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奸臣鰲拜臨死之前,脫掉衣服拿出一樣東西,康熙看完免其死罪!

2020-12-05 小仔說歷史

大奸臣鰲拜臨死之前,脫掉衣服拿出一樣東西,康熙看完免其死罪!

《鹿鼎記》這部電視劇相信大家看過很多遍,而且翻拍的版本也比較多。裡面有很多精彩的鏡頭,至今都可以說出來。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裡面的片段,就是康熙皇帝智擒當時武功高強的鰲拜,雖然在不同電視劇版本裡面,播放的都會有些不一樣的,但是總少不了這樣的過程,就是皇帝專挑動作敏捷的、和自己年齡差不多的少年來陪自己玩樂,用這種方式來麻痺大臣鰲拜,等到他放鬆戒備,最後尋找機會徹底除掉他。正值青年的皇帝,可以想到這樣的方法,可以看出皇帝的智慧和勇氣。

為什麼皇帝選擇要生擒鰲拜,而不是直接下旨把他抓拿不就好了嗎?其實事情可沒有想像的那麼容易。在康熙還很年幼的時候,鰲拜因為之前立下的軍功,而且忠於當時的太皇太后,就已經是朝中重要的輔臣,而且當時也就只有四個人擔任,他就佔了其中一個,起點就已經是非常高了。

後來正權利鬥爭中,鰲拜漸漸擠掉了其中一個輔臣,自己的權利更大了,其他兩個對自己的威脅不太,即使自己做什麼,他們也不敢出來反對。等到皇帝親政的時候,鰲拜還是不注意收斂,開始亂用職權,不斷讓自己的親信在朝中做官,還制定各種政策,根本沒把皇帝放在眼裡。

鰲拜的專權跋扈已經讓少年皇帝暗中埋下去掉他的決定,於是才會有被無數翻拍的電視劇中都會出現片段。這個片段是康熙皇帝果敢、聰慧的集中體現。但是皇帝把鰲拜生擒之後,本可以把他給處死的,卻為何最後沒有殺他,而是留下他一條命,把他關在一個大牢裡,讓你永遠出不去。

其實,在鰲拜快要處死之前,請求皇帝可以給自己一個機會,讓皇上見一下自己。皇帝覺得這也沒什麼,反正此刻的鰲拜也掀不起什麼大浪來。在見到了皇上後,鰲拜便開始脫掉自己的上衣,拿出自己身上的一樣東西,就是一塊一塊的傷疤給鰲拜看,年少的皇帝看到這個情景,就立刻明白了意思,於是免除他的死刑。

其實鰲拜作為將軍,在皇太極時期就已經很勇猛。打起仗來非常勇猛,始終衝在最前面,被稱為滿清第一勇士,在隨著皇太極徵戰到現在國家基本穩定,身上已經滿是傷痕。可能也正是皇帝看到這一切,想到了當初創立國家的艱難,要不是他們在沙場奮戰,自己也不可能這麼容易坐擁天下。這一點足以體現康熙的仁慈,或許這也可能是他可以成為清朝時期最受歡迎的皇帝的原因。

相關焦點

  • 康熙抓到鰲拜後下令斬殺,不料鰲拜脫下衣服後,康熙嘆著氣說:免死
    一提到鰲拜,大家腦海中浮現的或是擾亂朝政,殘暴狂妄的奸臣形象;或是被康熙設計擒拿,五花大綁的愚蠢形象。但其實歷史中真正的鰲拜,形象要豐滿得多。 年輕的鰲拜完全稱得上是一位英雄豪傑,他出身滿族貴族,鑲黃旗子弟。鰲拜幼年時就酷愛練武,十幾歲時就已經可以縱馬馳騁。
  • 鰲拜謀權篡位,心懷不軌,康熙在捕獲鰲拜後卻免其死罪!
    鰲拜,出身瓜爾佳氏,是清初著名的權臣,可以說鰲拜前半生軍功赫赫,為大清國是立下了汗馬功勞,但是鰲拜卻在晚年操握兵權並結黨營私,嚴重影響了康熙的統治。經過不斷一系列的抓捕,最後的鰲拜被康熙捕獲。然而按常理來說,對於這麼一個結黨營私,並且對自己的地位有些深深影響的人,康熙應該除之而後快,然而康熙在抓捕到鰲拜之後並沒有殺他,而是將他囚禁起來,這是為什麼呢?首先,我認為康熙沒有殺鰲拜的原因是因為鰲拜在青年時期為大清朝立下了汗汗戰功。可以說,鰲拜為清初國家的統治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 鰲拜死後,康熙是如何對待其妻子和兒女的?結局令人詫異
    鰲拜是鑲黃旗人,瓜爾佳氏。他父親是衛齊。他叔叔鼎鼎大名,費英東,是大清開國五功臣之一,功勳卓著。鰲拜年輕時就徵戰沙場,頗多功績。 臨終前,順治皇帝將大清皇位傳給了皇三子玄燁,這就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康熙大帝。同時,順治皇帝安排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鰲拜為輔政大臣,全力輔佐當時年僅8歲的康熙皇帝。起初,這四人還能「遵循誓言,和衷共濟」,但是原本排名四人中最後一位的鰲拜,權勢不斷提升,逐步開始專權施政,並與年輕的康熙皇帝產生了巨大的矛盾。
  • 歷史上真實的鰲拜,是奸臣還是忠臣?讓康熙又愛又恨
    近年來,各種關於清代題材的歷史劇層出不窮,鰲拜在劇中大多數都是那種驕傲跋扈、貪婪不足的奸臣形象,鰲拜這個人物被大眾所熟知,成為人們茶餘飯後談論的對象。在歷史上,鰲拜確實有其人,而且他在清朝初年還是一位舉足輕重的人物,那麼歷史上真實的鰲拜,他的面目究竟是怎樣的呢?
  • 鰲拜是忠臣還是奸臣,順治和康熙截然不同的待遇
    鰲拜在康熙時代是個大奸臣,一世英名付之東流,那麼在順治時期呢?鰲拜是順治選定的顧命大臣之一,能作為顧命大臣肯定是有資歷,而且對於順治來講肯定是忠心不二的,肯定需要得到順治認可才行,歷史上的顧命大臣不少,遠的有孔子一直讚頌的聖人周公旦,逃命到吳國的伍子胥,霍去病的異母弟弟霍光,諸葛亮等等。作為顧命大臣能在歷史上留下美名少,能善始善終更少,霍光的後代被滅族了,王莽改制篡位失敗了,鰲拜從一個忠臣變成了一個人人喊打,痛恨的大奸賊。
  • 鰲拜究竟有沒有謀反,為什麼康熙晚年的時候又為他平反了
    康熙皇帝八歲繼位,因為其年幼,所以孝莊文皇太后在背後教導,朝堂上又由四位輔政大臣輔助執政。可是當時身為輔臣之一的鰲拜卻獨斷專權,根本不把小皇帝放在眼裡。他網羅同黨,擅殺輔臣,藐視皇權。所以康熙帝親政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搬到鰲拜,將其治罪。
  • 康熙抓住鰲拜後,判了殺頭,臨死前鰲拜使出一招,成功保住了性命
    在整個清朝歷史上,能夠被後世熟知的奸臣,恐怕只有鰲拜了。尤其是在武俠作品和影視作品的渲染下,鰲拜簡直壞到了極點。鰲拜出身於滿族牧民之家,據說從小特別擅長騎射,而且力大無窮。因此,跟隨皇太極打仗,立下許多汗馬功勞。
  • 鰲拜有沒有反心?康熙對鰲拜為何只擒不殺?當時鰲拜根本沒有反抗
    「智擒鰲拜」是少年天子康熙一項重要的功績,也是從這裡開始,康熙才算是正式掌權。即便當時康熙只有14歲,輔政大臣死的死,關的關,但是僅憑「智擒鰲拜」一事,足以讓朝野上下信服。當時康熙歷數鰲拜的三十大罪狀,條條都是罪大惡極,罪不容誅。但是最後,為什麼康熙只是將鰲拜關了起來,並沒有將他處死呢?縱觀鰲拜這幾十年,歷經三朝,到康熙這一代,究竟有沒有反心?
  • 康熙14歲剷除鰲拜,抄清其家產,娶他的漂亮女兒並冊封皇后
    他八歲的時候就登上了皇位,可卻被朝廷重臣鰲拜以年紀太小為由代為監國,好在過了六年的時間,康熙帝機智除掉了鰲拜,親自監國。雖然康熙能夠登上皇位也是拜鰲拜所託,但如果不是鰲拜的耿直和固執,登上皇位的就不會是康熙帝而會是攝政王多爾袞了。鰲拜對大清的忠誠毋庸置疑,但他的野心也是顯而易見的。那康熙除掉鰲拜後,是如何對待鰲拜漂亮女兒的呢?真相讓人捏了把汗。
  • 康熙剷除鰲拜,其子雍正卻加封鰲拜為一等公爵,這到底是為什麼
    在金庸先生的武俠小說《鹿鼎記》,以及後來的同名影視作品中,有一段很是精彩的戲份,那就是權臣鰲拜囂張跋扈,14歲的康熙皇帝決心將他剷除,用一批練摔跤的太監將其制服,最後徹底幹掉鰲拜。因此,在現代人看來鰲拜是典型的奸臣,還要謀反。歷史上的鰲拜真的是如此麼?
  • 鰲拜真面目
    但《鹿鼎記》中的康熙宮廷是否符合史實?康熙帝與鰲拜到底是怎樣的關係?順治帝去世後康熙年幼繼位,四位輔政大臣掌握實權,鰲拜是其中一位。這一久經戰場的滿洲大臣左右了康熙朝政的前八個年頭。直到少年皇帝設計擒鰲拜、讓其革職下獄,才結束了輔政大臣執政的局面。
  • 還是奸臣?深度解析大清朝位極人臣的鰲拜
    忠:鰲拜是滿清貴族之後,出身瓜爾佳氏,蘇完部族長索爾果之孫,後金開國五大臣之一費英東之侄,滿洲鑲黃旗人,清朝三代元勳,康熙帝早年輔政大臣之一。很早就與皇太極並肩作戰,為大清王朝立下赫赫戰功。在徵戰時期鰲拜與皇太極結下了深厚的主僕情誼,鰲拜對皇太極忠心不二。皇太極死後,偌大的江山由誰繼承,這成了一個大問題。
  • 清朝第一巴圖魯,鰲拜是忠臣還是奸臣,他是怎樣走向覆滅的!
    受到很多影視劇尤其是康熙王朝和鹿鼎記的影響,鰲拜成了大多數人心中的大奸臣形象。然而歷史上的鰲拜究竟是怎樣一個人,他的一生都做了哪些事導致自己從位極人臣走向覆滅呢?鰲拜在清朝早期的戰爭中立下了赫赫戰功,皮島戰役時他在明軍的炮火覆蓋下率領輕舟敢死隊撲向明軍,第一個登島,隨後清軍大軍跟進攻克皮島。皇太極聞訊對鰲拜大加讚賞,賜巴圖魯稱號。在松錦戰役中戰勢一度很焦灼,鰲拜身先士卒率領鑲黃旗官兵五戰五捷,幫助清軍摧毀了明朝的關寧錦防線。清朝入關後,在掃清李自成和張獻忠的戰爭中鰲拜跟隨阿濟格和豪格立下無數戰功,是名副其實的八旗名將。
  • 鰲拜到底是忠臣還是奸臣?
    鰲拜到底是忠臣還是奸臣?概括地說,鰲拜早年出生在將門,騎射功夫過人,是滿族巴圖魯(即勇士的意思)。他早年追隨愛新覺羅家族南徵北戰,無論是關外與明軍的生死交鋒中,還是在入關定鼎中原鞏固統治的大小戰爭中,都展現出了一代武將的英姿勃勃之勢,屢建奇功,出生入死,立下了汗馬功勞,更是忠臣更是功臣。鰲拜的一世英名,卻在大勢定時晚節不保。
  • 鰲拜結黨營私,真是為了謀反篡位?康熙知道答案!
    由於玄燁年紀尚幼,因此順治又安排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和鰲拜四人為輔政大臣。雖然說這四位輔政大臣曾在順治的靈前盟誓,表示要同心同德,全心全意地輔佐小皇帝玄燁,但事實證明,這四人的心並沒有在一起。在這四位輔政大臣中,首輔是四朝元老索尼,但由於索尼年事已高,為了安享晚年,索尼對很多事聽之任之,自成一派。而蘇克薩哈本是多爾袞的心腹,但在多爾袞去世後,蘇克薩哈因為告發多爾袞而受到重用。
  • 少年侍衛助康熙擒鰲拜在真實歷史存在嗎?他們結局如何?
    特念效力年久,迭立戰功,貸其死,籍沒拘禁。」其弟穆裡瑪、塞本得,從子訥莫,其黨大學士班布爾善,尚書阿思哈、噶褚哈、濟世,侍郎泰璧圖,學士吳格塞皆誅死。餘坐譴黜。其弟巴哈宿衛淳謹,卓布泰有軍功,免從坐。康熙繼位之後,首輔索尼年紀老邁,雖然有心卻沒有精力處理政事;蘇克薩哈之前是攝政王多爾袞同黨,在多爾袞死後靠檢舉揭發多爾袞獲得了順治喜愛和重用,因此索尼和鰲拜等人十分瞧不起蘇克薩哈,而蘇克薩哈在朝中也是備受排擠;遏必隆是清朝開國功臣額亦都的兒子,為人平庸懦弱,全靠父親的威望和勢力,所以沒有太多主見;而鰲拜則是清初開國功臣,為清朝統一全國立下大功,軍功赫赫,因此在這種情況下,鰲拜成為了四大輔臣中最有話語權的人
  • 鰲拜是主謀,班布爾善是從犯,為何康熙卻處死後者
    康熙在擒住鰲拜之後,隨即命議政大臣對其進行審訊。大臣們經過審訊,列出鰲拜30條罪狀,建議判處死刑。可康熙最後念及鰲拜的軍功,決定寬大處理,於是赦免了他的死罪,改為囚禁。最終,鰲拜就在禁錮中去世。 在對待鰲拜一事上,康熙無疑是仁慈的。不過令人不解的是,康熙赦免了鰲拜的死罪,卻處死了班布爾善。
  • 歷史上的鰲拜是個什麼樣的人,康熙擒拿鰲拜是否得到孝莊的支持?
    如果說她沒有萬全之策,那肯定不會讓康熙皇帝對鰲拜動手的。我覺的鰲拜的作用可能也只是孝莊太后給康熙的一塊磨刀石,鍛鍊康熙的能力而已。 歷史上真實的鰲拜,英勇善戰,忠於皇室 鰲拜,出身將門之家,能力不凡,驍勇善戰。
  • 幫助康熙擒鰲拜的少年,最後結局如何?韋小寶:康熙是好皇帝
    康熙是千古一帝,鰲拜也不是奸臣,對康熙皇帝來說,鰲拜應該算是侵犯皇權的權臣。 康熙皇帝雄才大略、勵精圖治,開創康熙盛世,在康熙皇帝一生中發生過不少重要的大事,比如智擒鰲拜、三藩之亂、雅克薩和準噶爾戰爭、統一臺灣。
  • 康熙王朝:康熙與鰲拜第一次正面交鋒,估計是尿褲子了
    康熙王朝:康熙與鰲拜第一次交鋒,沒被嚇住?估計是尿褲子了「兩面針」班博爾善班博爾善,這個名字具有很強的諷刺意味,跟他的名字相反,此人並不善良。這是講得最硬的話朝堂局勢一面倒向鰲拜。在群臣的起鬨下,鰲拜逼迫康熙下令緝拿舒克沙哈。康熙表示要三思,鰲拜哪還容得了這個,一個箭步跨了上去,一把拽住康熙的手,說:皇上要再不下旨,老臣就要行駛輔政大臣的職責代皇帝擬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