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鰲拜是清朝順治、康熙年間的朝廷重臣,他還是滿清入關的第一猛將,有著萬夫不敵的能力,被稱為「滿清第一大勇士」。在順治皇帝死後,與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共同擔任四大輔政大臣。
瓜爾佳·鰲拜,滿洲鑲黃旗人,出生武將之家的鰲拜,一個驍勇善戰而戰功赫赫的肌肉男,曾被努爾哈赤譽為「萬人敵」而位列五大臣之一。他出身名門,英勇善戰,跟隨皇太極東徵西戰,戰功赫赫。鰲拜所立戰功的主要有:皮島之戰,皇太極封鰲拜三等男爵,賜號巴圖魯,後又擢升鰲拜為鑲黃旗護軍統領;松錦會戰,大敗軍大敗而潰。這次戰爭讓明王朝大勢已去,鰲拜的地位開始上升;關內之戰,清軍入關後,鰲拜率軍定燕京,徵湖廣,繼續追剿明軍和農民軍殘餘力量,為清王朝統一中國立下汗馬功勞。1644年10月,他進攻西安的李自成軍,滅掉李自成軍主力。1646年又出徵四川,在南充大破張獻忠。可以說,滿清的天下是鰲拜在戰場上一刀一槍拼出來的,滿洲第一勇士的稱號實至名歸。
鰲拜對皇太極也是忠心耿耿,在皇太極死後,因為即位之事不惜得罪位高權重的多爾袞,最終爭來了順治帝即位。順治親政後,念鰲拜一直以來的忠心耿耿,對他極為器重。鰲拜也不負眾望,以至於在遺詔中將他列為輔政四大臣之一。隨後因為有了太大的權力,鰲拜開始膨脹,一開始還象徵性的徵求康熙的意見,後來完全不將還是孩子的康熙皇帝放在眼裡,同時也開始大搞黨爭,安排親信,嚴重影響了康熙的皇權。
康熙五年,鰲拜依仗自己手中的權力,私自將京城周邊涿州、雄縣、大城、新安、河間、任邱、肅寧、容城等處之地劃歸正白旗所有,將通州、三河迤東、大路北邊至豐潤、水平周圍之地撥劃鑲黃旗,這就是清朝康熙初年轟動一時的「京畿圈地案」。事情發生之後,當時的大學士蘇納海、直隸總督朱昌祚、巡撫王登聯堅決反對,上書朝廷請求停止圈地行為。鰲拜見三人不肯支持自己,竟然私下矯旨將蘇納海、朱昌祚、王登聯處死。鰲拜連殺三位朝廷重臣,竟然不向康熙皇帝上報,康熙知道後龍顏大怒,要求鰲拜親自進宮解釋此事。可是鰲拜卻藉口得病,不肯入宮。
康熙多次徵召未果後,決定親自前去鰲拜府上查看,看看鰲拜是不是真的得病。康熙皇帝帶著御前侍衛和幾個親信大臣,來到鰲拜的家中,得知他因病臥床不起後,康熙執意要入內查看。當康熙進入鰲拜的臥室後,身邊的御前侍衛發現鰲拜臉色有變,於是立刻上前擋住正要走到鰲拜床邊的康熙。御前侍衛走到鰲拜床前,一把掀開他的被子,結果看到鰲拜手中拿著一把寶刀。見到此種情況,康熙臨危不亂,立刻大笑解圍說道:「隨身帶刀是滿洲人的習慣,你們不用大驚小怪。」隨後康熙立刻帶人離開了鰲拜府中,回到紫禁城中。回到皇宮的康熙立刻以下象棋為藉口,將宰相索額圖召進宮中,商討捉拿鰲拜之事。
幾天之後,康熙單獨召見鰲拜,準備智擒鰲拜當時為了設計捉拿鰲拜,從茶碗到椅子都做了手腳,賜給鰲拜的茶碗在沸水裡煮了一個時辰,椅子有一條腿是鋸斷的,然後簡單粘起來。並且皇上身邊的太監都換成了布庫。鰲拜一落坐,布庫便上來上茶。茶託是涼的,鰲拜端起茶託一拿茶碗便想撒手,可左邊坐著皇上,怎麼著也不能朝那扔,只得扔向另一邊,也正是斷椅子腿的那邊。這一使勁,椅子垮了,鰲拜栽倒在地。隨著剛才茶碗落地聲響,十幾個布庫衝上前來摁住鰲拜。
康熙皇帝站起身來,當面質問他們,你們都是我的親信,那你們到底是聽朕的,還是聽鰲拜的?眾人一致回答「獨畏皇上。」並宣布鰲拜的三十大罪狀。可就在這個時候,鰲拜站了起來掙脫了十幾個布庫站起來了,將上衣解開,露出滿身傷痕,責問康熙為何擅殺有功之臣。
大家請注意,這時候鰲拜是從始至終都沒有反抗的,和影視劇中的大大不同,這是一個很重要的細節,關乎著對鰲拜的定性,如果鰲拜要謀反,在當時大敗那些庫布,殺死康熙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但是鰲拜並沒有這麼做。而當康熙聽完之後也是心中有愧,將原本制定的處死改為終身幽禁。
可見,鰲拜最終獲罪的原因,還是他結黨營私,阻礙了康熙皇權的集中,與皇帝的獨掌乾坤形成了強烈的矛盾,而不是他有叛逆篡位之嫌。如果鰲拜有謀反之罪,當時肯定就會對他處死,而且還會禍滅九族。從康熙的愧疚之處就可以看出來鰲拜並沒有謀反的跡象,並且康親王傑書等又列上鰲拜大罪三十,主張「大闢」並株連其家,但康熙皇帝並沒有應允,也說明了鰲拜罪不至死。
康熙四十二年,康熙下旨善待鰲拜後人,在之前因為鰲拜的事情,他的家人都死的死,逃的逃。事情風頭一過,現在重新給予官職。但這時候的康熙並未給鰲拜平反,只是用用一種隱晦的方式表達對鰲拜的歉意。
十六歲的康熙皇帝機智地擒拿權臣鰲拜,掃除了他自己掌握朝政的一個大障礙。從此,他精力充沛地全力治理國家,開始了他傑出的政治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