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王朝:康熙與鰲拜第一次正面交鋒,估計是尿褲子了

2021-01-09 人生如戲and笑對人生

康熙王朝:康熙與鰲拜第一次交鋒,沒被嚇住?估計是尿褲子了

「他想要朕的命」

交鋒前,正值科舉考試結束,此次科考,康熙隱姓埋名,和天下的舉子們一起寫策論。後被提名探花,康熙喜不自禁,就連老師都稱讚不已,表示可以出師了。這更加助長了年輕康熙的氣勢。當聽到有人收集了確鑿的證據,要彈劾鰲拜的時候,一直對鰲拜厭惡的康熙此時正義凜然,自信滿滿,認為處理鰲拜的時候終於到了。

彈,彈,彈

交鋒中。康熙問:今天是朝臣議政的日子,朕很高興見到你們,先帝也是很高興的,你們有什麼事情可以上奏?沒一個吱聲的,時間長達一分鐘,一看個個都是老狐狸,索尼更是裝病,還把藥罐子搬到了朝堂上,每十五分鐘就要喝一次藥,說白了就是不想參與這次議政。

伍次友的考卷

那個收集鰲拜圈佔田地證據的舒克沙哈,最後忍耐不住站出來,例數鰲拜在地方上利用擴軍建營的機會圈佔農民良田和八處皇莊田地。不僅呈上證據,而且還將一位學子的科考策論試卷《論圈地禍國》供了出來。這些物證事先也都給康熙看過,也得到過康熙的同意,康熙決定要捉拿鰲拜,平定奸臣,提前親政。物證有了,關鍵是人證。

「兩面針」班博爾善

班博爾善,這個名字具有很強的諷刺意味,跟他的名字相反,此人並不善良。作為人證,他卻在朝堂上全部否定舒克沙哈所言,說他勾結學子,謀害忠良,而且還污衊舒克沙哈賄賂自己,搬出他作人證,事後給他升官。原來班博爾善早就成了鰲拜的走狗。

此言一出,那些督撫們一致指責舒克沙哈結黨營私,擾亂朝綱。康熙問:遏必隆,你有什麼話說。作為四個輔助大臣的他,戰戰兢兢:微臣覺得鰲拜有委屈,舒克沙哈又罪。而索尼在一旁表示藥喝完了,撐不住了,要退堂。

這是講得最硬的話

朝堂局勢一面倒向鰲拜。在群臣的起鬨下,鰲拜逼迫康熙下令緝拿舒克沙哈。康熙表示要三思,鰲拜哪還容得了這個,一個箭步跨了上去,一把拽住康熙的手,說:皇上要再不下旨,老臣就要行駛輔政大臣的職責代皇帝擬旨了!嚇得康熙一哆嗦,立馬說,快拿下舒克沙哈。很快就有人出來架起了舒克沙哈。那一刻,康熙肯定是嚇壞了,頭一次見這麼兇險的場面。

鰲拜反彈劾

交鋒後,回到寢宮,康熙越想越氣,對著銅鏡砸果子,蘇麻摖掉,他又砸!還說自己丟人丟到家了,然後就是砸古董瓷器,咱也不敢說話啊,畢竟這是他自家的東西,愛咋整咋整。孝莊回來後了解情況,康熙還自我炫耀,說在朝堂上把群臣們辯得服服帖帖。其實蘇麻早就把情況告知了孝莊。孝莊實在是聽不下去了,狠狠地訓斥了他一頓。

畢竟還是年輕氣盛啊,容易衝動,事敗後,還要面子。年輕的康熙還是蠻可愛的。他把自己被鰲拜抓紅的手臂給魏東亭看,小魏子說:看來鰲拜是不敢傷皇上啊,要不然,就他那一身蠻力,非把你胳膊擰斷不可。康熙一回神:是啊,我怎麼還被他嚇住了呢?

相關焦點

  • 被康熙恨透了的鰲拜,為什麼沒被康熙殺死?
    小時候啥也不懂,卻喜歡在放學後打開電視看《康熙王朝》,這部劇也確實成了諸多小夥伴們青春的回憶。其中讓小編印象最深刻的便是康熙皇帝與鰲拜之間的鬥爭,也在小編的心中留下了一個作惡多端,非常討厭的鰲拜的形象。但其實歷史上的鰲拜更多扮演的卻是國之功臣和護駕忠臣的形象,與我們在影視劇中認識到的鰲拜相去甚遠。
  • 康熙大帝|鰲拜沒有謀反,為何康熙要置他於死地
    康熙小時候,不懂得朝權政治,輔政大臣幫忙匡扶皇室無可厚非,可待到康熙成年親政,鰲拜不僅不歸隱山林,將政權還之於康熙,反而殺死蘇克薩哈等人,將皇宮大權掌握在了自己的手中。 權力過度膨脹的鰲拜表現的更加飛揚跋扈,侍著自己三朝老臣的身份,不僅在殿堂之上對康熙高聲喝令,而且培植死黨,幾視康熙為無物。有時候上朝的時候竟然也「黃袍加身」,跟康熙的龍袍只有帽子不同。
  • 班布爾善是跟從鰲拜,康熙囚禁鰲拜,但為何一定要殺班布爾善?
    康熙王朝的穩定接班孝莊功勞最大!換成一般人根本就沒有這個本事,歷史也就必須重寫!在皇族如此卑微,想造反奪位,斷不可行。實際鰲拜亦沒造反之心及行為,只因功高震主,必亡。而班布爾善緊跟鰲拜,又屬皇族庶出,康熙必拿他開刀,殺一儆百,達成效果。
  • 他是康熙除掉鰲拜的最大功臣,卻背叛康熙,被康熙稱為第1罪人
    順治帝在將鰲拜選定為輔政大臣的時候一定沒有想到他會成為大清未來的毒瘤,在鰲拜的強勢下,當時年幼的康熙雖然坐上了象徵著皇帝的龍椅,卻壓根沒有權力控制真正的朝堂。對康熙來說,如果想要成為名副其實的一國之主,除掉鰲拜勢在必行。
  • 康熙殺鰲拜!歷史的真相竟如此令人乍舌……
    這次戰爭讓明王朝大勢已去,鰲拜的地位開始上升;關內之戰,清軍入關後,鰲拜率軍定燕京,徵湖廣,繼續追剿明軍和農民軍殘餘力量,為清王朝統一中國立下汗馬功勞。1644年10月,他進攻西安的李自成軍,滅掉李自成軍主力。1646年又出徵四川,在南充大破張獻忠。可以說,滿清的天下是鰲拜在戰場上一刀一槍拼出來的,滿洲第一勇士的稱號實至名歸。
  • 鰲拜被擒後,康熙僅將鰲拜拘禁,但為何卻治此人重罪?是他謀反?
    康熙六年七月初七,年僅十四歲的康熙正式親政,當時康熙在太和殿受賀,同時大赦天下。然而就在康熙親政僅十天後,鰲拜就給了康熙一個下馬威,他不顧康熙的不滿,擅殺同為輔政大臣,同時與鰲拜不在一個黨派之中的蘇克薩哈,而在數天後,鰲拜就與遏必隆一同進位一等公。
  • 《康熙王朝》索尼為什麼壓制自己兒子,相比之下鰲拜太傻了
    索尼、索額圖索尼在順治八年已經是首席滿洲大臣總管內務府,在康熙繼位之初與鰲拜、遏必隆、蘇克薩哈同為輔政大臣,而索尼又是輔政大臣之首,作為索尼的兒子索額圖卻僅僅就只是個小官而已。太皇太后索尼在等太皇太后,眼見著鰲拜氣焰的日益囂張太皇太后終於行動了去看望在家裝病的索尼。太皇太后手段非常簡單,讓索尼的孫女做了康熙的皇后,如此一來索尼就算是再想逃避也是避無可避了。
  • 康熙為什麼沒有殺鰲拜?鰲拜的自身實力,讓康熙放棄殺他
    提起康熙的名字相信有很多朋友都是非常熟悉的,在歷史當中他最為厲害的舉動就是戰勝了自己的勁敵鰲拜。畢竟當時康熙皇帝的年齡還是非常小的,能夠除掉鰲拜也有運氣的因素。不過康熙最終卻沒有殺死他,而是把他關進了一個牢房裡,等他自己老去。那麼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 康熙活捉鰲拜後,為什麼不殺了他?沒有鰲拜,康熙根本當不了皇帝
    ——米·左琴科(蘇)文章分類|歷史奇聞文章字數|1107字,閱讀約3分鐘康熙八年五月的一天,輔政大臣鰲拜接到皇帝要召見他的旨意,於是照例去南書房拜見皇帝。參觀結束後,康熙皇帝下令給內侍們讓座、喝茶。令他吃驚的是,張伯倫們一擁而上,讓鰲拜猝不及防。接著,康熙帝又命康親王解書等人試鰲拜。不久,解書上書皇帝,說鰲拜有三十條罪狀。
  • 鰲拜究竟是怎樣一個人?康熙捉拿鰲拜時,孝莊皇后會暗中支持嗎?
    大家都知道康熙和鰲拜之間的明爭暗鬥,但卻總是忽視了孝莊太后在這場鬥爭背後最重要的幫助者。這個太后可不是個單純的人,清王朝的兩位皇帝都受過她的教育,為人低調,聰明。雍正之所以下定決心要滅鰲拜,可不僅僅是他自己年輕,孝莊太后的全力支持才是關鍵因素。
  • 順治去世時,留給康熙4大輔政大臣,為何最後會變成鰲拜專權
    順治選了4位輔政大臣,分別是:索尼(正黃旗)、蘇克薩哈(正白旗)、遏必隆(鑲黃旗)、鰲拜(鑲黃旗),這4位康熙想要讓他們相互牽制,以完成輔政任務,但遺憾的是,康熙仍未能躲開權臣的專制。順治安排四位輔政大臣,只是為了讓他們相互牽制,避免大臣專權,為什麼最後還是變成鰲拜專權?
  • 歷史上最真實的鰲拜,對清王朝一直忠心耿耿,又為何被康熙除掉?
    鰲拜叛變?不存在的。我們不說那些冠冕堂皇的大道理,就看看鰲拜死後,康熙、雍正兩位皇帝是怎麼對待鰲拜的。鰲拜去世44年後,也就是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這一年康熙六十壽辰,康熙覺得「自秦漢以降,稱帝者一百九十有三,享祚綿長,無如朕之久者」,便在暢春園舉辦千叟宴,邀請全國65歲以上年老者入京參加宴席。
  • 索額圖:智擒鰲拜立下頭功,被活活餓死,還被康熙罵成第一罪人
    清宮戲一直是觀眾們喜愛的一個歷史劇劇目,大家對早些年的清宮三部曲《康熙王朝》《雍正王朝》《乾隆王朝》也不陌生了,特別是開篇第一部的《康熙王朝》,陳道明老師的精湛演技引人入勝,讓觀眾不禁覺得他的形象就是康熙皇帝的一生。然而電視劇畢竟只是藝術的再創作,在具體的歷史事件上並非百分比切合史實,可在《康熙王朝》有一位權臣的下場和史書上的記載還是相當類似的,他便是一代權相索額圖。
  • 康熙的眾多妃子中,有這樣一個人,讓康熙念念不忘
    康熙的第一任皇后赫舍裡氏去世之後,康熙也很受打擊,他曾經多次跑到赫舍裡氏居住的宮殿,甚至在赫舍裡氏去世的一年內,從沒有召見過後宮中的任何嬪妃。一開始康熙和赫舍裡氏只是政治聯姻,赫舍裡氏是索尼最為寵愛的孫女,她和康熙在幼年時就已經相識,索尼也始終支持康熙,所以康熙也樂意讓赫舍裡氏當皇后。
  • 鰲拜是誰?幼年康熙為何要殺他?
    說起鰲拜,可能對這個人的了解更多是在影視劇裡,《少年康熙》中的鰲拜也是極其囂張跋扈,畢竟影視劇裡的情節無法考證。有人會問:鰲拜乃三朝元老,為大清的建設和鞏固立下了漢馬功勞,年幼的康熙為何又要殺了他呢?帶著下面的問題仔細了解一下鰲拜就知道為何了。鰲拜是誰?
  • 康熙一直被鰲拜欺負,為何其皇祖母孝莊太皇太后也沒出來擺平鰲拜
    公元1644年,即順治元年,在多爾袞等人的決議下,恭迎順治皇帝入京紫禁城,大清王朝正式遷都北京,而順治皇帝成為大清王朝入住中原的第一位君主。 當然,此時順治皇帝年僅6歲,根本沒有執政的能力和權力,大清王朝的實際當家人是順治皇帝的十四叔睿親王多爾袞。直到順治七年,多爾袞病逝,順治皇帝才得以親政。
  • 康熙誅殺鰲拜究竟是對是錯?
    接下來,我們一起走近鰲拜,還原歷史上最真實的他。 鰲拜(1610年—1669年),出生於滿洲望族瓜爾佳氏,是「上三旗」的鑲黃旗人。他歷經了天聰、順治和康熙三朝,是清初著名的政治人物和軍事將領,對滿清入關並統治中原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 深挖歷史,還原真實的鰲拜,康熙整他究竟有沒有錯?
    鰲拜的忠心耿耿不僅體現在為大清王朝開疆闢土,甚至連順治帝的家務事都參與幫忙調節,而順治帝也是對他非常滿意,在鰲拜生病的時候,順治帝是親自登門探望,君臣之間的關係可見一斑。鰲拜畫像1661年年僅23歲的順治帝駕崩,此時的鰲拜已然是朝廷中屈指可數的重臣!此時此刻的鰲拜心知肚明,自己已經是大清王朝最有實權的大臣了,沒有之一!天子年幼、鰲拜自己又有實權,這就很容易造成獨攬朝政。
  • 幫助康熙擒鰲拜的少年,最後結局如何?韋小寶:康熙是好皇帝
    康熙是千古一帝,鰲拜也不是奸臣,對康熙皇帝來說,鰲拜應該算是侵犯皇權的權臣。 康熙皇帝雄才大略、勵精圖治,開創康熙盛世,在康熙皇帝一生中發生過不少重要的大事,比如智擒鰲拜、三藩之亂、雅克薩和準噶爾戰爭、統一臺灣。
  • 康熙抓到鰲拜後下令斬殺,不料鰲拜脫下衣服後,康熙嘆著氣說:免死
    一提到鰲拜,大家腦海中浮現的或是擾亂朝政,殘暴狂妄的奸臣形象;或是被康熙設計擒拿,五花大綁的愚蠢形象。但其實歷史中真正的鰲拜,形象要豐滿得多。 年輕的鰲拜完全稱得上是一位英雄豪傑,他出身滿族貴族,鑲黃旗子弟。鰲拜幼年時就酷愛練武,十幾歲時就已經可以縱馬馳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