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吧精選︱張一馳:鰲拜的傳奇人生

2021-01-09 澎湃新聞

《鹿鼎記》中的康熙宮廷是否符合史實?康熙帝與鰲拜到底是怎樣的關係?順治帝去世後康熙年幼繼位,四位輔政大臣掌握實權,鰲拜是其中最有名、權力最大的一位。這一久經戰場的滿洲大臣左右了康熙朝政的前八個年頭。直到少年皇帝設計擒鰲拜、讓其革職下獄,才結束了輔政大臣執政的局面。

鰲拜何以從權勢滔天到鋃鐺入獄?對於清朝,他到底是忠是奸?為何鰲拜死後,康雍乾三世又對他不斷加封?鰲拜身上具有哪些傳奇性,讓後世對他展開無數想像與文學演繹?

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長期研究清前期中樞政治制度史的清史學者張一馳近期在澎湃問吧回答了網友們關於清初重要政治人物鰲拜的相關提問,私家歷史欄目整理部分問答,以饗讀者。

正史中的鰲拜並非大奸大惡之人李杍沐:鰲拜是忠還是奸?

張一馳:感謝提問!

筆記小說中經常將鰲拜設定為欺凌幼主、圖謀篡位的奸臣。但我在閱讀清朝官修史籍時得到的印象是,清朝官方並未對鰲拜給予多大的惡名。例如康熙五十二年《起居注》中記載康熙帝在暢春園面諭大臣稱:「我朝從徵效力大臣中,莫過於鰲拜巴圖魯者。伊功勞冊,大內現有,朕常誦與近御大臣、侍衛等聽之。」語氣之中帶著明顯的褒揚意味。

我們談論歷史,並不是非得採取「忠」「奸」的二元論;很多歷史人物,也無法採用這種二元評價標準來歸類。僅就鰲拜的個人事跡而言,他對順治中後期皇權體制的忠誠,基本上沒有太大的疑問;但他一方面無視清朝統治秩序的中心已經轉向中原地區、必須調整統治策略的客觀趨勢,力圖實施不利於漢化的政策,另一方面又專擅行事,殘忍對待反對者,這些都是比較反面的形象。

njuchen:鰲拜既然能位極人臣,肯定有功勞,能介紹一下鰲拜的主要功績麼?

張一馳:感謝提問!根據目前所了解的情況,鰲拜主要的功績有:

- 崇德二年(1637)清軍攻克皮島之役中,鰲拜擔任先鋒。戰後獲得巴圖魯稱號。

- 崇德六年(1641)松錦戰役過程中,隨鄭親王濟爾哈朗包圍錦州過程中擊潰了明軍的步軍營,並於決戰時在右翼汛地追擊突圍的明軍主力,取得較大的勝利。

- 順治五年(1648)大同總兵姜瓖反清,鰲拜當時在大同駐防,較早與姜瓖之軍接觸,是鎮壓姜瓖的主要指揮者。

此外,在崇德七八年間清軍第二次進攻北直隸、山東的戰役,以及順治二年(1645)清軍在湖北進攻李自成的戰役中,鰲拜均曾率軍取得勝利。

影視作品中的鰲拜及「鰲府」

我的QQ登錄呢?:陳道明版本電視劇康熙王朝中關於鰲拜的部分,與史實的距離?

張一馳:您好!感謝提問。電視劇《康熙王朝》的鰲拜形象主要沿襲自二月河的小說《康熙大帝》。這個「鰲拜」的人物形象,不僅強橫霸道、目無君上,欺凌幼主,而且還圖謀篡位。電視劇比小說走得更遠的一步是,設計了班布爾善「黃雀躡後」的情節。

歷史上,鰲拜被逮後,清廷公布其罪狀,定性為「暴虐肆行」,具體罪狀除誅殺其他大臣外,亦多屬違反行政慣例專擅行事、言行舉止不敬之類,並未提到有圖謀篡位的行為。如果像小說和電視劇裡那樣逼迫篡位,那對鰲拜的處置一定會嚴厲很多。或許小說作者為了能夠強化人物的形象,仿照《三國演義》裡的董卓(同樣是欺負幼主的強橫武將)來杜撰了鰲拜的情節吧。

至於班布爾善篡位、宮中交兵的情節就完全是虛構了。

另外,電視劇裡鰲拜將一名叫濟世的大儒推薦給康熙帝當老師。但歷史上的濟世其實是一名滿洲官員,被推薦的職位也不是皇帝的老師,而是工部尚書。濟世與康熙帝並無多大情分,鰲拜被逮後,濟世被康熙帝處死。

午夜南瓜會變馬車:請問張老師,想知道鰲拜的府邸到底應該叫啥?哈哈哈,鰲拜是姓還是名?史料記載中是偏向他忠誠還是奸邪?

張一馳:您好!先說姓名的問題。這個問題的答案很明確:鰲拜是名字。至於當時的人怎麼稱呼鰲拜,清朝的稱謂體系和現在差別特別大,稱謂與語境高度相關;一般來講,會稱呼名字的場合,多是行文涉及鰲拜的政府文件,或是地位比鰲拜要高的人需要提到他的時候。考慮到鰲拜權力很大、地位很高,皇帝又年幼,我認為大多數旁人都很少有機會用鰲拜的名字(甚至名字的第一個字)來稱呼鰲拜,很可能是用某種敬稱——當然我們今天不太容易斷言這個敬稱是什麼。

再說府邸應該叫什麼的問題。有一部關於北京地方風土的筆記《宸垣識略》,成書於乾隆後期。根據它的記載,「一等超武公第在東堂子胡同」。這裡說的應該是鰲拜後人的宅邸——「超武公」的稱號,是雍正時期才授予的。這是目前我們對「和鰲拜有關的住宅」所知的唯一史料。

目前沒有明確的記載顯示清代北京的官員府邸門口會掛有什麼樣的牌匾。現存關於清前期北京城市建築的幾種常見史料如《藤陰雜記》《宸垣識略》等在記載北京的院落時,倘若遇到比較特殊的匾額,則會註明。例如《宸垣識略》卷十記載康熙朝大學士王熙的別業「怡園」有三塊牌匾,分別是「席寵堂」、「耆年碩德」和「曲江風度」。這三塊牌匾不僅和主人的姓名沒有關係,也和院落的名稱無關。除此之外,現存史料中似乎沒有提到過清代北京城市中的宅邸一定會張懸一塊能夠展示主人身份的匾額。如果這種習俗存在的話,以清代北京城市風土文獻的記載方式,應該至少會提到一下。

我的看法是,歷史上鰲拜宅邸門口不會有和鰲拜姓名有關的牌匾。當然,今天的電視劇,喜歡事無巨細都用帶字幕的對白或帶文字的道具明白無誤地寫出來,以免觀眾看不懂。這種情況之下,我覺得與其絞盡腦汁去考慮牌匾上寫什麼文字更為「符合歷史」,不如直接使用「鰲拜宅邸」的浮動字幕算了。

鰲拜的權力到底有多大?

憲法法院:您好,據說四輔政大臣中,索尼本來是權勢最大的,可以鉗制鰲拜,後來索尼死後,鰲拜才獨攬大權,是這樣的麼?另外,順治帝選四輔政大臣時,對鰲拜沒有防範嘛?

張一馳:您好!感謝提問。的確有索尼鉗制鰲拜的說法。這個說法的依據是,索尼隨父歸附後金、得授侍衛之職,是在努爾哈赤時期,而其餘三位大臣都是在皇太極時期才開始嶄露頭角。相比之下,索尼資歷較老。而且索尼及其家族在努爾哈赤時期以通曉文字著稱,文化程度相對較高,在滿洲高級官員中具有較強的處理行政事務的能力。由此猜測,順治帝去世時可能確實希望索尼在輔政大臣處理政務時發揮更大的作用。我覺得這個推測是有道理的。至於索尼是否權勢最大,這個很難比較。

順治時期朝廷權力結構中最大的政治危機就是多爾袞專權;據姚念慈在《多爾袞與皇權政治》一文中的考訂,在多爾袞執政期間,本來作為皇權支撐的兩黃旗勢力,或被多爾袞拉攏,或遭到打壓,並未起到應有的作用。多爾袞死後,順治帝意圖加強皇權,其重要舉措之一就是設立了議政內大臣這樣一種特殊的角色。議政內大臣都來自上三旗,是順治帝的親信,擁有統帥侍衛的權力,可以參與議政會議,也可以對各部院發號施令,在順治朝後期權力甚大。四位輔政大臣在順治時期都是議政內大臣。我們暫且不論決定輔政大臣人選的是順治帝還是孝莊太后,僅就順治後期的政治形勢而言,這些大臣也是在幼主當國時最合適的心膂人選。故而,或許無論順治帝還是孝莊太后,都沒有意識到這四位在順治後期得到充分信任的輔政大臣,本身可能會專擅行事、甚至互相攻擊,也就沒有防範的意思。

oxford:請問鰲拜鼎盛時期權力大到什麼程度,真的需要皇帝身邊貼身少年侍衛們親自動手抓捕嗎?皇帝直接下令就不能解決嗎?

張一馳:這個問題問得很好。輔政大臣執政時期,四輔臣公同對朝廷事務作出決定。皇帝年幼時,無法批閱奏章、聽取大臣口奏,那麼四輔臣的意見基本就是最後決定。康熙帝親政後,恢復了形式上的啟奏制度,諭旨皆出皇帝之手,但部院大臣奏事時四輔臣仍在場,在御前有很大話語權。鰲拜的專權,從決策機制上看,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1)強迫皇帝和其他輔臣接受他的意見;(2)在御前奏事的場合威嚇自己不喜歡的奏事人;(3)與一部分部院大臣結成小團夥,將中央政府的一些事務先在鰲拜宅邸商議好,然後再具奏施行;(4)勾結大學士班布爾善,插手章奏文書的處理;(5)陷害乃至殺害與自己意見不同的大臣。

在我看來,在中國古代政治史當中,如果要論權臣強橫的話,與歷代權臣欺凌幼主的事跡相比,鰲拜的上述舉動並不算特別顯著。

官方史料中並未對逮捕鰲拜的準備過程多加記載。但我認為使用少年侍衛擒拿鰲拜的說法有一定道理。鰲拜多年來一直擔任領侍衛內大臣,又是一等公,戰功卓著,在年長侍衛中很可能擁有一定威望。如果按照正常的做法、隨意派遣侍衛執行任務,會給這場行動增添不確定性。而和鰲拜關係較淺的少年侍衛人選會更為牢靠。當然《鹿鼎記》裡描繪的場景則過於戲劇性,鰲拜又不是奧特曼。

康熙是如何處置鰲拜的?

Sulphur:鰲拜最有權,他的實際權力體現在哪方面?為什麼讓康熙忍辱負重8年,是因為康熙周邊的人都被控制了,還是缺少實際軍事指揮權?康熙王朝中的將鰲拜關起門來擊殺這一情景是否屬實,康熙為什麼選定這一方案?

張一馳:您好!感謝提問,有幾個問題在另外的回答裡提到了,這裡重點回答一下第二個問題。

嚴格來講康熙帝忍耐的時間並非八年,而是自康熙六年(1667)親政以後,到康熙八年(1669)擒拿鰲拜為止,大約兩年的時間。姚念慈先生在《康熙初年四大臣輔政芻議》一文中提出了一個看法,可以幫助我們認清這個問題。姚先生認為,輔政體制一方面從權力結構上延續了順治中後期以議政內大臣控制部院的格局,另一方面,從政策上講,鰲拜等人堅持滿洲本位的政治理念,對漢化採取反動態度,符合滿人貴族的政治訴求。在這一背景下,孝莊太后對輔政體制並沒有強烈的反對意願。順治帝去世後,由孝莊太后認可的遺詔,對順治帝晚年的漢化政策大加批判,便是這種共識形成的標誌。

Frajka:歷史上康熙帝有沒有殺死鰲拜?還是只把他下獄?好像各種史料說辭不一。

張一馳:您好!這是個很好的問題。官修史籍中對鰲拜的死亡確實措辭不夠明確。國史館傳記中的記載可以以《清史列傳》卷六的《鰲拜傳》為代表。這篇《鰲拜傳》記載了康熙帝宣布對鰲拜處置結論的諭旨:「以所犯重大,擬以正法,本當依擬處分,但念鰲拜在累朝效力年久,且皇考曾經倚任,朕不忍加誅,姑從寬革職、籍沒、仍行拘禁。」這條記載後,《鰲拜傳》就說「鰲拜死」云云,沒有遵循清代國史館傳記一般體例寫清鰲拜的死亡時間和死因。這種模糊的記載,給了後人很大的想像空間。

我還是傾向於認為鰲拜是在關押過程中自己死去的。清代中央囚禁罪人的場所,條件十分惡劣,並不利於居住,被囚禁者因故死亡也屬常見。如果康熙帝真的想要秘密殺死鰲拜,則可直接賜令自盡,史籍裡也會留下明確的時間,不至於像現在一樣模糊。

清史讀物推薦

小牛和尚:你好,張老師,想了解清朝的宮廷,政治,經濟,軍事,百姓民生等等,想問下有沒有清朝通史之類的書籍,或者清初清中時期的正史類通俗易懂的書籍,謝謝。

張一馳:您好!感謝提問!這其實是現在清史學習中一個比較麻煩的問題,現有的清史讀物大多都有一些不太令人滿意的地方。僅就我自己所見範圍內,最合適的讀物是杜家驥《清朝簡史》(福建人民出版社,19997年)。這本書篇幅較為合理,既涉及讀者較為熟悉的政治事件和人物,也介紹了關於清朝經濟發展、社會變遷的狀況,是一部比較易讀的清史讀物。

另外,中國社會科學院主持編纂的《清代全史》(全10冊,遼寧人民出版社1995年初版,方志出版社2007年再版)也是一部質量很好的清史讀物,內容很豐富,對經濟、社會諸多方面都有涉及。唯一的缺點是卷帙較繁,攜帶不便,讀者也可能讀不過來。

如果大家有好的建議,也歡迎隨時告訴我!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問吧精選丨張一馳:鰲拜的傳奇人生
    鰲拜身上具有哪些傳奇性,讓後世對他展開無數想像與文學演繹?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長期研究清前期中樞政治制度史的清史學者張一馳近期在澎湃問吧回答了網友們關於清初重要政治人物鰲拜的相關提問,私家歷史欄目整理部分問答,以饗讀者。
  • 索尼不想得罪鰲拜,孝莊問:你孫女幾歲?索尼:臣與鰲拜勢不兩立
    然而,人生來自私自利,以自我為中心,只不過表現出來的方式不同罷了。所以這句話要是真的用現代話來翻譯,真的非常符合當今社會現實。02在康熙稱帝的時候,他僅僅只有8歲,不過順治卻給他留下了四大心腹,每一個都為順治命是從,其中包括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和鰲拜。
  • 抖音鰲拜鰲拜是什麼梗啥意思 鰲拜鰲拜歌曲BGM音樂出處
    最近抖音被一首「鰲拜鰲拜鰲拜拜」刷屏了,這是比較流行的一首DJ音樂,配合上「斧頭幫」的舞蹈十分魔性,那麼這首歌是什麼呢?想知道的小夥伴快來看看吧。  抖音鰲拜是什麼梗  裡面的歌詞諧音過來就是「鰲拜鰲拜鰲拜拜」,加上有星爺舞蹈的視頻使用這個音樂刷屏了,非常魔性,星爺的舞蹈不管配上什麼音樂都感覺能跟上節拍。
  • 鰲拜有沒有反心?康熙對鰲拜為何只擒不殺?當時鰲拜根本沒有反抗
    當時康熙歷數鰲拜的三十大罪狀,條條都是罪大惡極,罪不容誅。但是最後,為什麼康熙只是將鰲拜關了起來,並沒有將他處死呢?縱觀鰲拜這幾十年,歷經三朝,到康熙這一代,究竟有沒有反心?康熙智擒鰲拜的全過程先不論前因,只說康熙智擒鰲拜的過程。那一日就像平時無數個普通日子一樣,康熙召鰲拜入宮,要商談朝廷事宜。
  • 鰲拜和多爾袞誰厲害?鰲拜到底是怎麼死的?
    鰲拜清初權臣,出身瓜爾佳氏,蘇完部族長索爾果之孫,後金開國五大臣之一費英東之侄,生年不可考,滿洲鑲黃旗人,清朝三代元勳,康熙帝早年輔政大臣之一,鰲拜前半生軍功赫赫,號稱「滿洲第一勇士」,後半生則操握權柄、結黨營私。鰲拜和多爾袞誰厲害?論權力:當然是多爾袞了,多爾袞是攝政王,權利相當於皇帝。鰲拜只是輔政大臣之一,最巔峰時期也不是一言九鼎。
  • 鰲拜真面目
    ,而是以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鰲拜等四人一同輔政,論排名鰲拜排在最後。 但是四輔臣中,索尼雖然位高權重,但是年事已高且體弱多病,不喜歡管理政事,蘇克薩哈是鰲拜的死敵,兩個人經常發生爭論,在朝堂之上也是明爭暗鬥,遏必隆則是鰲拜的黨羽。 在這樣的情況下,鰲拜逐漸走上專權的道路,「鰲拜受顧命,名列遏必隆後,自索尼卒,班行章奏,鰲拜皆首列·····黨比營私,凡事即家定議,然後施行。
  • 康熙一直被鰲拜欺負,為何其皇祖母孝莊太皇太后也沒出來擺平鰲拜
    但是可以肯定的是,鰲拜絕對是飛揚跋扈、目無君上而硬行為之,絕非康熙皇帝本意。 鰲拜後續種種藐視少年康熙皇帝之劣跡不勝枚舉,本文就不做一一詳述,但是大家有沒有想過這樣幾個問題:他鰲拜究竟何德何能,有何背景,為何除了蘇克薩哈,滿朝王公文武無人再敢挑戰鰲拜權威?一直充當康熙皇帝「保護傘」,也就是後人都習慣稱她為「孝莊」的皇祖母,為何沒有出面阻止鰲拜?
  • 鰲拜家門匾上書「鰲府」?
    其中就有鰲拜的家門匾上書「鰲府」,廣大網友認為鰲拜不姓鰲,怎麼能叫鰲府。這自然與觀眾們的審美能力和要求提升有很大關係。君不見,周星馳版《鹿鼎記》中鰲拜家也是「鰲府」,為什麼沒有引起如此大的範圍的網友的吐槽呢?張衛健版《鹿鼎記》中「鰲拜府」貌似比「鰲府」更合理?
  • 特稿|如何把鰲拜的案子辦成鐵案?
    1.康熙八年五月十二日「滿文口諭」述鰲拜罪款12條。此可視之為鰲拜罪狀之史源,也是清廷審問罪鰲拜的主要依據。康熙帝在列舉鰲拜黨羽13人的名字時,特囑記寫人員,要留出兩處空白,以便隨時增補。記寫人邊記邊做文字潤色。記畢,康熙帝過目,在文本上親筆註明:「只是記寫降旨之言。」記寫人精通滿文,用詞準確,全文沒有塗改處。記寫人無考,或是某位滿洲學士。
  • 康熙後悔擒鰲拜,還親自為其平反,為什麼說鰲拜是忠臣?
    說到康熙擒鰲拜的故事,相信大家都是非常的熟悉。對於這件事,很多人都覺得康熙是個少年英雄,年紀輕輕就敢扳倒一個三朝元老,政治手腕也是槓槓的。但大家有所不知的是,在擒鰲拜之後,康熙卻是有多後悔,到了晚年的時候,他甚至還親自為鰲拜平反,說鰲拜是忠臣,並授予了世襲的官職。
  • 鰲拜鰲拜歌舞卡點怎麼拍 抖音鰲拜鰲拜卡點視頻製作教程
    抖音最近很流行一首鰲拜鰲拜卡點的視頻,音樂聽起來很有意思,如果你也想用這段音樂卡點的話,可以看看本站提供的抖音鰲拜鰲拜卡點視頻製作教程。  抖音鰲拜鰲拜歌舞卡點怎麼拍  首先我們打開傳影記這款軟體的首頁,可以看到首頁有不同的功能,我們要做的是卡點視頻,所以我們直接選擇下方的 一鍵卡點 專題。
  • 新《鹿鼎記》中鰲拜家「鰲府」到底錯在哪?問題不在鰲拜姓什麼!
    《鹿鼎記》劇照那麼這個「鰲府」的表述到底錯沒錯,錯在哪呢?一開始大家質疑的點是,鰲拜不姓「鰲」,而是姓「瓜爾佳氏」,因此說「鰲府」的表述有誤。圖片源於網絡其實,網友們一開始的質疑點是有誤的,錯誤癥結不在「鰲」字上,而在於鰲拜宅邸不能用「府」。
  • 班布爾善是跟從鰲拜,康熙囚禁鰲拜,但為何一定要殺班布爾善?
    實際鰲拜亦沒造反之心及行為,只因功高震主,必亡。而班布爾善緊跟鰲拜,又屬皇族庶出,康熙必拿他開刀,殺一儆百,達成效果。鰲拜並沒有想篡逆,只不過是想著多一點政治利益,康熙能順利的捉拿鰲拜,並不是康熙有什麼過人之處,而是鰲拜根本就不是曹操,總體來說鰲拜都皇家還是忠心的,只不過鰲拜和康熙產生了矛盾,鰲拜是打仗的武將出身,做事情可能也是專橫一點,有的時候也不給少年皇帝面子,康熙想著親政,擁有更多的權勢,下狠手處理了鰲拜。鰲拜如果有野心,康熙也未必那麼容易的處理掉鰲拜。
  • 鰲拜是誰?幼年康熙為何要殺他?
    說起鰲拜,可能對這個人的了解更多是在影視劇裡,《少年康熙》中的鰲拜也是極其囂張跋扈,畢竟影視劇裡的情節無法考證。有人會問:鰲拜乃三朝元老,為大清的建設和鞏固立下了漢馬功勞,年幼的康熙為何又要殺了他呢?帶著下面的問題仔細了解一下鰲拜就知道為何了。鰲拜是誰?
  • 康熙設計活捉鰲拜,本該處以凌遲,聽鰲拜一席話後,還是後悔了
    尚且不管康熙的名號,有康熙的地方,就總少不了這樣一件故事:康熙活捉鰲拜。看似是一個皇帝捉拿大臣的普通橋段,為什麼經過這麼多年還在被人津津樂道?鰲拜是何許人也,捉住鰲拜有什麼意義?鰲拜被活捉背後,有怎樣的局?這都是這件事值得被我們多次討論的地方。今天咱們就好好講講【鰲拜和康熙那些事】。全文共計2600字,預計閱讀時間7分鐘,建議收藏後閱讀。
  • 體驗奇幻世界聚樂吧《亞瑟神劍》譜寫傳奇人生
    在充斥著各色奇幻和架空的時代,聚樂吧《亞瑟神劍》紮根於魔幻,依託於最傳統的西方故事,結合最傳奇的天命傳說,製作一款氣勢磅礴的史詩巨作。  聚樂吧《亞瑟神劍》官網:http://www.ju68.com/yssj   爽快的連擊戰鬥,原畫級的唯美場景,感人至深的精彩劇情,使玩家能夠融入到美妙而奇幻的世界
  • 排斥「漢化」的鰲拜與「鰲拜之死」的種種傳說
    鰲拜是清初歷史上最著名的武將之一,他跟隨皇太極南徵北戰,為奠定清朝基業立下汗馬功勞,有「滿洲第一勇士」的稱號。順治帝駕崩後,鰲拜接受遺詔成為四位輔政大臣之一,隨後勢力膨脹,威脅皇權,不過最終還是在與康熙帝的政治鬥爭中敗下陣來。鰲拜的故事,經過金庸小說《鹿鼎記》的演繹,早已在大眾層面深入人心。
  • 被康熙恨透了的鰲拜,為什麼沒被康熙殺死?
    一首《再活五百年》足以勾起各位小夥伴們的回憶了吧?小時候啥也不懂,卻喜歡在放學後打開電視看《康熙王朝》,這部劇也確實成了諸多小夥伴們青春的回憶。其中讓小編印象最深刻的便是康熙皇帝與鰲拜之間的鬥爭,也在小編的心中留下了一個作惡多端,非常討厭的鰲拜的形象。但其實歷史上的鰲拜更多扮演的卻是國之功臣和護駕忠臣的形象,與我們在影視劇中認識到的鰲拜相去甚遠。
  • 鰲拜死後,康熙是怎麼對待鰲拜的妻兒子女的?不愧是「千古一帝」
    由於小皇帝年幼,當時朝中由以鰲拜為首的四位大臣掌管,這位滿洲鑲黃旗人,從皇太極到康熙,都被稱為三朝元老,自從皇太極掌管朝政以來,鰲拜就被稱為滿州第一勇士,而年幼的康熙掌管朝政之後,鰲拜在軍中的地位大大提高,他掌管朝政,黨羽就成了朝野的焦點。原為順治給康熙留下的顧命輔政大臣,鰲拜原是無可奈何的,憑藉過去的功勞,囂張跋扈,把持朝政,根本沒有將康熙放在眼裡。
  • 康熙王朝:康熙與鰲拜第一次正面交鋒,估計是尿褲子了
    彈,彈,彈交鋒中。康熙問:今天是朝臣議政的日子,朕很高興見到你們,先帝也是很高興的,你們有什麼事情可以上奏?沒一個吱聲的,時間長達一分鐘,一看個個都是老狐狸,索尼更是裝病,還把藥罐子搬到了朝堂上,每十五分鐘就要喝一次藥,說白了就是不想參與這次議政。