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美洲六千五百萬年前恐鳥成為了這個地區的萬獸之王,它們的頭非常大是很有力的武器,在歷史上只有這一段時期一種鳥類是一整個大陸的頂尖掠食動物 。它們不遠萬裡遷徙到北方地區,兇猛的恐狼和劍齒虎在這裡稱霸,那麼在這場博弈當中誰會贏得最後的勝利,南方遷徙過來的鳥能夠擋住北方土生猛獸的攻擊嗎,讓我們拭目以待。恐鳥這樣的霸主擁有非常聰明靈活的頭腦,而且食物比較充沛,又是什麼原因導致這種史前掠食動物mj 了呢?
在地球數億年的生命史當中,恐龍稱霸地球的時間到達了 1億5千萬年之久,直到六千五百萬年前突然消失。目前比較公認的一種說法是,認為小行星或者彗星撞擊地球導致恐龍消失,恐龍消失後哺乳動物成為了地球上頂尖的掠食者,唯獨有一個地方的情況不一樣這便是南美洲。六千五百萬年前巴拿馬地峽尚未出現,所以南美是一個孤獨的大島,周邊被海洋包裹著,才導致了上面的生物有了不一樣的進化跟改變。這裡到處都是開闊的大草原,陸地邊緣生長著茂密的樹林,頂尖的掠食動物是一種巨大的鳥類,現在我們的科學家給它命名為恐鳥。
他們在這片地區稱霸了整整五千八百萬年,頭部非常大動作非常迅速,有足夠的力量對動物進行攻擊,並且能夠在瞬間消滅獵物。生活在南美的恐鳥多達三十個品種,其中最大的一種頭骨長達二十八寸比馬的頭骨還要大,是通過考古化石發現的,史上鳥類最大的而且速度最快的品種之一。它們的體重到達180kg身高高達2m,所以已經非常高大了。腳部的肌肉纖細發達這種結構使它們奔跑的速度非常快,從尾巴到鳥嘴的長度到達了3米,這簡直就是一個龐然大物。科學家通過儀器對恐鳥的頭骨進行了建模還原,數據顯示它們頭蓋骨比較厚,所以能承受比較大的壓力,一旦發現獵物之後恐鳥便會以非常迅速的動作朝他們奔襲過去,用強勁有力的嘴巴去啄傷獵物的要害,這種攻擊的力度比較大通常不會失手。
它們的頭骨還有一處比較獨特的地方,裡面有一個比較大的空間,科學家認為這樣的構造可能是用來發聲的,跟我們現代某些鳥類比較相似,因此科學家斷定它們是一種比較聰明的動物。比如遇到這種全身長滿堅硬鎧甲的雕齒獸,恐鳥首先會想辦法去捕獵,可能會用腳把它踢翻然後再去進行第二次的攻擊,這樣子一頓美味就輕而易舉的到手了。隨著時間的推移南北地區的火山噴發影響到了他們的生存,一併噴發的還有巴拿馬海峽的龐大火山群,正是這次事件把南方和北方地區填充了起來形成了一條狹窄的大陸。恐鳥順著這條路向北遷徙,從發現的化石來看北方地區的恐鳥品種比南方地區的大約矮20%,科學家通過對比數據發現恐鳥的速度能夠輕而易舉地達到65km/h,就像現在的鴕鳥一樣。
恐鳥頭骨化石模擬圖
在高速追逐始祖馬的時候,恐鳥一般呆在側邊這樣的目的是防止被馬踢到,也更有利於它們發動攻擊進行捕獵。來到北方地區它們的生活條件沒有南方那麼愜意了,這裡到處充滿了當地的掠食動物恐狼便是其中之一,現代狼群的威力我們都見過,攻擊不容小覷。狼群在沒有捕到獵物的情況下,看到眼前有食物是不會視而不見的,當然會競爭一番,論單打獨鬥恐狼不是恐鳥的對手一腳就踢飛了。狼的優勢在於它們的數量,恐鳥這種聰明的動物自身會去衡量,接下來的戰鬥對自己有沒有利在佔不到上風的情況下,它們通常會放棄捕到的獵物轉身離開。
除了會遇到狼群還有一種非常兇猛的動物,劍齒虎也成為了小恐鳥的天敵,—只落單的小鳥瞬間成為了劍齒虎口中的獵物。這種劍齒虎是一種原始的劍齒虎,它們是巨型劍齒虎的祖先,論單打獨鬥也不是恐鳥的對手。這麼厲害的霸主幾乎沒有天敵為何會從地球上消失呢?
科學家通過很長一段時間的研究還沒有得到確切的結論,各種生物在兩地之間移動讓恐鳥的生活變得更加艱難。第二個原因就是這些掠食動物的競爭,原來他們生存的環境沒有掠食動物,但現在要面對恐狼劍齒虎還有其他貓科動物,搶走了他們的食物。科學家認為這都不是最主要的,還有一個更大的因素是全球氣候變遷所導致的,兩百萬年前地球進入冰河時期,地面變得乾枯植物不再繁茂,不能夠養育更多的食草動物。食草動物的減少意味著恐鳥的獵物沒有了來源,因此在美洲地區稱霸近六千萬年的恐鳥,就這樣從地球上消失mj 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