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奸臣鰲拜臨死之前,脫掉衣服拿出一樣東西,康熙看完免其死罪!
《鹿鼎記》這部電視劇相信大家看過很多遍,而且翻拍的版本也比較多。裡面有很多精彩的鏡頭,至今都可以說出來。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裡面的片段,就是康熙皇帝智擒當時武功高強的鰲拜,雖然在不同電視劇版本裡面,播放的都會有些不一樣的,但是總少不了這樣的過程,就是皇帝專挑動作敏捷的、和自己年齡差不多的少年來陪自己玩樂,用這種方式來麻痺大臣鰲拜,等到他放鬆戒備,最後尋找機會徹底除掉他。正值青年的皇帝,可以想到這樣的方法,可以看出皇帝的智慧和勇氣。
為什麼皇帝選擇要生擒鰲拜,而不是直接下旨把他抓拿不就好了嗎?其實事情可沒有想像的那麼容易。在康熙還很年幼的時候,鰲拜因為之前立下的軍功,而且忠於當時的太皇太后,就已經是朝中重要的輔臣,而且當時也就只有四個人擔任,他就佔了其中一個,起點就已經是非常高了。
後來正權利鬥爭中,鰲拜漸漸擠掉了其中一個輔臣,自己的權利更大了,其他兩個對自己的威脅不太,即使自己做什麼,他們也不敢出來反對。等到皇帝親政的時候,鰲拜還是不注意收斂,開始亂用職權,不斷讓自己的親信在朝中做官,還制定各種政策,根本沒把皇帝放在眼裡。
鰲拜的專權跋扈已經讓少年皇帝暗中埋下去掉他的決定,於是才會有被無數翻拍的電視劇中都會出現片段。這個片段是康熙皇帝果敢、聰慧的集中體現。但是皇帝把鰲拜生擒之後,本可以把他給處死的,卻為何最後沒有殺他,而是留下他一條命,把他關在一個大牢裡,讓你永遠出不去。
其實,在鰲拜快要處死之前,請求皇帝可以給自己一個機會,讓皇上見一下自己。皇帝覺得這也沒什麼,反正此刻的鰲拜也掀不起什麼大浪來。在見到了皇上後,鰲拜便開始脫掉自己的上衣,拿出自己身上的一樣東西,就是一塊一塊的傷疤給鰲拜看,年少的皇帝看到這個情景,就立刻明白了意思,於是免除他的死刑。
其實鰲拜作為將軍,在皇太極時期就已經很勇猛。打起仗來非常勇猛,始終衝在最前面,被稱為滿清第一勇士,在隨著皇太極徵戰到現在國家基本穩定,身上已經滿是傷痕。可能也正是皇帝看到這一切,想到了當初創立國家的艱難,要不是他們在沙場奮戰,自己也不可能這麼容易坐擁天下。這一點足以體現康熙的仁慈,或許這也可能是他可以成為清朝時期最受歡迎的皇帝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