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個朋友每年聖誕都給孩子買禮物,而且都說是聖誕老人送的。但去年,孩子開始懷疑聖誕老人的存在。在孩子的反覆追問下,當媽的終於承認禮物都是自己買的。此後,孩子就將「聖誕老人」改成了「聖誕媽媽」,當然,禮物該要還是會要的。
現在很多幼兒園都教孩子過聖誕節,讓孩子產生了過聖誕的興趣,不管家長想不想過這個洋節,但孩子都想過。所以,對家長來說,怎麼來過這個節,怎麼過才有教育意義,是值得思考的。真經談談自己的體會吧:
首先聖誕節肯定是一個西方宗教節日,對中國人來說,這不是我們要接納的東西。而孩子們,其實對聖誕背後的文化也並不是很感興趣,他們就是把這個節日作為收禮物的節日。所以我覺得可以採取折中的處理辦法:
一是乾脆把送禮物的儀式放到元旦節,這樣孩子同樣會非常期待,也同樣具有儀式感。
二是淡化聖誕,比如只讓孩子過平安夜。平安,有更豐富的文化意味,尤其是在今年這樣的大背景下,出入平安,全家幸福,就是我們每個人的祝願,過一個平安的節日,吃一個平安果,送孩子一件禮物,有何不可呢?
其次,很多孩子過聖誕節,是對聖誕老人有一種嚮往。孩子對一個送他禮物的人心存好感,這也並沒有不對。這就要看家庭怎麼去引導。比如聖誕老人是什麼人?是神秘人物?宗教人物?他為什麼能滿足孩子的願望?怎麼能讓他對孩子成長產生正面作用?
我個人是這麼解釋聖誕老人的:
第一,聖誕老人不一定是想像中那樣坐著雪橇飛過來的,他可能就像一個化身普通人的超級英雄一樣,他的樣子你可以隨便發揮想像,你也可以有自己過聖誕的儀式。
第二,聖誕老人不一定知道你心裡想什麼,所以有願望你應該講出來,有話多和爸媽交流。
第三,不是每個人都能一直獲得聖誕老人的禮物,一個熱愛生活、努力奮鬥、尊重他人的孩子,才能每年獲得聖誕老人的禮物。
我希望通過這樣的解釋,讓孩子去掉對聖誕老人的固有印象,讓聖誕老人融入自己的價值觀,而不是讓自己迎合西方的價值觀。但對於他們這樣年齡的孩子,我認為還沒有必要去破壞這種神秘感,因為神秘感可以給孩子帶來一種敬畏之心和向善之心。
換句話說,過聖誕節,也是一種教育方式和契機,沒有必要視之為洪水猛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