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提到凡爾賽宮,我們潛意識裡忽略的是壯麗的景色。在不同國家拍攝的紀錄片中,這座奢華的宮殿總是光彩照人,就像它的建造者太陽王路易十四一樣。
然而,如果我現在告訴你,歷史上真正的凡爾賽宮實際上是骯髒和臭烘烘的同義詞路上流淌的泥土、發臭的廁所、從牆上滲出的髒水和骯髒的池塘你會相信嗎?
美國歷史學家、凡爾賽宮歷史專家威廉裡切牛頓在他的作品《大門背後:18世紀凡爾賽宮廷生活與權力舞臺》中去掉了光滑的過濾器,向我們展示了宮殿的真實面貌,展示了它所經歷的皇家生活的真相。其中包括宮殿裡令人震驚的衛生條件。在他生動的描繪中,顛覆了我們傳統認知的凡爾賽宮逐漸清晰起來。
所以,讓我們跟隨威廉裡奇牛頓的研究,回到18世紀左右的法國凡爾賽去了解它最令人驚訝的一面。
洗澡沒用|為男人和女人建浴室?
法國香水聞名世界,歷史悠久。一個乾淨漂亮的女孩出門前會在脖子上和耳朵後面抹上一兩滴,就像在蛋糕上塗上糖衣,增添更多魅力。然而,當香水首次在法國發明時,它的用途與今天大不相同它被用來掩蓋不洗澡的法國人難以忍受的體臭。
法國巴黎香水博物館
為什麼法國人不喜歡洗澡?這源於當時社會對它的不同理解。人們認為洗澡不僅對人體沒有意義,而且對健康有害。因為熱水會固定皮膚上充滿雜質的空氣,還會損害人體的正常功能,所以公共浴室是傳播病毒的絕佳場所。所以大約在17世紀,只有那些需要緊急醫療的人才會洗澡。換句話說,除非人的生命受到威脅,否則當時的法國人非常排斥洗澡。
受古裝劇的影響,你可能會猜測,數百年前,只有衣衫不整的窮人不會像這樣洗澡,而富人想燒香,每天洗澡三次才停下來,對嗎?然而,在當時的法國,上流社會帶頭不洗澡。即使是一本在17世紀上層階級中流行的手冊,也只是鬥膽小心翼翼地建議貴族們為了外表,每天都要洗手洗臉,到了這樣的程度。
假山宮也是如此。高尚的人必須依靠濃烈的香水和粉末來掩蓋他們從幾米外就能聞到的臭味。雖然,香味和氣味結合產生的奇怪氣味更容易讓人暈倒。
當你讀到這裡,你會好奇,至高無上的國王不洗澡嗎?網上傳言路易十四「一生只洗過七次澡」,這似乎也給了這個問題一個肯定的答案。事實上,真正的路易十四並沒有那麼誇張。然而,對於後來的凡爾賽國王來說,他們確實更重視沐浴除了清潔之外的其他意義,也就是男女之間愛情的維繫。
路易十四的故事是最好的證明。為了清潔身體而洗澡對太陽王來說簡直是無稽之談,因為他非常年輕,有一張美麗的臉。凡爾賽曆書《法國年度預算清單》詳細記載了他每天早上採取的儀式步驟,在沐浴過程中沒有一個字。路易十四甚至花了很長時間才逐漸養成起床後洗手洗臉的習慣。
然而,如果路易十四寵愛一個情人,他會立即為她建造一個豪華的浴室,專門為兩個人在鴛鴦中洗澡而設計。那裡的浴缸太大了,以至於國王每次使用時都要用水庫裡的水。
公共廁所在頂層|汙物甚至流入了女王的廚房?
參觀完凡爾賽宮後,許多遊客會驚訝地發現這座巨大的宮殿裡沒有廁所!這當然不是因為皇室成員不需要上廁所,而是因為數百年前,他們當中流行的廁所設施實際上是「廁所」。
準確地說,這種「馬桶」應該從法語字面上稱為「嵌入式椅子」,即「中間有洞的椅子」。基於不同使用者的審美品味,這些鑲嵌椅子覆蓋著精緻的摩洛哥皮革,或者是用彩釉陶器製成,或者是用藍色和紅色的錦緞裝飾。冷冷地看,它們和家用椅子沒什麼不同。
然而,不管這種嵌入式椅子有多漂亮,它仍然不能用作廁所。皇宮裡的「自然法則下的汙穢」應該每天排放到哪裡?答案是凡爾賽宮頂層為服務員和其他人準備的公共廁所。不難想像,土地已經被多年的傾倒破壞了,那些本應該用來衝洗雨水的管道也被垃圾堵塞了。結果,汙水沿著地板和牆壁之間的縫隙逐漸滲入宮殿越來越多的角落,甚至女王的廚房。
憤怒的女王最終關閉了公共廁所,但這導致了兩個更嚴重的問題:當人們發現法庭上不再有統一的地方使用廁所時,他們的對策是到處使用廁所;當負責處理嵌入式椅子的僕人發現他們的工作無法再在上層完成時,他們開發了一種更輕鬆、更省力的方法直接將灰塵倒在窗外。
池塘發臭|皇家飲用水清潔擔憂
就像一些古代中國皇帝每年為了避暑或放鬆而去外國宮殿住幾個月一樣,法國國王也分別在夏季和秋季去貢貝和楓丹白露住一段時間。然而,讓他們離開的不是溫度或風景,而是凡爾賽糟糕的空氣和水質。
除了宮殿的「廁所」氣味之外,宮殿建築外的花園也好不到哪裡去這一次,正是因為水才應該起到清潔的作用。至於原因,也要從路易十四開始。
凡爾賽宮花園的遊泳池
路易十四對水錶現出極大的興趣,他在花園中應用了幾乎所有形式的水利裝飾:噴泉、池塘、人工湖甚至運河。然而,他花在流水上的錢卻換來了劣質的建築,使得這些設施成為整個宮殿的噩夢,而這些設施本應意味著美麗。池塘乾涸了,管道堵塞了,噴泉失靈了,水木也沒有暢通……所有這些使得凡爾賽宮院子裡的臭水把下水道裡溢出的垃圾帶到了各處。到了18世紀,花園在夏天變成了令人陶醉的「汙水處理廠」。冬天,它變成了一個地面上有打滑點的「溜冰場」。
然而,更嚴重的是凡爾賽宮的飲用水逐漸短缺。到18世紀下半葉,建築工人已經在汙水處理的第一線日夜奮戰多年,卻沒有得到任何工資,清除淤泥和臭氣,但能滿足飲用標準的水量仍然少得可憐。你知道,在凡爾賽,有「飲水罐」的標誌,人們只能找到充滿泥漿的「飲水」。不要說喝酒,就連皇宮裡的洗衣工人也感嘆用這種水洗衣服的荒謬。
凡爾賽宮的輝煌和奢華背後隱藏著許多被歷史塵埃掩埋的黑暗角落。《大門背後:18世紀凡爾賽宮廷生活與權力舞臺》通過相對「私人」的衛生入口打開凡爾賽宮的金色面紗,引導我們在三維空間中探索18世紀法國皇室生活鮮為人知的方面,並解讀在最高皇權下的社會和文化變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