鰲拜曾是大清忠臣,忠心為主深受順治喜愛,為何最後卻被康熙除掉了?

2021-01-10 騰訊網

在金大俠的《鹿鼎記》裡,鰲拜似乎是劇情前期的一個強大的存在。按著劇情的安排,小康熙還沒親政以前,這個鰲拜基本上就是國家的實際統治者,而且完全碾壓整個朝廷,甚至快出現了:官員怕鰲老闆不懼康熙之局面。看到沒有,這個鰲拜似乎典型的大奸臣一枚,而且還是那種無視皇帝的權臣。

你說秦檜老闆該奸險吧,但他好歹還要懼怕以及巴結高宗、欽宗;而這鰲老闆卻比秦老闆更加生猛。可若咱們仔細扒一扒《清史稿》等史料後,就可以發現其實他曾經也是一位大忠臣。滿清興起之後,這股新勢力頻繁騷擾大明的遼東地盤,如瀋陽、錦州等地就成了他們的主攻目標。不過錦州到底是城防堅固的重要地方,清軍鐵騎根本打不進去。

同時,明將毛文龍還特地退守到了皮島來配合錦州打擊滿人的鐵騎。這個皮島面積不大,但位置十分重要,明軍佔據了這個小島就能出其不意地繞到滿人身後來有效打擊對方。也正因為這個原因,清軍一直拿不下錦州,而皮島也成了他們需要拿下的重要據點。

1637年,清軍大舉進攻皮島,鎮守的明軍與對方展開了激烈的戰鬥。皮島地勢險要,明軍佔據有利地形並用火器、弓箭之類的遠程武器揍得清兵損失慘重。雙方打了好一陣子,皇太極死活也拿不下這個戰略要地。眼看清軍的士氣就要整沒了,可他們中有位英雄露了頭,並帶領著他們拿下了皮島。這人就是鰲拜。那時的鰲拜老闆還很年輕,而且十分驍勇。他冒著如雨點的弓箭、火器親自衝在最前面。

所謂「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因為鰲拜的帶頭模範作用,於是清軍士氣大振,他們全部使勁往前衝,最終皮島落到了清軍手裡。戰後,皇太極對這個年輕人大加讚賞,還親自封其為三等男爵。鰲拜可謂一戰成名,從此他開始受到關注,而且在很多戰役中均發揮了巨大作用。

皮島一丟錦州就只能單獨面對清軍了,而之後的形勢越來越對明軍不利。然而明軍的失利卻成就了鰲拜兄弟。松錦大戰是決定明王朝未來走向的一次大型戰役,而輸的又是明軍。那次明軍總帥為洪承疇。洪老闆是難得的將才,後來投降清朝後成了滿人的重要膀臂。不過這次他卻帶著13萬明軍與清展開了會戰。

戰鬥初期,明軍憑著一股銳氣佔據了上風,至少在場面和氣勢上都壓倒了清軍。就在這個節骨眼兒,鰲拜又一次當了回英雄。他率領鐵騎對明軍發起了猛衝,由於鰲拜兄弟太過生猛,故明軍因抵擋不住而導致出現了缺口,最終明軍全線潰敗。這一戰之後,皇太極更加欣賞這個勇猛無比的年輕人。

而在皇太極老闆死後,當時多爾袞等人準備另立「明君」,但鰲拜卻本著公正的態度力主擁護老大皇太極的兒子福臨為君。直到順治皇帝統治期間,順治與孝莊都非常信任鰲拜。而鰲老闆也對清非常忠心,做事情十分賣力。也正因為這些緣故,福臨在死前才特意封鰲拜為輔政大臣。

可到了玄燁繼承皇位後,鰲拜老闆似乎開始有點飄了,他瞬間由清忠臣良將變成了權臣壞人。順治臨死前留下了4個輔政大佬,但索尼老得不能理事,而蘇克薩哈又被鰲老闆給弄死了,遏必隆是鰲老闆的好友,這麼一來,整個朝堂就成了鰲拜一個人唱「獨角戲」的舞臺了。由於康熙年齡太小,因此鰲拜把他並不當成皇帝來看,基本上就拿他當成小孩子對待而已,完全不顧君臣禮儀。

這些還不算,鰲拜兄弟似乎大有代替玄燁的意思:他結黨營私,勾結死黨,幾乎把持了整個朝堂。他的兄弟穆馬裡官封靖西將軍,手握兵權;他兒子那摩佛是侍衛內大臣,負責皇帝的護衛安全;輔國公班布爾善成了鰲老闆心腹,處死蘇克薩哈就是他們的傑作。此外,鰲拜還對整個朝廷不聽從他話的人大動幹戈。費揚古是滿清開國重要功臣,身份不低,資歷很老,但他從不對鰲拜卑躬屈膝。鰲老闆也不客氣,找個機會就把他給弄死了。

康熙雖然年幼,但他卻天生聰明。這個傑出的君主感覺到了再不解決鰲老闆的話,可能自己的帝位就要拱手讓人了。在這種情況下,玄燁故意總是麻痺鰲拜兄,並成功讓對方放鬆了警惕。準備好一切後,康熙於1669年對這個不可一世的權臣下了手。

這年5月16號,康熙利用訓練已久的少年摔跤手活捉了鰲拜,當然歷史的事實裡沒有一個叫韋小寶的人。如果鰲拜不那麼專橫,那麼他可能就是歷史上清朝歌頌的大忠臣了。不過這是真實的歷史,根本沒有如果。仔細扒完了鰲老闆一生的經歷後。我們發現這位大佬其實以前也是位非常給力的忠臣。

他打起仗來身先士卒,對待皇太極十分忠心,深受順治帝的信任。可惜這位清功臣猛將卻沒能在權力面前冷靜下來,而是走向了極端,最後落了個身敗名裂的下場。不過對於他的一生我們還是要用客觀公正的眼光來看,至少他以前還是位值得稱讚的人,不過後來卻變質了而已。

相關焦點

  • 鰲拜到底是忠臣還是奸臣?
    鰲拜到底是忠臣還是奸臣?概括地說,鰲拜早年出生在將門,騎射功夫過人,是滿族巴圖魯(即勇士的意思)。他早年追隨愛新覺羅家族南徵北戰,無論是關外與明軍的生死交鋒中,還是在入關定鼎中原鞏固統治的大小戰爭中,都展現出了一代武將的英姿勃勃之勢,屢建奇功,出生入死,立下了汗馬功勞,更是忠臣更是功臣。鰲拜的一世英名,卻在大勢定時晚節不保。
  • 鰲拜是忠臣還是奸臣,順治和康熙截然不同的待遇
    鰲拜在康熙時代是個大奸臣,一世英名付之東流,那麼在順治時期呢?鰲拜是順治選定的顧命大臣之一,能作為顧命大臣肯定是有資歷,而且對於順治來講肯定是忠心不二的,肯定需要得到順治認可才行,歷史上的顧命大臣不少,遠的有孔子一直讚頌的聖人周公旦,逃命到吳國的伍子胥,霍去病的異母弟弟霍光,諸葛亮等等。作為顧命大臣能在歷史上留下美名少,能善始善終更少,霍光的後代被滅族了,王莽改制篡位失敗了,鰲拜從一個忠臣變成了一個人人喊打,痛恨的大奸賊。
  • 歷史上真實的鰲拜,是清朝一大忠臣,又為何被康熙除掉?相權之爭
    歷史上真實的鰲拜,確實是對大清王朝忠心耿耿,也沒有任何他謀反的證據。後來,康熙晚年的時候已經間接給他平反。乾隆時期又恢復了他所有的名譽。法律上的一個原則,就是"無罪推斷"。沒有發現犯罪的證據,就只能先判斷他無罪。既然沒有發現鰲拜有謀反的確鑿證據,就不能說鰲拜有罪。
  • 康熙一直被鰲拜欺負,為何其皇祖母孝莊太皇太后也沒出來擺平鰲拜
    公元1644年,即順治元年,在多爾袞等人的決議下,恭迎順治皇帝入京紫禁城,大清王朝正式遷都北京,而順治皇帝成為大清王朝入住中原的第一位君主。 當然,此時順治皇帝年僅6歲,根本沒有執政的能力和權力,大清王朝的實際當家人是順治皇帝的十四叔睿親王多爾袞。直到順治七年,多爾袞病逝,順治皇帝才得以親政。
  • 康熙後悔擒鰲拜,還親自為其平反,為什麼說鰲拜是忠臣?
    說到康熙擒鰲拜的故事,相信大家都是非常的熟悉。對於這件事,很多人都覺得康熙是個少年英雄,年紀輕輕就敢扳倒一個三朝元老,政治手腕也是槓槓的。但大家有所不知的是,在擒鰲拜之後,康熙卻是有多後悔,到了晚年的時候,他甚至還親自為鰲拜平反,說鰲拜是忠臣,並授予了世襲的官職。
  • 班布爾善是跟從鰲拜,康熙囚禁鰲拜,但為何一定要殺班布爾善?
    鰲拜並沒有想篡逆,只不過是想著多一點政治利益,康熙能順利的捉拿鰲拜,並不是康熙有什麼過人之處,而是鰲拜根本就不是曹操,總體來說鰲拜都皇家還是忠心的,只不過鰲拜和康熙產生了矛盾,鰲拜是打仗的武將出身,做事情可能也是專橫一點,有的時候也不給少年皇帝面子,康熙想著親政,擁有更多的權勢,下狠手處理了鰲拜。鰲拜如果有野心,康熙也未必那麼容易的處理掉鰲拜。
  • 鰲拜結黨營私,真是為了謀反篡位?康熙知道答案!
    公元1661年正月初八,順治因為思念董鄂妃而憂鬱成疾,最終去世。臨終前,順治立下遺詔,指定由年僅八歲的玄燁繼位。由於玄燁年紀尚幼,因此順治又安排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和鰲拜四人為輔政大臣。雖然說這四位輔政大臣曾在順治的靈前盟誓,表示要同心同德,全心全意地輔佐小皇帝玄燁,但事實證明,這四人的心並沒有在一起。在這四位輔政大臣中,首輔是四朝元老索尼,但由於索尼年事已高,為了安享晚年,索尼對很多事聽之任之,自成一派。而蘇克薩哈本是多爾袞的心腹,但在多爾袞去世後,蘇克薩哈因為告發多爾袞而受到重用。不過索尼等人本來與多爾袞不睦,又瞧不起蘇克薩哈的做派,因此蘇克薩哈自成一派。
  • 康熙剷除鰲拜,其子雍正卻加封鰲拜為一等公爵,這到底是為什麼
    在金庸先生的武俠小說《鹿鼎記》,以及後來的同名影視作品中,有一段很是精彩的戲份,那就是權臣鰲拜囂張跋扈,14歲的康熙皇帝決心將他剷除,用一批練摔跤的太監將其制服,最後徹底幹掉鰲拜。因此,在現代人看來鰲拜是典型的奸臣,還要謀反。歷史上的鰲拜真的是如此麼?
  • 鰲拜是誰?幼年康熙為何要殺他?
    說起鰲拜,可能對這個人的了解更多是在影視劇裡,《少年康熙》中的鰲拜也是極其囂張跋扈,畢竟影視劇裡的情節無法考證。有人會問:鰲拜乃三朝元老,為大清的建設和鞏固立下了漢馬功勞,年幼的康熙為何又要殺了他呢?帶著下面的問題仔細了解一下鰲拜就知道為何了。鰲拜是誰?
  • 順治去世時,留給康熙4大輔政大臣,為何最後會變成鰲拜專權
    由於多爾袞的專政,順治對輔政大臣比較反感,但遺憾的是,他當皇帝時只有6歲,必須要輔政,才能輔政;而順治死時,康熙只有8歲,又是少年皇帝,需要輔政,才能輔政。為了避免多爾袞再犯,這次他跳過愛新覺羅王族,選了4位外姓大臣為輔政大臣。
  • 歷史上最真實的鰲拜,對清王朝一直忠心耿耿,又為何被康熙除掉?
    酒興正酣時,康熙憶往昔,想起了曾經那些為大清立下汗馬功勞,輔佐他成就這不世功績的功臣元勳們,遂心生萬分感概,健在的老臣還可以與他同享這大好河山,然而那些逝去的老臣卻再也無福享受。康熙自覺應該給予這些逝去老臣一些獎賞,感謝他們幫助自己成就了如此偉業,於是乎,或給他們一些死後哀榮,或賞給他們後人些許恩典。
  • 盤點:古代歷史上鰲拜是忠臣還是漢奸
    盤點:古代歷史上鰲拜是忠臣還是漢奸我們都知道鰲拜是一個漢奸是一個特別壞又狡猾的一個人,但是這些都是我們在電視中和電影中我們了解的鰲拜我們並不知道真正歷史上鰲拜是忠臣還是漢奸。說起鰲拜還是先說起他的生世,他是出成名門是中國清朝的最初期的權臣,也是皇太極的心腹,鰲拜對清朝也是一直忠心耿耿一點也不是我們在電視劇中看到鰲拜那些壞又是漢奸這麼說,可能在古代歷史上肯定有做錯的事情但是劇中為了效果誇大了鰲拜了形象讓我們這些看到鰲拜的電視劇覺得在古代歷史上鰲拜就是一個大壞人大漢奸。據說是在清朝初的時候皇帝沒有立太子,可是皇帝死了朝廷不能沒有皇帝。
  • 他到底是忠臣?還是奸臣?深度解析大清朝位極人臣的鰲拜
    鰲拜,大家一看到這個名字,一定會想到:他是奸臣、功高震主、目無法紀、謀反、蔑視皇權等等。當然這些形象都是來自於影視劇,影視劇為了收視率,故意社稷出這些噱頭。那歷史上真實的鰲拜到底是怎麼樣的?他到底是忠臣?還是奸臣?下面跟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 索尼是輔政大臣的首輔,他死前做了什麼決定,幫助康熙除掉了鰲拜
    索尼堪稱八旗入關第一文武全才,當了首輔大臣之後卻渾渾噩噩,任由鰲拜專權,臨死前才做出一個重大決定,為康熙扳倒鰲拜立了大功。清朝初期,尤其是努爾哈赤時期,八旗貴族大多瞧不起漢人和漢人的學問,皇太極和正黃旗的索尼一家子除外。索尼和父輩一樣精通滿、蒙、漢3種文字,同時又沒有落下八旗的看家本領騎射,深受皇太極的喜愛。
  • 作為順治皇帝遺詔選定的四位輔政大臣之一鰲拜,真的沒有造反嗎?
    在順治時期,鰲拜是深受順治信任的,他輔佐順治也是盡心盡力,曾做到「晝夜勤勞,食息不暇」,順治對他非常滿意,有一次鰲拜生病,順治竟然親自前去探視,這種情況是非常少見的,也足見順治對鰲拜的器重。
  • 鰲拜真面目
    真正歷史上的鰲拜是一個比較有爭議的人物,你要說他是大奸臣,可能不能完全解釋得通,你說他是忠臣,康熙為何要擒拿他? 本文就單純的從歷史的角度,來看看鰲拜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 軍功顯赫的鰲拜到底有沒有反心?
    鰲拜,出身將門,是後金開國五大臣之一費英東的侄子,滿洲鑲黃旗人。因為鰲拜的騎射功夫極高,又是滿洲第一巴圖魯,在早年曾跟隨皇太極立下赫赫戰功,深受皇太極看重,也是皇太極心目中的忠臣。皇太極死後,因為沒有立儲君,當時皇太極的兒子豪格和皇太極的兄弟多爾袞之間開始了競爭,而作為鑲黃旗護軍統領的鰲拜手握重兵,成為這場儲君之爭的關鍵人物。
  • 鰲拜為何非死不可?不怪孝莊太后,只怪自己在「順治去世」就變了
    鰲拜為何非死不可?不怪孝莊太后,只怪自己在「順治去世」就變了中國的歷史浩浩湯湯幾千年,經歷過許多的朝代,但是有一個非常相同的地方每一個朝代的皇帝對此都非常的慎重,那就是如何挑選下一任繼承人。而康熙皇帝作為在年幼時就被挑選出來的繼承人。他的天分有目共睹,順治皇帝就是看上了他。
  • 鰲拜手握40萬大軍,為何寧死也不推翻康熙?你看康熙背後是誰
    康熙八年(1669年)五月十六日,康熙召集少年侍衛在宮中玩「布庫」遊戲,就在鰲拜進見的時候,將鰲拜逮捕。當時鰲拜是顧命大臣之一,又是鑲黃旗重要將領,手握40萬大軍,為何鰲拜寧死不推翻康熙呢?首先,鰲拜為大清立下汗馬功勞崇德二年(1637年),當時皇太極讓碩託、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攻打皮島,毛文龍鎮守的皮島很堅固,清軍久攻不下。
  • 孝莊不愧是大清第一功勳,為了扳倒鰲拜,直接安排康熙與索尼聯姻
    上期我們說到,朝堂之上遏必隆臨陣脫逃,老索尼裝聾作啞,蘇克沙哈又成事不足,現如今整個朝堂都成了鰲拜的天下,年少的康熙最終還是無力控制局面,只好下令逮捕蘇克沙哈,下場之後康熙心有怒火,執意要將鰲拜捉拿歸案,但此時孝莊太后也正好回宮,詢問康熙今日同朝議政的結果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