交通安全

圖源:重慶日報

電火氣安全

圖源:重慶日報

防盜防騙防拐防性侵防墜樓

圖源:重慶日報

食品安全

圖源:重慶日報

家長把安全教育做在平時,

才能從根本上保護孩子!

願各位家長和孩子

安全常伴左右!

綜合整理自重慶日報、公安交通管理局、生活健康報、海峽導報、微博等

參考文章 |

公安部交通管理局《看著揪心!別讓孩子這麼騎車!| 暑期兒童交通安全》

生活健康報《遇到孩子誤食 你該如何處理》

重慶日報《漫畫 | 叮!您有一份暑期安全指南等待查收》

責任編輯 | 李心卓

相關焦點

  • 3歲男童吞下32顆磁力珠,在體內串成串!腸道多處穿孔,捲成麻花
    顏色鮮豔造型各異的磁力珠,被標榜為「益智類」玩具,受到家長和孩子的推崇。可是今年以來,溫州僅一家醫院就收治了17個誤食磁力珠的孩子。他們大多腹痛難忍,出現胃腸道穿孔的嚴重情況。醫生痛心呼籲,這些危險玩具,家長們不要再亂買了。從3歲福建男童體內取出的磁力珠,整整32顆。
  • 3歲男童吞下32顆磁力珠,在體內串成一串!腸道多處穿孔,捲成麻花
    顏色鮮豔造型各異的磁力珠,被標榜為「益智類」玩具,受到家長和孩子的推崇。可是今年以來,溫州僅一家醫院就收治了17個誤食磁力珠的孩子。他們大多腹痛難忍,出現胃腸道穿孔的嚴重情況。醫生痛心呼籲,這些危險玩具,家長們不要再亂買了。從3歲福建男童體內取出的磁力珠,整整32顆。
  • 磁力珠頻頻傷人,家長們注意了:這個玩具會傷了你的孩子
    低齡兒童誤吞異物病例中,磁力珠 " 殺傷力 " 最大。" 輕則嘔吐腹痛,重則腸胃穿孔,多數都是低齡兒童,磁力珠吞食後危害太大,家長尤其要注意。" 該院普外科主任徐琦說。" 今年以來,已發生上百例吞食異物的案例了,節假日尤其高發。" 據貴陽市兒童醫院統計,每年大約有兩百多個兒童因吞食異物就醫,今年時間尚未過半,截至目前已有上百個 " 熊孩子 " 因亂吃東西到醫院就醫。"
  • 盤點有安全隱患的六種玩具:危險係數極高,很多家長都給孩子買過
    有很多小玩具表面上看著很安全,實際上是有危險的。有些商家在設計生產玩具時,並沒有充分考慮兒童的生命安全,更多是注重玩樂功能以賺錢為主。這些玩具容易導致孩子受傷甚至死亡。現在就來給大家盤點一下含有安全隱患的玩具,以及這些玩具的具體隱患在哪裡。
  • 磁力珠被孩子誤食後會發生什麼?答:有可能腸道會「亂套」
    文|福林媽咪相信有一些家長是看過關於磁力珠(又叫「巴克球」)傷童的事件的,但有一些可能並沒有注意到,也對這種玩具的危害根本不了解,所以還會買給孩子玩。我希望,以下內容能夠引起家長們的重視,讓孩子遠離這種玩具。相信很多家長都知道老爸評測的魏老爸,之前他發出一個痛斥磁力珠的視頻。
  • 誤食巴克球女孩急救 兒童玩具到底如何挑選才安全
    【中外玩具網 9月7日訊】鎮江揚中市的4歲女孩小苗8月25日突然腹痛,被送進揚中人民醫院,經醫生診斷,小苗患的是急性肺炎、胃腸炎,但經過多次拍片檢查後,醫生發現其腹部有異物,當晚10點再次拍片時,被確診為腸梗阻。
  • 寶寶誤食12顆磁鐵,胃腸4處穿孔,這些危險物品千萬別讓孩子接觸!
    看到這些圖片真實令人心驚,這種磁鐵玩具竟然吸力這麼大,辛虧孩子及時得被送到醫院了,不然後果真是不堪設想。經手術,醫生竟然發現孩子小腸內有16顆圓球狀金屬磁鐵,其中1顆已經腐蝕破碎,磁鐵團塊卡壓處腸管接近壞死穿孔。胃和小腸、小腸和小腸形成了三個內瘻。
  • 巴克球、水晶泥、指尖陀螺……這些「網紅玩具」存安全隱患,你還在...
    (央視財經《第一時間》)這個暑期,被網絡社交平臺帶火的眾多「網紅玩具」,成為不少孩子在家玩耍的新寵。可實際上,不少事例顯示,這些名氣大、買家多、銷量火爆的網紅玩具的背後,也潛藏著風險。巴克球是一款直徑3到5毫米左右的磁力珠玩具,因為帶有磁力,能夠拼出各色各樣的造型,被不少商家稱為「益智玩具」。可實際上,這款玩具一旦被誤吞,後果就非常嚴重。 患者:因為它像一個豆豆,不甜,鐵的味道,我以後再也不吃磁力珠。患者媽媽:他是什麼時候吃的我們也不清楚,因為我們平常也教他不能把這些亂七八糟東西放嘴巴裡,他是那種特別疼,而且疼的都是滿身大汗那種。
  • 1歲女童吞下12顆磁力球 險!
    我市兒童醫院北辰龍巖院區過渡病房主治醫師高龍介紹,「當時,家長說孩子一個月前拉出過磁力球,這句話引起了我們的注意,經CT檢查,發現在孩子體內有12顆磁力球。」「當天上午,我們就給孩子做了胃鏡,經檢查確認,胃裡有8顆磁力球,而且已經嵌入胃壁中,通過胃鏡已經無法取出。」該院急創外科主任萬鈞、消化科主任趙煜介紹,「此外,我們在孩子的小腸和結腸還發現了4顆磁力球,如果不立刻進行治療,可能會危及孩子生命。」
  • 兒科醫生警告:這種玩具危害大千萬別給孩子買
    文丨王作鵬(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外科)  關於磁力珠的科普文已經很多,我也以為大家都知道它的危害,但是實際上宣傳還是不夠,每年我們醫院還是有很多因磁力珠引發的急診手術病例。
  • 2歲男孩吞19顆磁力球,導致腸道穿孔,這些毒玩具可別給孩子買了
    醫生趕緊為孩子安排了手術。手術過程持續了大約10個小時,陳女士也是在焦急和自責中度過,她後悔給兒子買了這個"害人"的玩具,是自己把孩子搞成這樣的,所幸的是手術成功地從孩子身體裡取出了所有磁珠。據了解這種玩具叫"巴克球",它具有五顏六色的外表和糖果很像,孩子一不小心就會誤食,但是它具有很強的磁力,進入體內相互吸引會導致內臟穿孔的風險。
  • 11歲男童尿血,膀胱裡居然藏著20顆磁力珠!這些事千萬不能忽略!
    最近,東莞市兒童醫院小兒泌尿外科收治了一名11歲男童,由於他把20顆磁力珠玩具塞進尿道,已引起尿頻、尿痛及肉眼血尿。孩子好奇心強,家長要多引導李紅輝指出,兒童尿道塞入異物多發生在兩個年齡階段:●一個在5至6歲,在這個年齡段以女童偏多,多見於小孩將小玩具、橡皮、珠子、小球等物體放入尿道
  • 「電人玩具、吃雞玩具」……這些潛伏在孩子身邊的「危險」你一定...
    玩具是孩子們的最愛在給孩子們帶來樂趣的同時其質量安全事故也時有發生因此,玩具安全成為了家長們極其關注的問題還在猶豫該給孩子買什麼樣的玩具嗎?還在擔心孩子的玩具不安全嗎?除此之外,風險點還有:危險銳利尖端、邊緣、突出物等,可能產生戳傷刺傷兒童身體的危險。Q:如何選購到安全又適合孩子的玩具產品呢?A:一是要看清玩具包裝盒(或袋)上的年齡範圍,根據兒童年齡挑選適齡段的玩具。二是謹慎選購含有過軟塑膠材質的產品,以減少增塑劑對兒童的化學傷害風險。
  • 這款網紅玩具,送2歲孩子進了ICU,看似普通危險性卻極大,家長慎買
    因為誤食網紅玩具巴克球,導致孩子出現生命危險的案例還有很多很多: 廣州寶寶誤食8顆磁力珠,導致腸壁壞死,腸管3處穿孔; 13歲熊孩子往「小雞雞」塞了14顆磁力珠,一年半後才告訴父母; 濟南一名1歲女童誤吞6顆磁力珠,導致腸道腐蝕穿孔,腹腔嚴重化膿感染;
  • 5歲孩子11處腸穿孔,罪魁禍首竟然是很多孩子都喜歡的玩具
    「孩子剛轉來時,情況就已比較糟糕,四肢冰冷、血壓非常低,而且身上還有紫色紋路,已經處於昏迷狀態了。」接診後,經過檢查,小兒外科主任曲宏懿初步判斷,鑫鑫是由誤食磁力球導致的腸梗阻。醫生抓緊將其收治入院,緊急進行術前準備。但沒想到,就在準備手術期間,孩子的病情急轉直下,血壓下降、心率偏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