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3-16 11: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文丨王作鵬(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外科)
關於磁力珠的科普文已經很多,我也以為大家都知道它的危害,但是實際上宣傳還是不夠,每年我們醫院還是有很多因磁力珠引發的急診手術病例。
首先我們要了解下什麼是磁力珠,我也特地百度了一下
磁力珠又稱百克球
商家稱百克球最大的好處是可以釋放壓力,放鬆自己,當工作學習勞累的時候,玩一會百克球,會很快放鬆下來。幾乎適合任何年齡的人,更適合家長與孩子同樂,最大限度發揮他們的想像力和創造力,只要想的到,它就做的到。
對於小朋友來說,彩色的小珠子總是充滿著吸引力,還很像糖果會好奇能不能吃,是什麼味道,於是悲慘的故事就開始了。
事件回顧
三天前,奶奶去做家務,讓小明自己玩,等爸爸媽媽回來時,2歲的小明已經誤食磁珠,當時有嘔吐一次,但爸爸媽媽沒太在意,覺得珠子可以自己排出。可是兩天過去了,小明總是哭鬧,怎麼哄也停下不下來,吃什麼吐什麼,哭累了才會消停一會兒。於是爸爸媽媽趕緊到急診。腹部平片提示磁珠位於右下腹,一共十一顆。
但是誰都不知道小明是一次食入還是分次食入的,所以在6小時後隨訪腹部平片發現:異物位置幾乎沒有改變,考慮小明可能是分次食入,導致磁珠之間夾住了腸壁,自行排出的可能性較小,故果斷決定手術探查。
通過微創腹腔鏡探查,在回盲部找到了異物,術中發現有3顆已經進入結腸,另外8顆分別位於小腸兩處,每處4顆。這樣回顧分析,小明可能最早先食入了3顆,但是奶奶一直沒有發現,於是小明又誤食了4顆,過了一會兒覺得沒嘗出味道,又吃了4顆。
這11顆磁珠, 互相緊密地吸在一起,形成了4處腸穿孔。雖然手術十分順利,但是仍對小明造成了不必要的傷害。
這種情況多見於學齡前兒童,我院每年急診就診病例將近20例。
王醫生術後發了朋友圈提醒注意磁力珠的危害,引起諸多醫生朋友的共鳴,當然還有非醫生朋友的震驚和不解,沒想到小小的磁珠能有這麼大的危害,所以仍需不斷地宣傳。
吃了磁力珠一定要手術嗎??
極少可以不手術觀察的情況,如僅服用一顆,或者數枚一起服用,那麼我們可以等待觀察自行排出。
但如果是分次吃入,那麼基本要手術治療取出。
另外如果誤食後發現及時,建議馬上就診,有可能可以無創在胃鏡下取出。
另外百克球不單單只危害學齡前兒童,對於青少年同樣有傷害。青少年處於青春發育期在性啟蒙階段對生殖器官充滿好奇,於是就會嘗試將磁力珠從尿道口塞入,每年也會有數例患兒因此就診。上面就是我院接診的一名12歲男孩,因為好奇塞了25顆磁力珠,無法取出,最後開腹手術從膀胱中取出。
因此我們呼籲應避免兒童接觸百克球,對青少年使用時也應加強教育,避免造成不必要的傷害。
關鍵詞 >> 磁力球,百克球,急診手術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