鰲拜,出身瓜爾佳氏,是清初著名的權臣,可以說鰲拜前半生軍功赫赫,為大清國是立下了汗馬功勞,但是鰲拜卻在晚年操握兵權並結黨營私,嚴重影響了康熙的統治。經過不斷一系列的抓捕,最後的鰲拜被康熙捕獲。然而按常理來說,對於這麼一個結黨營私,並且對自己的地位有些深深影響的人,康熙應該除之而後快,然而康熙在抓捕到鰲拜之後並沒有殺他,而是將他囚禁起來,這是為什麼呢?
首先,我認為康熙沒有殺鰲拜的原因是因為鰲拜在青年時期為大清朝立下了汗汗戰功。可以說,鰲拜為清初國家的統治做出了很大的貢獻。不論是皮島之戰還是松錦會戰亦或是西充之戰,鰲拜都是位居首功,甚至在順治帝登基之後,多爾袞攝政,順治帝的皇位受到威脅,鰲拜協助順治帝,對抗多爾袞中也立下了大功。我想,最後康熙饒過鰲拜也是有這一部分原因的。據記載,當鰲拜被康熙所捕獲之後,鰲拜求見康熙帝,給康熙帝看了當時自己為了救先帝而留下的累累傷痕。而康熙帝也念及了鰲拜屢立的戰功,為大清做出的貢獻,最後對他進行了寬大處理,只是將他囚禁起來,而沒有殺害他。
第二,我認為康熙最終沒有殺害鰲拜的原因是,鰲拜雖然在不斷的玩弄權術,甚至還霸佔康熙的權利,但是鰲拜並沒有真正弒君的打算。鰲拜雖然在不斷的結黨營私,但是他只能算得上是一個權臣而已,並沒有什麼謀反之心,並且他也是忠心於大清的。所以,我認為這也是最後康熙沒有殺害鰲拜而是只是將他囚禁的原因。
最後,鰲拜是當時的老臣,為國家立下了汗馬功勞,可以說是戰功赫赫。而他在朝中的勢力同樣也是十分的根深蒂固的,想剷除鰲拜很簡單,但是想要清除整個鰲拜集團卻並不容易。況且,鰲拜作為一個為國家做出這麼多貢獻的老臣,雖然他在年邁的時候犯了錯,但是就這樣將他處死,很有可能會亂了當時人的心。而康熙還年少本來對於朝中的人還並不怎麼有威信。但是康熙並沒有殺了鰲拜,而是將他囚禁,這樣對待一個曾經戰功赫赫,如今年邁的犯了錯的老臣,既能夠安撫人心,又能夠展示出自己的仁慈,這對於康熙來講,是一件一舉多得的事情。康熙何樂而不為呢?
而這三點,也就成為了康熙最後並沒有殺了鰲拜,而是留他一命的原因。而對於這位曾經立下赫赫戰功的權臣來說,或許終身被囚禁比砍頭更加的痛苦。這也是給他的最好的懲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