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晶片白皮書發布,華為創始人東奔西跑,存儲晶片首當其衝

2020-12-05 騰訊網

原創文章,請多關照!

國產晶片白皮書正式發布

國產晶片,一個沉重的話題,若非華為公司,國產晶片一詞恐怕不會如此深入人心。華為旗下子公司海思半導體能夠憑藉麒麟晶片,佔據半導體行業的一席之地,是值得敬佩的!晶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國內去年進口總額近3040億美元,遠超「工業血液」的石油!

華為事件敲醒了警鐘,出於對晶片的重視,同時也為了一勞永逸,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聯合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安博教育集團等編寫了國產晶片白皮書。由白皮書可知,國內的晶片人才太少了,即使再過兩年,缺口還是將近25萬!

關鍵還是教育,要培養更多的晶片人才才能從根本上解決晶片難題,晶片行業雖然屬於製造業,跟富士康等製造業是有本質上的區別,前者屬於技術密集型,後者屬於勞動密集型!現在的「大風口」是勞動密集型向技術密集型轉變!

不過好消息是,根據國產晶片白皮書的建議,國內已經將集成電路專業獨立出來,使之成為一級學科,這表示晶片將會獲得更多的教育資源,估計大學集成電路專業會成為大熱門,畢竟人才晶片高達25萬,平均薪酬年增長保持在4.75%左右!

華為創始人東奔西跑為哪般?

現在終於明白了華為創始人任正非東奔西跑的目的,要知道任正非已經75歲的高齡了,還造訪東南大學、南京大學等國內一流高校,原來是不拘一格降人才。華為需要晶片人才,可是人才缺口太多,只好創始人任正非親自出馬!

任正非這種「挖人」的招數是正確的,當初參與國產晶片白皮書編寫工作的安博教育研究院院長黃鋼就表示,只有「產教結合、協同育人」才是行之有效的方法,才能突破人才培養的瓶頸!就像任正非說的那樣:「點燃未來燈塔的責任落在高校身上!」

華為創始人任正非75歲高齡東奔西跑就是為了「產教結合、協同育人」,為中國晶片這一「燈塔」出一份力,助燃我國晶片人才的「燈芯」。有了華為的幫助,情況大為不同,國內企業能夠在晶片領域發光發熱的不多,只有中興、華為,研發基礎薄弱,只有華為有「一戰之力」!

華為公司開啟5G時代,又有麒麟等晶片各顯神通,但問題是,5G時代的基石並非是麒麟等手機SOC晶片,而是存儲晶片!任正非之所以急著到處訪問,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為存儲晶片!

存儲晶片是5G時代的基石

晶片主要有3種,分別是存儲晶片、計算晶片、模擬晶片,華為擅長計算晶片,麒麟和鯤鵬等都是屬於計算晶片,可以理解為CPU;模擬晶片就是一種轉換器,可以在通訊信號和數位訊號之間進行轉換,WiFi等就是通訊信號,二進位「0/1」就是數位訊號!

華為的存儲晶片是很薄弱的,計算晶片有麒麟,巴龍基帶晶片可以算作模擬晶片的一種,而存儲晶片靠進口,主要的供應商有三星、海力士、東芝、鎧俠等,這些供應商跟華為的合作已經「告吹」!

華為公司要進入晶片行業,存儲晶片是首選。華為的5G需要存儲晶片,5G時代是真正的大數據時代,數據的流動極大,程序的存取、中轉都需要存儲晶片;存儲晶片難度低,可是進口多,華為可以將其作為新手入門任務!

感謝閱讀

總之,5G時代的超大規模數據、存儲晶片的斷供、存儲晶片的低要求,要求擅長5G技術的華為嘗試進入晶片行業;又因為國產晶片白皮書的發布,響應「產教結合、協同育人」的任正非東奔西跑,到處張羅人才,75歲的他當真不容易啊!

對此,你有什麼看法?歡迎下方留言!我是仙童,下期再會!

可以的話,感謝您的點讚、分享、關注!

相關焦點

  • 國產存儲晶片取得新突破,官方聲明暗藏玄機
    好在經過近10年的努力,中國的晶片企業在個別領域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比如華為海思設計的麒麟手機晶片,性能和工藝都不弱於美國晶片巨頭高通和蘋果,中芯國際也實現了7納米晶片工藝的投產。最近在存儲晶片領域也傳來好消息,有望打破美日韓三國晶片巨頭的壟斷。
  • 國產晶片「黑馬」崛起,與華為完美互補,比爾蓋茨的話應驗了?
    只不過我國企業在CPU處理器晶片上有較強的設計能力,華為海思已經能設計出5nm晶片,紫光集團也能設計出6nm的CPU處理器。而快閃記憶體晶片一直被韓國三星、SK海力士、和美國美光科技公司壟斷市場。
  • 2020年存儲行業十大事件:全球格局生變、價格跌宕起伏、國產晶片...
    不過據6月份報導,存儲晶片總體的平均銷售價格,在二季度已出現了下滑的趨勢,現貨市場的價格也有下滑,今年10月份,DRAM 和 NAND 價格繼續遭遇集體暴跌,分析師認為,這是由於美國對華為的制裁所致,加劇了存儲晶片市場價格的下跌。
  • 高通正式發布5nm晶片,性能趕超華為麒麟9000?最強安卓晶片易主
    本文原創,請勿抄襲和搬運,違者必究 高通5nm發布 截至目前,蘋果、華為、三星都已經發布了各自的5nm晶片,蘋果帶來的是A14,華為的是麒麟9000,而三星則帶來了自主生產的Exynos 1080。
  • 圍獵下的生機:華為自建晶片生產線才是我國晶片行業唯一的希望!
    關注「黑洞科技觀察」傳遞科技背後的思考我國在高端晶片領域面臨的困境,牽動著無數讀者的心。首當其衝的就是華為,尤其是關於華為晶片的各種信息,充斥著讀者們的手機。這可能是唯一對華為有用的消息,我們接下來就說說華為自建晶片生產線的重要性,而自建生產線的基礎就是光刻機。華為自建晶片生產線是中國晶片的唯一希望關於華為會不會自建晶片生產線,也是眾說紛紜。建有建的道理,不建有不建的道理。從不同的角度看問題,會得出不同的答案。
  • 趕在麒麟990發布前 談華為功臣麒麟晶片發展史
    也是從麒麟920開始,麒麟晶片受到如此多的肯定,而當年搭載該晶片的榮耀6可謂是大火,其銷量已經證明。同年,海思還帶來了小幅度升級的麒麟925與麒麟928,主要在於主頻的提升,開始集成協處理器。925這款晶片用在華為Mate 7上,創造了華為Mate 7在國產3000價位上高端旗艦的歷史,全球銷量超750萬,此時此刻,麒麟晶片終於趕上了華為手機的發展步伐!
  • 中國晶片沉浮二十年:從一無所有起步到如今華為等均發布自研晶片
    把脈晶片行業自身發展規律和經營特點,是晶片產業從新出發的起點。中國芯也此開啟了崛起之路的新篇章。2019年9月,中國的AI晶片行業熱鬧非凡,華為與阿里分別發布了號稱「全球算力最強」的AI晶片——華為昇騰910和阿里的含光800。兩者的相同之處是都在雲端部署,兩者的區別在於,昇騰910側重訓練晶片,含光800側重推理晶片,分屬深度學習的兩個階段。
  • 國產手機最後尊嚴成絕唱!華為面臨5G新危機:高通晶片霸主穩了
    【1月11日訊】相信大家都知道,在前一段時間,高通正式對外發布了驍龍480 5G晶片,作為一款入門級別晶片產品,作為一款入門級別手機晶片產品,也意味著我們的5G手機有望進入到百元機時代,這無論是對於國產手機廠商,還是個人消費者而言,都是一個好消息,因為國產手機廠商可以藉機推出更加實惠的5G手機
  • 數月不到,華為在製造晶片的這一領域徹底打破壟斷
    聯合其他國家抵制華為;鼓吹華為不安全;非法拘禁創始人任正非的女兒孟晚舟;斷供晶片等手段。 對於華為這樣的一個民營企業來說,能夠讓美國不惜以一國之力來打壓,這樣的企業在全球範圍內可以說是屈指可數;能在美國如此高強度地打壓之下,在夾縫中閃轉騰挪生存至今,這樣的企業在全球範圍內也就只有華為。
  • 華為首款手機晶片叫K3,龍芯首款晶片叫「狗剩」,有什麼含義?
    如今說起華為麒麟晶片,已經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了。而華為手機這麼賣得好,麒麟晶片功不可沒,因為麒麟晶片,華為手機有了不一樣的特色,能夠和蘋果、三星媲美。很多人說要是華為和小米一樣全部使用高通的晶片,估計華為手機一樣只能走性價比路線了。
  • 華為麒麟晶片的發展史,來看看麒麟芯的歷程
    ,一個手機廠家想要真正強大便要擁有自己獨立的系統和晶片,否則即便你的銷量再高,永遠都要受制於人,命門被別人牢牢握在手中,國產巨頭華為正是深知這一點想要擺脫它人束縛才會自主研發的道路,只因其在這方面嶄露頭角便被圍追堵截。
  • 若華為晶片問題不能解決,明年或將退出手機市場?
    本文原創,請勿抄襲和搬運,違者必究晶片問題華為晶片面臨的處境很多人都有了解,沒有經歷過的人或許不知道華為面臨怎樣的問題。在近期餘承東說到,搭載麒麟晶片的Mate40可能會成為絕版,9月15日後就沒辦法生產了。眼看還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華為晶片被斷供,除了靠晶片庫存,似乎沒有更好的辦法了。
  • 國產晶片寒武紀失去大客戶華為後未找到商業應用,創始人仍畫大餅
    中科院出身,2016年成立的寒武紀,是一家人工智慧晶片公司,因為向華為旗艦手機晶片麒麟 970 、980提供人工智慧IP技術而名聲大噪,但在2018年,華為宣布將使用自研的人工智慧技術。失去了這張短期飯票後,寒武紀一直在尋找AI晶片的新出路。但到目前為止,商業化之路還沒有走通,這與其高估值和獨角獸光環形成反差。
  • 推動ARM伺服器晶片替代X86,華為、飛騰扛起國產化大旗
    總體來說,目前基於X86架構的國產CPU遇到了一些挫折。相比之下基於ARM架構的國產CPU發展也不是一帆風順,伺服器晶片領域 ARM 替換 X86 困難重重。剩下的國產ARM伺服器晶片公司也就飛騰和華為了,而目前華為也已被列入了「實體清單」,不過在此之前其已經獲得了ARMv8指令集架構永久性授權。ARM 架構在伺服器領域存在的不足(替代難點):1、軟體方面:雖然 Linux 系統支持 ARM,但在生態環境上,尤其是各種應用程式層面, 和 X86 架構相比差距巨大。
  • 晶片揭秘 | 看本土存儲新星華存 如何深耕存儲領域
    原標題:晶片揭秘 | 看本土存儲新星華存,如何深耕存儲領域   無論是消費者的娛樂需求還是企業對數據價值的挖掘,都需要藉助存儲晶片完成傳輸、存儲,隨著人們對數據處理及存儲速度要求越來越高
  • 華為斷供,「卡脖子」或許是中國晶片產業涅槃的開端
    面對困局,遭到「斷供」後的華為將何去何從?美國制裁華為嚴重破壞全球晶片產業鏈2019年5月16日,美國商務部以國家安全為由,將華為及其70家附屬公司列入管制「實體名單」,禁止美國企業向華為出售相關技術和產品。2020年5月15日,美國商務部發布公告,嚴格限制華為使用美國技術和軟體在美國境外設計和製造半導體。
  • 晶片三巨頭已確認,供貨時間已經進入倒計時,受傷害的又何止華為
    另外三星也是華為最大的存儲晶片供應商,不能持續供貨的話,將失去華為這一客戶。在全球晶片行業中,華為扮演著重要角色,晶片設計的環節,供應鏈的渠道,還有銷售的全球市場,都可以給市場上的所有參與者提供利益。可是規則已經很明確了,華為只能著手準備將來的事情。華為的準備主要分為兩大方面,第一大方面是供應鏈的問題。
  • 登頂全球前十的國產晶片公司
    對此,我們對這些機構所發布的有關國產晶片企業的相關排名情況進行了轉述,僅供大家參考。 華為海思:2020Q1躋身全球第十大半導體廠商 今年5月6日,調研機構IC Insights發布了其2020年第一季度全球十大半導體(IC和OSD,OSD是光電器件、傳感器和分立器件的縮寫)銷售排名,華為海思創造歷史,一季度的銷售額同比大幅上漲,首次衝入半導體領域前十名。
  • 華為並非孤軍奮戰,中國晶片巨頭增資28億,解決晶片生產全流程
    文/JING 審核/子揚 校正/知秋本文首發於百家號,禁止抄襲轉載最近兩年,中興、華為先後因為晶片短板,遭到美國制裁。兩家廠商雖然都具備世界一流的晶片設計能力,但生產卻要依靠臺積電等代工工廠的幫助。如果沒有代工廠伸出援手,華為、中興處理器不過是張圖紙而已,這也讓國人再次認識到擁有晶片加工、生產等技術的重要性。
  • 國內巨頭已官宣,華為晶片迎來希望,ASML擔心的事出現了
    國內的28nm光刻機經過了多次曝光工藝下,表明了能夠生產製造7nm晶片製程。如今國產的28nm光刻機即將上線了,這對於國內半導體企業來說,迎來了一個新的局面。  這臺28nm光刻機還沒有正式上市,據悉訂單量卻已經不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