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帶國家的中午,不躲避太陽會被曬成話梅。在酒店吹著空調睡了一大覺,出來壓馬路。
如果擱在中國,琅勃拉邦頂多算是一個鎮,寮國的第二大城市也太秀氣了。
不過這裡的寺廟聞名世界,好像每一個街區裡都藏著一幅畫。
吃飽喝足才剛找到夜市
哭得像個三百斤的胖子
琅勃拉邦
背對湄公河走十分鐘,便是在東南亞極其出名的維蘇那拉特寺。
維蘇那拉特寺
又叫維崇寺,是琅勃拉邦最古老、香火最旺盛的寺廟,由國王Visounnarath始建於1513年,1887年寺廟被黑旗入侵者燒毀,又於1898年重建。著名的勃拉邦佛像曾經兩度存放在這座古寺中。
寺內有東南亞聞名的蓮花大塔(由於外型似西瓜,又稱西瓜塔),於1903年由當 時的王后興建,傳說與萬象的塔鑾相對應,塔鑾象徵男性,蓮花大塔象徵女性。佛塔內原來藏有的水晶佛像和金佛像現已轉存於王宮博物館。
有著高大天花板的主殿裡擺放了很多木製祈雨佛像,和15到16世紀琅勃拉邦的戒壇。由於在重建過程中融入了不少印度和高棉元素,這使得其戒壇看上去有別於傳統的寮國風格。
寺的規模比香通寺還大,分主殿和佛塔兩部分。
主殿內簡直可以用金碧輝煌來形容。信徒虔誠跪拜,金燦燦的佛像給人們帶來力量。
大佛周圍擺滿木雕佛像,姿態各異,表情豐富。
這牆上貼個蜈蚣是什麼意思?對我這種昆蟲恐懼症患者來說太不友好了......
主殿對面便是造型質樸的佛塔。原來比較殘破,如今對外表進行了修復,感覺還不如不修......
繞塔祈福,精美的佛像在樹下靜靜地望著我。
維蘇那拉特寺旁邊的阿汗寺規模不大,但建築很漂亮。
臨近節日,各大寺廟 的僧侶都忙著「做手工」。
爸媽在修繕房頂,孩子們便在草坪上盡情追跑打逗,好想加入他們。
逛完寺廟,徹底到了閒逛這一環節。街道上有的角落很破,和寺內像是兩個世界。
琅勃拉邦除了寺廟,最著名的當屬夜市,琳琅滿目,花樣繁多。上午走過的馬路一到晚上便會變身成夜市,很帶勁。
翻來覆去找不到小吃街,後來發現其實我早找到了,還拍了照,竟然沒看出來。
天還沒黑透,夜市上的攤兒也沒擺全,不過白天沒去成的邁佛寺竟然還可以自由出入。
邁佛寺
邁佛寺是琅勃拉邦最著名的寺廟之一,也是這裡最大,裝飾最華麗的寺廟。寺廟建於18世紀,座落於王宮博物館附近。寺內供奉著一座綠寶石鑄成的佛像。
邁佛寺的建築風格比較特別,其五層簷的佛殿遵循了典型的琅勃拉邦風格,但通常建在旁邊的迴廊卻建在了山牆的位置,很不尋常。
邁佛寺曾經毀於入侵者手中,除了主殿外其他建築大部分是重修的。寺廟的前廊有裝飾華麗的柱子和奢侈的純金浮雕。浮雕敘述了佛祖生平和寮國雨神的故事,也有來自羅摩衍那和鄉村生活的場景。在重要的節日裡,勃拉邦佛將從皇宮博物館裡請出放在這裡供信徒們參拜。
一個遊客也沒有,好好地逛了遍寺廟。
坐在寺廟的長椅上,眼前是稚氣未脫的小和尚,他們還不知道這個世界上的種種煩惱。但願一輩子不知道吧。
一對姐弟也玩得特別嗨,看我拍照大方地笑起來。
在寺裡的20分鐘,大概是全年最溫暖的時刻。
餓了,買了份很火的椰子糕—外面脆香,內部甜嫩,這是我在寮國吃過的最好吃的東西,沒有之一。
饞蟲勾了起來,繼續上河邊覓食。
找了個視野非常好的餐廳,看著寬闊的湄公河,吃著量小又無趣的飯菜。
寮國啤酒是真的好喝,搭配lá嗓子的寮國煙,就著河面上粉紅色的晚霞,有一種脫離塵世的快樂。
當地人坐著簡陋的擺渡船來來往往,每個人都在生計奔波。
遠處有歐美遊客包了船開著party,音樂聲響徹河面。
人和人之間的差距實在太大了。
微醺,往夜市走。攤位繁多,但整條夜市都十分安靜。
莫名其妙就發現了美食街的入口。進去逛了一圈,(不考慮衛生狀況的話)簡直是大排檔愛好者的天堂。
很想嘗試一下,奈何早已經酒足飯飽,現在嘛都吃不下。
還是得花錢!以極便宜的價格買了一大盒水果拼盤,回到酒店看著獵奇電影吃。
感受一下這舞美和道具,大概是神奇的泰國電影:
和我一起,看看世界其他角落的人在過著什麼樣的生活。
濱海潮編輯 阿史
@原創不易,歡迎分享
@公眾號如需轉載「濱海潮」原創內容,請後臺聯繫授權;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