鰲拜為何非死不可?不怪孝莊太后,只怪自己在「順治去世」就變了

2021-01-09 婷說歷史

鰲拜為何非死不可?不怪孝莊太后,只怪自己在「順治去世」就變了

中國的歷史浩浩湯湯幾千年,經歷過許多的朝代,但是有一個非常相同的地方每一個朝代的皇帝對此都非常的慎重,那就是如何挑選下一任繼承人。而康熙皇帝作為在年幼時就被挑選出來的繼承人。他的天分有目共睹,順治皇帝就是看上了他。天資聰穎。所以才會讓一個年僅幾歲的孩子來當皇帝。

中國歷史上那麼多的小皇帝都被作為傀儡康熙皇帝就能除外嗎?事實還真的就不包括康熙皇帝,康熙皇帝有一個傑出的女政治家祖母——孝莊皇太后。你雌性一般的禍國殃民的皇太后不一樣,孝莊皇太后是中國歷史上傑出的女政治家。在順治皇帝去世之後,雖然是他暫時把握著國家的政權,但是他從來沒有做出過禍國殃民的事情,一心一意為了輔佐康熙皇帝。但是康熙皇帝剛剛即位時年紀實在太過小,即便是天資聰穎也會讓皇太后懷疑這個小孩以後能不能管理好國家?所以在14歲靠西皇帝能夠獨自掌管政權前,孝莊皇太后給康熙皇帝出了一個難題,那就是如何把朝臣鰲拜給除掉。

鰲拜在中國歷史上是非常出名的一名勇士,但同時他也是康熙皇帝時期一位權力傾天的政治家,他是順治皇帝其實的時候留給康熙皇帝輔佐朝政的四個大臣之一。在順治帝還是皇子的時候,他一直是跟隨著順著皇帝極力支持,順著忘記繼承皇位的。因此他是順治皇帝最紅的一名官員,又加上他曾經跟隨著皇太極南徵北戰還幫助皇太極除掉了多爾袞。順治皇帝覺得他是一個有能力的人,能夠輔佐年級幾歲的康熙皇帝管理好國家的朝政。

說實在的,鰲拜在皇太極和順治皇帝時期是一個為國家盡心盡力的大臣,但是到了康熙皇帝時期他就像變了一個人,仿佛變成了昔日的多爾袞,漸漸成為皇帝和皇太后眼中的一個眼中釘。

根據史料的記載,在深圳皇帝為康熙皇帝留下的四名輔政大臣之中,只有兩位輔政大臣喜歡賣弄全書,在朝廷上爭個高低。這兩個人中的其中一個人就是鰲拜,另一個則是多爾袞曾經的手下蘇克薩哈,這兩個人可是死對頭,多爾袞當初就是被鰲拜給除掉的。所以這兩個人最喜歡在朝廷上爭個高低,但是相對而言鰲拜不僅是想爭個高低。他看中的是皇帝的這個皇位,他的野心是眾人皆知,蘇克薩哈雖然也是鋒芒畢露,但是他對國家對朝廷從來都是忠心耿耿的。等到他意識到康熙皇帝有對付鰲拜的想法,他便主動提出了辭退官職。他想要的也就是讓鰲拜自己辭退官職,但是當時鰲拜並沒有隨著他一起辭退官職反而是參了他一本告他權野傾天,對清朝有二心,最終反而被鰲拜拉進大牢慘死。

所以在康熙皇帝14歲的時候孝莊皇太后就給他出了一個難題。如果他能夠成功除掉鰲拜皇位政權以後都是他一個人的。孝莊皇太后將會慢慢的退出權力的中心。其實這也不能算是孝莊皇太后給康熙皇帝出的一個難題。更像是康熙皇帝真正掌權之後的一次練手操作。即便是皇太后不說考試,皇帝一定想辦法把這個野心勃勃的政治家給除掉。

因為康熙皇帝剛剛繼承皇位的時候才幾歲。在他十幾歲就想除掉鰲拜之時,鰲拜並不能意識到這個十幾歲的孩子內心早已成熟到和他這一個老油條相比。康熙皇帝找了一群喜歡練武的武生經常在皇宮裡和他們練武,因為這些練武的人都是從西班子裡出來唱戲的鰲拜也不曾把他們放在心上過。所以在鰲拜被設計進入皇宮之時,他在自己的內心裡從未對康熙皇帝這個十幾歲的小孩兒。和那一群練武的戲班子產生過防備之心。但是他哪能想到這些人不過是偽裝成戲班子的樣子而已,他們可都是一個個高大威猛的勇士。因為歐版曾經被稱為經常的第一勇士,根據史料的記載,他此人生得高大威猛,讓別人看一眼都會汗毛直立。這樣的勇士可不能像當初呂只對付韓信那樣用幾個宮女就把他給圍住。

鰲拜到最後也逃不了和韓信一樣的命運,其實如果他能夠一直忠心耿耿對皇帝的皇位,不急於的話,他的後半生應該還是非常圓滿的。從古至今,一個功高蓋主並且野心勃勃的人,他的人生其實早就不在自己手裡了。

相關焦點

  • 康熙一直被鰲拜欺負,為何其皇祖母孝莊太皇太后也沒出來擺平鰲拜
    我們閱盡鉛華,只為呈現不一樣的歷史。 公元1644年,即順治元年,在多爾袞等人的決議下,恭迎順治皇帝入京紫禁城,大清王朝正式遷都北京,而順治皇帝成為大清王朝入住中原的第一位君主。
  • 康熙之所以能除掉鰲拜,是孝莊太后用了一計,但鰲拜卻沒看出來
    但促成這一切的,有一個不可忽略的因素,那就是孝莊在幕後的推動。她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賢后,是清初傑出的女政治家。 若他想擺脫這一切,勢必會弄出不小的動靜。到時候以此為由處理他,既可以鍛鍊康熙帝的能力,又不用擔心鰲拜黨的報復。所以,孝莊的這個計劃,一舉兩得。 除了鰲拜外,順治帝還任命了索尼、蘇克薩哈和遏必隆。為顧命大臣,輔佐小皇帝。由於各種原因,最終只剩下了鰲拜和蘇克薩哈爭權奪利,恰好兩人又是死對頭。蘇克薩哈曾是索爾滾的心腹,負責保護他的安全。
  • 歷史上的鰲拜是個什麼樣的人,康熙擒拿鰲拜是否得到孝莊的支持?
    在這段時間,鰲拜多次被貶職,還幾次被「論死」,想要處死他,但好在鰲拜實力不俗,儘管被打壓,但還是活了下來。 順治掌權之後,鰲拜就被順治視為心腹,地位水漲船高,可以直接管理國家政事,無需經過順治帝允許。順治十三年的時候,鰲拜舊傷復發,順治帝還親自去探望他,順治的這般寵信也給了鰲拜專政的機會,為後來的康熙帝埋下了巨大的隱患。
  • 鰲拜想剷除魏承謨,孝莊一個計謀,不敢動反給他升官
    順治帝寧死也不肯再當皇上,堅持要出家,還寫下了罪己詔,孝莊見大勢不妙,立馬召集內閣大臣,將順治的罪己詔再加了三條明示天下,並宣布順治已經龍御歸天,董鄂妃因為得了天花過世,孝莊痛恨董鄂妃,讓順治萌生了出家的念頭,死了也不讓她好過,把她陪葬的衣服全扔到地上。
  • 康熙掌權剷除內憂鰲拜後,面對孝莊太后反對,為何迫切於削藩?
    由此可見康熙對於學習達到了一種忘我的境界,在出生後便以學習為主要的目的,有一種不達目的不罷休的信念,這點在眾多皇子中,是非常突出的。因康熙年紀過小,所以朝政都是由這四位大臣來掌控,康熙就由孝莊太后培養。孝莊太后經常給年幼的康熙講訴清太祖皇太極當年創立清朝的故事,來激勵康熙秉承祖先的英烈之風,做一個有抱負和理想的皇帝。
  • 鰲拜究竟是怎樣一個人?康熙捉拿鰲拜時,孝莊皇后會暗中支持嗎?
    大家都知道康熙和鰲拜之間的明爭暗鬥,但卻總是忽視了孝莊太后在這場鬥爭背後最重要的幫助者。這個太后可不是個單純的人,清王朝的兩位皇帝都受過她的教育,為人低調,聰明。雍正之所以下定決心要滅鰲拜,可不僅僅是他自己年輕,孝莊太后的全力支持才是關鍵因素。
  • 鰲拜是誰?幼年康熙為何要殺他?
    因為代善跟當時孝莊比較好,孝莊又是一個頗有心計的女人。便委託代善擁立自己的兒子福臨為帝。因為福臨也是先帝之子,鰲拜沒什麼意見。多爾袞此時也不好多說什麼,便妥協了。因福臨年幼,福臨繼位後(順治皇帝),多爾袞為攝政大臣。多爾袞攝政之後獨攬大權,對當初反對自己鰲拜、豪格等人多次打擊。
  • 鰲拜有沒有反心?康熙對鰲拜為何只擒不殺?當時鰲拜根本沒有反抗
    即便當時康熙只有14歲,輔政大臣死的死,關的關,但是僅憑「智擒鰲拜」一事,足以讓朝野上下信服。當時康熙歷數鰲拜的三十大罪狀,條條都是罪大惡極,罪不容誅。但是最後,為什麼康熙只是將鰲拜關了起來,並沒有將他處死呢?縱觀鰲拜這幾十年,歷經三朝,到康熙這一代,究竟有沒有反心?康熙智擒鰲拜的全過程先不論前因,只說康熙智擒鰲拜的過程。
  • 歷史上沒有韋小寶,鰲拜還是會死得很慘
    如王戎笙在《順治遺詔與清初權力鬥爭》一文中分析的那樣,順治因患天花病重,臨終前處於持續高燒,甚至不省人事狀態,不可能還有精力仔細思考身後的政治安排。因此,最終敲定遺詔內容的人,大概率不是順治自己,而是其母孝莊太后。
  • 康熙設計活捉鰲拜,本該處以凌遲,聽鰲拜一席話後,還是後悔了
    鰲拜被稱為「滿清第一勇士」,他出身將門,精通騎射,一身本領滿身虎膽,跟隨皇太極徵戰四方戰功顯赫,是皇太極最信任的武將。皇太極去世後,鰲拜成為議政大臣。順治帝去世後,鰲拜又成為輔政大臣,可以說達到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地位。這裡尚且不管鰲拜手中能掌控多少權力,以及鰲拜到底有沒有野心。我們換一個思路:歷史上的康熙的確是一位明君,可順治和皇太極哪個都不比康熙差呀!
  • 鰲拜死後,康熙是如何對待其族人及子孫後代的?
    鰲拜可能是孝莊太后送給康熙的成人禮其實康熙除鰲拜的時候大家都把一位老佛爺給忘了,那就是孝莊太后,鰲拜當時實力和權力確實很強盛,但是他並沒有完全脫離孝莊太后掌控,康熙當時是年幼,但是康熙政治智商成熟的非常早,鰲拜其實是孝莊太后送給康熙親政的磨刀石而已。如果康熙連鰲拜都鬥不倒,還何談治理天下。
  • 她是小燕子原型,也是孝莊太后的乾女兒,最後還差點成為順治妃子
    而小燕子的原型就是孔四貞,此人是清朝唯一的漢人格格,也是孝莊太后的乾女兒,還差點當了順治皇帝的皇妃。孔四貞乃是清初定南王孔有德之女,年幼時就被吳三桂收為義女。孔有德原為漢人,吳橋兵變後投降後金,此後幫助後金徵戰沙場,立下許多汗馬功勞,而被封為定南王。孔四貞出身將門,雖為女子,卻隨父軍中,性情剛烈。
  • 軍功顯赫的鰲拜到底有沒有反心?
    正是因為鰲拜和那些皇太極的忠實臣子的堅持和支持,多爾袞不得不放棄自己當皇帝的打算,改立皇太極的第九子福臨繼位,也就是後來的順治帝。多爾袞之所以這樣做,除了鰲拜等人的堅持外,還有一個理由,那就是福臨的生母莊妃,也就是後來的孝莊皇太后,多爾袞因為這層關係,最後放棄自己做皇帝,而是當了攝政王,有野史傳說孝莊皇太后為了兒子的皇權和安危,不得已下嫁多爾袞。
  • 順治皇帝最愛的董鄂妃,竟然是他的弟媳,順治橫刀奪愛是真的嗎
    順治14歲那年,按照婚約迎娶了蒙古親王吳克善的女兒科爾沁博爾濟吉特氏,她還是孝莊太后的侄女,成為順治的第一任皇后。博爾濟吉特氏和順治算是表親,這樣的親上加親在古代比較常見。然而,順治一點都不喜歡博爾濟吉特氏,她生活奢侈,且天性妒忌,和順治的性情格格不入。實際上這只是託詞,真正的原因是,多爾袞的專權讓順治十分怨恨,看見博爾濟吉特氏,似乎飛揚跋扈的多爾袞就在眼前。
  • 金戈鐵馬的索尼是輔政四大臣的首輔,什麼決定讓康熙帝除了鰲拜?
    索尼作為康熙首輔大臣,四朝元老,一生歷經努爾哈赤、皇太極、順治、康熙四朝,就是死了也要幫康熙最後一把。在順治帝駕崩前,安排四位顧命大臣,分別是: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鰲拜,其中索尼位排第一,鰲拜當時勢力不大排最末。這四人剛開始還能好好控制權力幫助康熙管理朝政,可時間一長就變了,索尼因為年齡大了,所以就長期抱病在家。
  • 慈寧宮無人敢住,到底是因為孝莊文皇后還是因為康熙帝?
    ,所以我的父母也要享受相應的待遇,至於(後改)朱佑樘可以稱呼「皇伯考」,你張太后就「伯母」得了。②禮遇問題岔子就出在嘉靖帝的母親入宮後被要求叩拜張太后,同是太后為何自己的母親要行叩拜大禮呢,而張太后對他的母親頤指氣使很不恭敬,甚至還揶揄了幾句,這讓嘉靖一直耿耿於懷,覺得自己和母親都受到了奇恥大辱,這就造成隨著皇權愈發牢固,對張太后的態度也就越來越差。
  • 鰲拜是忠臣還是奸臣,順治和康熙截然不同的待遇
    鰲拜在康熙時代是個大奸臣,一世英名付之東流,那麼在順治時期呢?清朝的第二位皇帝皇太極突然去世,當時政局混亂,爭奪皇位的野心家多爾袞兄弟氣勢洶洶,眼看孤兒寡母的皇太極後代處境很是危險。當時的鰲拜官不高,位不顯,只是一個有勇士之名的將領。皇太極去世的時候,多爾袞與豪格的權力鬥爭中,鰲拜也是核心人物之一,他手握鑲黃旗重兵,與兩黃旗大臣盟誓於大清門,堅決擁立先帝(皇太極)之子,並命兩旗精銳護軍全副武裝環衛崇政殿,做好了不惜兵戎相見的準備。
  • 問吧精選︱張一馳:鰲拜的傳奇人生
    康熙帝與鰲拜到底是怎樣的關係?順治帝去世後康熙年幼繼位,四位輔政大臣掌握實權,鰲拜是其中最有名、權力最大的一位。這一久經戰場的滿洲大臣左右了康熙朝政的前八個年頭。直到少年皇帝設計擒鰲拜、讓其革職下獄,才結束了輔政大臣執政的局面。鰲拜何以從權勢滔天到鋃鐺入獄?對於清朝,他到底是忠是奸?為何鰲拜死後,康雍乾三世又對他不斷加封?鰲拜身上具有哪些傳奇性,讓後世對他展開無數想像與文學演繹?
  • 康熙為何將祖母孝莊太后在清東陵外的「暫安奉殿」裡停留了37年不...
    康熙二十六年臨近春節,75歲的孝莊太后去世,讓人感到奇怪的是,孝莊死後整整37年沒有下葬,其棺槨一直停留在暫安奉殿達37年之久,直到雍正三年,雍正帝才為孝莊太后建昭西陵,孝莊太后才真正入土為安,那麼,為何孝莊太后會在死了37年之後才下葬呢?
  • 問吧精選丨張一馳:鰲拜的傳奇人生
    康熙帝與鰲拜到底是怎樣的關係?順治帝去世後康熙年幼繼位,四位輔政大臣掌握實權,鰲拜是其中最有名、權力最大的一位。這一久經戰場的滿洲大臣左右了康熙朝政的前八個年頭。直到少年皇帝設計擒鰲拜、讓其革職下獄,才結束了輔政大臣執政的局面。鰲拜何以從權勢滔天到鋃鐺入獄?對於清朝,他到底是忠是奸?為何鰲拜死後,康雍乾三世又對他不斷加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