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到底是忠臣?還是奸臣?深度解析大清朝位極人臣的鰲拜

2021-01-10 市井肖叨

鰲拜,大家一看到這個名字,一定會想到:他是奸臣、功高震主、目無法紀、謀反、蔑視皇權等等。當然這些形象都是來自於影視劇,影視劇為了收視率,故意社稷出這些噱頭。那歷史上真實的鰲拜到底是怎麼樣的?他到底是忠臣?還是奸臣?下面跟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忠:

鰲拜是滿清貴族之後,出身瓜爾佳氏,蘇完部族長索爾果之孫,後金開國五大臣之一費英東之侄,滿洲鑲黃旗人,清朝三代元勳,康熙帝早年輔政大臣之一。很早就與皇太極並肩作戰,為大清王朝立下赫赫戰功。在徵戰時期鰲拜與皇太極結下了深厚的主僕情誼,鰲拜對皇太極忠心不二。

皇太極死後,偌大的江山由誰繼承,這成了一個大問題。多爾袞最有可能奪位,但是鰲拜手握重兵,堅決擁立皇太極之子為帝,這讓多爾袞害怕了,最後做出了退步,讓6歲的福臨繼位,這樣做的後果就是徹底得罪了多爾袞。

後來在多爾袞任輔政大臣期間,鰲拜多次遭受殘酷打擊,三次論死。那時候的鰲拜完全可以投靠多爾袞,享受榮華富貴,可他沒有,從這可以說他是清初的一名悍將,忠心事主。

奸:

順治十八年,鰲拜成為輔政四大臣之一。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鱉拜是受順治帝遺詔為輔政大臣的。四大臣雖為異姓,但都是清朝開國勳臣之後,文能安邦,武能定國,在太宗、世祖兩朝功勳卓著,享有很高的威望,而且作為異姓臣子可避謀篡之嫌,是十分合適的人選。其中索尼、鰲拜一文一武,同為三朝元老,出自兩黃旗,有大致相同的命運。

他們雖然作了很多對於鞏固清政權和統一多民族的國家有益的事情,但也鑄下了很多明顯的過失。如打擊白旗功臣,削弱漢臣地位,迫害漢族言官,重新圈換旗地等等。

康熙六年(1667),索尼去世,鰲拜成為首輔。康熙帝據索尼臨終前的請求親政,升鰲拜為一等公爵,康熙七年又加升他為太師。至此,鰲拜開始得意忘形,更加專橫恣肆,甚至專擅朝政,濫施威福,成為君主專制的障礙。

順治帝還在位的時候,鰲拜那可是非常忠心,但是到了康熙登基的時候鰲拜卻是心中不認同,其實在當初的社會,要分辨其忠奸,也是要取決於當時統治的帝王是一位明君還是暴君,在人民群眾眼中,你反明君自然你就是奸臣,你維護暴君你即便是忠那也是愚忠,最後還是落得奸臣一名流傳後世。

所以這樣看來鰲拜就是大大的不忠,大大的奸臣。

相關焦點

  • 清朝第一巴圖魯,鰲拜是忠臣還是奸臣,他是怎樣走向覆滅的!
    受到很多影視劇尤其是康熙王朝和鹿鼎記的影響,鰲拜成了大多數人心中的大奸臣形象。然而歷史上的鰲拜究竟是怎樣一個人,他的一生都做了哪些事導致自己從位極人臣走向覆滅呢?鰲拜在清朝早期的戰爭中立下了赫赫戰功,皮島戰役時他在明軍的炮火覆蓋下率領輕舟敢死隊撲向明軍,第一個登島,隨後清軍大軍跟進攻克皮島。皇太極聞訊對鰲拜大加讚賞,賜巴圖魯稱號。在松錦戰役中戰勢一度很焦灼,鰲拜身先士卒率領鑲黃旗官兵五戰五捷,幫助清軍摧毀了明朝的關寧錦防線。清朝入關後,在掃清李自成和張獻忠的戰爭中鰲拜跟隨阿濟格和豪格立下無數戰功,是名副其實的八旗名將。
  • 鰲拜到底是忠臣還是奸臣?
    鰲拜到底是忠臣還是奸臣?概括地說,鰲拜早年出生在將門,騎射功夫過人,是滿族巴圖魯(即勇士的意思)。他早年追隨愛新覺羅家族南徵北戰,無論是關外與明軍的生死交鋒中,還是在入關定鼎中原鞏固統治的大小戰爭中,都展現出了一代武將的英姿勃勃之勢,屢建奇功,出生入死,立下了汗馬功勞,更是忠臣更是功臣。鰲拜的一世英名,卻在大勢定時晚節不保。
  • 鰲拜是忠臣還是奸臣,順治和康熙截然不同的待遇
    鰲拜在康熙時代是個大奸臣,一世英名付之東流,那麼在順治時期呢?鰲拜是順治選定的顧命大臣之一,能作為顧命大臣肯定是有資歷,而且對於順治來講肯定是忠心不二的,肯定需要得到順治認可才行,歷史上的顧命大臣不少,遠的有孔子一直讚頌的聖人周公旦,逃命到吳國的伍子胥,霍去病的異母弟弟霍光,諸葛亮等等。作為顧命大臣能在歷史上留下美名少,能善始善終更少,霍光的後代被滅族了,王莽改制篡位失敗了,鰲拜從一個忠臣變成了一個人人喊打,痛恨的大奸賊。
  • 歷史上真實的鰲拜,是奸臣還是忠臣?讓康熙又愛又恨
    近年來,各種關於清代題材的歷史劇層出不窮,鰲拜在劇中大多數都是那種驕傲跋扈、貪婪不足的奸臣形象,鰲拜這個人物被大眾所熟知,成為人們茶餘飯後談論的對象。在歷史上,鰲拜確實有其人,而且他在清朝初年還是一位舉足輕重的人物,那麼歷史上真實的鰲拜,他的面目究竟是怎樣的呢?
  • 盤點:古代歷史上鰲拜是忠臣還是漢奸
    盤點:古代歷史上鰲拜是忠臣還是漢奸我們都知道鰲拜是一個漢奸是一個特別壞又狡猾的一個人,但是這些都是我們在電視中和電影中我們了解的鰲拜我們並不知道真正歷史上鰲拜是忠臣還是漢奸。說起鰲拜還是先說起他的生世,他是出成名門是中國清朝的最初期的權臣,也是皇太極的心腹,鰲拜對清朝也是一直忠心耿耿一點也不是我們在電視劇中看到鰲拜那些壞又是漢奸這麼說,可能在古代歷史上肯定有做錯的事情但是劇中為了效果誇大了鰲拜了形象讓我們這些看到鰲拜的電視劇覺得在古代歷史上鰲拜就是一個大壞人大漢奸。據說是在清朝初的時候皇帝沒有立太子,可是皇帝死了朝廷不能沒有皇帝。
  • 康熙剷除鰲拜,其子雍正卻加封鰲拜為一等公爵,這到底是為什麼
    在金庸先生的武俠小說《鹿鼎記》,以及後來的同名影視作品中,有一段很是精彩的戲份,那就是權臣鰲拜囂張跋扈,14歲的康熙皇帝決心將他剷除,用一批練摔跤的太監將其制服,最後徹底幹掉鰲拜。因此,在現代人看來鰲拜是典型的奸臣,還要謀反。歷史上的鰲拜真的是如此麼?
  • 電視劇裡的奸臣,出了名的大惡霸,歷史上竟然是忠臣
    電視劇裡的奸臣,出了名的大惡霸,歷史上竟然是忠臣很多人對於鰲拜的印象。可能覺得他是一個很壞的人覺得他是一個野心伯伯的人也會覺得他是一個奸臣。他壞事做盡,並想要謀權篡位只是很多人對於他的印象。相信很多人對他的印象都是來自於一部古裝電視劇鹿鼎記當中的形象,在這部電視劇裡鰲拜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反派,壞事做盡,心狠手辣。
  • 鰲拜曾是大清忠臣,忠心為主深受順治喜愛,為何最後卻被康熙除掉了?
    在金大俠的《鹿鼎記》裡,鰲拜似乎是劇情前期的一個強大的存在。按著劇情的安排,小康熙還沒親政以前,這個鰲拜基本上就是國家的實際統治者,而且完全碾壓整個朝廷,甚至快出現了:官員怕鰲老闆不懼康熙之局面。看到沒有,這個鰲拜似乎典型的大奸臣一枚,而且還是那種無視皇帝的權臣。
  • 「開國功臣鰲拜到底是忠臣還是佞臣?」網友:屠龍的勇士終成惡龍……
    很多人都以為世界上的事情不是黑的就是白的,但是所有的事情都有灰色的地方,很難分別對錯,有些人也很難辨別到底是善是惡,就拿鰲拜來說,我們知道的都是鰲拜殘暴,後來被康熙用計除掉,但實際上鰲拜還是清朝的開國功臣,為皇太極立下了汗馬功勞,要是沒有他,清朝還有沒有都不一定呢,所以他到底是好是壞,大家有什麼看法呢?
  • 「在逃格格」關曉彤的滿清貴族瓜爾佳氏,還有我們鰲拜?
    這樣說我們可能不太熟悉,他是權臣鰲拜的伯父,是不是就知道這位開國大臣的地位了。他於公元1620年去世,在清太宗皇太極即位後,追封為直義公,累贈一等信勇公,配享太廟。太廟又稱皇帝的「宗廟」,是明清皇帝祭祖的地方。一代名臣的功勳不用言說,而我們的瓜爾佳·鰲拜,就是那個康熙王朝中被抓進監獄囚禁,死於囚牢中的權臣鰲拜,命運就沒有如此順利謝幕了。
  • 大奸臣鰲拜臨死之前,脫掉衣服拿出一樣東西,康熙看完免其死罪!
    大奸臣鰲拜臨死之前,脫掉衣服拿出一樣東西,康熙看完免其死罪!《鹿鼎記》這部電視劇相信大家看過很多遍,而且翻拍的版本也比較多。裡面有很多精彩的鏡頭,至今都可以說出來。為什麼皇帝選擇要生擒鰲拜,而不是直接下旨把他抓拿不就好了嗎?其實事情可沒有想像的那麼容易。在康熙還很年幼的時候,鰲拜因為之前立下的軍功,而且忠於當時的太皇太后,就已經是朝中重要的輔臣,而且當時也就只有四個人擔任,他就佔了其中一個,起點就已經是非常高了。
  • 歷史上真實的鰲拜,是清朝一大忠臣,又為何被康熙除掉?相權之爭
    歷史上真實的鰲拜,確實是對大清王朝忠心耿耿,也沒有任何他謀反的證據。後來,康熙晚年的時候已經間接給他平反。乾隆時期又恢復了他所有的名譽。法律上的一個原則,就是"無罪推斷"。沒有發現犯罪的證據,就只能先判斷他無罪。既然沒有發現鰲拜有謀反的確鑿證據,就不能說鰲拜有罪。
  • 康熙後悔擒鰲拜,還親自為其平反,為什麼說鰲拜是忠臣?
    說到康熙擒鰲拜的故事,相信大家都是非常的熟悉。對於這件事,很多人都覺得康熙是個少年英雄,年紀輕輕就敢扳倒一個三朝元老,政治手腕也是槓槓的。但大家有所不知的是,在擒鰲拜之後,康熙卻是有多後悔,到了晚年的時候,他甚至還親自為鰲拜平反,說鰲拜是忠臣,並授予了世襲的官職。
  • 清朝重臣鰲拜有多牛?以他的實力,完全可以取而代之康熙皇位
    大家都看過鹿鼎記,對於鰲拜這個角色都不陌生,其實鰲拜這個人是真實存在的,作為清朝的大官,鰲拜出身瓜爾佳氏,是大清王朝比較重要的一個將領,在戰場上有著顯赫的戰功,前後一共經歷了三代皇帝,在大清屬於骨灰級人物的存在,在後來也是康熙非常重要的臣子,經歷三代皇帝的鰲拜前半生的功勞是很顯著的,後來的大清朝能夠成功入關
  • 鰲拜權傾朝野手握40萬大軍,為什麼康熙擒鰲拜後沒有對他處斬?
    鰲拜,一個複雜的人物,在我們的影視劇裡,似乎喜歡把鰲拜演成一個奸臣,亦或是一個有造反之心的野心者,但是真正的鰲拜是否真的如影視劇裡醜化的那樣呢?今天我們就來分析一下,如果鰲拜真的如同影視劇裡所演的那樣,是個權傾朝野手握40萬大軍的風雲人物,為什麼康熙不處斬他以絕後患呢?
  • 鰲拜真面目
    康熙帝與鰲拜到底是怎樣的關係?順治帝去世後康熙年幼繼位,四位輔政大臣掌握實權,鰲拜是其中一位。這一久經戰場的滿洲大臣左右了康熙朝政的前八個年頭。直到少年皇帝設計擒鰲拜、讓其革職下獄,才結束了輔政大臣執政的局面。 真正歷史上的鰲拜是一個比較有爭議的人物,你要說他是大奸臣,可能不能完全解釋得通,你說他是忠臣,康熙為何要擒拿他?
  • 康熙抓到鰲拜後下令斬殺,不料鰲拜脫下衣服後,康熙嘆著氣說:免死
    一提到鰲拜,大家腦海中浮現的或是擾亂朝政,殘暴狂妄的奸臣形象;或是被康熙設計擒拿,五花大綁的愚蠢形象。但其實歷史中真正的鰲拜,形象要豐滿得多。 年輕的鰲拜完全稱得上是一位英雄豪傑,他出身滿族貴族,鑲黃旗子弟。鰲拜幼年時就酷愛練武,十幾歲時就已經可以縱馬馳騁。
  • 軍功顯赫的鰲拜到底有沒有反心?
    軍功顯赫的鰲拜到底有沒有反心?文\蕭夢鰲拜,算是一個大起大落的人物,他的一生可以用大喜大悲來形容。原本軍功顯赫的鰲拜,因為當輔政大臣把持朝政最終被康熙帝除掉,那麼鰲拜到底有沒有反心呢?鰲拜,出身將門,是後金開國五大臣之一費英東的侄子,滿洲鑲黃旗人。因為鰲拜的騎射功夫極高,又是滿洲第一巴圖魯,在早年曾跟隨皇太極立下赫赫戰功,深受皇太極看重,也是皇太極心目中的忠臣。皇太極死後,因為沒有立儲君,當時皇太極的兒子豪格和皇太極的兄弟多爾袞之間開始了競爭,而作為鑲黃旗護軍統領的鰲拜手握重兵,成為這場儲君之爭的關鍵人物。
  • 貓是奸臣,狗是忠臣?與貓相比,狗才是真正的「奸臣」
    ,又或者「貓是奸臣,你怎麼樣也餵不熟的」等等。其實說這些話的人心中早就已經有了明顯的偏向,因為他們討厭貓,是真正的討厭貓,理由就是「貓是奸臣」,狗永遠會跟著主人,而貓卻不會。也許他/她見過的貓都是不親人的,但是他/她有沒有想過,為什麼貓親別人,卻不親你?你想過原因嗎?你了解貓嗎?它為什麼要親你?它憑什麼親你?
  • 清朝權臣鰲拜被擒之後,為何沒有被殺?康熙到底在懼怕什麼?
    清朝作為封建王朝中的最後一個,因年代其距離現代比較近,歷史考究方面較為容易。所以被文學作者或是影視劇編劇作為題材,寫出很多的作品,搬上熒幕,雖然多數都以戲說為主,有些情節設計的較為誇張。但是這些歷史劇裡面的人物,很多也確實在歷史上真實存在。比如很多清朝電視劇裡面出現的權臣鰲拜,這個人就是真實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