鰲拜想剷除魏承謨,孝莊一個計謀,不敢動反給他升官

2021-01-09 大五說娛樂

順治帝寧死也不肯再當皇上,堅持要出家,還寫下了罪己詔,孝莊見大勢不妙,立馬召集內閣大臣,將順治的罪己詔再加了三條明示天下,並宣布順治已經龍御歸天,董鄂妃因為得了天花過世,孝莊痛恨董鄂妃,讓順治萌生了出家的念頭,死了也不讓她好過,把她陪葬的衣服全扔到地上。

佟妃幸災樂禍,在鄂妃棺材邊裝哭,孝莊嫌棄得要命,「你怎麼哭的比唱的還好聽,沒眼淚就甭哭」,接著孝莊提醒她,「你不是想當皇后嗎?,打今兒起你就是孝康皇后了,要有點尊嚴」,佟妃想到順治要去五臺山出家,自己要守寡立馬哭了出來,孝莊惡狠狠強調,只要身為皇后,沒有丈夫有什麼要緊的,順治出發去五臺山當和尚,玄燁捨不得親爹走,趕來送他一程,順治鼓勵玄燁將來要當個最了不起的皇上。

孝莊心裡苦!孤兒寡母的,未來的路不好走,兒子六歲登記,孫子八歲登基,身子骨還沒長全就要登基當皇上,即日起玄燁就要穿上龍袍登基,鰲拜等人為了抓權開始排擠漢臣,內臣班布爾善歧視漢人,因為主持登基大典的魏承謨是個漢人,所以他要求孝莊換鰲拜的乾兒子吳良輔主持,孝莊還要倚仗鰲拜等人穩定朝政只好妥協。

登基大典即將開始,索尼、遏必隆、鰲拜、蘇克薩哈前來接駕,八歲的康熙好好地誇了誇這四大重臣,為了拉攏穩住四大輔臣,康熙承諾將來親政後會好好謝他們,四大輔臣權力大,面和心不和,孝莊恩威並施,把索尼、遏必隆、鰲拜、蘇克沙哈整得服服帖帖的,「你們可聽好了,這皇上是我立的,這孫兒是我的命根子」,為了讓他們用心輔佐康熙,孝莊晉封他們四人為侯爵,食親王祿。

佟妃腦子不太好使,直問孝莊「為什麼讓四個互不待見的人輔政」,孝莊笑了,就是互相不服我才能管住他們呀!要是四個人一條心,那我就要擔心了,康熙怕自己無知,在朝堂上鬧笑話,孝莊給他吃定心丸,那不會,只要皇上不笑,大臣們也不敢笑,孝莊生怕八歲的孫兒在朝上露怯,霸氣給足康熙底氣。

「孫兒,你要昂首闊步的走,這天由你來撐,這地由你來塌,這天下的人都是你的臣民。」

鰲拜圈地,致使百姓流離失所,魏承謨上奏請康熙徹查,康熙把難題拋給索尼,索尼稱病,又提議讓蘇克沙哈主辦此事,遏必隆和鰲拜結黨抱團,妄圖掌握朝政大權,索尼這隻老狐狸對朝政之勢洞若觀火,他一下朝就告病假,養精蓄銳隔岸觀火,靜靜等待孝莊表態。

「太后若要收拾局面,必然重用咱們索家,那時候你就不只是個吏部侍郎了」,鰲拜等人權傾朝野想控制康熙,對忠臣魏承謨各種打擊,魏承謨請求辭去帝師一職,並提醒康熙四大輔臣已成了三黨,鰲拜和遏必隆勾結成一黨,蘇克沙哈和他們勾心鬥角自成一黨,首輔索尼老成持重,處處置身事外又是一黨,康熙安慰師傅魏承謨,朕不讓你辭職,也不治鰲拜圈地之罪,忍他幾年,等朕親政後再收拾他們。

這時蘇麻喇姑拿來孝服,提醒康熙今天是母后的忌日,原來康熙的親娘在他登基兩個月內就去世了,鰲拜越來越囂張,假傳聖旨令乾兒子吳良輔,逮捕康熙的貼身侍衛僂赫,康熙見身邊全是鰲拜的人就來氣,下令命他們自相殘殺,打的傷痕累累之時,康熙免去魏東亭伴讀之職,封他為四品帶刀侍衛,管教這些侍衛。

上朝時鰲拜開始作妖,誣陷魏承謨是奸臣,故意不進大殿,魏承謨只好稱病退出大殿,鰲拜見魏承謨出來了十分得意,這才肯進殿,接著還囂張宣布僂赫已被自己處決,得知僂赫冤死,康熙氣得要命,僂赫這條命,朕要替他找回來,為了把魏承謨搞下臺,鰲拜又逼孝莊換掉魏承謨這個帝師。

原來魏承謨緊咬鰲拜圈地的把柄不放,鰲拜隻手遮天,在孝莊面前顛倒黑白,誣陷魏承謨,撥四位輔政大臣窩裡鬥,鰲拜在朝上咄咄逼人對皇上不敬,這會兒在孝忠跟前到裝起了可憐直喊冤,孝莊暗示鰲拜自己懶得管他圈地之最罪,只要他和其他輔臣好好輔佐皇帝,鰲拜明裡暗裡排擠魏承謨,打小報告讓孝莊卸掉魏承謨官職,把他打發回鄉養老。

薑還是老的辣,孝莊假裝要讓魏承謨走人,鰲拜樂瘋了,立馬提出建議,賞他黃馬褂和五百兩養老錢,孝莊笑了,五百兩也太寒酸了吧!接著孝莊強調,魏承謨這個奴才還能用用,他不是二品京官嗎?給他個從一品把他弄到外省去,當個巡撫什麼的不就得了嗎,鰲拜這下慌了。

太皇太后啊!巡撫可是個封疆大吏啊!孝莊拿出太皇太后的威嚴,我從來不參與朝政,我這只是個建議,行不行還得你們四個看著辦,鰲拜知道沒有退路,只得遵旨,孝莊太厲害了,幾句話就讓鰲拜無路可退,還保護了魏承謨,將來要是有什麼內亂,魏承謨還能回京勤王,孝莊這一手留得太漂亮了。

對此,你有何看法呢?歡迎留言探討。

相關焦點

  • 康熙之所以能除掉鰲拜,是孝莊太后用了一計,但鰲拜卻沒看出來
    但促成這一切的,有一個不可忽略的因素,那就是孝莊在幕後的推動。她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賢后,是清初傑出的女政治家。 若他想擺脫這一切,勢必會弄出不小的動靜。到時候以此為由處理他,既可以鍛鍊康熙帝的能力,又不用擔心鰲拜黨的報復。所以,孝莊的這個計劃,一舉兩得。 除了鰲拜外,順治帝還任命了索尼、蘇克薩哈和遏必隆。為顧命大臣,輔佐小皇帝。由於各種原因,最終只剩下了鰲拜和蘇克薩哈爭權奪利,恰好兩人又是死對頭。蘇克薩哈曾是索爾滾的心腹,負責保護他的安全。
  • 索尼不想得罪鰲拜,孝莊問:你孫女幾歲?索尼:臣與鰲拜勢不兩立
    不過,優秀的人總是不願意臣服於他人胯下,鰲拜也是如此。他作為一個常年帶兵打仗的武將,為國家立下了汗馬功勞,屈服於順治帝還可以,但就一個僅僅8歲的康熙皇帝,輩分實在不夠,所以他越發得不服氣,覺得自己一個手握重兵的將軍,為何要屈服於一個乳臭未乾的毛頭小孩呢?之後行事相當囂張,甚至於朝中的大臣都不敢去頂撞他,就連索尼也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 康熙一直被鰲拜欺負,為何其皇祖母孝莊太皇太后也沒出來擺平鰲拜
    但是可以肯定的是,鰲拜絕對是飛揚跋扈、目無君上而硬行為之,絕非康熙皇帝本意。 鰲拜後續種種藐視少年康熙皇帝之劣跡不勝枚舉,本文就不做一一詳述,但是大家有沒有想過這樣幾個問題:他鰲拜究竟何德何能,有何背景,為何除了蘇克薩哈,滿朝王公文武無人再敢挑戰鰲拜權威?一直充當康熙皇帝「保護傘」,也就是後人都習慣稱她為「孝莊」的皇祖母,為何沒有出面阻止鰲拜?
  • 孝莊不愧是大清第一功勳,為了扳倒鰲拜,直接安排康熙與索尼聯姻
    起初康熙為了不讓孝莊擔心,還謊稱自己舌戰群臣,將鰲拜等人駁得體無完膚,孝莊太后一聽更加生氣了,直接戳穿康熙的謊言,並斥責他不懂從大臣黨爭之中謀利,不能分辨是非兩邊利用,反倒被他人利用損失了蘇克沙哈這位老臣,如此輕舉妄動很容易讓鰲拜等人變本加厲,少年康熙也是被孝莊太后震住了,聽說太后回宮,鰲拜、遏必隆、班布爾善三人,想著趕緊面見太后,故作自責。
  • 歷史上的鰲拜是個什麼樣的人,康熙擒拿鰲拜是否得到孝莊的支持?
    所以鰲拜逐漸開始了專政弄權之路。 鰲拜為了剷除異己,不擇手段,他為了滿足自己的私慾,上奏要求將三位大臣論死罪,遏必隆也隨聲附和。 康熙雖然年幼也知道這只是鰲拜為了剷除異己,所以不同意鰲拜的要求。
  • 鰲拜究竟是怎樣一個人?康熙捉拿鰲拜時,孝莊皇后會暗中支持嗎?
    大家都知道康熙和鰲拜之間的明爭暗鬥,但卻總是忽視了孝莊太后在這場鬥爭背後最重要的幫助者。這個太后可不是個單純的人,清王朝的兩位皇帝都受過她的教育,為人低調,聰明。雍正之所以下定決心要滅鰲拜,可不僅僅是他自己年輕,孝莊太后的全力支持才是關鍵因素。
  • 鰲拜為何非死不可?不怪孝莊太后,只怪自己在「順治去世」就變了
    鰲拜為何非死不可?不怪孝莊太后,只怪自己在「順治去世」就變了中國的歷史浩浩湯湯幾千年,經歷過許多的朝代,但是有一個非常相同的地方每一個朝代的皇帝對此都非常的慎重,那就是如何挑選下一任繼承人。而康熙皇帝作為在年幼時就被挑選出來的繼承人。他的天分有目共睹,順治皇帝就是看上了他。
  • 康熙王朝:康熙與鰲拜第一次正面交鋒,估計是尿褲子了
    沒一個吱聲的,時間長達一分鐘,一看個個都是老狐狸,索尼更是裝病,還把藥罐子搬到了朝堂上,每十五分鐘就要喝一次藥,說白了就是不想參與這次議政。作為人證,他卻在朝堂上全部否定舒克沙哈所言,說他勾結學子,謀害忠良,而且還污衊舒克沙哈賄賂自己,搬出他作人證,事後給他升官。原來班博爾善早就成了鰲拜的走狗。此言一出,那些督撫們一致指責舒克沙哈結黨營私,擾亂朝綱。康熙問:遏必隆,你有什麼話說。作為四個輔助大臣的他,戰戰兢兢:微臣覺得鰲拜有委屈,舒克沙哈又罪。而索尼在一旁表示藥喝完了,撐不住了,要退堂。
  • 軍功顯赫的鰲拜到底有沒有反心?
    正是因為鰲拜和那些皇太極的忠實臣子的堅持和支持,多爾袞不得不放棄自己當皇帝的打算,改立皇太極的第九子福臨繼位,也就是後來的順治帝。多爾袞之所以這樣做,除了鰲拜等人的堅持外,還有一個理由,那就是福臨的生母莊妃,也就是後來的孝莊皇太后,多爾袞因為這層關係,最後放棄自己做皇帝,而是當了攝政王,有野史傳說孝莊皇太后為了兒子的皇權和安危,不得已下嫁多爾袞。
  • 金戈鐵馬的索尼是輔政四大臣的首輔,什麼決定讓康熙帝除了鰲拜?
    遏必隆位列第三,跟鰲拜交好,凡事也都聽鰲拜的,於是後面就變成了鰲拜專權,康熙名為皇帝,實為傀儡。如果康熙扳不倒鰲拜,那他這個皇帝就徹底沒得做了,比康熙更著急的是孝莊,畢竟誰想看到自家的家業落到別人家手中,作為人精的索尼反而待在家中不問世事。為了給康熙增加對抗資本,孝莊開始進行和親,因為她明白,索尼至今尚未出手是沒看到好處,也就是出手了也不見得有什麼利益。
  • 康熙設計活捉鰲拜,本該處以凌遲,聽鰲拜一席話後,還是後悔了
    也因為這個記載,所以現在電視劇裡的鰲拜,都是一副奸臣形象,好像動不動就要造反似的,讓人感覺不踏實,所以我們覺得康熙滅了鰲拜,是一個智舉。那麼事實真的如此嗎?其實我們都被電視劇騙了。我們來了解一下鰲拜這個人。鰲拜被稱為「滿清第一勇士」,他出身將門,精通騎射,一身本領滿身虎膽,跟隨皇太極徵戰四方戰功顯赫,是皇太極最信任的武將。皇太極去世後,鰲拜成為議政大臣。
  • 鰲拜明知康熙對付他,手裡握有40萬重兵,為何不敢在紫禁城造反?
    其實,鰲拜心裡也清楚,隨著康熙皇帝的不斷成長,以後定會想辦法對付他。最後的結局,想必大家都知道,鰲拜被康熙帝擒拿。那麼鰲拜手握重兵,為什麼不選擇在紫禁城造反呢?首先,造反有風險。鰲拜手中到底有沒有40萬重兵呢?這個數據的真實性有待考察。姑且,鰲拜手中真的握有40萬重兵,如果他想造反,又有多少人能夠聽命於他呢?要知道在八旗制度確立之後,各旗子弟向來都是只聽從旗主的命令。
  • 康熙掌權剷除內憂鰲拜後,面對孝莊太后反對,為何迫切於削藩?
    由此可見康熙對於學習達到了一種忘我的境界,在出生後便以學習為主要的目的,有一種不達目的不罷休的信念,這點在眾多皇子中,是非常突出的。遺詔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鰲拜四大臣輔政。」順治皇帝駕崩留下四位大臣輔佐康熙,康熙繼位的時候也才8歲。因康熙年紀過小,所以朝政都是由這四位大臣來掌控,康熙就由孝莊太后培養。孝莊太后經常給年幼的康熙講訴清太祖皇太極當年創立清朝的故事,來激勵康熙秉承祖先的英烈之風,做一個有抱負和理想的皇帝。
  • 康熙剷除鰲拜,其子雍正卻加封鰲拜為一等公爵,這到底是為什麼
    在金庸先生的武俠小說《鹿鼎記》,以及後來的同名影視作品中,有一段很是精彩的戲份,那就是權臣鰲拜囂張跋扈,14歲的康熙皇帝決心將他剷除,用一批練摔跤的太監將其制服,最後徹底幹掉鰲拜。因此,在現代人看來鰲拜是典型的奸臣,還要謀反。歷史上的鰲拜真的是如此麼?
  • 鰲拜死後,康熙是如何對待其族人及子孫後代的?
    鰲拜可能是孝莊太后送給康熙的成人禮其實康熙除鰲拜的時候大家都把一位老佛爺給忘了,那就是孝莊太后,鰲拜當時實力和權力確實很強盛,但是他並沒有完全脫離孝莊太后掌控,康熙當時是年幼,但是康熙政治智商成熟的非常早,鰲拜其實是孝莊太后送給康熙親政的磨刀石而已。如果康熙連鰲拜都鬥不倒,還何談治理天下。
  • 班布爾善是跟從鰲拜,康熙囚禁鰲拜,但為何一定要殺班布爾善?
    整個劇情完全寫照於孝莊這個女人用心良苦,心機極細,她突出女性的雙重真正本事!康熙王朝的穩定接班孝莊功勞最大!換成一般人根本就沒有這個本事,歷史也就必須重寫!在皇族如此卑微,想造反奪位,斷不可行。實際鰲拜亦沒造反之心及行為,只因功高震主,必亡。而班布爾善緊跟鰲拜,又屬皇族庶出,康熙必拿他開刀,殺一儆百,達成效果。
  • 歷史上的鰲拜是怎樣一個人?只有一個皇帝能鎮得住他!
    這種守株待兔、請君入甕、不動聲色暗埋殺機的耐性與心機,可見康熙真是天生的統治天才!鰲拜慘敗,究其原因,都是輕敵之故。 順治帝死後,他是四個顧命輔臣之一。此人居功自傲,橫行無忌,在朝野無人敢惹。在外,則圈地剝削,惹起民怨; 在內,和穆裡瑪、大學士班布爾善、尚書阿思哈等勾結,隨時蠢蠢欲動。
  • 鰲拜是誰?幼年康熙為何要殺他?
    鰲拜是滿洲鑲黃旗人,他的年齡史書上沒有詳細記載,據推測,他大概是生於1610年左右,和多爾袞、孝莊皇太后差不多大。那麼鰲拜為何年紀輕輕就可以得到皇太極的重用呢?這跟他的家庭背景是有直接關係的。鰲拜就是其中一個。後又在松錦會戰之中升為護軍統領,西充之戰之中擊破大西軍,實居首功。此時的鰲拜軍功顯赫,那麼他為何又中途淪落甚至被多次判死呢?這就要從多爾袞說起了,多爾袞是努爾哈赤的兒子,皇太極的弟弟。1643年,皇太極逝世,因皇太極生前並未立太子,滿洲貴族在皇位繼承上出現了矛盾,多爾袞自己想繼承皇位,並有八旗之中的正白旗與鑲白旗擁立自己。
  • 鰲拜至死也不會想到,自己被殺的真正原因,竟是因為索尼的幾句話
    相信看過《康熙王朝》的觀眾,都認識鰲拜這個人,鰲拜為何會被殺,真正的原因,和索尼脫不了關係,康熙早在14歲就登基了,可這對他來說並不是什麼好事,已經順治在位時期,朝中有野心的大臣不敢輕易表現,但是康熙主政就不一樣了,說句不好聽的話,朝中的大臣隨便挑一個,走過的路怕是比康熙吃過的飯都多,鰲拜就是一個比較有野心的大臣,在朝堂之上大聲喧譁
  • 清朝重臣鰲拜有多牛?以他的實力,完全可以取而代之康熙皇位
    大家都看過鹿鼎記,對於鰲拜這個角色都不陌生,其實鰲拜這個人是真實存在的,作為清朝的大官,鰲拜出身瓜爾佳氏,是大清王朝比較重要的一個將領,在戰場上有著顯赫的戰功,前後一共經歷了三代皇帝,在大清屬於骨灰級人物的存在,在後來也是康熙非常重要的臣子,經歷三代皇帝的鰲拜前半生的功勞是很顯著的,後來的大清朝能夠成功入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