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飛不起來的童年》,被禁錮的童年,帶給我們什麼樣的感觸?

2020-12-03 胡哥談電影

回想起自己的童年,班級裡是不是都有那麼一個調皮搗蛋的男生,有安靜學習的學霸,而這樣的場景被寫進電影《飛不起來的童年》,電影是一部冷門佳作,在講訴男孩女孩故事的同時,也給人們帶來了一些啟示。

名為Chala的男孩在學校非常調皮,成績也非常不好,因而被要求送去類似勞改所的地方,而他的家庭卻也是不幸福的,母親患上毒癮無法支持他的學業,他必須儘自己的能力來維持生計和照顧家庭。而女孩Yeni也是因為出身原因不得在原先校讀書,她和她的父親一直在逃避警察的抓捕。兩個孩子的老師用盡了全身力氣來幫助他們,但是不管怎麼樣社會還是無法容忍兩人,男孩依舊被要求送去別的地方,女孩依舊在躲避警察,老師的力量太微不足道了。孩子們都面對著艱難的生活,迷茫的未來,即將逝去的教育,而他們的去向權完全取決於別人。

雖然故事很悲慘,男孩和女孩的命運似乎再也改變不了了。但是電影並沒有把這種悲完全表達出來,而是稍微有些保留,用了很多溫暖的力量來帶給觀眾安慰。比如老師對他們的愛和關心,朋友對男孩的友誼和那一份快樂,男孩的母親也時常溫柔地看著她的兒子,這一幕幕中和了生活的苦澀,至少帶來了些許安慰。電影帶來的不僅僅是關於教育和社會的思考,同時也帶給觀眾展示了那些困難的生活,和生活中那一絲絲溫暖的情感。即使這麼艱難的生活,依舊有陽光照亮著。小編認為,這樣的手法使得電影感情不這麼單調,並且顯得豐富起來了。

教育一直一來都是人類在探索文明提升自我的重要手段,但是在關於如何教育,如何參與孩子們的教育問題上一直得不到良好的解決。影片給了我們啟發,教育孩子,保護孩子的教育權,讓孩子得到安全的教育環境,需要的不僅僅是孩子的主動性,而更加重要的是社會的責任,教師和家庭的幫助。四者缺一不可,影片中的男孩缺少了家庭的支持和幫助,也面臨著社會對他的拋棄,即使他有著一個多麼善良負責的老師,終究也無濟於事,無法改變他當時的命運。所以,教育之根本在於大家的支持。

男孩調皮搗蛋成績不好,很多人卻不知道他見義勇為是多麼勇敢和仗義,他對待有著毒癮的母親不拋棄是多麼孝順,對於支撐家庭生活多麼負責,對幫助他的老師多麼感激。一個人的好壞不能僅僅通過他的一個方面來判斷,男孩雖然是問題少年,但是經過正確的引導,必然可以成為優秀的未來棟梁。

我認為,在面對這樣的學生時,應該給予更多的關愛,教育就不該放棄這樣的學生,得不到關愛的男孩必然會將對世界充滿惡意,就如同電影所說的那樣,如果想要一個少年犯,就像對待少年犯那樣對待他。Chala和Yeni似乎就像那張開雙臂的鳥,想要展翅高飛,卻被禁錮得無法飛起來。

看完電影我若有所思,一部好的電影在帶來良好的視覺體驗的過程中也能帶給觀眾對於社會的深刻思考。要想社會進步人類文明進步,就要做好教育的工作。一個國家的法律和教育的完善,才能保證孩子們的教育安全。希望更多的孩子擁有愛和支持,不被社會所禁錮,努力展翅高飛,翱翔於那廣闊的天空之中。

相關焦點

  • 真正的冷門高分《飛不起來的童年》借教育問題內涵古巴社會問題
    古巴導演埃內斯託·達拉納斯執導、米利爾·賽加斯主演的電影《飛不起來的童年》,講述了一個古巴的問題少年查拉和他負責任的老師卡米拉之間的感人故事,這部電影從校園延伸到社會,講述一個孩子的成長故事,收穫了極大好評,榮獲了2014年紐約哈瓦那第15屆電影節最佳影片獎。
  • 電影《童年往事》有感:不只是導演侯孝賢的童年往事
    又如鄰家的大哥,他在給你講述自己的童年,把你從現在的生活中拉入那個年代,在你為童年往事哭泣的時候,買上一根老冰棍,會哄你進入失去已久的夢鄉,這就是看侯孝賢電影帶來的感觸。記得小時候,對於臺灣的了解還只是停留在小學的課本上,美麗的日月潭,背誦了一遍又一遍,會讓你遐想美麗的臺灣,那是一個遙望而不可及的地方。
  • 《貓和老鼠》的導演去世,那個帶給我們童年快樂的美國老人,走了
    童年早已越過越遠,在那個沒有網絡的時代,童年記憶中最不能缺席的,就是曾經帶給我們無限快樂與期待的動畫片。除了國產的葫蘆娃、孫悟空及三個和尚之外,讓人最感親切的,當要數《貓和老鼠》了。《貓和老鼠》是美國米高梅電影公司出品的動畫片,它以鬧劇為特色,描繪了一對水火不容的冤家:湯姆和傑瑞貓鼠之間的戰爭,片中的湯姆經常使用狡詐的詭計來對付傑瑞,而傑瑞則時常利用湯姆詭計中的漏洞逃脫他的迫害並給予報復。
  • 為何一個飛帽殺感動了我們童年,八神太一22歲了
    這個問題不禁勾起了我童年的記憶,對於90後的孩子,童年的確是在各種各樣有趣的動畫片中滋養長大的,我們的童年似乎永遠有看不完的動畫片,追不完的連續劇,和寫不完的作業。當2001年有一部作品隨著那首光叔的butter fly的片頭曲映入中國上億孩子眼帘時,那一刻我們都希望自己成為被選召的孩子。
  • 迷失自我,不知道想要的究竟是什麼?是時候梳理你的童年故事了
    還記得你童年時最喜歡的玩具嗎?還記得童年時你有什麼理想麼?還記得你童年時想成為什麼樣的人嗎?在日復一日的生活裡,在漫長的時間之涯,我們站在生活的這端,回望那久遠的小小的影子,卻是越去越遠,模糊了曾經掛在嘴上信誓旦旦的童言童語。
  • 飛不起來的童年這部教育電影讓家長更懂得孩子的想法!
    電影拍的真好,一切都是苦難,卻還要生活下去。不幸的國家都是一樣的,每部古巴電影都透露著絕望的世界。也是能在電影裡面說,再長也沒執政黨的執政時間長。看海報我還以為影片會是小孩與鴿子的雙主角,結果鴿子君全程醬油,還不如打架的那兩條狗戲份多。。。
  • 淺析《伊萬的童年》:被戰爭無情吞噬的美好童年
    導語:淺析《伊萬的童年》:被戰爭無情吞噬的美好童年《伊萬的童年》問世後,得到了「我們銀幕上尚未有過的某種非凡的東西」的高度讚譽,以「詩電影」的典型特徵凸顯在「蘇聯電影新浪潮」中。作為塔可夫斯基的成名作,影片在敘事視角、節奏蒙太奇處理上都彰顯出導演鮮明的個人風格,為他後來一系列的「作者電影」設置了一面「鏡子」影片雖然是戰爭的母題,但是沒有作「個人英雄主義」的宣揚也沒有驚險刺激的戰鬥場面。導演運用伊萬的四場夢境和戰鬥間隙的現實生活為觀眾展示出一個飽受戰爭摧殘、歷經生死離別的童年對戰爭環境下的人物心理作出深刻的富有詩意的刻畫,表達了電影作者對戰爭災難的人性化關注。
  • 電影賞析:《龍貓》回不去的童年,我想再過一次童年
    懷念回不去的童年,感謝龍貓帶給我的快樂! 難以用語言來形容我激動的心情!這部動漫電影用極其樸實的田園畫風徹徹底底折服我,讓我真的想進入到那個世界,那個有大龍貓,有它軟軟的絨毛保護的地方。  小梅的動作神態非常非常可愛,包括她抓灰塵精靈、追逐小龍貓、打瞌睡、生悶氣、哭鼻子……真的讓人很想抱起來親一口這麼可愛的妹妹。
  • 讓我們懷念的不是龍貓,而是再也回不去的童年
    好的電影就算再過三百年,它也仍是不朽經典,龍貓就是這樣的一部作品。2018年12月14日,龍貓在國內上映,不到一周時間,躍居豆瓣電影排行榜第19名。身邊的朋友都開始重刷這部經典電影,有的人已經是第31次觀摩龍貓了。
  • 《飛不起來的童年》:有一個好老師真是一生的幸運
    有一個好老師真是一生的幸運今天給大家推薦美國電影《飛不起來的童年》。劇情介紹:十來歲的查拉和母親一起生活,母親吸毒不務正業,查拉早早地承擔起了照顧家庭的重擔,真是窮人的孩子早當家。查拉養鴿子和鬥狗,賺錢貼補家用。
  • 毀童年形象就是角色老去的時候,黛絲依然精緻,他們卻走不動了
    迄今為止,這些動畫在我們心中不止是完美,更是有一個高大上的形象。不過,毀童年的經典形象卻有很多種。畫風突變或者角色老去都是毀童年的存在。我們一起來看一下經典動畫形象老去的時候是什麼樣子吧。01黛絲作為唐老鴨的女朋友,黛絲確實是一位經典角色。
  • 我的童年,有一隻名叫龍貓的生物,我很愛很愛
    在很小的時候家裡還有舊電視連著卡拉ok的時候,看的第一部動漫電影就是天空之城,最喜歡在晴朗的午後躺在床上透過玻璃看天空上的雲彩,每天都在想自己飛到空中是否可以見到那個裝有飛行石的大樹,宮老爺子真的無人能及,從那開始我就愛上了動漫。
  • 致我們逝去的童年——Q寵大樂鬥
    相信很多人的童年回憶裡都有一隻「煩人」的小企鵝,每次打開qq時他都會出現在屏幕上,跟你各種互動,在你屏幕上亂跑,因此有不少人不喜歡這個寵物。甚至有人還提問「如何殺死QQ寵物」。後來啊,他真的離開了我們,在2018年9月15日,正式停止運營 。
  • 致我們童年時的男神——孫悟空!
    今天六一,君君想帶大家回憶一下我們童年時的男神——孫悟空!印象中,你最喜歡的那個孫悟空是什麼樣子的呢?是「不戴金箍無法救你,戴上金箍如何愛你」的至尊寶。其實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孫悟空,他陪著我們一起長大、一起成熟。今天,就讓我們共同回憶一下光影中的那些孫悟空。
  • 《狗十三》:治癒童年傷痛的力量,往往源於寵物的「溫暖和愛」
    前言今天回過頭來再一次看青春電影《狗十三》,內心有了一種更真切的感受,漸漸明白執著於「寵物狗」的李玩,其實是那麼的平凡、真誠和單純,在不幸福的童年裡長大,渴望寵物狗陪伴身旁的那份心意,是那麼的急切、期盼和渴望。
  • 淺析數碼寶貝大冒險tri,為何讓追逐童年的我們觸景生情
    tri從上映開始,就引起了廣大觀眾的注意,我相信大家一定是衝著那群陪伴我們童年的八位被選召的孩子和他們的數碼寶貝搭檔而去的,但是直到去年5月完結的時候,令大家感觸最深的不是當年的童年殺,而是長大後的我們對未來的迷茫以及前行的勇氣。對比三部大冒險系列的作品,我們可以看出tri的深度。
  • 童年時光
    童年時光   □湛藍(成都)  年少時,背著行囊離開,讀不出父母眼裡的離愁。如今,老家的木樓和籬笆鮮有人問津,我卻常在腐氣中掀開盛大的童年往事。  南方的農耕生活,忙碌又閒適。老爺爺養過一頭水牛,夏天,把牛一整天拴在池塘裡,它就安然躺在水裡,不停反芻。
  • 《熊出沒》謝謝你出現在我的童年
    熊出沒是我童年唯一的一部動畫片,我從小跟著外婆,看了很多抗日劇,也是偶然接觸到了熊出沒,但是,他陪伴了我整個童年,也是他讓我明白了很多人情世故印象最深的,還是五年前的《熊出沒之雪嶺熊風》熊二和糰子那種純潔,美好的遇見,讓我感化,也許糰子,是熊二最美好的初見吧!
  • 當我們談論童年創傷,我們在談論什麼?
    那麼,關於童年階段的「受虐」和「創傷」的定義,我們可以怎樣描述呢?既然有這麼多兒童和年輕人遭遇了各種形式的虐待,我們對童年創傷的理解就不應該只停留在一個狹隘的觀點上。我們應該認識到,對一個人所遭遇的現實困難的認識和處理,比起對其早期經歷的歸類,是更加重要的。
  • 我們的童年,是什麼時候消逝的?
    我們的童年,是什麼時候消逝的?》裡如此表達:童年並不是與生俱來的某個階段,而是社會進程的產物。所謂童年,是指孩童與成人社會之間有明確界限的階段。而這個明確的界限,是由媒介造成的。準確地說,就是古騰堡發明的印刷術。印刷術的發明,為什麼是產生「童年」的基礎?童年並不是一個從來就有的概念。在中世紀之前,孩童和成年人,共享同一種媒介,說白了,就是人們的日常對話。媒介就是我們理解世界的信息管道。所以在那個時候,孩童和成年人對世界的理解是相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