鰲拜第一次火是因為金庸的《鹿鼎記》,而第二次火居然是聖誕節,鰲拜要知道,他會笑死的。網友們真是人才輩出,巧妙地利用了鰲拜的大鬍子、紅帽子的形象,以及發音的近乎一樣,硬生生重新塑造了聖誕老人形象。真正的聖誕老人會氣死的。不過,網友大眾們對這幽默詼諧的形象滿心歡喜,因為在我們眼裡,聖誕節不就只是all buy、all buy嗎?
我們應該理解抵制洋節者
近些年,從商業活動層面看,西方節日在國內的隆重程度確實大大高於傳統節日,恐怕也只有春節是中流砥柱了。所以不少人擔心,傳統節日會被徹底遺忘,以後就只有洋節可過了。更多的人是擔心節日背後象徵的傳統文化消失,而西方文化甚囂塵上,這無疑是西方文化的成功入侵。
這個擔心並不是多餘的,近些年來,不少國人崇洋媚外、惟西方主義,先是物質上崇拜洋貨,鄙視國貨,賣腎買蘋果機恐怕是個典型。慢慢過渡到精神上崇拜西方以及西方人,部分女性倒貼老外最後落得個人財兩失,而在國人面前,卻要求高額的彩禮、有房有車,還美其名曰:我看中的是你的人品,不是你的錢。哈哈!要沒錢,哪有資格談感情哦!怪哉!
洋節始於商家,終於消費者
這個時候,如果你能帶著她all buy、all buy,那麼平安夜、聖誕夜、元旦夜定能佳人良宵。
我不知道國外是怎麼過聖誕節的,也許要到教堂做一番禱告?但在國內,聖誕節等洋節僅僅是消費行為。而這個節日最開始也是商家搞促銷活動發起的,絕大多數時候,我們只會在商場看到聖誕樹和聖誕老人的裝飾,而家裡幾乎見不到的。
所以不必擔心這種商業消費節日,反而應該樂在其中,為什麼呢?對於商家來說,可以借著洋節搞搞促銷、刺激消費、增加銷量,老闆多賺錢了,員工才有獎勵。對於大眾消費者來說,在波瀾不驚的平淡日子,帶著家人逛逛商場、涮涮火鍋,不亦樂乎?
重點說下男單身狗,哎呀!喜歡一個女生好久了,總找不到時機表白,平安夜是大好時機啊,買個蘋果就能表達點意思,運氣好的話,第二天聖誕節你們就可以一起起床了。當然,本人嚴重鄙視消費感情,情侶之間應該真情實感!雖然當下真愛難得,但還是要相信真愛!
傳統節日正在回歸與復興
剛過去的22號冬至,頭條官方發起的冬至發文活動,就引來了廣大創作者的積極參與,將冬至的民俗、詩歌、文化來源等各個層面說的有條有理有情懷。
對比聖誕節,創作者以及網友們的反應反而冷淡多了,至少在媒體傳播的層面上是這樣的。
雖然所有節日都帶著消費行為,但傳統節日的消費背後是為了一種習俗、一種文化信仰,冬至我們不只是埋頭吃餃子,會去追問和回味其中的緣由;春節的文化習俗就更多了;端午節,吃粽子的背後,屈原的處境肯定閃現過你腦海;中秋,除了與家人團聚吃月餅外,你也許會想到「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這就是我們的傳統節日,哪怕吃也是帶著文化味道的。
越來越多人重視傳統節日,這是大眾對傳統文化復興的期待與表達。
所以,別太擔心了洋節入侵了,「鰲拜(all buy)鰲拜(all buy)」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