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蒼藤,見過嗎?清熱利溼,祛風活血。治水腫、半身不遂、風溼痛

2021-01-13 騰訊網

赤蒼藤

來源產地

為鐵青樹科植物赤蒼藤的全株。

春、夏季採收全株,除去雜質,洗淨,鮮用或曬乾。

生於海拔280-1500m的低山丘陵或山區溪邊、山谷、密林或疏林、林緣或灌叢中。

分布於華南及貴州、雲南、西藏等地。

別名螞蟥藤、十丈藤、龍鬚藤、土白芍、假黃藤、細綠萎藤、勾華、側莧

【原形態】

常綠藤本,長5-10m。具腋生卷鬚;枝纖細,綠色,有不明顯的條紋。單葉互生,紙質至厚紙質;葉柄長3-10cm;

葉片卵形、長卵形或三角狀卵形,長8-20cm,寬4-15cm,先端漸尖,鈍尖或突尖,基部變化大,微心形、圓形、截平或寬楔形,上面綠色,下麵粉綠色;基出脈3條,稀5條,側脈2-4對,在背面突起,網脈疏散。

花兩性,排成腋生的二歧聚傘花序,花序長6-18cm,分枝及花梗均纖細,花後漸增粗、增長,總花梗長4-9cm;花萼筒長0.5-0.8mm,具4-5裂片;

花冠白色。裂齒卵狀三角形,雄蕊5,與花冠裂片對生,花絲極短,花葯2室,縱裂;子房埋於花盤內,3心皮,1室;

花柱極短,圓錐形,頂端3淺裂。核果,熟時為增大成壺狀的花萼所包圍,果熟後包圍果實的萼筒與果實分離並裂開成不規則的3-5片外彎的裂瓣;果梗長1.5-3cm;種子1顆,藍紫色。

花期4-5月,果期5-7月。

赤蒼藤,見過嗎?清熱利溼,祛風活血。治水腫、半身不遂、風溼痛

性味功效

《全國中草藥彙編》

微苦,平。

清熱利尿。主治肝炎,腸炎,尿道炎,急性腎炎,小便不利。

《中華本草》

微苦;性平

清熱利溼;祛風活血。主水腫;小便不利;黃疸;半身不遂;風溼骨痛;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或浸酒。外用:適量,搗敷。

相關焦點

  • 蜈蚣蒿,見過嗎?祛風活血,止痛解毒。治風溼痺痛、跌打損傷、血瘀痛經
    蜈蚣蒿,見過嗎?祛風活血,止痛解毒。治風溼痺痛、跌打損傷、血瘀痛經 蜈蚣蒿(洋蓍Shī草) 治癰癤腫毒,跌打損傷,痔瘡出血,月經不調。 《中華本草》 味辛;微苦;性涼;有毒 祛風;活血;止痛;解毒。主風溼痺痛;跌打損傷;血瘀痛經;癰腫瘡毒;痔瘡出血
  • 大駁骨:活血止痛,化瘀接骨,祛風除溼,消腫解毒
    【功效與作用】活血止痛,化瘀接骨,祛風除溼,消腫解毒。屬活血化瘀藥下屬分類的活血療傷藥。【功效與作用】活血止痛,化瘀接骨,祛風除溼,消腫解毒。屬活血化瘀藥下屬分類的活血療傷藥。【臨床應用】內服:煎湯,9~15g;或泡酒。外用:適量,搗敷;或研末撒。主治跌打傷腫,骨折,勞傷腰痛,風溼痺痛,胃氣痛,無名腫毒,外傷紅腫。
  • 尋骨風,身邊的傷藥,治風溼痛、手腳麻,外用、泡酒、煎水都可以
    很多草藥其實我們生活中可能都見過,只是估計不太清楚而已,比如原先我從來不知道蒼耳子這個中藥在我身邊就非常多,小時候經常摘蒼耳子來粘在別的小朋友衣服上,頭髮上等。學中藥後,看到蒼耳子的圖譜才知道。傷藥是我們平時運用比較廣的,農村的受傷了,都會自己煎一點當地的傷藥來吃、或者外敷。
  • 【今日講解】祛風溼藥:防己
    為行散清利之品,均能祛風溼、止痺痛,治風溼痺痛。防己性寒,清熱力強,尤宜熱痺。防己又善清利下焦溼熱而利水消腫,治水腫、小便不利、痰飲及腳氣浮腫。 防己
  • 這種植物被稱為「七姐果」,似五角星裡長滿黑豆,入藥可活血止痛
    假蘋婆的根可以舒筋通絡,祛風活血。用於風溼痛,產後風癱,跌打損傷,腰腿痛,黃疸,外傷出血。假蘋婆的葉片性味辛、溫、肝經,能散瘀止痛,可治瘀血疼痛、跌打損傷、腫脹及青紫等。其實假蘋婆的種子也可以吃,他的莖皮纖維可作麻袋的原料,也可造紙。其實真假蘋婆也十分好區分,蘋婆花則是奶黃色,形態有點像細小燈籠;而假蘋婆花為淡紅或淡粉紅色,形態為星型。
  • 比目魚具有祛風溼、活血通絡等功效,而且味道極好~
    小編今天又給你們推薦的是魚哦,你們喜歡吃嗎?我要說的是比目魚,不管吃過的朋友還是沒吃過的朋友我們先來了解一下比目魚吧~比目魚:比目魚又叫鰈魚,硬骨魚綱鰈形目魚類的統稱,比目魚是名貴的海產,生產於沿海各地溫帶水域,以秦皇島和北戴河所產為好。
  • 牙疳藥,見過嗎?能治牙齦潰瘍出血
    牙疳藥,見過嗎?能治牙齦潰瘍出血 祛風利溼,健脾消積,清熱解毒。用於風溼關節痛,小兒疳積,久瀉,痢疾,牙疳;外用治皮膚瘙癢,結膜炎。 《中藥大辭典》 微苦澀,平。" 清熱涼血,健脾除溼。
  • 常用中藥材_祛風溼散寒的中藥材_自渡子
    《祛風溼散寒類中藥材》(11味——獨活、威靈仙、川烏、草烏,透骨香、丁公藤、豆豉姜、大風艾、半楓荷、六稜菊、四塊瓦)《獨活》——藥類(祛風溼散寒),藥性(微溫),藥味(苦、辛),入經(腎、膀胱),功效(祛風、除溼、通痺、止痛)。
  • 活血化瘀中藥可治心臟病
    各個活血化瘀藥,擴血管作用的主要部位不同,如22種活血化瘀藥對股動脈的擴張作用。活血化瘀中藥是指能疏通血脈,祛除血瘀的藥物,臨床用於治療血瘀證。按中藥作用特點不同,可將中藥分為養血活血藥,如丹參、當歸、赤芍等;活血祛瘀藥,如川芎、紅花、蒲黃等;祛瘀止痛藥,如乳香、沒藥、延胡索等;破血散結藥,如三稜、莪朮、桃仁等。
  • 紫麻,見過嗎?行氣,活血。治跌打損傷、牙痛
    行氣,活血。 跌打損傷:根泡酒或配方。 牙痛:熬水噙。 小兒麻疹發熱:外用。 《中華本草》 甘;性涼 清熱解毒;行氣活血;透疹。主感冒發熱;跌打損傷;牙痛;麻疹不透;腫瘍
  • 金毛狗蕨,一種可以祛風除溼、健腰腳、利關節、活血止痛的植物
    其味甘性溫無毒,具有滋補肝腎、祛風除溼、健腰腳、利關節、活血止痛的功效,可用於腰痛、風溼、尿頻、遺精、白帶過多、出血等多種疾病。過去,許多老農民和老朋友會去山上挖一些金毛狗蕨浸泡在酒裡。可以說,用它的根泡酒是一絕的,具有滋補肝腎、祛風除溼的功效。然而,由於過去肆意採摘金毛狗蕨,這種野生植物也變成了瀕危植物,現在是一種可遇而不可求的野生植物。
  • 常用中藥材_祛風溼強筋骨的中藥材_自渡子
    ,入經(肝、心),功效(祛風除溼、通絡活血、消腫解毒、消炎止痛、殺蟲)。,入經(肝、腎),功效(祛風、除溼、強筋、壯骨、活血、解毒)。>,入經(肝、脾),功效(祛風溼、壯筋骨、活血、祛瘀)。入經(肝、肺、腎),功效(祛風、舒筋、活血、止痛、止咳、平喘、祛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