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酒醉後的一首詩,吃了麻雀的閉門羹,最後10字卻豪放而曠達

2021-01-16 沉醉古詩文

文/顧無

【引觴漫談】

人在這個世界上活一輩子,就好像是大夢一場。

古往今來許多思想家都曾經提出過這樣的想法。不過,最早應該也是從魏晉時期開始的,魏晉之前的人們受儒家思想影響很重,子不語怪力亂神,更加注重社會現實和人的今生。

新生的玄學與佛學的傳入,給了中國知識分子新的創作土壤,也拓寬了知識分子的眼界,深刻了人們的思想境界,諸如玄學的真與自然,佛教的前世今生,循環,色與空的觀念,都給中國的文學帶來了深刻的改變。

也是從魏晉開始,文人有了創作的自覺意識,開始主動的去思考看似虛無縹緲的人生。思考的盡頭,逃不過人世間的生老病死,所以一種消極的觀點就是在這世上及時行樂,短短幾十年,眨眼的時間就過去了,不應該辜負時光。

這樣的思想演變到後來,變成了一種出世的哲學。人們以人生如夢為藉口,想要忘掉塵俗的一切,寄身山水田園之中,享受真實的生活與生命。

就算沒有做成隱士,這種思想也給了中國的文人一條退路,當政治上不順利的時候,他們的心裡至少還有一個隱藏的家園,對美好的期許,給了他們堅持下去的力量。

【臨其詩境】

今天我們來看李白,李白一生的大多數時間在四處漂泊中度過,即使有那麼一段定居安陸的時間,他也是熱心於仕途,四處幹謁以求舉薦,沒有老老實實待在家裡的時候。

後來終於得到了入京為官的機會,卻又因為耿介天真的個性很快就受到了打壓,不久被賜金放還。

感受到官場的黑暗之後,李白對於仕途的態度也有了細微的變化。之前被壓抑著的佛道思想重新出現,煉丹訪道,及時行樂的捲土重來。

在某一年的一個春天,李白宿醉之後酒醒,醒來後聽見鳥兒在中庭唱歌,半醉半醒的李白對著此情此景,感慨萬千,寫下了這一首言志詩。

【經典原文】

春日醉起言志唐代:李白處世若大夢,胡為勞其生?所以終日醉,頹然臥前楹。覺來眄庭前,一鳥花間鳴。借問此何時?春風語流鶯。感之欲嘆息,對酒還自傾。浩歌待明月,曲盡已忘情。

【條分縷析】

這首詩上來就氣勢逼人,以一個強勢的問句開頭。

人活在這世界上,不過就是一場大夢罷了,為什麼要為了人世間的一些得失去忙碌終生,而不好好享受生命的快樂呢?

到第二句,我們就明白李白髮問的原因是什麼,是為了引出自己。正因為如此啊,我才宿醉終日,頹然地睡在家中。

醒來之後,睜著朦朧的睡眼看一眼庭前,有一隻鳥兒在盛開的花叢中啼叫。

於是就去問那隻鳥兒,現在是什麼時節了。

可是這個鳥兒並不理他,明媚的春風正和她聊的開心,根本估計不到李白的存在。「春風語流鶯」,兩個經典的意象放在一起,春天燦爛的美好一下子就展現在我們眼前。

李白去問一隻鳥,這個細節也很有趣。遠古時期的人們尚處在蒙昧之中,認為萬物皆有靈,到李白這裡,仍舊認為萬物皆有靈,都可以與我交流,可見這其中天性的傳承。

被冷落之後,李白似乎有所感慨想要發出,但是轉頭又埋倒在酒杯中,自飲自酌。

長歌一曲等待明月出現,可能是要和明月說說心裡話吧,但是一首歌唱完,心中的情緒也都吐了出來,唱完,也就忘情了。

這首詩,就算把名字蓋住,我們一眼也能看出是李白寫的,雖然有模仿陶淵明《飲酒》詩的成分,但是李白的豪放與浪漫,實在是千古之間獨一份的。

相關焦點

  • 辛棄疾一首奇幻中秋詞,無一生僻字,豪放浪漫卻不輸李白
    常言道「觀其字知其人」,此話不無道理,不過這裡的「字」,應是指書法。性情剛正者,字古拙雄渾,結構大氣恢弘;行事灑脫奔放者,字飄逸如風,靈動飛揚;為人敦厚者,字也顯得雅正柔和。其實一個人的性格情志,不僅會通過寫字體現出來,更會體現在言行舉止當中。
  • 李白醉酒後對歌姬一見鍾情,寫下一首霸道求愛詩,惹人胡思亂想
    李白有三大豪情:高度自負,傲岸不羈,仗義疏財。對應著他的三大愛好:飲酒賦詩,仗劍天涯,喜愛美女。後世普遍認為太白詩歌的靈魂是浪漫與豪放,卻殊不知他對美色的理解同樣是一絕,美人詩在其作品中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 蘇軾最豪放的一首宋詞,堪稱豪放之祖,句句奔放曠達,無人超越
    一般認為,宋詞可以分為兩大派系,一派豪放,一派婉約,而豪放派最有代表性的詞人當屬蘇、辛二人,即蘇軾和辛棄疾。結合蘇軾一生詞作來看,最豪放最有代表的詞作又是那首讓人讀來酣暢的《念奴嬌·赤壁懷古》。這首詞是蘇軾被貶至黃州以後的作品。
  • 李白很肉麻的一首詩,28字「吹捧」楊貴妃,開頭兩句成千古名句
    李白作為唐代鼎鼎大名的詩人,在中國可以說家喻戶曉,後人稱他為「詩仙」,李白寫的詩有多厲害?看看教科書中李白作品出現的頻率就知道了。毫不誇張的說,李白在我國文學史上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如今雖然時過境遷,但李白的詩依舊受人追捧,獲得了無數人的讚美。
  • 李白寫下一首詩,雖全詩恣意灑脫到極致,讀起來卻盡顯歲月靜好
    李白是我們很熟悉的大詩人,他的性格灑脫,總是喜歡恣意淋漓地喝著美酒。李白的詩作大都是不慕權貴,抒發自己不與世俗同流合汙的高尚情操。詩中所選取的意象大多數都很是壯闊、雄渾,給人一種大氣凜然的酣暢淋漓之感,「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讀起來就很暢快,「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是他樂觀、瀟灑的見證。
  • 李白最「low」的一首詩,我覺得應該是這首
    他的詩對後代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後面很多詩人的詩都受其風格的影響。他的詩風格豪放,清醒飄逸,想像力十足,意境奇妙,這與當時所在的社會環境是有關係的,李白生活在盛唐時期,他去遍了祖國的大好河山,寫出了大量名山大川的壯麗詩篇。如眾人熟知的:「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等等。
  • 李白描寫美人的一首詩,無一「美」字卻美到窒息,僅28字流傳千古
    唐玄宗看後龍顏大悅,當場讓當場讓伶人伴著曲子唱了出來。這首詩形容的正是楊貴妃。詩的第一句「雲想衣裳花想容」,李白想要表達的是,看到了天邊的雲彩,就立刻想到了如雲般的衣裳;看到百花齊放的景象,就想到了楊貴妃絕世的容顏。「春風拂檻露華濃」,春風拂來,吹過欄杆,此時的景色本就天下無雙,再配上絕世佳人,儼然是人間絕色了。
  • 李白柔情蜜意的一首詩,化用曹植詩句,無一怨字卻字字是怨
    說到李白的詩,很多人覺得是豪情萬丈,氣勢磅礴。是」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壯闊,是」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的意氣風發,是」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的一瀉千裡。其實李白的詩不僅有」剛「的一面,還有」柔「的一面,他也能寫出」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的純真,」美人卷珠簾,深坐顰眉蹙「的幽怨,也有」早知如此絆人心,何如當初莫相識。」的無奈。本文要分享的就是李白很「柔」的一首詩,只有20個字,卻是一首經典,詩為《玉階怨》。玉階怨李白 〔唐代〕玉階生白露,夜久侵羅襪。卻下水晶簾,玲瓏望秋月。
  • 李白最搞笑的一首詩:美女看見李白就跑,假裝害羞!
    唐代大詩人李白在中國是家喻戶曉的名人,上至頭髮斑白的耄耋老人,下至稚氣未脫的少年兒童,都會背幾句李白的詩,「床前明月光」幾乎是許多人的啟蒙詩歌。詩人之間的逸聞趣事古來不少,可是要說李白寫了900多首詩,哪一首詩最搞笑?許多人可能一時半會兒也不知道是哪一首?
  • 李白向女子求愛,卻遭到拒絕!隨後寫下一首醋溜溜的詩,流傳至今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這是《將進酒》裡的一句詩句,而寫下這首詩的作者就是我們熟悉的唐朝大詩人—李白。李白可是被稱為「詩仙」「酒仙」的男人,邊飲酒邊做詩,也造就了他的性格是豪放、率性而為的,這也讓李白的多了一些風流韻事。
  • 既悲涼,又豪放,醉酒後的杜甫寫下一首詩,讓人心疼,更讓人欽佩
    安史之亂前,杜甫在仕途上很不得意,安史之亂後,給唐王朝和當時的百姓帶來了空前沉重的災難,也讓杜甫飽受長期流離轉徙的痛苦。滿腹才學,卻始終得不到重用,悲憤的杜甫,曾經寫過一首著名的《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其中的一句「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成為千古名句,但後面的「朝扣富兒門,暮隨肥馬塵。殘杯與冷炙,到處潛悲辛」,則是這位「讀書破萬卷」的偉大詩人,最無奈的控訴。
  • 實拍李白墓地:墓地曾遭遇炮火成廢墟,墓碑8字讀之動容!
    實拍李白墓地:墓地曾遭遇炮火成廢墟,墓碑8字讀之動容!文/婉清詩歌是中國文化中一種特有的表現形式,最初起源得益於生活而並非是為了附庸風雅。最早時候信息傳遞不發達,所以人們就將詩編為歌而廣而傳送,這就是詩歌的最初形式。如今詩歌統稱,但最初詩無樂,而合樂之詩為歌。
  • 蘇東坡為何叫小李白?看他五種曠達境界就知道了!經典曠達詞!
    體現出蘇軾熱愛生活、曠達樂觀的性格。有曹操的老驥伏櫪志在千裡的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水調歌頭黃州快哉亭贈張偓佺落日繡簾卷,亭下水連空。知君為我新作,窗戶溼青紅。長記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煙雨,杳杳沒孤鴻。認得醉翁語,山色有無中。一千頃,都鏡淨,倒碧峰。忽然浪起,掀舞一葉白頭翁。堪笑蘭臺公子,未解莊生天籟,剛道有雌雄。一點浩然氣,千裡快哉風。
  • 李白很深情的一首詩,短短3句寫盡秋日相思,開篇10字意境絕美
    文/顧無【引觴漫談】詩詞大會蒙曼有一本書,講的是詩詞中的四季之美,其中特別提到了李白的四首詩。哪四首?《子夜吳歌·春歌》《子夜吳歌·夏歌》《子夜吳歌·秋歌》《子夜吳歌·冬歌》也可以說是將李白的這組詩絲毫不差的錄入到了自己的作品之中。李白這四首詩,入選的理由可能並不是寫景有多麼漂亮,多麼能夠突出季節的特徵。反而,他對於季節本身特色的描寫是不多的。
  • 杜甫為諸葛亮寫的一首詩,最後14字成千古名句,選入中學課本
    現如今人們張口可頌李白,閉口能背杜甫,這已經是習以為常的事情了。作為唐朝最偉大的詩人之一,杜甫一生憂國憂民,人格高尚,詩藝精湛,其詩多是反映當時社會矛盾和人民疾苦的傑作,因而被後世譽為「詩史」。杜甫的作品也被稱為世上瘡痍,詩中聖哲;民間疾苦,筆底波瀾,是現實主義詩歌的代表作,對後世影響可謂深遠。
  • 兩首意境深遠的南鄉子,體會東坡之曠達,稼軒之豪放
    東坡胸襟豁達,歷經磨難,依然隨遇而安,一曲水調歌頭,唱哭了多少遊子;一首赤壁懷古,又令無數人感懷往事。稼軒豪氣逼人,曾經金戈鐵馬,曾經挑燈看劍,心情好的時候,稻花香裡說豐年、黃沙道裡聽蛙聲;落寞惆悵時,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東坡心地磊落,儒釋道面面俱到、詩書畫樣樣精通;稼軒吞吐八荒,武能勇冠三軍、文可潑墨揮毫。下面精選兩首意境深遠的南鄉子,體會東坡之曠達,稼軒之豪放。
  • 李白充滿哲理的一首詩,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李白作為唐朝最為重要的詩人之一,這一千多年來,人們對於他的喜愛,已經是超過了他的作品本身,作為唐朝最有才華,也最具才情的一位詩人,他的一生那就是傳奇,放蕩不羈,給人的印象,他好像一輩子都是在行走,一會是在黃山,一會是在廬山,一會又到了長江邊上。
  • 李白本欲題詩,看到此人的詩後自愧不如,只得放下筆悻悻作罷
    李白是我國唐朝時期的著名詩人,被譽為詩仙,有過非常多的著名詩篇,如《將進酒》、《行路難》、《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 等,都是我國唐朝詩文化的瑰寶,現在的學子上學時學的許多詩都是李白寫的。李白喜歡作詩,但是在仕途上卻一直不得志,因此李白經常遊山玩水,他每到一地就要作詩一番,或述心志,或讚美景,或送友人。他生於盛唐時期,性格豪邁、熱愛祖國,因此寫出的詩往往豪邁奔放,清新飄逸,想像豐富,意境奇妙,語言奇妙,浪漫主義,立意清晰。有一次,李白到黃鶴樓遊覽,見到黃鶴樓的美麗景色,極為讚賞,想要題詩一首,以為後人傳頌,但他抬頭一看,卻發現黃鶴樓上已經有一首詩了。
  • 「林深時見鹿」這句話,竟化用了李白的一首詩,原文美得讓人心醉
    但是很多人會好奇地尋找這句話的出處,如果尋根問底,其實這句話是化用了李白的一首詩。李白,唐朝時期最傑出的詩人,他的詩風格俊朗豪邁,影響了詩歌文壇幾千年的歷史走向,開闢了詩詞的新天地。根據清代的黃錫珪《李太白年譜》記載,李白在十八、九歲的時候,還在戴天山讀書學習,在此期間,李白訪問戴天山的道士,卻並未見到,於是他曾寫下一首詩,名曰《訪戴天山道士不遇》,詩中的第三句正是此句的源出處,下面我們一起來欣賞這首詩:犬吠水聲中,桃花帶雨濃。樹深時見鹿,溪午不聞鍾。野竹分青靄,飛泉掛碧峰。無人知所去,愁倚兩三松。
  • 李白被賜金放還後,寫下一首詩,最後兩句安慰了世人上千年
    但是就像李白所言「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這兩句出自他的《行路難》,是他在被賜金放還後所寫,最後兩句安慰了世人上千年。這首詩寫於公元744年,距離他寫下,「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也不過兩年的時間。當年他得到唐玄宗召他入京的詔書後,驚喜交加,寫下了《南陵別兒童入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