鰲拜謀權篡位,心懷不軌,康熙在捕獲鰲拜後卻免其死罪!

2021-01-16 追逐你的大後天

鰲拜,出身瓜爾佳氏,是清初著名的權臣,可以說鰲拜前半生軍功赫赫,為大清國是立下了汗馬功勞,但是鰲拜卻在晚年操握兵權並結黨營私,嚴重影響了康熙的統治。經過不斷一系列的抓捕,最後的鰲拜被康熙捕獲。然而按常理來說,對於這麼一個結黨營私,並且對自己的地位有些深深影響的人,康熙應該除之而後快,然而康熙在抓捕到鰲拜之後並沒有殺他,而是將他囚禁起來,這是為什麼呢?

首先,我認為康熙沒有殺鰲拜的原因是因為鰲拜在青年時期為大清朝立下了汗汗戰功。可以說,鰲拜為清初國家的統治做出了很大的貢獻。不論是皮島之戰還是松錦會戰亦或是西充之戰,鰲拜都是位居首功,甚至在順治帝登基之後,多爾袞攝政,順治帝的皇位受到威脅,鰲拜協助順治帝,對抗多爾袞中也立下了大功。我想,最後康熙饒過鰲拜也是有這一部分原因的。據記載,當鰲拜被康熙所捕獲之後,鰲拜求見康熙帝,給康熙帝看了當時自己為了救先帝而留下的累累傷痕。而康熙帝也念及了鰲拜屢立的戰功,為大清做出的貢獻,最後對他進行了寬大處理,只是將他囚禁起來,而沒有殺害他。

第二,我認為康熙最終沒有殺害鰲拜的原因是,鰲拜雖然在不斷的玩弄權術,甚至還霸佔康熙的權利,但是鰲拜並沒有真正弒君的打算。鰲拜雖然在不斷的結黨營私,但是他只能算得上是一個權臣而已,並沒有什麼謀反之心,並且他也是忠心於大清的。所以,我認為這也是最後康熙沒有殺害鰲拜而是只是將他囚禁的原因。

最後,鰲拜是當時的老臣,為國家立下了汗馬功勞,可以說是戰功赫赫。而他在朝中的勢力同樣也是十分的根深蒂固的,想剷除鰲拜很簡單,但是想要清除整個鰲拜集團卻並不容易。況且,鰲拜作為一個為國家做出這麼多貢獻的老臣,雖然他在年邁的時候犯了錯,但是就這樣將他處死,很有可能會亂了當時人的心。而康熙還年少本來對於朝中的人還並不怎麼有威信。但是康熙並沒有殺了鰲拜,而是將他囚禁,這樣對待一個曾經戰功赫赫,如今年邁的犯了錯的老臣,既能夠安撫人心,又能夠展示出自己的仁慈,這對於康熙來講,是一件一舉多得的事情。康熙何樂而不為呢?

而這三點,也就成為了康熙最後並沒有殺了鰲拜,而是留他一命的原因。而對於這位曾經立下赫赫戰功的權臣來說,或許終身被囚禁比砍頭更加的痛苦。這也是給他的最好的懲罰了。

相關焦點

  • 康熙14歲剷除鰲拜,抄清其家產,娶他的漂亮女兒並冊封皇后
    他八歲的時候就登上了皇位,可卻被朝廷重臣鰲拜以年紀太小為由代為監國,好在過了六年的時間,康熙帝機智除掉了鰲拜,親自監國。雖然康熙能夠登上皇位也是拜鰲拜所託,但如果不是鰲拜的耿直和固執,登上皇位的就不會是康熙帝而會是攝政王多爾袞了。鰲拜對大清的忠誠毋庸置疑,但他的野心也是顯而易見的。那康熙除掉鰲拜後,是如何對待鰲拜漂亮女兒的呢?真相讓人捏了把汗。
  • 鰲拜結黨營私,真是為了謀反篡位?康熙知道答案!
    由於玄燁年紀尚幼,因此順治又安排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和鰲拜四人為輔政大臣。雖然說這四位輔政大臣曾在順治的靈前盟誓,表示要同心同德,全心全意地輔佐小皇帝玄燁,但事實證明,這四人的心並沒有在一起。在這四位輔政大臣中,首輔是四朝元老索尼,但由於索尼年事已高,為了安享晚年,索尼對很多事聽之任之,自成一派。而蘇克薩哈本是多爾袞的心腹,但在多爾袞去世後,蘇克薩哈因為告發多爾袞而受到重用。
  • 大奸臣鰲拜臨死之前,脫掉衣服拿出一樣東西,康熙看完免其死罪!
    大奸臣鰲拜臨死之前,脫掉衣服拿出一樣東西,康熙看完免其死罪!《鹿鼎記》這部電視劇相信大家看過很多遍,而且翻拍的版本也比較多。裡面有很多精彩的鏡頭,至今都可以說出來。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裡面的片段,就是康熙皇帝智擒當時武功高強的鰲拜,雖然在不同電視劇版本裡面,播放的都會有些不一樣的,但是總少不了這樣的過程,就是皇帝專挑動作敏捷的、和自己年齡差不多的少年來陪自己玩樂,用這種方式來麻痺大臣鰲拜,等到他放鬆戒備,最後尋找機會徹底除掉他。正值青年的皇帝,可以想到這樣的方法,可以看出皇帝的智慧和勇氣。
  • 鰲拜真面目
    但《鹿鼎記》中的康熙宮廷是否符合史實?康熙帝與鰲拜到底是怎樣的關係?順治帝去世後康熙年幼繼位,四位輔政大臣掌握實權,鰲拜是其中一位。這一久經戰場的滿洲大臣左右了康熙朝政的前八個年頭。直到少年皇帝設計擒鰲拜、讓其革職下獄,才結束了輔政大臣執政的局面。
  • 鰲拜是主謀,班布爾善是從犯,為何康熙卻處死後者
    康熙在擒住鰲拜之後,隨即命議政大臣對其進行審訊。大臣們經過審訊,列出鰲拜30條罪狀,建議判處死刑。可康熙最後念及鰲拜的軍功,決定寬大處理,於是赦免了他的死罪,改為囚禁。最終,鰲拜就在禁錮中去世。 在對待鰲拜一事上,康熙無疑是仁慈的。不過令人不解的是,康熙赦免了鰲拜的死罪,卻處死了班布爾善。
  • 鰲拜死後,康熙是如何對待其妻子和兒女的?結局令人詫異
    鰲拜是鑲黃旗人,瓜爾佳氏。他父親是衛齊。他叔叔鼎鼎大名,費英東,是大清開國五功臣之一,功勳卓著。鰲拜年輕時就徵戰沙場,頗多功績。 臨終前,順治皇帝將大清皇位傳給了皇三子玄燁,這就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康熙大帝。同時,順治皇帝安排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鰲拜為輔政大臣,全力輔佐當時年僅8歲的康熙皇帝。起初,這四人還能「遵循誓言,和衷共濟」,但是原本排名四人中最後一位的鰲拜,權勢不斷提升,逐步開始專權施政,並與年輕的康熙皇帝產生了巨大的矛盾。
  • 康熙抓到鰲拜後下令斬殺,不料鰲拜脫下衣服後,康熙嘆著氣說:免死
    一提到鰲拜,大家腦海中浮現的或是擾亂朝政,殘暴狂妄的奸臣形象;或是被康熙設計擒拿,五花大綁的愚蠢形象。但其實歷史中真正的鰲拜,形象要豐滿得多。 年輕的鰲拜完全稱得上是一位英雄豪傑,他出身滿族貴族,鑲黃旗子弟。鰲拜幼年時就酷愛練武,十幾歲時就已經可以縱馬馳騁。
  • 鰲拜被擒後,康熙僅將鰲拜拘禁,但為何卻治此人重罪?是他謀反?
    康熙六年七月初七,年僅十四歲的康熙正式親政,當時康熙在太和殿受賀,同時大赦天下。然而就在康熙親政僅十天後,鰲拜就給了康熙一個下馬威,他不顧康熙的不滿,擅殺同為輔政大臣,同時與鰲拜不在一個黨派之中的蘇克薩哈,而在數天後,鰲拜就與遏必隆一同進位一等公。
  • 鰲拜是誰?幼年康熙為何要殺他?
    努爾哈赤稱讚其是「萬人敵的勇士」。從此費英東便有了「萬人敵」的綽號聞名於世。俗話說:虎父無犬子,鰲拜自幼受到其叔父的影響,軍事上深有造就。青年時期的鰲拜就在軍中立功,跟隨皇太極徵戰朝鮮、察哈爾部。鰲拜為何受到重用?皮島之戰:明軍在遼東戰敗後,明軍將領毛文龍率兵逃到皮島(今天朝鮮的椵島),這個皮島雖然不大,地位位置卻極其重要,易守難攻。
  • 康熙一直被鰲拜欺負,為何其皇祖母孝莊太皇太后也沒出來擺平鰲拜
    繼承皇位的皇三子玄燁,也就是康熙皇帝,此時也只有8歲,為了防止類似多爾袞宗這種室親王攥權事件的再次發生,順治皇帝選擇了四位異姓託孤大臣,依次分別是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和鰲拜,史稱「四大輔政大臣」。但是可以肯定的是,鰲拜絕對是飛揚跋扈、目無君上而硬行為之,絕非康熙皇帝本意。 鰲拜後續種種藐視少年康熙皇帝之劣跡不勝枚舉,本文就不做一一詳述,但是大家有沒有想過這樣幾個問題:他鰲拜究竟何德何能,有何背景,為何除了蘇克薩哈,滿朝王公文武無人再敢挑戰鰲拜權威?一直充當康熙皇帝「保護傘」,也就是後人都習慣稱她為「孝莊」的皇祖母,為何沒有出面阻止鰲拜?
  • 歷史上的鰲拜是個什麼樣的人,康熙擒拿鰲拜是否得到孝莊的支持?
    如果說她沒有萬全之策,那肯定不會讓康熙皇帝對鰲拜動手的。我覺的鰲拜的作用可能也只是孝莊太后給康熙的一塊磨刀石,鍛鍊康熙的能力而已。 歷史上真實的鰲拜,英勇善戰,忠於皇室 鰲拜,出身將門之家,能力不凡,驍勇善戰。
  • 被康熙恨透了的鰲拜,為什麼沒被康熙殺死?
    小時候啥也不懂,卻喜歡在放學後打開電視看《康熙王朝》,這部劇也確實成了諸多小夥伴們青春的回憶。其中讓小編印象最深刻的便是康熙皇帝與鰲拜之間的鬥爭,也在小編的心中留下了一個作惡多端,非常討厭的鰲拜的形象。但其實歷史上的鰲拜更多扮演的卻是國之功臣和護駕忠臣的形象,與我們在影視劇中認識到的鰲拜相去甚遠。
  • 鰲拜權傾朝野手握40萬大軍,為什麼康熙擒鰲拜後沒有對他處斬?
    鰲拜,一個複雜的人物,在我們的影視劇裡,似乎喜歡把鰲拜演成一個奸臣,亦或是一個有造反之心的野心者,但是真正的鰲拜是否真的如影視劇裡醜化的那樣呢?今天我們就來分析一下,如果鰲拜真的如同影視劇裡所演的那樣,是個權傾朝野手握40萬大軍的風雲人物,為什麼康熙不處斬他以絕後患呢?
  • 康熙設計活捉鰲拜,本該處以凌遲,聽鰲拜一席話後,還是後悔了
    今天咱們就好好講講【鰲拜和康熙那些事】。全文共計2600字,預計閱讀時間7分鐘,建議收藏後閱讀。全文由【大白讀史】原創並發布,轉載請標明出處。康熙智擒鰲拜,真正的歷史現狀是怎樣的?首先我們要介紹康熙這位皇帝,這是清朝的第四位皇帝,原名愛新覺羅玄燁。康熙8歲登基,這時候他還是個乳臭未乾的小毛孩。
  • 康熙後悔擒鰲拜,還親自為其平反,為什麼說鰲拜是忠臣?
    說到康熙擒鰲拜的故事,相信大家都是非常的熟悉。對於這件事,很多人都覺得康熙是個少年英雄,年紀輕輕就敢扳倒一個三朝元老,政治手腕也是槓槓的。但大家有所不知的是,在擒鰲拜之後,康熙卻是有多後悔,到了晚年的時候,他甚至還親自為鰲拜平反,說鰲拜是忠臣,並授予了世襲的官職。
  • 鰲拜手握軍隊40餘萬,為什麼不早點反叛,還等著康熙抓了他!
    只有鰲拜居功自傲很是猖狂。蘇克薩哈想要與之相抗捍衛皇權,然而受到了嚴重的打壓。因為康熙太小了,又沒有親政,就只能被鰲拜壓制著,很是惱火。 康熙好不容易等到十四歲親政,覺得皇權終於能掌握在自己手裡了。可是鰲拜竟然毫不給面子,還要指手畫腳的,還逼迫他殺害了同樣作為輔政大臣的蘇克薩哈。這就讓康熙不能忍了,默默地下了殺心。
  • 少年侍衛助康熙擒鰲拜在真實歷史存在嗎?他們結局如何?
    特念效力年久,迭立戰功,貸其死,籍沒拘禁。」其弟穆裡瑪、塞本得,從子訥莫,其黨大學士班布爾善,尚書阿思哈、噶褚哈、濟世,侍郎泰璧圖,學士吳格塞皆誅死。餘坐譴黜。其弟巴哈宿衛淳謹,卓布泰有軍功,免從坐。在康熙立後的事上就能看出孝莊的睿智,最初鰲拜是想將自己的女兒嫁給康熙,他好成為國丈,更有利於他操控康熙,但是鰲拜的提議直接被孝莊否了,鰲拜又不死心,他又收了遏必隆的女兒鈕鈷祿氏為義女,又再向孝莊提出立鈕鈷祿氏為皇后,還是被孝莊給否了。
  • 班布爾善是跟從鰲拜,康熙囚禁鰲拜,但為何一定要殺班布爾善?
    鰲拜並沒有想篡逆,只不過是想著多一點政治利益,康熙能順利的捉拿鰲拜,並不是康熙有什麼過人之處,而是鰲拜根本就不是曹操,總體來說鰲拜都皇家還是忠心的,只不過鰲拜和康熙產生了矛盾,鰲拜是打仗的武將出身,做事情可能也是專橫一點,有的時候也不給少年皇帝面子,康熙想著親政,擁有更多的權勢,下狠手處理了鰲拜。鰲拜如果有野心,康熙也未必那麼容易的處理掉鰲拜。
  • 鰲拜是忠臣還是奸臣,順治和康熙截然不同的待遇
    鰲拜在康熙時代是個大奸臣,一世英名付之東流,那麼在順治時期呢?鰲拜是順治選定的顧命大臣之一,能作為顧命大臣肯定是有資歷,而且對於順治來講肯定是忠心不二的,肯定需要得到順治認可才行,歷史上的顧命大臣不少,遠的有孔子一直讚頌的聖人周公旦,逃命到吳國的伍子胥,霍去病的異母弟弟霍光,諸葛亮等等。作為顧命大臣能在歷史上留下美名少,能善始善終更少,霍光的後代被滅族了,王莽改制篡位失敗了,鰲拜從一個忠臣變成了一個人人喊打,痛恨的大奸賊。
  • 康熙為什麼沒有殺鰲拜?鰲拜的自身實力,讓康熙放棄殺他
    提起康熙的名字相信有很多朋友都是非常熟悉的,在歷史當中他最為厲害的舉動就是戰勝了自己的勁敵鰲拜。畢竟當時康熙皇帝的年齡還是非常小的,能夠除掉鰲拜也有運氣的因素。不過康熙最終卻沒有殺死他,而是把他關進了一個牢房裡,等他自己老去。那麼這到底是為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