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華人口述|時代廣場上的華裔街頭畫家

2020-11-30 澎湃新聞
街頭畫家是紐約的一道風景。

夏末,夜幕下的紐約曼哈頓時代廣場燈紅酒綠。來自世界各國的遊客摩肩接踵如過江之鯽,人潮裡還有叫賣熱狗的小販、表演雜耍的非裔藝人、算命的吉卜賽女郎、畫肖像的街頭畫家和為遊客拍照的攝影師、全身塗滿油漆佇立街頭的「行為藝木家」、操著各地口音的觀光三輪車夫,以及騎著高頭大馬沿街巡邏的曼哈頓警察等。

都說曼哈頓時代廣場是紐約的一張名片,街頭畫家是時報廣場的一道風景。記者隨華裔女畫家殷紫走進風景,聽她講講風景裡的人和他們的故事。

畫技英文不重要,會拉生意是王道

除了極少數俄裔之外,在時代廣場畫肖像的絕大多數是中國人。其中不乏中央美院、浙江美院和魯迅藝術學院畢業的學院派精英,甚至還有美院院長和教授。畫家中也有「自學成才」的,他們曾送過外賣,或當過保姆,後來發現街頭畫肖像是最快捷、最直接的賺錢方式而走上街頭。在時代廣場,美院教授和「打醬油」的初學者在同一條街上畫畫,很正常。因為大家都要繳房租吃飯。

有市場就有競爭,畫肖像也不例外。最常見的競爭方式就是壓價,畫一張速寫最低行情只有5美元,另外收取畫框的錢。記得一位外國遊客問過我,你畫得這麼好,為什麼收費這麼低?藝術這麼不值錢嗎?你別問街頭畫家平均一個月賺多少錢,沒人會和你講實話,說多了有人羨慕嫉妒恨,說少了太沒面子。

有位同行外號叫「街頭殺手」,此人畫技和英文都一般,但特別會拉生意!他總是張開雙臂笑容燦爛地攔住遊客,對女士說「You are very beautiful.Sit ! 」對男士說「you are very handsome.Sit ! 」他的表情和英文讓遊客們忍俊不禁,一般都不忍拒絕他,因此他的畫攤總是生意興隆。

有人不滿他「壟斷」市場,他反唇相譏「你為啥到美國來?不就是來賺錢嗎?面子和道義算個啥,掙到美金才是王道!」

嘗甜酸苦辣,畫人生百態

街頭畫家大致分為北派、南派和川軍,通常以互助組、承包隊或單幹戶等模式運作。

他們分工合作,有人負責佔地盤,有人負責拉顧客,有人負責畫畫,還有人負責開發新地盤等,我一直是單幹戶。

平時我在畫室搞創作或教學,周末去時代廣場畫上幾張。至今仍記得第一次上街畫畫的情景,第一位客人是位戴眼鏡的金髮女士,拿起炭筆時我看見自己的手在發抖,緊張到無法落筆。好在我有多年畫肖像的功底,20分鐘後把畫稿交給她,她滿意地笑了。

記得一個周日下午,時代廣場人頭攢動,我好不容易在一個賣皮帶、皮包的非裔小販身旁支起了畫架,不料那小販走過來一腳把我的畫具踢到馬路上,嘴裡還大聲吼罵。周圍的小販都看著我,我的眼淚唰地流了出來,茫然無助地站在馬路上。這時另一位非裔青年跑過來,幫我把散落一地的畫具撿回來,並建議我離開此地。我擦著眼淚向他致謝,心想世間還是好人多。

有時候我正專心作畫,警察就已經站在背後了,這時顧客坐在原地不肯走,我也只好硬著頭皮繼續畫,直到畫完一手交錢一手交畫,警察才過來查營業執照或開罰單。此前他們在一旁耐心地等著,還對我的顧客說「I'm so sorry」。

為了躲避惡性競爭,我嘗試開創新的繪畫作品。西方幽默啟發了我的靈感,我發現漫畫風格的肖像很受外國人歡迎。漫畫要畫好可不容易,要神似、形似,更要誇張。2000年元旦以後,我創作了一套獨特風格的漫畫肖像,很受外國遊客青睞。那是10多年前的行情了,當年我可是時代廣場第一位街頭女漫畫家哦。

警察也辛苦,我們玩貓捉老鼠

在曼哈頓街頭畫肖像是合法的,畫家和小攤販都有街頭營業執照。但市政府對街頭作畫的時間、地點規定很苛刻,警察也時常搞突然襲擊。因此玩「貓捉老鼠」成為街頭畫家和警察的常規遊戲。

曼哈頓42街是允許合法作畫的地區,但時間僅限每晚7點後。因不少商店門前禁止擺攤, 加上小商販很多,能作畫的地方有限,所以有些畫家不得不遊走灰色地帶。如果被發現吃罰單是肯定的,若遇到警察當天心情不好,開罰單後還耍沒收畫具和樣品,你若辯解或不從,馬上被銬手銬帶進警察局,短則幾小時長則次日放人,審訊、拍照、按指模,折騰人!

每隔幾天警察都要來一次「掃蕩",四五人從警車裡跳下來攔截畫家,查看帶照片的身份證、收繳畫具或開罰單。附近的畫家見勢不妙馬上收拾東西逃跑,若被警察追上就只能自認倒黴。有的顧客還會主動幫畫家拿著畫架、凳子一起逃,跑進偏僻小街再繼續把肖像畫完,雙方配合默契。

南夫子的故事

街頭畫家都有綽號,一個畢業於上海知名藝術學院的畫家綽號叫「南夫子」,是個實力派畫家,不少外國人都喜歡他的畫。南夫子喜歡中國書法、詩詞、茶道和拳術,平時總穿一套白綢唐裝,搖一把孔明扇。南夫子畫畫時很忘情,常常畫完肖像拍著肩膀送走顧客,回過神來才發現忘記收人家的錢了。

有一次,南夫子在街頭看一同行畫畫,一時興起便搶過筆來替人家改,畫了一半畫筆被人扔了,他隨即撿起來繼續畫,不料畫筆又被人扔了,他再撿起來繼續畫,第三次畫筆被扔掉時,南夫子沒能撿起來,因為他的雙手被銬上了。

原來一個女警察站在他背後多時了,那女警察兩次扔掉他的畫筆,南夫子竟絲毫沒有察覺,完全沉浸在畫中,所以女警察氣急了才掏出手銬教訓他。南夫子隨即被帶到看守所,拍照按指模、受審。南夫子用中文反覆解釋替別人改畫的經過,令法官哭笑不得,第二天清晨就放他回家了。一出看守所,南夫子迎面碰上那位女警察,兩人如同老友重逢般緊緊握手 「你好,你好,警察辛苦了。」「你好,你好,今天天氣真不錯。」

不打不相熟,警察變客戶

多年打交道,畫家與警察成了老熟人。畫家們都知道了警察的車牌號碼,了解他們誰的警銜最高、準的脾氣最好。警察私下也議論某某畫得very good , 某某畫得very bad。一年下來,警察偶爾也有「疏忽」的時候,有時你就在他眼皮下作畫,他們也會睜隻眼閉隻眼,權當沒看見。

有一天我剛支起畫架,一男一女兩名警察出現在我面前。我以為他們要攆我走,誰知那男警察認真地說,「我正在巡邏不能坐下來,我站在這裡,你能給我畫張漫畫嗎?」我只好拿著畫板站起身來為他畫。不少路人好奇地圍過來看,男警察就吆喝「8美元一張漫畫!又便宜又好哦!」

還有一次我正在畫像,警察走來說「畫完馬上離開」。我慌慌張張地把肖像畫完,誰知顧客提出把他的名字寫在畫上,說那天是他的生日。我擔心在旁等候的警察發火就說我不會拼寫,不料警察馬上掏筆寫下「Roger Dan,Happy Birthday!」讓我抄上去。後來那顧客又說畫框太貴,他只想付10美元,這警察兩手一拍大聲說,「OK!15美元成交」。

街頭畫家不傳奇也不悽涼

作品:快樂男孩

說實話,街頭畫家是個特殊群體,但既不是人們想像的那麼傳奇,也沒有大家想的那樣悽涼。少數畫家覺得在街頭畫畫丟人,不願意讓自己的親戚朋友知道,我則覺得以平常心就好。

我出身繪畫世家,畢業於四川一所大學的美術系。我擅長人物創作,作品曾獲美國第61屆、第63屆國際粉彩畫金牌獎,第89屆銀牌獎,第78屆粉彩人物特等獎,就在不久前,我的粉彩作品《登巴》還獲得了美國粉彩畫協會頒發的PSA人像大獎,所以很多人稱我為「獲獎專業戶」。

有人覺得畫家有名氣了就不要上街畫畫了,那會有損名家形象。我不在乎,周末抽空去街頭練練手有什麼不好,何況錢多一點日子過得更滋潤。

(本文出自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2018年5月出版的《九十九種他鄉:美國華人口述實錄》。出版社編輯郵箱:298266794@qq.com)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熊貓巴斯登上時代廣場大屏 引起美國華人社會轟動
    新華網北京9月30日電(記者 郭良)由新華網製作的以中國大熊貓「巴斯」為主角的數位化影視短片《巴斯向世界人民問好》,近日在紐約時代廣場「中國屏」上滾動播出,吸引了眾多紐約市民駐足觀望,並在美國華人社會引起轟動
  • 美國華裔青年漫畫家 創作融合兩種文化內涵
    當然都是外國漫畫家的作品,華裔畫家中儘是臺灣的漫畫家如蔡志忠、朱德庸、老瓊、敖乃祥、幾米等,而中國大陸竟然無人自告奮勇地拋頭露臉兒。熱盼之下,我終於喜悅地發現了兩位年青才俊、在美國出生並獲得殊榮的華裔漫畫家——楊謹倫和趙凱蘭。
  • 因為疫情原因,在美國的大量華人流落街頭,如何看待這些人?
    華裔的儲蓄意識是從娘胎裡帶來的,維持一段時期的生活不是問題。至於去美國或去任何國家的中國人,那是他們個人的選擇。國內疫情期間,不是更有許多華人寄回抗疫物質幫助國內嗎!這些這麼快就忘了?所講的所謂流落在美國街頭的絕大多數都極少是美籍華人,明白嗎?
  • 以華裔指代亞裔是誤導公眾 華人應自我認同
    以華裔指代亞裔是誤導公眾 華人應自我認同 >  中新網10月2日電 美國《僑報》10月1日發表署名文章稱,華裔人數眾多,但華裔不等同於亞裔,以華裔指代亞裔對公眾有誤導。
  • 黑人歌手鼓動搶劫華裔!然並卵,美國人都被華裔女人嚇尿了2333
    不久前一段音樂視頻發布在國外視頻網站YouTube上引起了華人們的注意,加上華裔女人一個人對抗三個黑人劫匪的英勇事跡,華人的安全問題和種族歧視問題再次被推上了風口浪尖
  • SAT「逆境分數」衝擊美國華裔?
    本報駐美國特約記者 王婉迪近日,掌管「學術能力評估測試」(SAT)的美國大學理事會出臺了一項名為「環境背景儀錶板」(ECB)的新政策——理事會將根據學生居住社區、家庭條件和就讀高中等指數計算評估,如果發現學生在學業上較少得到來自家庭
  • 美國人請客華人常挨餓被指菜式精簡-美國人 菜式 Costco 華人 世界...
    東方網7月2日消息:據美國《世界日報》報導,華人以地道中餐美食宴請美國人,部分傳統佳餚卻讓美國人望而卻步,一頓飯下來賓主未必能吃得盡興。輪到美國人做東時,不少華人也抱怨西餐「吃不飽」、「太精簡」,甚至有人一度「餓到胃疼」。也有華人漸得出經驗,如今每次赴美國人的宴請,「出門前先吃個半飽」。
  • 紐約華裔拾荒老人屢遭投訴 華社將推中文指南
    布魯克林一些拾荒華裔耆老擅自進入私人宅院翻找飲料瓶遭投訴。(美國《僑報》/崔國萁 攝)  中國僑網10月24日電 據美國《僑報》報導,紐約布魯傑林拾荒華裔耆老不斷遭人投訴,尤其是一些擅自進入私人宅院的耆老,為了拿到更多的廢飲料瓶而於深更半夜翻查民眾的垃圾桶,不小的動靜影響民眾睡覺不說,有的更將垃圾隨意丟棄在屋主門前,導致屋主吃罰單。
  • 百萬華裔迎鼠年 華人成加拿大最大少數族裔群體
    百萬華裔迎鼠年 華人成加拿大最大少數族裔群體 2008年02月03日 11:20 來源:中國新聞網   早在加拿大成立聯邦之前,便有華人陸續移民加拿大定居,目前,華人已經形成加拿大最大少數族裔群體。  歷史因素在華人移民加拿大中起了重要作用。第一批華人移民潮是在淘金熱年代,華人紛紛湧入卑詩省地區,然後是19世紀後期,中國勞工抵達西部加拿大,幫助建築加拿大太平洋鐵路。
  • 華人船王的「最好家教」,6個女兒4個哈佛,1個美國華裔女部長
    華人船王的「最好家教」,6個女兒4個哈佛,1個美國華裔女部長我們常說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對孩子的成長影響最大的是家庭教育。但是這樣蒼白的語言大家沒有多大的感受,也許看看下面這個「美國華人第一家庭」,或許你就有答案了。船王趙錫成美籍華裔,用二十年時間書寫了自己華人船王的人生傳奇。不過最令他驕傲的不是他自己的輝煌事跡,而是他的6個女兒。
  • 華裔男推走超市購物車遭阻攔 對警察豎中指
    ,遭警察阻攔後,當街對警叫罵,令周圍圍觀華人深感難堪。(記者楊青/攝影網易教育訊 據世界日報報導,聖蓋博市希爾頓廣場13日上午出現警民糾紛,一名華裔中年男子豎起中指,對數名警察罵街,旁人開始以為男子遭受天大委屈,但了解經過後,紛紛搖頭,深感華人臉面丟盡。
  • 美國黑人議員公開種族歧視!反對給華裔補貼稱:「他們不需要錢」
    美國「弗洛伊德」之死事件,已經過去了兩周有餘,而由此點燃的民眾怒火仍在熊熊燃燒,抗議活動依然遍布全美,憤怒的示威者甚至已經來到白宮門前。在抗議中,很多華裔商戶遭受了「無妄之災」,店鋪受到了損失,而一位黑人議員的言論更是激起了人們不滿。
  • 美華裔博士的農民夢:辦特色蔬菜農場服務華人社區
    美華裔博士的農民夢:辦特色蔬菜農場服務華人社區 熱衷務農的華裔博士趙福(美國僑報網援引《奧本平原民報》圖片)   中新網4月4日電 據美國僑報網編譯報導,在阿拉巴馬州奧佩萊卡市(Opelika, AL)東阿拉巴馬醫療中心(East Alabama Medical Center)背後的一片土地上,趙福(FuZhao,音譯)實現了自己的人生理想。
  • 扭轉種族歧視,美國華人捐物資給醫護協助抗疫
    在紐約及新澤西各地,美國華裔社群中有些人正聯合起來,對抗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大流行,即便他們面臨種族歧視言論,甚至有部分受到肢體攻擊。這些華人多半使用通訊軟體微信(WeChat),他們正創造廣泛的網路,利用他們在當地與中國的關係,採購物資供應有需要的醫護人員。
  • 出了3個華裔總統,此國70%居民是華人,是第二個以華人為主的國家
    何為華人?指的是中國人以及具有中華民族血統加入或者取得外國國籍的人。我國是一個有著上下五千年歷史的國家,在這五千年裡,有很多人移居國外,在別的國度生活,在別的地區生存。因此,從古至今,在海外生活的華人很多,他們將我們的文化、我們的民俗、我們的習慣帶到了別的國家,有的華人甚至改變了那個國度,成了一個傳奇。甚至,有的國家竟然以華人為主......新加坡就是除了中國之外,第二個以華人為主的國家。這些新加坡的華人,是明朝的後代,是廣東、福建、海南等省份的後代。
  • 美國「漢語熱」引發師資荒 非華裔漸成教學主力軍
    美國「漢語熱」引發師資荒 非華裔漸成教學主力軍   中新網5月5日電 據美國《世界日報》報導,紐約大學中文教師發展中心日前舉辦「第12屆紐約中文教學國際研討會」,上百位來自中美等國的專家和教師展開討論,分享教學心得。
  • 美國黑人歌手寫歌煽動搶劫華人,FBI都拿他沒辦法?
    美國有位非洲裔說唱歌手YG,經常用說唱的形式批評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唐納德·特普朗。不過,YG最近攤上大事了,他煽動搶劫華人,引起華人群體的強烈不滿。  兩年前,YG創作了一首名為《遇見劫匪(Meet the Flockers)》的說唱歌曲。
  • 美媒:紐約布魯克林華人排隊做核酸檢測 社區人士籲分散測試
    本文轉自【中國僑網】;據美國《僑報》報導,紐約布魯克林華人社區新冠感染率居高不下,當地時間5日,八大道街頭人潮洶湧,布魯克林華協會移動測試點前,華人排起了長隊做檢測。社區人士提醒民眾們可以選擇華裔社區周邊的其他檢測站點,避免過度擁擠和長時間等待。
  • 難以想像的悲傷,美國紐約近四成華人新冠患者死亡!
    通過他們的姓氏資料庫和語言信息,對紐約市最大的兩個亞裔族群—南亞裔和華裔進行分類研究。  數據顯示,雖然華裔檢測陽性率和住院率低於南亞裔, 但華裔新冠死亡率卻高達35.7%,接近四成,高於所有其他族裔,甚至可能是白人新冠死亡率的1.5倍。
  • 中時新聞稱華裔臺灣人為「臺裔」,分裂之心昭然若揭!
    2020年11月21日,中時新聞就美國CNN新聞報導華裔美國人楊安澤可能出任拜登組織的內閣的商務部長一職,在報導中中時新聞直接用「臺裔」 企業家楊安澤可能接掌美國商務部。中時新聞網以「臺裔」 稱呼臺灣的海外華人是非常不合理的,這種稱呼是對中國人的傷害,是對民族感情的傷害,是對祖先的藐視,簡直就是無稽之談。不管的臺灣人還是大陸人都是中國人,都是華夏兒女。孫中山先生創立的中華民國,那時我們是中國人,海外打工或者居住在海外的人叫華裔或華人。而如今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我們還是華夏兒女,還稱中國人。在海外的華夏兒女都自稱是華裔或者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