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已「特化」成伴侶動物,不宜列入畜禽管理,那六畜少一個咋辦?

2020-11-22 網易新聞

2020-11-21 10:53:51 來源: 一家親大慶

舉報

  文:周周

  早些時候,「異煙肼殺犬只」的消息引發了熱議,一些人認為這是在倒逼中國人的養犬文明,有些人認為這是對狗的「謀殺」。更早一些,「狗肉節」虐貓等事件和視頻更是引起了一輪又一輪爭議。這看似是一個無解的問題,提倡保護動物、保護寵物的人,和憎惡不文明飼養行為的人,以及那些認為倡導者行為過於激進的人。人們有不同的觀點和立場,很難進行積極的溝通。

  

  這些事情,再一次把狗拉到了大眾的視野,其實狗原本屬於六畜之一。「六畜」一詞來源於南宋王應麟編寫的《三字經》:馬牛羊、雞犬豕。此六畜,人所飼。也就是說馬、牛、羊、雞、狗和豬都是人類樣的,也是供人類食用的。但是最近幾年經常會出現愛狗人士和吃狗肉人士之間的「戰爭」。

  今年,農業農村部制定了《國家畜禽遺傳資源目錄(徵求意見稿)》,並向公眾開放徵求關於《目錄》的意見。在針對《目錄》的說明中,農業農村部專門有提到,狗已經「特化」成伴侶動物,不宜列入畜禽管理。

  

  此外,農業農村部表示,在《目錄》制定過程中,主要掌握四個原則。首先,尊重科學,列入《目錄》的畜禽必須經過長期人工飼養馴化,有穩定的人工選擇經濟性狀。其次是突出安全,食品安全、生態安全和公共衛生安全優先得到保障。再者,尊重民族習俗,考慮到多民族生產生活和傳統文化的因素。最後,與國際保持一致,參照國際慣例和國際慣例等。

  

  所以很多人會問,既然狗是作為動物伴侶被提出,那麼六畜中就少了一種動物,應該用什麼補缺呢?

  首先來看一下《國家畜禽遺傳資源目錄(徵求意見稿)》中的相關內容,新發布的《目錄》裡規定了傳統畜禽18類和特種畜禽13類,在之前狗是傳統畜禽動物。但是在新的《目錄》中已經明確,隨著人類文明的進步和公眾對動物保護的關注和偏愛,狗已經從傳統家畜「特化」成伴侶動物,國際上也普遍認為狗不再是畜禽,所以中國也不應該將狗列入畜禽管理。

  然而,關於《目錄》裡的內容,農業農村部相關負責人解釋,在《目錄》實施的過程中,確實有需要調整的,由農業農村部根據實際情況,和認真評估之後報國務院批准。

  

  全國人大代表、四川省金川縣政協副主席新甲旦真介紹,現在我國動物法體系由野生動物法、實驗動物法、畜牧法等專門立法構成,但是伴侶動物專門立法缺失,導致多年來圍繞犬貓的繁殖、運輸、飼養、流浪動物處置等無法可依,引來了很多社會問題,尤其是不文明飼養和流浪犬貓的防疫問題。

  「伴侶動物經過長時間的進化,早就脫離了原來的生物鏈,融入了人們的生活。作為動物法體系中的一項空白,不管是從防疫角度,還是從保護和管理的角度,都急需制定一部伴侶動物的保護和管理法,以此來解決圍繞伴侶動物發生的種種社會治理問題。」新甲旦真表示。

  

  事實上,關於新《目錄》最具爭議的問題是,狗已經從傳統家畜「特化」成伴侶動物,不被列入畜禽管理這件事情。對於愛狗人士來說,這個《目錄》就像是一個及時雨,因為每一年,在廣西的狗肉節到來時,愛狗人士就會和當地販賣狗肉的商販起衝突。所以在《目錄》頒布之後,愛狗人士就可以拿法律武器來保護狗的生命安全。

  但對於那些喜歡吃狗肉,特別是有吃狗肉的民族習慣的人來說,新《目錄》的頒布,也讓他們想不明白,因為對於他們來說,這個傳統已經被自己民族傳承了有上百年,甚至是上千年,所以不讓他們吃狗肉肯定是會引起他們不滿的。

  

  事實上,至於狗的肉可不可以吃,新《目錄》已經明確表示,這是農業農村部組織徵求民眾意見的意見稿,每個人都可以根據自己的想法,表明對狗為伴侶動物,不宜列為畜禽管理。所以狗肉究竟能不能吃還是要經過農業農村部在接受大家意見之後再重新公布新的《目錄》。

  「目前吃狗肉仍然處於灰色地帶,沒有明確的法律規定禁食狗肉,深圳現在禁止吃貓狗肉,但在很多地方,沒有明確的吃和不吃的規定。」世界動物保護協會科學家孫權輝博士表明。並且從今年的5月1日開始,深圳市就已經全面禁食貓狗肉,成為全國範圍內率先對貓狗肉禁食作出明確規定的城市。

  

  此外,新甲旦真還建議,要確立「管理」和「保護」並重的立法概念。在管理內容上,應該負責任地對待貓狗,嚴厲懲罰不文明的養狗行為。貓狗的主人必須接受文明的教育,得到適當的對待,並履行其在治療、預防流行病、及時絕育和不被遺棄方面的義務。狗的執照制度在全國都有,貓的執照因地而異,允許地方自行決定,鼓勵植入電子晶片。

  在保護方面,禁止虐待貓狗,禁止食用貓狗。在虐待和遺棄的情況下,應根據責任的嚴重程度制定製裁。禁止飼養供消費的貓狗。並且要從源頭上控制流浪動物的生產,建立救助制度。對於已經產生的流浪動物,政府和民間合作共治。鼓勵動物保護組織和自願參與保護和管理,鼓勵和補助民間救助事業和行為。

  

  過去之所以會有「六畜」這樣的說法,是因為那時候的傳統畜禽類的動物比較少,從《目錄》中我們可以了解到,現在的畜禽已經有18種,所以原來的六畜這個說法也行不通,更不用說六畜提出來之後,用什麼動物來填補空缺這件事情了。你支持新《目錄》的條例嗎?歡迎留言討論!

  本文由不凡智庫原創出品,未經許可,任何渠道、平臺請勿轉載。違者必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狗不再是家畜?農業部將狗定性為伴侶動物,那六畜中少一個怎麼辦
    今年,農業農村部制定了《國家畜禽遺傳資源目錄(徵求意見稿)》,並向公眾開放徵求關於《目錄》的意見。在針對《目錄》的說明中,農業農村部專門有提到,狗已經「特化」成伴侶動物,不宜列入畜禽管理。此外,農業農村部表示,在《目錄》制定過程中,主要掌握四個原則。
  • 六畜興旺狗將缺位,在狗成為伴侶動物的同時,還應做好哪些工作
    六畜中少了狗,也就只有五個啦,那個缺位誰又能補進去呢,替補的隊員還很多,農村農業部近期下發的《國家畜禽遺傳資源目錄》公開徵求意見《目錄》中還有多著呢。為什麼要將狗剔出《目錄》呢?個人認為:一是農村農業部說的要與國際慣例接軌。
  • 狗為伴侶動物,不列入允許食用的畜禽目錄!你支持嗎?
    2020年4月8日,農業農村部在官網發布《國家畜禽遺傳資源目錄(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目錄》),公開向社會徵求意見。《目錄》包括家養的傳統畜禽和特種畜禽共31種,其中27種可食用。列入《目錄》的動物,意味著按照家畜家禽進行管理,可以用於食用等商業利用。
  • 狗已從傳統家畜『特化』為伴侶動物,再吃狗肉你可能就違法了
    那些經常吃狗肉的,辦荔枝狗肉節的注意啦,我國農村農業部已經宣布 「狗已從傳統家畜『特化』為伴侶動物」,不被列入允許食用的畜禽範圍,如果以後再有人吃狗肉,你可能就違法了。
  • 狗已從傳統家畜特化為伴侶動物說明了什麼?
    馬、牛、羊、豬、狗、雞確實是自古飼養的六畜,而且狗還是其中最早被馴化被飼養的,但是馴化狗的目的從來就不是用來吃的,因為狗與其他動物有著本質上的區別。區別之一:狗是食肉動物。縱觀全人類的飲食,我們可以發現一個趨同性的事實:沒有哪個地方的人會以食肉動物為主要肉食來源。這是因為飼養食肉動物來宰殺吃肉,這本身就是一件非常不符合邏輯的事情。
  • 家裡不能養狗了?國家首次明確家養畜禽種類33種,狗等最終未列入
    《目錄》屬於畜禽養殖的正面清單,列入《目錄》的,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畜牧法》管理。農業農村部指出,這些畜禽都是經過人類長期馴化和選育而成的家養動物,具有一定群體規模、主要用於農業生產的品種,種群可在人工飼養條件下繁衍,為人類提供肉、蛋、奶、毛皮、纖維等產品,或滿足役用、運動等需要。
  • 定了:狗已從家畜「特化」為伴侶動物,狗肉或將全面禁食?
    好,我們翻開2008版的目錄,狗(DOG)果真赫然在內,而且詳細標註了中國地方品種和引入的國外品種。那麼為什麼此次最新版目錄會把狗狗從中移除呢?官方就是官方,早就猜到會有很多人對此有疑問,於是在《目錄》下方設置了「附錄2」,簡明扼要的說明了除名的原因,也在官方層面上承認了「伴侶動物」的概念,而且提到了「人類文明的進步」、「動物保護」的關注,所以狗已經「特化」為伴侶動物,並且狗在國際上也沒有被列入畜禽。
  • 狗為伴侶動物擬禁食 農業農村部公開徵求意見
    狗為伴侶動物擬禁食 農業農村部公開徵求意見 2020-04-09 14:20:52 來源:紅網  |  作者:佚名 | 字號:A+> | A- 【狗為伴侶動物擬禁食】4月8日,農業農村部起草徵求意見稿。
  • 農村部:狗不宜列入禽畜管理
    昨天(4月8日),農業農村部公布了《國家畜禽遺傳資源目錄(徵求意見稿)》,《目錄》包括家養的傳統畜禽和特種畜禽共31個種,列入《目錄》的動物,將按照家畜家禽進行管理,可以用於食用等商業利用。而大家關注的竹鼠、狗等均未列入《目錄》。
  • 狗為伴侶動物擬禁食怎麼回事 狗為伴侶動物擬禁食什麼情況
    》)並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目錄》包括家養的傳統畜禽和特種畜禽共31個種,列入《目錄》的動物,著按照家畜家禽進行管理,可以用於食用等商業利用。日前,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出臺了《關於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明確全面禁止食用國家保護的「有重要生態、科學、社會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以及其他陸生野生動物,包括人工繁育、人工飼養的陸生野生動物。列入畜禽遺傳資源目錄的動物,屬於家畜家禽,適用《畜牧法》規定。
  • 狗>畜禽?農業農村部就畜禽目錄徵求意見_政務_澎湃新聞-The Paper
    狗>畜禽? 農業農村部近日制訂了《國家畜禽遺傳資源目錄(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目錄》),就畜禽目錄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在針對《目錄》的說明中,農業農村部專門提到,狗已「特化」為伴侶動物,不宜列入畜禽管理。
  • 狗狗史話:追隨了人類一萬年,才被視為伴侶動物
    狗已從傳統家畜「特化」為伴侶動物  2020年4月8日,農業農村部公布了《國家畜禽遺傳資源目錄(徵求意見稿這份目錄最大的亮點是,傳統「六畜」中的狗,未列入18種傳統畜禽和13種特種畜禽的名錄。在《關於<國家畜禽遺傳資源目錄(徵求意見稿)>的說明》中,官方解釋道:「隨著人類文明進步和公眾對動物保護的關注及偏愛,狗已從傳統家畜「特化」為伴侶動物,國際上普遍不作為畜禽,我國不宜列入畜禽管理。」也就是說,狗作為人類的伴侶動物,擬納入禁食之列。
  • 從農業部將狗定為「伴侶動物」,看人寵陪伴關係的升華
    《目錄》徵求意見為期一個月,意見反饋截止到2020年5月8日。《目錄》涵蓋了傳統畜禽18種和特種畜禽13種,值得關注的是狗並不在範圍內針對這份《通知》,農業部同時附了一份「關於《國家畜禽遺傳資源目錄(徵求意見稿)》的說明」 。
  • 時評|一旦狗不屬於家畜,該如何養它?
    這份名單,共有31種畜禽。先來認識一下名單上的動物吧。照單吃,沒錯。傳統畜禽18種:豬、普通牛、瘤牛、水牛、犛牛、大額牛、綿羊、山羊、馬、驢、駱駝、兔、雞、鴨、鵝、火雞、鴿、鵪鶉;特種畜禽13種:梅花鹿、馬鹿、馴鹿、羊駝、珍珠雞、雉雞、鷓鴣、綠頭鴨、鴕鳥、水貂、銀狐、藍狐、貉。看看名單,有什麼發現嗎?狗啊!
  • 「狗為伴侶動物擬禁食」,你怎麼看?
    4月8日,農業農村部在其官網公布了《國家畜禽遺傳資源目錄(徵求意見稿)》(簡稱《目錄》)並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   《目錄》包括家養的傳統畜禽和特種畜禽共31種。列入《目錄》的動物,本著按照家畜家禽進行管理,可以用於食用等商業利用。   針對此前關注度較高的狗是否列入《目錄》,農業農村部在說明中表示,隨著人類文明進步和公眾對動物保護的關注及偏愛,狗已從傳統家畜「特化」為伴侶動物,國際上普遍不作為畜禽,我國不宜列入畜禽管理。
  • 「可食用陸生動物名單」徵求意見:狗為伴侶動物擬禁食
    4月8日,農業農村部在其官網公布了《國家畜禽遺傳資源目錄(徵求意見稿)》(簡稱《目錄》)並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記者注意到,《目錄》包括家養的傳統畜禽和特種畜禽共31個種,列入《目錄》的動物,著按照家畜家禽進行管理,可以用於食用等商業利用。
  • 狗為伴侶動物擬禁食,還會是你盤中餐嗎?
    4月8日,農業農村部官網公布了《國家禽畜遺傳資源目錄(徵求意見稿)》並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列入《目錄》的動物,將按照家禽家畜進行管理,可以用於食用等商業利用,針對此前關注度較高的狗,農業農村部則回應稱,狗已從傳統家畜「特化」為伴侶動物,不宜列入畜禽管理。
  • 從傳統的家養動物到伴侶動物,狗有何不同?這有什麼意義呢?
    有些人說:「狗是六種動物中的一種,自古就被用來吃飯。」馬匹,牛,羊,豬,狗,雞,的確是古時候養的六畜中最早馴養的一隻,但馴養狗的目的從來就不是為了吃東西,因為狗和其它動物有本質的不同。一個不同點:狗是肉食者。
  • 梅花鹿鴕鳥等13種特種畜禽或「解禁」,位同豬牛羊
    「接下來苗子和產品都可能會漲價,包括鴕鳥在內的特種家禽養殖行業會迎來一個發展高潮。」畜禽要進入《目錄》必須經過長期人工飼養馴化畜禽是指經過人類長期馴化和選育而成的家養動物,具有一定群體規模和用於農業生產的品種,種群可在人工飼養條件下繁衍,與野生種群有本質區別,為人類提供肉、蛋、奶、毛皮、纖維、藥材等產品,或滿足役用、運動等需要。其中哺乳綱的為家畜,鳥綱的為家禽。
  • 可食用陸生動物名單:豬牛等18種傳統畜禽 含駱駝
    可食用陸生動物名單原標題:狗為伴侶動物擬禁食!鵪鶉、駱駝等列入可食用陸生動物名單人類的伴侶動物貓狗是否禁止食用?4月8日,農業農村部在其官網公布了《國家畜禽遺傳資源目錄(徵求意見稿)》(簡稱《目錄》)並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記者注意到,《目錄》包括家養的傳統畜禽和特種畜禽共31個種,列入《目錄》的動物,著按照家畜家禽進行管理,可以用於食用等商業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